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行冲《群书四录》的目录学思想探究
2014-11-05王彪
关键词:元行冲;《群书四录》;目录学
摘要:文章结合元行冲生平情况,详细地探讨其领衔编撰《群书四录》蕴含的目录学思想即完全承袭西汉刘向《别录》体例、收录图书资料丰富、首创官修目录辑录体提要之法等,至今仍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中图分类号:G25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3-1588(2014)09-0132-02
作者简介:王彪((1972-),千荷实验学校图书馆。1元行冲其人
元行冲(653~729)是唐朝大臣、训诂学家、目录学家。名澹,字行冲,以字行。洛阳(今属河南洛阳)人。少时孤,养于外祖父司农卿韦机家。及长,博学广识,尤精训诂。中进士后,累升至通事舍人。元行冲性格倔强,对时政多所规诫,狄仁杰非常器重他的为人处世。元行冲曾向狄仁杰说:“下之事上,亦犹蓄聚以自资也,譬贵家储积,则脯腊膎胰以供滋膳,参术芝桂以防疴疾。伏想门下宾客,堪充旨味者多,愿以小人备一药物。”狄仁杰笑着对别人说:“此吾药笼中物,元行冲传何可一日无也!”。元行冲因世系出于后魏,恨史无编年,乃撰《魏典》30篇,记述文字简明扼要,所载史事丰富详细,深受学者们的称赞。
开元十四年(726),元行冲与范行恭、施敬本就早年魏征所注释的《类礼》,撰成《礼记义疏》50卷奏上。“唐玄宗自注《孝经》,诏行冲为疏,立于学官。魏光乘请用魏征《类礼》列于经,帝命行冲与诸儒集义作疏,将立之学,乃引国子博士范行恭、四门助教施敬本采获刊缀为五十篇,上于官。”但是右丞相张说不认可:“戴圣所录,向已千载,与经并立,不可罢。魏孙炎始因旧书擿类相比,有如钞缀,诸儒共非之。至征更加整次,乃为训注,恐不可用。”又指责“行尚书左丞冲等解征所注,勒成一家,然与先儒第乖,章句隔绝。若欲行用,窃恐未可”。帝然之,书留中不出。行冲意诸儒间己,因著论自辩,名曰《释疑》。元行冲极力批驳章句之士迂腐,竭力主张博学善择、通识独断之学。“其有注遗往说,理变新文,务加搜穷,积稔方毕,具录呈进。敕付群儒,庶能斟详,以课疏密。岂悟章句之士,坚持昔圣误,讳闻郑服非”。这说明博学善择的目的绝不是惟古人是从,而在于独断,在于知新,在于阐发先贤未知之义。元行冲所表达的学术思想,与长安三年(703)刘知几、徐坚、魏知古等为王元感《尚书纠缪》《春秋振滞》所申理义完全一致。最后,唐玄宗接受了张说的观点,虽然也对元行冲等赏匹绢以示褒奖,但赐这部书便永远收藏于内府,不能立于学官。后来元行冲遂入为右散骑常侍、东都副留守,后改左散骑常侍,封常山县公。官终弘文馆学士。元行冲曾参与修撰褚无量主持的《群书四录》的撰写及丽正殿校书之事;曾奉诏疏解玄宗所注《孝经》,立于官学,后成为官方玄学的教材,对当时的学校教育及学风均有重要影响。著有《释疑》。所著皆不存。清马国翰《玉函山房辑佚书》有所辑录。元行冲于开元十七年(729)卒,享年七十七岁,赠礼部尚书,谥曰献。
2元行冲《群书四录》
开元三年(715),褚无量、马怀素与唐玄宗言及经籍,玄宗深感内库经籍“所有残缺,未遑补辑,篇卷错乱,难于检阅”之情况,遂令整理。“南齐已前坟籍,旧编主俭《七志》。已后著述,其数盈多,《隋志》所书,亦未详悉。或古书近出,前志阙而未编;或近人相传,浮词鄙而犹记。若无编录,难辩淄、渑。望括检近书篇目并前志所遗者,续王俭《七志》,藏之秘府。”(《旧唐书·马怀素传》)玄宗准奏,马怀素开始整理检校政府藏书。但马怀素不善于撰述,进展迟缓,未能编成目录而卒;褚无量奏言:修撰有条,宜得大儒综治。褚无量创“丽正殿”校定四部,亦未竟而卒。开元七年(719),玄宗又命元行冲一并代行马、褚之职,统领诸儒(诸如殷践猷、毋煚、韦述、佘钦、王惬,王湾、刘彦贞,刘仲丘等二十六人),检校藏书,按总辑、经、史、子、集分部撰次。元行冲经过三年时间,在开元九年(721)编成《群书四录》,称《开元群书四部录》。二百卷,序例一卷,共著录图书二千六百五十五部,四万八千一百六十九卷。藏于内府,为著名的唐代政府藏书的官修目录。但因其有收书不够完备等缺憾,遂受到毋煚的批评。后来毋煚“审正旧疑,详开新制”,另外编了一部目录,名《古今书录》(40卷),是《旧唐书》之《经籍志》的重要蓝本。正如《旧唐书》卷四六《经籍志序》记载:“开元三年,左散骑常侍褚无量、马怀素侍宴,言及经籍。玄宗曰:‘内库皆是太宗、高宗先代旧书,常令宫人主掌,所有残缺,未遑补缉,篇卷错乱,难于检阅。卿试为朕整比之。至七年,诏公卿士庶之家,所有异书,官借缮写。及四部书成,上令百官人乾元殿东廊观之,无不骇其广。九年十一月,殷践猷、王惬、韦述、余钦、毋煚、刘彦真、王湾、刘仲等重修成《群书四部录》二百卷,右散骑常侍元行冲奏上之。”《唐会要》卷三六:“(开元)九年十一月十三日,左散骑常侍元行冲,上《群书四部录》二百卷,藏之内府,凡二千六百五十五部,四万八千一百六十九卷,分为经、史、子、集四部。……其后毋照(应为“煚”)又略为四十 卷,为《古今书录》。”又见《旧唐书》卷一零二《马怀素传》等。该目录早佚,今从《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中可看出轮廓。书目成后不久,毋煲在其所著《古今书录》指出该目“体有未惬”之处有五条,因此,毋煚又编《古今书录》40卷,是对《群书四部录》的修订和补充。原书已佚,《旧唐书·经籍志》和《新唐书·艺文志》有所辑录。元行冲《群书四录》是唐以前收录图书最多的目录学著作。不但收录了朝廷各图书馆的藏书,而且包括从长安、洛阳搜罗来的一批私家藏书。编撰体例完备,对所收每种书,都作有题解,说明该书内容和作者情况,并在每类图书前面分别写有小序,十分便于阅读。
