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硫酸盐镀锡
2014-11-05李玉
李 玉
(昆山市贝加尔电子材料有限公司,江苏 昆山 215300)
1 概述
(1)锡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各种用途的金属,具有银白色的外观,原子量为118.7,密度为7.3g/cm3,原子价为二价和四价,锡还具有良好的均一性、耐蚀性、无毒、延展性好等优点,因具有抗碱性蚀刻能力,可以选用合适剥锡配方进行剥锡且对铜面侵蚀效果小,锡成本低廉,所以被广泛用于二次铜蚀刻阻剂。
(2)电镀锡工艺可分为碱性体系和酸性体系,PCB均采用酸性镀锡。酸性镀锡主要有硫酸盐、磺酸盐、氟硼酸盐体系,因氟离子对人体危害大,废水难处理,目前已基本被淘汰。
(3)硫酸盐镀液成本低,镀层质量优,缺点为镀液稳定性较差,易水解,槽液寿命短,经常需要对镀液维护。甲基磺酸盐溶解度大,使用电流密度高,沉积速度快,络合能力强,不宜水解,缺点为成本较高。
2 制程原理
2.1 基本计算
电镀锡的阳极反应:Sn→Sn2++2e
电镀锡的阴极反应:Sn2++2e→Sn
电镀锡厚度计算公式:电流密度(A/dm2)×时间(min)×(电流效率)=466(镀锡参数)×厚度(mm)
2.2 镀锡添加剂
为了得到良好的镀锡层,使镀层结晶致密,必须降低锡离子还原速度,且避免产生氢气,添加剂选用非常重要。添加剂依照种类和功能可分为:光泽剂、分散剂、抗氧化剂、絮凝剂。
(1)光泽剂:使镀层结晶致密,使不同的晶面在各点的电位接近,避免电镀时形成单向生长,达到抑制结晶生长,促进晶核生长的目的。以芳香醛、不饱和酮及胺做光泽剂较常见。
(2)分散剂:由于多数光泽剂不溶于水,有的在电镀中因发生氧化、聚会等反应易从镀液中析出,需要加入分散剂增溶,同时它还有润湿及细化结晶等功能。一般以聚乙二醇为代表的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比较常用。
(3)抗氧化剂:以亚锡盐为主盐的酸性镀锡液,管理上最困难的问题是镀液混浊,如果不抗氧化剂三个月内就会发生镀液混浊,这种混浊物是锡盐水解而成的锡酸,这些胶态的水解物不易沉淀、不易过滤,在镀液中悬浮影响镀锡品质。欲解决亚锡的氧化和水解问题,必须使用抗氧化剂,抗氧化剂主要以苯酚类为主。
表1 硫酸亚锡镀液成分及功用与管理
表2 槽液混浊原因与改善对策
3 硫酸亚锡镀液各成分功用及管理(表1)
4 镀锡常见问题解析
4.1 槽液混浊(表2)
槽液混浊沉降试验:
(1)生产中镀锡槽液混浊,电流效率下降,镀层高电流区暗黑,镀层厚度不均,抗蚀刻能力差。
(2)用250 mm的量杯取镀锡槽液5杯,分别加入沉降剂2.5 ml/l 、5 ml/l 、7.5 ml/l、10 ml/l 、12.5 ml/l,搅拌20 min,静止8 h,槽液变澄清的最低添加量即为沉降剂的最佳添加量,过量添加造成成本增加,槽液中沉降剂的存在对镀层品质不宜。
(3)将镀锡槽液移入沉降处理池,在机械搅拌的情况下(不可打气),加入适量的沉降剂,持续搅拌30 min,静止8 h。在此期间对镀锡槽清洗槽体、阳极篮、阳极袋、检查阳极袋有无破损并及时更换。
(4)通过过滤机将处理后的槽液移入镀锡槽,分析调整浓度、液位,补加锡球,打哈氏片补加调整镀锡光泽剂。
(5)试产,确认镀锡品质,外观及抗蚀效果,电流效率是否提升。
4.2 独立线路或独立孔环被蚀刻(图1、表3)
图1 独立孔环被攻击
表3 独立线路(孔环)被蚀刻原因与改善对策
4.3 镀锡厚度不均(表4)
表4 镀锡厚度不均原因与改善对策
4.4 通孔孔破(表5)
表5 通孔孔破原因与改善对策
5 总结
电镀锡经过几十年不断发展,目前硫酸盐、烷基磺酸盐镀锡已处于绝对主导地位,镀锡光泽剂配方已经成熟。生产中镀锡制程问题相对较少,减少镀锡问题没有捷径,认真细致的保养是唯一的方法,包括设备保养及药水保养,生产中镀锡镀锡不良发生的几率可有效降低,镀锡槽液寿命会延长。
图2 震动不良气泡型孔破
图3 孔镀锡不良渐薄型孔破
[1]黄祖仪. 电路板湿制程全书,电镀锡制程.
[2]张允诚,胡如南,向荣. 电镀手册,第2版,酸性镀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