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图书市场社交媒体营销发展态势
2014-11-05徐丽芳
徐丽芳
2014年4月,据各公司发布的第一季度财报,全球最大的社交媒体脸书(Facebook)的月活跃用户数量已经达到12.8亿,同比增长34%;排名第九的推特(Twitter)的月活跃用户达到2.55亿,同比增长25%。社交媒体的快速发展既改变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也改变了企业的生态,带来了营销变革。在美国图书市场,社交媒体营销也在图书的宣传推广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一、社交媒体在图书营销中的分工协作
由于每一种社会营销媒体都有其独特的目标顾客群体和信息交流方式,因此,在这些媒体中进行营销的方式和目的也会根据图书本身的属性而有所区别。在图书营销的整个过程中,专业读书社交网站发现图书的功能更强,大众社交网站扩大影响力的作用更大,而亚马逊(Amazon)等分销平台则可实现营销一体化。
1.让读者通过社交阅读网站发现图书
据世界上最大的在线社交阅读网站好阅读(Goodreads)的调查,96%的读者阅读他们已经有所耳闻的作者的作品,只有14%的读者从Facebook发现新书,到了Twitter平台,这个比例只有6%(如图1)。可见,对于默默无闻的作者来说,如果没有一定的读者群积累就通过大众类社交网站营销,效果可能并不理想;但是,Goodreads等社交阅读网站上的朋友,以及这些网站的推荐和浏览等渠道,却在读者发现新书的过程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与Goodreads网站相似,在美国还有不少专业阅读网站或社区,比如书架(Shelfari)、下一本我应该读什么(What Should I Read Next)、图书馆那些事(LibraryThing),等等。在这些网站或社区,大量爱好阅读的人群聚集在一起,扮演着创新扩散理论中所谓“先驱者”的角色。他们往往是新书的最早阅读者,然后通过书评、推荐等方式与他人分享阅读心得和体会,吸引更多的人阅读。这也可以从理论上解释为何社交阅读网站在发现图书中扮演了如此重要的角色。
2.利用Facebook、Twitter等大众社交媒体推广图书
Facebook和Twitter等大众社交媒体虽然在发现图书过程中的作用没有想象中那样大,但是在图书营销的整个过程中却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主要表现在于放大效应。以Goodreads为代表的图书社交网站的深度用户毕竟只占读者中的一小部分,虽然其注册用户数在2013年6月达到2000万,但与Facebook和Twitter这两大社交网站的用户辐射范围相比还显得不足。因此,一本图书的真正畅销,必须借力于这种综合性的社交网站,实现全国甚至全球范围的快速宣传和推广。英国女作家E.L.詹姆丝(E. L. James)的小说《五十度灰》(Fifty Shades of Grey)的全球畅销便是最好的例证。2011年初该书以电子版和按需印刷纸质版同时发行,随后在Goodreads社区获得5万余名会员的五星评价,同时,在其他专业阅读网站或社区也大获好评。但是直到Facebook和Twitter等大众社交媒介广泛介入,该书才在图书市场引起轰动效应,当年3月即登上《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次年底,其全球销量更是超过了7千万册。
3.利用亚马逊等分销平台进行一体化营销
无论是发现图书,还是推广图书,最终的落脚点都是实现销售。而以亚马逊为代表的图书分销平台恰恰能够实现发现、推广和销售 “三合一”的一体化营销功能。具体来说,其营销角色主要表现在两方面:其一,它是展示图书的舞台。与其他社交媒体不同,这些销售平台可以最大程度地展示图书信息,其中包括书名、作者、价格、图书描述、相关评论等关键信息;此外还可以提供免费试读;最重要的是,一旦找到感兴趣的图书,读者可以快捷购买。其二,它是一个交互平台。这种交互既包括网站与读者的交互,如图书推介、书评、打分等;也包括读者与读者之间的交互,主要表现为书评交流。因此,无论是出版商还是作者都需要充分利用图书销售平台所提供的营销工具和功能,以读者的心理和行为为依据,作出相应的营销决策。
