APP下载

县域非公有制企业在转方式调结构中的问题与对策

2014-11-05苏国辉

经济研究导刊 2014年28期
关键词:非公企业发展方式结构调整

苏国辉

摘 要:转方式调结构是县域经济的一场深刻变革,而非公企业能否真正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结构是县域经济变革成败的关键。通过实地调研,发现县辖非公企业普遍存在资金、人才、技术和管理方面的问题,并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以及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县域经济;非公企业;发展方式;结构调整

中图分类号:F121.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28-0022-02

县域经济发展方式和经济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已成为制约县域经济加快发展的重要因素,转方式调结构是县域经济的一场深刻变革,而非公企业能否真正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结构是县域经济变革成败的关键。笔者对桂林灵川县辖的非公有制企业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问卷发放到14个乡镇、管委会,共发放120份问卷,回收120份,有效问卷116份。调查的对象企业涉及化工、机械制造、建材、食品加工、制药、汽车销售、金属加工等行业。调查结果显示,县域非公企业在转方式调结构中仍然存在着突出的问题。

一、县域非公有制企业在转方式调结构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资金困难

在目前外部经济环境仍然不容乐观,非公有制企业面临的资金压力不断增大。灵川县现有中小企业近1万个,资金需求缺口相当大,根据调查结果,有67%的企业把资金困难作为企业发展面临的最大压力,排第二与第三的压力分别是招工难与原材料涨价。资金困难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县域非公有制企业发展的主要瓶颈,它们很难从银行取得贷款,特别是宏观经济政策趋紧的情况下,它们的生存空间被进一步压缩。

(二)人才短缺

人才是企业的核心资源,企业的竞争归根结底就是人才的竞争。几乎所有的企业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人才短缺的问题,根据调查,有89%的企业表示存在着人才短缺问题,其中14%的企业表示人才非常短缺。可见人才短缺问题已经是县域非公有制企业面临的一个严重问题,已经在实质上影响到企业的长期发展。企业已经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也希望采取一些措施来解决,88%的企业表示高薪引进人才是值得的。但目前非公企业的人才状况却很不乐观,79%的企业认为留不住人才,只有11%的企业表示能引入且能留住人才。由此可见,近90%的县域非公有制企业面临引不进留不住人才的不利状态,长此以往,必然会造成企业的凋敝甚至行业的衰落。

(三)技术落后

生产技术的先进与否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死存亡,企业要最大程度地降低物耗、能耗、减少产品工时和成本,必然要求在生产技术上进行革新与提高。县域非公有制企业,基本都是从个体户发展而来,其发展模式可以称为“三无”模式,即无专利、无品牌、无核心技术。县域非公有制企业对生产技术的认识仍然很不足,在调查中,有超过半数的企业对科技的投入少于销售额的3%,有7%的企业根本没有在科技方面投入资金。不过有63%的企业表示有向高科技产业拓展的愿望。

(四)管理水平低

从县域非公有制企业内部看,存在着产权关系不明确、内部法人治理结构不规范、企业文化滞后、企业信息化程度低、员工的职业技能培训不足等严重影响企业管理的因素,企业管理水平普遍处于较低水平。在问卷调查中,73%的企业都把政府优惠政策作为最能帮助企业上新台阶的因素,而选择管理创新的不足40%。大部分企业对企业管理不重视,在回答企业成功的主要因素时,市场机遇排第一,而企业文化排倒数第一。

二、县域非公有制企业在转方式调结构中面临的问题原因分析

(一)外部环境影响

1.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是中央提出的重大战略决策,这也从根本上终止了县域非公有制企业粗放型发展的路径。灵川县是桂林的老工业基地,高耗能、高污染的传统工业企业较多,过去长期存在的粗放型经济增长,现在国家经济发展方式发生了根本性、战略性的转变,仍处于粗放型发展的非公有制企业,必然会遭遇融资难、用工荒等问题,这是经济转型过程中必然会出现的一些问题。

2.市场环境的变化。当前,世界经济仍未走出衰退的阴霾,美国经济复苏陷于停滞,中国经济增速趋缓。整体经济不容乐观,市场竞争加剧,在人工成本、原材料价格逐步攀升时,灵川县域非公有制企业的部分产品价格却持续走低,如水泥行业、铁合金行业都是亏损出售。在成本推高,产品价格滑落的情形下,部分企业已经没有利润空间,甚至出现亏损。

(二)思想观念影响

1.只注重引进人才,忽视发掘人才。非公有制企业发展到现在这个阶段,对人才的重要性已经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调查结果显示,只有12%的企业表示高薪引进人才是不值得的。但对于人才的选择,绝大多数企业都把眼光投向企业之外,希望引进那些有重大成果,有突出业绩的人才,对企业的发展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其实,这种认识误区是导致企业人才短缺的原因之一。成功的企业就是把员工放到最适合的位置,让每个人都成为人才。

