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金融的应收账款融资风险控制
2014-11-04佟齐
佟齐
应收账款融资作为一项新兴的业务模式,在使中小企业资产价值在融资时得以充分利用的同时,也为银行业务的开拓带来了更多的风险。该文将以供应链金融为背景,在分析应收账款融资的业务模式、授信策略的基础上,利用主成成分等对应收账款融资的信用风险和操作风险等进行预估,旨在为应收账款融资业务的创新与风险预防提供可行的思路。
近年来,随着我国产业结构发生变化,中小型企业日益发展,供应链的概念获得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企业也逐渐将实现产业链的“多方共赢”作为经营的目标。而然,在此背景下,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仍面临着严峻的融资难问题。在许多供应链中,物流已成为耗费时间和费用最多的环节。因此,要想提高整个供应链的管理水平,首先应物流效率低的问题。资金的支持是提高物流效率必不可少的条件。因此,企业应注重供应链上所从事的商品交易关系和相应担保。同时,供应链金融也为中小企业融资的理念和技术瓶颈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方法。
1. 供应链金融研究现状
鉴于供应链金融尚属于新兴概念,因此国内外对于这一概念并未有统一的定义。但总体来说,供应链金融可概括为将资金流整合到全球供应链管理中,既为供应链各个环节的企业提供商业、贸易等服务,又为供应链的弱势企业提供新型信贷融资的服务。
国外研究现状。国外学者们已从不同的方面、视角解释了供应链金融管理的价值和意义。早在2001年,就有专家指出资金流管理已无法跟上物流技术快速发展的脚步,特别是在电子商务领域,资金的转移已经严重抑制了物流技术的发展。到了2004年,已有学者初步提出了供应链金融的概念。随后,通过总结部分公司的成功经验和对已有统计数据的分析、研究,专家学者逐步完善了这一概念,并具体说明了如何在企业中实行供应链金融管理,使物流与资金协调统一等问题。供应链金融管理的价值和意义也逐步得到了归纳、整理。其中,主要有提高资金流利用的效率,促进流动资本融资模式的创新,促进企业资金融通等作用。
国内研究现状。在国外学者的带动、启发下,我国国内学者也逐渐意识到供应链中资金流管理的重要性,并且提出了许多相应的概念。例如,通过通融仓模式解决供应链中的融资问题;运用供应链金融的思想对中小企业融资模式进行探讨;运用供应链金融的核心理念,系统地分析供应链的相关理论和三种基本的融资模式等。另外,还有专家详细阐述了应收账款融资的原理和融资优势,说明了通融仓的含义和功能,并提出了对我国中小企业开展融通仓的建议。这些概念的提出,都充分说明了我国专家学者对供应链金融的重视,促进了这一理念在我国的发展及应用。
2. 供应链金融概述
供应链金融概念。20世纪80年代,一些大型企业为了追求在成本最小化的基础上实现全球性业务外包,从而衍生出了供应链管理的概念。但对这一概念突破性的发展,是在全球性外包活动导致供应链整体融资成本过高、部分节点资金流遇到瓶颈时,供应链核心企业为提高自身竞争力和规避风险的能力,开始了对财务供应链管理价值的探索。由此,供应链金融受到越来越多企业的重视。
供应链金融不仅是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的一个专业层面,同时也是中小企业的重要融资方式。在供应链中,核心企业由于其强大的竞争力和较大的规模,往往会在交货、价格等各个方面占有强势有利地位,从而给中小型企业造成了巨大的压力,导致整个供应链资金紧张甚至失衡的现象发生。供应链金融的作用就是在供应链中发现核心企业,并以此为基础,为供应链提供资金支持。这样一来,既解决了中小企业融资难和供应链失衡等问题,同时也促进了中小企业与核心企业建立长期的战略合作关系,为中小企业的发展创造了更多的机会。
供应链金融的优势。与传统信贷业务相比,供应链金融有着明显的优势。首先,传统信贷更重视包括生产、经营、市场情况等在内的受信企业自身经营状况。而供应链金融在此基础上,着重强调供应链上核心企业与上下游企业的合作与交流。与在传统信贷模式下,银行通过了解企业商品交易中的存货、预付款等资产状况对企业进行信贷支持不同,在供应链金融中,银行更注重整个供应链的贸易稳定。在企业与核心企业业务往来稳定的前提下,即使企业达不到银行的风险控制标准,银行也会对企业进行授信。这种授信方式不仅解决了中小型企业的融资问题,促进了中小企业的发展,同时也拓宽了银行的信贷模式。
3. 供应链金融风险定义
供应链金融风险是指商业银行由于各种原因,在对供应链企业进行融资时,使供应链产品的实际收益与预期值发生偏差或资产不能回收,由此便造成风险和损失的情况。引起供应链金融风险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为了从根本上避免这些风险,商业银行必须深入了解并认识产生这些风险的因素。
供应链金融的风险主要包括信用风险、财务风险、操作风险等。只有做到有效地了解并规避这些风险,供应链金融才能获得成功。
4. 应收账款融资风险识别
应收账款融资模式主要可分为应收账款质押融资、应收账款保理融资、应收账款证券化等模式。相对应的,应收账款融资面临的风险主要有信用风险、操作风险、法律风险、道德风险、利率风险等。
信用风险识别。信用风险也称之为违约风险,是指受信人未能履行约定契约中的还本付息的业务,进而使授信人的预期收益与实际收益不符甚至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情况。在应收账款融资当中,信用风险存在于供应链的各个阶段。例如,中小企业由于自身经营、财务状况等限制,无法按期偿还银行的借款。甚至大型企业也会因为其财务状况、竞争压力等因素,无法履行其商务合同,最终造成信贷风险的情况。
操作风险识别。操作风险是指由于不完善的操作过程、系统、人员等因素影响,直接或间接导致风险的问题。应收账款融资业务区别于其他传统融资模式的最大特点就是操作流程复杂,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有可能造成极大的损失。其中,主要的因素有质押登记无效或不及时、出质权质押展期操作不规范等。这些违规行为导致的应收账款融资风险主要有财务报表欺诈、应收账款担保欺诈、管理不善风险等。
5. 信用风险影响因素分析
对中小企业而言,信用风险控制对企业融资具有重要意义。银行在授信前必须对企业的风险进予以评估,而银行进行风险评价的主体往往是单个企业,因而着重关注企业的静态财务数据。而中小企业往往由于其财务透明度低等缺陷,无法达到银行的标准,因而很难获得银行融资。应收账款融资模式的应用较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在应收账款融资模式中,银行更多地关注整个供应链的交易风险,而整个供应链的交易风险主要取决于核心企业的资信和实力。因此,只要核心企业能保证其经营稳定性,而中小型企业能保持与核心企业的密切业务往来,那么中小型企业也能更多地得到银行的业务支持。
6. 风险控制的建议
完善贷前准入机制。准入机制包括中小企业、供应链、应收账款三个方面。对这三个方面的准入,可从信用状况、核心企业信用和实力、供应链网络结构等方面进行评估。
受信企业贷中监控。贷中监控指银行在对中小企业提供信贷服务的过程中,注意对其信用额度的控制。
完善贷后预警机制。加强贷后风险监控可以防范应收账款融资。只有在银行与客户发生信贷业务往来后,银行才能更深入、全面的了解客户的实际情况。
总而言之,我们应当以供应链金融为切入点,对商业银行开展应收账款融资业务的风险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识别和降低信用、操作风险的方法及措施。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