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预算管理改革的反思研究解析

2014-11-04郭蜀晖

财经界·学术版 2014年20期
关键词:信息化管理高校

郭蜀晖

摘要:我国教育部门推行了对高校预算的改革计划,改变传统高校普遍存在的预算管理不规范的现象,但是,在预算改革的实行过程中,只是将预算编制进行合理规划,而对预算管理的其他环节并没有进行细致的方案改革,没有从预算绩效着手对各种资源进行综合管理,没有加强对预算成本和预算执行情况的控制,改革见不到成效。因此我们对高校预算改革做了全面的深入了解与反思,探究如何能进一步提升改革的力度。重点解决预算设计、管理组织等几个关键因素。逐步加强我国高校预算改革管理制度,提升信息化的管理水平。

关键词:预算管理改革 高校 信息化管理

一、前言

经过多年的探索,我国的教育部门在经历多项体制改造之后,已经形成了一套自我发展模式,在跨地区扩建和高校扩招的趋势下,高校的办学成本逐渐攀升。为了更好的适应现代化经济的发展模式,提升高校在市场与社会中的影响力,加强高校内部的合理规划,促进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我国开始实行了对高校的预算管理改革制度,将高校预算管理模式由不规范向规范化推进,充分发挥高校预算管理的作用和影响,将其作为高校发展与管理的中心任务。但是,通过多年的实践,我们发现,高校预算管理改革并没有提高控制成本的水平,没有促成管理的变革。我们必须进行深入的反思和探究。

二、高校预算管理改革影响

高校作为非营利的组织,对预算管理改革主要就是为了更好的对高校的支出平衡进行控制和掌握,通过数据分析,我们能发现,改革实行以来,学生的扩展规模和学校的经费支出已经成正比,并且稳步上升,基本实现了对预算控制的初步收支平衡的目的。但是,从预算控制成本的层面上来说,年生均事业性支出持续增长,没有体现良好的经济效益模式,从侧面反映出预算管理改革仍然有待改善。

三、对高校预算实现改革出现的问题进行反思

(一)预算管理改革缺乏主观能动性

预算管理主要分为收支两条线,改革主要是从高校的自身着手,主要是对高校内部的预算管理体制进行改善,但是不管以何种形式进行改革,都是根据教育部门,政府部分的要求进行形而上的变革。是一种十分被动的改革,这也反映出高校并没有对自身出现的问题进行正视,只是根据教育部门的指示对学校内部的预算管理进行集中管理、统一领导的模式,在当前复杂、多样化的高校预算编制背景下,很多高校经常一边按照财政规定报送预算,一边以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经费支出,没有真正发挥预算管理改革的效应。

(二)高校预算管理改革没有明确的目标

虽然高校预算改革主要是将高校预算管理规范化,但是这并不是最终的目的,改革的真正意义是在于增强成本控制,提高教学质量与效率。对各种资源综合利用,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办学目标。但是由于目前高校的改革一直都处在被动的位置上,没有形成良好的责任承担义务与职责,所以导致高校预算改革没有明确的目标指示,没有带动高校改革的积极性。其中主要的因素就在于:高校本身就属于非营利组织,没有形成开源节流形式意识,对高校资源效率产生消极的作用;高校是政府管辖的一部分,从实际上来说,高校的预算管理的结果都是由政府承担。所以高校都没有对财务预算的编制、执行及绩效管理改革产生重视。

(三)预算管理改革没有构建完善的组织体系

任何一种有效的管理措施都是在一定的组织体系之下的,预算管理的组织体系包括预算审批、控制、监督、执行、分析、调整、核算、考评等等一系列的活动内容,要想科学展开预算管理组织体系需要高效的团队配合,为改革提供一个良好有序的环境。对预算改革加强引导与重视,然而,在进行预算改革的实践过程中,通常都是由财务部门为主导,其他部门的能动性和参与性都很薄弱,甚至有些高校就认为这是财务部门的责任和义务,并不加以干涉,导致没有形成完善的预算管理组织体系,没有将改革落实到实处。

四、进一步改善高校预算管理措施

(一)解决预算组织设计问题

要积极推进高校的预算管理改革,就必须构建完善的组织体系,预算的组织结构是以高校法人为主要引导作用的,他们是预算改革的载体,必须将预算管理改革纳入到高校改革的中心任务上,有时高校难以做出具有先进性的主观意识改革,主要是对科学合理组织设计的任务,没有形成高端、权威统一的预算管理机构,对预算改革进行强制性、主观性的能动作用。为此,高校可以通过授权等相关的制度改善措施赋予预算监控组织一定的权限,来提高工作效率。同时提高高校内部各部门的预算管理意识,对预算管理改革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处理。优化改革措施和手段,明确责任制,开展各项配合工作,如参照成本控制手段对高校行政管理、教学、科研、后勤等部门展开合理的掌握与调控。

(二)大力发展信息化管理手段提高预算改革措施

对预算管理进行信息化管理主要有两方面的内容:一个对学校的资源进行统一信息处理,形成信息资源互通、共享;一个对财务预算管理部门进行信息化管理。

高校应该在财务管理平衡的基础上加入预算管理的决算、系统等数据,对各种信息数据进行分析比较,建立科学合理的预算管理信息库,为预算管理改革提供理论支持。高校可以采用信息化、网络化的手段来增强信息资源互通与共享,建设数字化的校园网络,综合各种校园管理资源,为预算管理改革提供良好的平台。

五、结束语

在当前高校办学模式日益扩大的背景下,给高校的预算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应该坚持贯彻预算管理改革计划,充分发挥自身的能动性,加强对预算各阶段的控制,将开源节流的理念贯彻高校体制改革之中。

参考文献:

[1]高茵.高等教育投资体制及预算管理改革的思路[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9)

[2]史杨武.基于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下的高校预算管理研究[J],北京林业大学 ,2011(08)

[3]秦锂.与资产管理相结合的高校预算管理模式初探[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0(11)

[4]刘春.高校财务预算管理流程改进和优化[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9)endprint

猜你喜欢

信息化管理高校
公司信息化管理与经济效益提升研究
信息化管理在公路运输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研究
高职院校会计档案信息化管理思路探析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物流管理如何实现信息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