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文学走向世界的东方智慧

2014-11-05范垂功

辽河 2014年10期
关键词:世界性普遍性辩证法

范垂功

我们的文学要走向世界,必须获得文学的世界性,要获得文学的世界性,必须解决前进道路上的种种难题,这就要坚持文化自信,发挥东方智慧。

我们的文学要走向世界,必须获得文学的世界性,要获得文学的世界性,必须加强文学的民族性。但有人认为,“文学的民族性与世界性之间没有必然的因果联系”,“文学表达的不是差异性而是普遍性”,特别是在经济全球化潮水般涌来的今天,还有文学民族性的立足之地吗?这就要坚持文化自信,发挥东方智慧,把握文学的民族性与世界性的辩证关系。

把握文学的民族性与世界性的辩证关系的钥匙,是了解特殊性与普遍性的辩证关系。“大道泛兮,其可左右。”是说,规律广泛存在,可以说无处不有。“天大,地大,王亦大。”是说,天有天的规律,地有地的规律,治国有治国的规律。可见,老子在《道德经》中论述了规律存在于具体事物中的观念,这就阐述了普遍性存在于特殊性之中,揭示了特殊性与普遍性辩证关系的根本要点。因为从普遍性存在于特殊性之中可以推导出特殊性产生普遍性,普遍性对特殊性具有概括意义的基本辩证关系。

毛泽东继黑格尔、列宁之后,从认识论视角,创造性系统化地论述了特殊性与普遍性的辩证关系。人类的认识秩序,从个别到一般,从一般到个别,如此不断反复,实现了人类认识的不断发展。“人们总是首先认识了许多不同事物的特殊本质,然后才有可能更进一步地进行概括工作,认识诸种事物的共同的本质。”①这就是从个别到一般。从这里我们看到,特殊性中存在普遍性,产生普遍性;普遍性对特殊性具有概括意义、深化意义。特殊性中存在普遍性,这种存在,不是可有可无的存在,也不是似是而非的存在,而是“个别一定与一般相连而存在”②。没有无世界性的民族性,如同别林斯基所说:“只有那种既是民族的同时又是一般人类的文学,才是真正民族性的”③。“当人们已经认识了这种共同的本质以后,就以这种共同的认识为指导,继续地向着尚未研究过的或者尚未深入地研究过的各种具体的事物进行研究,找出其特殊的本质,这样才可以补充、丰富和发展这种共同的本质的认识,而使这种共同的本质的认识不致变成枯槁的和僵死的东西。”④这就是从一般到个别,从这里我们看到,普遍性对特殊性具有指导意义,特殊性可以发展普遍性。列宁写道:“绝妙的公式:‘不只是抽象的普遍,而且是自身体现着特殊、个体、个别东西的丰富性的这种普遍(特别的和个别的东西的全部丰富性!)!!好极了!”⑤列宁为什么对体现丰富的特殊性的普遍性赞不绝口呢?因为当人们认识了事物的共同本质以后,就以这种共同的认识为指导,继续研究尚未研究的诸种事物,找出其特殊的本质,就可以丰富和发展对事物共同本质的认识。在文学领域,体现着丰富民族性的世界性,使世界性不致变成枯槁和僵死的东西。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如藏族的更敦群佩、哈萨克族的唐加勒克、朝鲜族的金学铁、满族的王度庐等等,其优秀代表作品,充满了民族性特色,丰富和发展了文学艺术的世界性。特殊性存在普遍性、产生普遍性、发展普遍性;普遍性对特殊性具有概括意义、深化意义、指导意义。而文学的民族性与世界性的辩证关系就是特殊性与普遍性的辩证关系。因此,文学的民族性存在文学的世界性,产生文学的世界性,发展文学的世界性;文学的世界性对文学的民族性具有概括意义、深化意义、指导意义。

“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过去那种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代替了。物质的生产是如此,精神的生产也是如此……,由许多的民族的和地方的文学形成了一种世界的文学。”⑥可见,文学的民族性产生文学的世界性;文学的世界性是对文学民族性的集中概括。