3元行冲《群书四录》目录学的成就
3.1完全承袭西汉刘向《别录》体例
王彪:元行冲《群书四录》的目录学思想探究王彪:元行冲《群书四录》的目录学思想探究“唐元行冲之《群书四录》完全接受《别录》之体例,对于一切皆一一详论者也”。元行冲等人,在辑撰《群书四部录》出时候,继承了刘向、刘散父子撰写提要的优良传统,把校勘纠谬等情况,写成大序,小序,或解题,冠于书前,即每书有题解,每类有小序,以便观览。endprint
3.2收录图书资料丰富
据《玉海》卷五十,引《唐会要》云:《群书四部录》,著录图书两千六百五十五部,四万八千一百六十九卷。收录图书之多,是前所仅见,《七略》只著录;三万六千卷,《晋中经簿》只著录两万九千九百四十五卷,《隋大业正御书目录》只著录三千七百卷,都不及《群书四部》的一半,此书可说是唐以前官修目录中收录图书最丰富的书目。
3.3首创官修目录辑录体提要
元行冲在统编《群书四部录》的时候,多全抄各书的序跋,或各书的篇目,作为所著录图书的解题。这种辑录体的方法,不仅在《群书四部录》以前的宫修目录中是独有的,就是在其以后的官修目录中也罕见,因而,在官修目录中采用辑录体提要的方法,系由元行冲等人所首创,再者,这样—来,在我国古代的官修目录。佛经目录、史志目录和专科目录中,均有了辑录体的解题方法,虽然它们之间略有差异。
但由于元行冲《群书四部录》为仓卒成书,卷帙浩繁,也难免有讹误。毋煚根据自己的体会,认为《群书四部录》有五不足,“秘书多阙,而诸司坟籍不暇讨论,一也;永徽已来,新集不取,神龙已来,近书未录,二也;书阅不遍,或不详名氏,未知部伍,三也;书多阙目,空张篇第,四也;书序取魏文贞,书类据《隋书经籍志》,理有未允,五也。” 对于元行冲《群书四部录》,今人亦有评价。王重民认为“刘向之后最完备的典型的目录。”可惜原书久侠,无从评论。来新夏认为“这些不足之处,可能存在,但衡之于一般官修书目,这些缺点都在所难免。书成众手,往往如此。毋煚参与其事,或个人见解未获采用,常有遗恨,不免有过事吹求的地方。”不过,元行冲《群书四录》一书在以往久而无功的情况下,能在短时间内完成一部收书二千部四万卷之多的目录书,这在清朝《四库全书总目》以前是唯一的。这不能不使它在目录事业的发展史上得到应有的历史地位。
综上,元行冲《群书四录》二百卷,在官家目录中,除了后来的《四库提要》,要算此书卷帙最富了。可惜至宋代已不见著录,至今更只字无存。《崇文总目》有《开元四库书目》四十卷,这部书在宋初尚存,欧阳修等修《唐书·艺文志》,即以它作依据。至((玉海》卷五十二引韦述《集贤注记》:“天宝三载闰二月,更造四库书籍。”查《崇文总目》已不收此书,恐怕欧阳修也没见过该书。
参考文献:
[1]门岿.二十六史精要辞典(上、中、下)[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1993:1523.
[2](宋)欧阳修,宋祁,范镇,等.新唐书·列传第一百二十五·儒学下[M].北京:中华书局,1975:4147.
[3]李玉安,黄正雨.中国藏书家通典[M].北京:中国国际文化出版社,2005:59.
[4]曾凡英.史家龟鉴:《史通》与中国文化[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00:221.
[5]张岂之,刘学智.中国学术思想编年·隋唐五代卷[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339.
[6]《中华文化通志》编委会.中华文化通志[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110.
[7]申畅.中国目录学家传略[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87:28.
[8]王欣夫.文献学讲义[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43.
[9]余嘉锡.目录学发微[M].北京:中华书局,2007:123.
[10]王重民.中国目录学史论丛[M].北京:中华书局,1984:56.
[11]来新夏.古典目录学浅说[M].北京:中华书局,2003:145.
(编校:严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