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护理路径对惊恐障碍患者焦虑、抑郁的影响
2014-11-05北京市昌平区精神卫生保健院102206穆莉莉
北京市昌平区精神卫生保健院(102206) 穆莉莉
惊恐障碍是一种以反复出现气短、头疼、震颤、呼吸困难并伴有频死感、失控感及强烈恐惧感为主要临床特征的急性焦虑障碍,其起病快、终止快,常是突如其来的发作,多呈自限性[1][2]。该病的发病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遗传因素,血中乳酸盐增含量增高、CO2过度敏感等生化因素,脑干、边缘叶的功能损害等神经解剖学因素,生理、心理因素等。临床上对大多数惊恐障碍患者多采取药物控制为主,结合部分行为治疗,近年来,开展护理干预在控制惊恐发作、预防再发等方面的作用逐渐被临床医生所重视。本文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对惊恐障碍患者病情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0年1月~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惊恐障碍症患者45例,皆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制定的惊恐障碍症诊断标准[3],并排除患者有其他精神疾病或严重心、脑、肝、肾疾病。依据干预方式不同将行临床护理路径干预的28例标记为观察组,男12 例,女16例,年龄22~57岁,平均(36.54±7.32)岁,另17例未行临床护理路径干预标记为对照组,男7 例,女10例,年龄21~58岁,平均(35.93±6.17)岁。资料显示,两组患者首次发病皆有一定诱因,包括家庭、工作、学习压力等方面因素,临床症状典型,发作持续时间在10~40分钟之间,发作间歇期皆存在预期性焦虑,其他情况年龄、性别比例、平均发作持续时间、病程、身体状况等差异不明显(P>0.05),存在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两组患者皆按情况予常规药物治疗和行为治疗,常用药物有丙咪嗪、帕罗西汀、阿普唑仑、氯硝西泮等。对照组定期进行门诊治疗,采取电话随访记录患者病情。观察组在药物、行为治疗的基础上行临床护理路径干预,以入院指导、检查、饮食指导、活动教育、出院计划等护理手段为纵轴,制成日程计划表[4],其中包括生理、心理两方面的干预。入院后予安排舒适、整洁的病房,观察病情并记录惊恐发作次数和主要临床表现。
心理方面:①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给予患者鼓励、安慰、保证等心理上的支持,做到主动沟通、耐心开导,为患者创造舒适、安心的环境,使其尽快适应院内环境。②组织个人或集体培训:讲解惊恐障碍的发病因素、病程、对人的心理、生理和对社会的影响,以减轻患者因认识不清产生的恐惧心理;对患者异常的身体和心理感受做出合理的解释,使病人意识到这是良性的症状,不必担心其对健康的影响;帮助患者找出应激源,并做出合理的分析,让患者懂得正确避开致病因素、合理处理负面情绪。③惊恐发作处理:护理人员应及时疏导患者情绪、转移其注意力,以耐心、温和、冷静的态度指导患者简单的放松训练,等待患者调整情绪,并对患者的良性反应予以支持。④病情稳定期,适当开展放松疗法:暴露疗法是在确认治疗目标和患者了解、同意的前提下,让患者默想惊恐发作时的躯体感受,也可采取现场暴露,使病人逐渐适应植物神经反应,消除恐惧心理;音乐疗法是在专业护士指导下,通过播放适宜的音乐和指导语,使患者人体交感神经系统活动减少,处于良好的静心状态,保持平稳的心率和呼吸。⑤组织病友聚会或家庭聚会:鼓励患者阐述惊恐发作的状况、应对方法及治疗体会,互相交流,相互促进,正确看待疾病,提高治愈的信心。
生理方面:①监督患者按规律服药,观察其用药情况和改善情况,反馈给医生。②保证患者的正常饮食,提醒其适当补充营养、水分。惊恐障碍患者因心理情绪不佳或胃肠道不适等常出现食欲减退的现象,护理人员应选择易消化、色香味美的食物;便秘患者应鼓励其多进食水果蔬菜,情况严重者可予换血剂或灌肠。③观察患者睡眠情况,对失眠、入睡困难、易醒者采取针对性治疗,保证患者有充足的夜间睡眠。④指导患者进行身体锻炼,在护士或家属陪同下进行有规律的晨跑、体操等锻炼,患者通过运动不仅能使身体得到锻炼,心理也能得到放松,可缓解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⑤鼓励患者进行生活自理能力锻炼,如洗衣、做饭等,让患者积极参与,感受生活乐趣。
1.3 疗效标准[5]观察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疗效判定标准包括:①显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基本无惊恐发作;②有效:发作时症状减轻,一个月内仅有3次以内的发作;③无效:症状改善不明显,或一个月发作3次以上。总有效数=显效数+有效数。治疗前及治疗后2、4、6周均使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进行测试[6],由评定者讲解表格内容,患者进行自我评定,HAMA≥29分为可能有严重焦虑,HAMD≥17分为存在抑郁。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5.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对比 观察组行临床护理路径干预显效率及有效率分别为25%、82.1%,均高于对照组的11.8%、64.7%(P<0.05)。见附表1。
2.2 两组HAMA评分对比 行临床护理路径干预后HAMA评分下降幅度明显,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附表2。
2.3 两组HAMD评分对比 行临床护理途径后HAMD评分下降幅度明显,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附表3。
附表1 观察组与对照组疗效对比[n(%)]
附表2 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HAMA评分比较(分,)
附表2 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HAMA评分比较(分,)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 n 干预前 干预2周 干预4周 干预6周观察组 28 31.16±4.23 22.04±5.45* 15.28±4.96* 10.13±3.27*对照组 17 30.79±4.51 27.14±4.36 21.57±4.03 15.87±5.16
附表3 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HAMD评分比较(分,)
附表3 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HAMD评分比较(分,)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 n 干预前 干预2周 干预4周 干预6周观察组 28 19.35±3.96 12.76±2.85* 9.13±3.16* 5.91±4.07*对照组 17 19.07±3.87 16.87±2.59 13.92±3.73 10.52±3.81
3 讨论
惊恐障碍指反复的、有时为不可预料的焦虑或惊恐发作,持续几分钟或更长一段时间[7]。惊恐发作会给患者心理造成极大阴影,80%以上患者病情呈慢性,多反复发作,若不能及时治疗、合理干预,便会使焦虑和抑郁程度进一步加重,严重者可引发广场恐怖和自杀倾向。临床护理路径(CNP)是近年发展起来的标准化护理方法,是一种有规划、有预见性的科学护理新模式,需要病人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主动参与护理过程[8][9]。临床上根据惊恐障碍患者的病情特点,采取合理的临床护理路径干预,能有效控制惊恐发作和预防再发,帮助患者减轻症状,提高生活品质,早日恢复健康。本研究通过对比两组疗效显示,行临床护理路径干预的显效率及有效率为25%、82.1%,均高于对照组的11.8%、64.7%(P<0.05);观察组HAMA、HAMD各个阶段的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此与张艳的研究结果一致[10]。
综上所述,临床护理干预路径能减轻患者焦虑、抑郁程度,改善惊恐症状,对惊恐障碍患者的康复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