现代主义文学,后现代主义文学、社会主义文学,其代表作品,首先是各民族的文学,同时也是世界的文学。反理性主义,追求自由创造,是现代主义的基本特质。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来,世界出现了巨大灾难,在理性精神遭遇毁灭性打击的一片混乱中,西方现代反理性主义哲学崛起,于是“尽可能抛弃理性”,即反理性为核心的西方文学传统,追求自由创造精神的现代主义文学应运而生。终结一切思想文化传统,追求自由生活的彻底实现,是后现代主义文学的基本特质。后现代主义的主流否定一切普遍性、统一性、整体性,因而声称文学不应有“意义”,因为“意义”“限制人的自由飞翔”,“限制人的自由生活的彻底实现”。尊重有生机的理性精神,追求对必然性的认识与运用的自由创造精神,是社会主义文学的基本特质,“人最终还是靠思想站立的。”其有生机的理性,“自身体现着特殊、个体、个别东西丰富的这种普遍”,这种有着“特殊的和个别东西的全部丰富性”的理性,重视特殊、个别,重视感性、感情,重视创新、进取,因而使文学永葆生机,远离僵化。社会主义文学追求的自由创造,是对必然性的认识与运用的自由创造。这种自由创造精神生发在剖析人类不自由的深层社会根源的认识和实现社会关系合理化变革的实践活动的基础上,这是人类追求的最高自由境界。上述这些不同民族不同流派的文学基本特质积极概括,构成了当今文学世界性最为基本的特质:反束缚发展的旧传统,追求自由创造。可见不同民族不同流派的文学产生了文学的世界性;文学的世界性是对不同民族不同流派的文学的集中概括。

在文学民族性与世界性的辩证关系中,民族性存在世界性、产生世界性、发展世界性,因此,我们的文学要具有世界性,走向世界,必须加强民族性。

我们的文学要走向世界必须获得文学的世界性,可是有话语权的西方文学在世界观上烦恼绝望加深,在历史观上动物性张扬,在价值观上生存价值消解占据着主导地位,我们怎么办?要坚持文化自信,发挥东方智慧,在严酷的生活辩证法中张扬社会积极因素。

在东方,人们珍惜生活辩证法中积极因素的存在、继承和光大。

《周易》说:“一阴一阳为之道”,“生生之谓易”。是说,事物对立因素的存在和相互作用,是宇宙万物发展变化的主要内容,宇宙万物发展变化的主要内容是新事物不断生成。“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的这句话,是在人生辩证法的基础上,追求积极人生的生动体现。

中国的唐宋传奇、宋元话本、明清小说,其众多作品,或颂扬坚贞精神,或彰显凛然正气,或展现英豪气概,突现了人生辩证法中万紫千红的闪光素质。

中国当代的一些杰出作品,在新的历史时期中,生动展现了人生辩证法中的闪光素质。刘醒龙的《天行者》吟唱了将现代文明播撒到偏远角落的民办教师们的感天动地的悲壮之歌。毕飞宇的《推拿》展现了一族残疾人以震惊世人的自强不息精神追逐获取尊严的自由。周大新的《湖光山色》书写了一颗高贵的少女灵魂在农村巨变中的惊悸、锻造、作为。

我们要坚定不移地在严酷的生活辩证法中张杨社会积极因素。

在严酷的生活辩证法中张扬社会积极因素,正体现历史唯物主义精神。

在文学世界性对人的叙事中,存在着鲜明的对立。在世界观中,存在着人的生存态势方面的乐观进取与烦恼绝望的鲜明对立。在历史观中,存在着人性化与非人性化的鲜明对立。在价值观中,存在着追求生存价值与消解生存价值的鲜明对立。站在历史唯物主义的立足点上,从体现历史流向、民族进步、人民幸福的视角来看,在严酷的生活辩证法中,当然要追求乐观进取、追求闪光人性,追求生存价值。文学艺术表现人生辩证法中这些社会积极因素,揭示了历史的方向、社会的未来、人类的希望,因此,更具有世界性意义。

但是,对烦恼绝望加深、动物性张扬、生存价值消解等社会严重问题,也不能简单否定就万事大吉了,要用历史唯物主义视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西方工业时代,经历了自由资本、垄断资本,生产力以蒸汽机、电动机为标志,虽然走上了管理理性化、组织结构科学化,但掠夺性更非理性,更疯狂,导致了人与人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不断发生危机。西方后工业时代,生产力以电子技术、信息技术为标志,商业资本、金融资本、产业资本在新的全球化基础上迸进,而资本,是“一种社会关系,一种冲突性的关系”,在这基础上,由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利益最大化的疯狂追求,虽然一些社会矛盾缓解了,但另一些社会矛盾却激化了,贫富差距更加大,民族冲突更加剧,教育不平等问题更加重,上述种种,必然促使人们烦恼绝望加深,动物性张扬,生存价值消解。

烦恼绝望加深、动物性张扬、生存价值消解,虽然是历史的必然,有其世界性意义,但是,绝不能一味地过分夸大。一味地过分夸大烦恼绝望、动物性张扬、生存价值消解,或者使人跌进烦恼绝望深渊,或者使人兽性化,或者使人丧失自我价值、社会价值,这都是人类自取灭亡之路。