2.只注重使用人才,忽视培养人才。每一个企业都希望有优秀的人才,能为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但根据调查,绝大多数企业都是注重人才的使用,而对如何培养人才却很少关心。他们的目标单纯是为了赚钱,追求利润最大化,而不是追求可持续发展和永续经营。这也必然导致在人才使用上的短期行为,不重视人才培养,违背以人为本的理念。人才,首先是“人”,人有追求自我发展的需求。如果阻断了人才自我提升的路径,要么留不住人才,要么人才变成庸才。其实,一个企业在市场中发展,不可避免地会有人才流失。人才流失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缺少“培养人才”的机制。对于一个有长远打算目标的企业来说,建设企业的人才培养机制,是企业最值得投入资源的工作之一。

(三)家族式管理

目前多数非公有制企业是从个体户转化而来,企业内部实行家族式管理,随着企业规模扩大以及需要应对更加复杂的市场环境时,家族式管理的局限性就暴露出来。第一,家长制决策。这种机制在决策高效率的同时也带来决策的高风险;第二,任人唯亲,不是用人唯贤。这使不懂企业管理的人走上领导岗位,降低了企业的管理水平;第三,关系代替制度。用亲人把持关键岗位,使企业的规章制度不起作用,形同虚设;第四,不公平的内部竞争环境。没有公平的内部晋升渠道,没有科学的奖惩制度,企业留不住人才。endprint

三、对策与建议

(一)转变观念

1.转变人才观念。从“人才使用”到“人才经营”的理念。以前的传统人才观,只注重人才的使用,只是静态地看待人才,没有把人才放在企业发展中来看,没有树立让人才与企业一起成长的观念。在一定程度上,把人当成与企业其他资源没有本质区别的“物”来看待,这样的结果必然是企业的人才不可持续。人才的培养与管理有其自身的规律性,必须按照这种规律对企业的人才进行经营,才能保证企业长久、持续的发展。从经营人才的角度看,企业应该更长远地看待人才获得的问题。一味期望通过外部招聘解决人才短缺问题是不现实的,一个希望做长久的企业,其主要人才还是应该靠自己培养。

2.转变发展观念。经营理念的转变。企业发展不只是凭借着投入多少资金去更新设备、淘汰产能,更重要的是将先进的经营理念运用于企业生产销售中。企业要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学习借鉴发达地区的非公企业的先进经营理念,并将其 “转化”运用于企业生产中。企业要想长足发展,必须有一套自己的经营理念,从企业建设到生产运营,从技术创新到产品营销等方方面面,都需要紧紧围绕企业的宗旨,而不是盲目随从,更不能固步自封。

(二)引入“外脑”,用好资源

很多非公有制企业历经多年市场拼杀,奠定了事业基础,完成了资本积累,但是在面对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以及激烈的竞争中,这些企业依然感觉自身力量很弱小。此时,企业就需要引进和依靠外部力量,尽快完成一次蜕变,为企业的升级腾飞开创更宽广的道路。外脑作为特殊的一个专业,它会从另一个独特专业的视角,作为第三方站在一个更客观的立场上来看企业。外脑的核心作用就是它能有效地对企业的整个价值链进行全新有序的整合与梳理,然后站在战略的高度,有针对性地提出规划路线及明确发展思路。企业可以利用学校的教学资源,让员工参与专业拓展课程,切实解决好企业在生产技术上、在生产管理上的难题,从而形成相互依赖的“利益共同体”,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助力。

(三)引导与支持

财政扶持,帮助非公有制企业转型升级。政府加大并专项列支对非公企业的资金扶持,进一步整合各项涉企扶持资金,设立“非公企业发展专项资金”,重点对符合产业发展方向的非公企业在当前宏观经济形势不乐观背景下予以直接支持。政府制定一系列贷款贴息政策,满足那些正在转型过程中融资困难企业的贷款需求,通过优惠政策帮助解决产业升级过程中流动资金困难的问题。

税费优惠,减轻非公有制企业负担,引导企业转型升级。将减负减税作为优惠政策的主要内容,实施利于缓解成本上涨压力、促进转型升级的财税政策。税费优惠政策将帮助转型升级困难的企业在保障就业的同时尽快完成转型升级要求。政府还需奖励那些转型升级中保障就业表现优异的企业,同时为那些向高技术、环保产业方向转型的企业提供转型补贴,以鼓励、引导他们沿着正确的方向转型升级。

金融支持,解决非公有制企业资金困难。当前非公有制企业正面临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转型过程中需要的资金量会加大。在这个“特殊”时期,金融机构对非公有制企业的融资支持应当提供更多的帮助。例如,需要为那些既能转型升级又能保障就业的非公有制企业提供贷款优惠,设计良好的融资信贷机制支持非公企业的转型升级,切实解决非公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责任编辑 吴高君]endprint

猜你喜欢

非公企业发展方式结构调整
循环经济发展的对策及建议
浅议非公企业职工管理的视角与方法
非公企业恶意欠薪犯罪情况调研
关于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中现状及完善途径
关于非公企业党建工作问题的思考
引入产业投资基金与优化国有资本布局
依靠科技创新促进农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研究
机电类高职院校专业布局与结构调整研究
浅析“互联网+”新常态下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
黑龙江省对俄贸易发展方式转变与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