二、作者在图书社交媒体营销中的作用
互联网的发展强化了个体权利,这种趋势在图书社交媒体营销中则表现为作者的营销地位得到凸显。
1.作者作为营销主体
与其他行业不同,在图书出版行业,由于产品品种繁多,产品之间差异性较大,一次性、通用性的营销很难见效。同时,不同的图书产品销量差异明显,“二八”效应在图书行业十分显著。因此,出版商往往将有限的图书营销预算分给了少数具有一定知名度的作者或具有畅销潜力的图书。而由于营销工具、营销费用以及作者本人营销能力、意愿等条件的限制,在图书营销中,作者往往只能听从出版商安排,处于被动地位。对于大部分作者而言,他们只能眼看着自己的作品在市场中自生自灭。
社交媒体的出现及快速发展,虽然不能改变出版商的营销预算在不同作者身上的分配,但是却在很大程度上赋予了作者营销主动权。一方面,这些社交媒体的本质属性是社交工具,而不是营销工具,因此,作者很乐意参与其中,并获得营销影响力。另一方面,通过社交媒体进行营销,并不存在对营销费用、营销人员等条件的硬性限制,作者完全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实现病毒式传播,覆盖海量顾客群体,实现小投入高回报的营销效果。因此,社交媒体的发展为作者提供了自主营销的可能;同时,图书销售压力、对成功的渴望等因素也推动着作者主动参与营销活动。
2.作者作为营销对象
在传统图书营销中,让作者参与电视节目,刊登作者的逸闻趣事等,其目的都是为了营销作者,进而营销图书。但是,这只是极少数作者能享受的优待。大多数图书营销活动的对象,仍然是图书产品和内容。而在社交媒体营销时代,特别是对于那些自助出版的作者来说,营销对象往往由内容转向了作者本身。这是由社交媒体的本质属性所决定的,即社交媒体是社交,是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和分享——这是一种双向互动,而非单向传播。因此,对于不知名的作者来说,营销的第一步是与自己的目标读者群体建立朋友关系。在这一步,真诚的沟通、交流、分享,为他人带来价值,是获得他人持续关注的前提。有价值的内容分享很重要,但这只是手段,而非目的。不少自助出版作者在开始写作之前,就已经开始着手建立自己的读者群,在写作过程中不断地与读者交流,并得到扩散,到作品成书时,已经积累了一大群忠实读者。
3.口碑营销重要性凸显
口碑营销一直是图书营销中十分重要的手段,但在传统图书营销中,这却是一件费时费力的工作。主要原因在于通讯手段落后阻碍了不同国家和地区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如果不经过大量的营销推广,一本好书要实现畅销,必须经历较长时间的口口相传;即使是行诸文字的书评,也不能发挥口碑营销的最大效力。但是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以及社交媒体的广泛应用,使得口碑得以在短时间内建立并迅速得到传播。
据Goodreads对其3000余名会员的调查,79%的读者通过线下的朋友发现新书,64%的读者从Goodreads网站上的朋友获知图书信息,可见口碑传播是读者发现图书十分重要的渠道。而从社会心理学角度来看,人们会自觉不自觉地追随群体行为,以获得群体归宿感。因此,口碑传播会极大地影响读者的阅读和购买行为,并具有较强的从认知到行为的转化效果,对销售具有较强促进作用。同时,口碑效果也已经不必非要通过“表达出来的信息”获取,而完全可以通过人们在网上或实际生活中的行为展示来实现。比如,当从Goodreads或Facebook网站的个人主页上看到朋友正在阅读某本书时,这本书通常也会引起你的兴趣。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口碑营销的主动性也在加强。当然,要发挥口碑营销的作用,前提是作者创作的作品质量优良,这对作者来说既是激励也是鞭策。
社交媒体将广大潜在读者联结在一起,同时缩短了营销人员与读者的距离,这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在信息过剩时代,只有深入了解读者并以此作为决策的前提,作者才能与其创作的图书一起脱颖而出。
(作者单位系武汉大学数字出版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