值得注意的是,在烦恼绝望加深、动物性张扬、生存价值消解占主导地位的西方文学艺术叙事语境下,有不少作家却热情关注人生辩证法中的积极社会因素。

当今时代,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科技革命的蓬勃兴起,资本主义矛盾新发展,社会主义运动面临新问题,在文学世界性领域,于理性认识、自由追求的三棱镜作用下,把人,人的生存态势、生存价值、人性等等问题凸显了出来,而人的生存态势、生存价值、人性等等问题绝不是铁板一块,内部存在着鲜明的对立。由于世界观、历史观、价值观不同,创作实践一定有反应,因此,不少西方作家在烦恼绝望加深、动物性张扬、生存价值消解占主导地位的语境下,仍然热情张扬人生辩证法中的积极社会因素。

在世界观中,存在着生存态势方面的乐观进取与烦恼绝望的不同分别。占据西方文学重要地位的存在主义认为“人的存在”是世界的“本体存在”,这本体存在的基本状态是焦虑、绝望、死亡。在烦恼绝望占主导地位的语境下,仍有一些作家,如,写作《初学者再见》,获普利策文学奖的美国女作家安妮·泰勒、写作《奥丽芙·基特里奇》,获普利策文学奖的美国女作家伊丽莎白·斯特鲁特等等,热情展现人们以乐观进取精神超越烦恼绝望的人生。在价值观中,存在着追求生存价值与消解生存价值的不同分别。在生存价值消解占主导地位的语境下,仍有一些作家,如,写作《乡村姑娘》,获爱尔兰笔会终身成就奖的爱尔兰女作家艾德娜·奥布莱恩、写作《橡果姐妹》,被称为现代文坛“疗伤系”的日本代表作家吉本芭娜娜,等等,仍然热心展现人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构建。在历史观中存在着人性化与非人性化的不同分别。热衷于表现人性的异化,特别是纯然的兽性化,是非人性化历史观的主要体现。在非人性化写作占主导地位的语境下,仍然有一些作家,如,《点燃一支小蜡烛》,被称为爱尔兰国宝级女作家的梅芙·宾奇、写作《贵子永远》,获日本芥川文学奖的日本女作家朝吹真理子等等,仍然热心表现人生辩证法中的闪光人性。

这些生动表现人生辩证法中闪光素质的作品,为作家获得了荣誉,为文学的世界性增添了光彩,为我们提供了前进的启迪。

我们的文学要走向世界必须获得文学的世界性,要获得文学的世界性,常常要接受后现代主义思潮,可是后现代主义的否定一切普遍性、统一性、整体性的绝对化,把自己送进了死胡同。我们怎么办?要坚持文化自信,发挥东方智慧,在接受后现代主义思潮合理性成分的同时,必须走出后现代主义思潮的死胡同。

不能完全否定。

有些人认为“解构”就是一味地否定、颠覆、摧毁,不择手段地推翻一切价值、思想、情感,这是对解构的严重误解。“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是说,世人都知道有用的用处,但却不知道无用的用处。“人之不善,何弃之有?”是说,有人做了恶事,又何必抛弃他呢?从哲学的视角来看,庄子在《南华经》、老子在《道德经》说的这些言论,深刻地阐述了不能一味否定的观念。为后现代主义文学提供哲学基石的德里达提出,他使用“解构”一词,“只是为了提醒人们注意隐含的意义,注意我们所用语言中的历史积淀现象”,而与一味“破坏”毫无关系⑦。

事物内部存在着新因素、旧因素,在新旧因素的矛盾斗争中,新因素逐渐发展壮大,旧因素逐渐削弱衰败,当新因素占据统治地位的时候,事物便产生飞跃,发生质变,于是旧事物解体,新事物诞生。因此,恩格斯指出:“在辩证法中,否定不是简单地说不,或者宣布某一事物不存在,或用任何一种办法把它消灭。”⑧

完全否定,必然走进死胡同。我们有些表现烦恼绝望的作品,人人烦恼绝望,事事烦恼绝望,时时烦恼绝望,如果真是这样,社会就陷入了自取灭亡之路。我们有些表现现代爱情的作品,表现的是,性就是爱,爱就是性,结果只剩下赤裸裸的性了,儿子如此,爸爸如此,爷爷也如此,如果真是这样,地球村早就没人了。我们有些表现人生的作品,人人自我价值销毁,个个社会价值失落,如果真是这样,人类社会还能存在下去吗?

要有肯定。

不能完全否定,就意味着要有肯定。辩证的否定,不是一棍子打死,而是“保持肯定的东西”⑨的否定。“众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似鄙。我独异于人,而贵食母。”是说,众人都有用,只有我冥顽浅陋。虽然只有我和大家不一样,但我有从母体身上继承下来的珍贵素质。“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是说,贵以卑贱为根本,高以低下为基础。老子《道德经》上的这些言论,深刻地论述了不能完全否定,否定的同时要保持肯定的东西。德里达强调,解构,“它是一种肯定,一种投入,也是一种承诺。”⑩

新事物是由旧事物孕育出来的,由旧事物中的积极因素发展壮大起来的,即使是旧事物中的消极因素,也常常具有积极因子,所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如果解构一切,颠覆一切,摧毁一切,新事物就很难产生,即使借助外力产生了,也很快就会夭折。因此,解构,必须关照积极因素,要有肯定。

表现后现代意识的文学作品,有肯定,肯定社会积极因素,才能走出后现代的死胡同。如,有些作品涉及后现代的烦恼绝望问题,铁凝的《春风夜》、范小青的《厨师履历》、肖建华的《轻轻一擦》等等,在表现人生烦恼绝望中,或肯定爱情,或肯定勤奋,或肯定正直,因而走出了后现代的死胡同。

要重视重构。

事物解构之后的重构,体现事物周期性发展特性。“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是说,事物的周期性变化永不停止,这是丰富多彩的天地万物产生的基础。“归根曰静,是曰复命。”是说,万物回到出发点就是死亡,死后会重新获得生命。老子《道德经》的这些精彩言论生动阐明了事物螺旋式的发展意义。

德里达认为宇宙万物的生成是一种生生灭灭的运动,是无休止的结构——解构——重构。

其重构,是否定之否定。否定之否定,是事物发展的普遍规律。恩格斯指出:“否定的否定究竟是什么呢?它是一个极其普遍的,因而及其广泛地起作用的,重要的自然、历史和思维的发展规律。”否定之否定,是事物发展的螺旋式运动。因此,不能忽视重构。

重构,在人类社会中不断进行。如,现代爱情的经历:情与性相结合——性——情与性相结合。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反对禁欲主义,赞誉人类的爱情,爱情开始走向情与性相结合的道路。可是后来,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的激进者们把强调爱情中的性推到极致,于是只剩下赤裸裸的性了。爱情引起的社会危机,促使一些有见地的思想家,如,罗洛·梅、费尔盖·哈林、基·瓦西列夫等等大声疾呼,倡导情与性高度结合的爱情。传记文学揭示的巴金夫妇、居里夫妇、科里夫妇的爱情就是这种情与性高度结合的体现自主性、开放性、和谐性特质的现代爱情。再如,现代生存态势的经历:乐观进取——烦恼绝望——乐观进取。资产阶级革命时期,乐观进取精神占据着主导地位。但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来,特别是二次世界大战,促使西方众多知识分子跌进了烦恼绝望的深渊。其后,与沉溺于烦恼绝望深渊相反,西方众多思想家,如,亚伯拉罕·马斯洛、戴尔·卡耐基、麦克斯维尔·马尔兹、埃里希·弗洛姆、罗洛·梅等等,通过积极创造、主动进取的思想和实践,把乐观进取精神推向了更加自觉的新阶段。又如,现代生存价值的经历:生存价值——无生存价值——生存价值。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颂扬人的伟大,肯定人的价值,人为誉为“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19世纪末20世纪初,特别是两次世界大战的硝烟炮火,西方不少知识分子陷入烦恼绝望之际,激烈否定人的生存价值,把人当作“宇宙的垃圾”,“世界的粪土”。其后,在人的生存价值危机中,众多思想家、作家、科学家,如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威廉·福克纳、菲利普·劳顿等等,积极倡导生存价值建构,人们开始走向自觉构建生存价值之路。

文学走向世界的核心问题,是坚持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在严酷的生活辩证法中张扬社会积极因素,对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的积极成分予以民族化改造,这样才符合否定之否定或结构——解构——重构的事物普遍发展规律,而不要陷入“解构”绝对化的死胡同里。现代,不仅是“解构”的时代,更是“重构”的时代。

猜你喜欢

世界性普遍性辩证法
“辩证法”到中国:马克思主义视野下的概念史研究
No more ingesting lots of microplastics 人体内的塑料微粒
世界文学理论史建构的新突破
传统春节视觉意象设计理论问题思考
关于“哲学方法”的思考
如何开展好校园足球运动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色性与普遍性
区域文化外宣中特色文化符号翻译的普遍性和独特性研究
现代形而上学的特征
黑格尔哲学的内在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