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安徽省城镇化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

2014-11-04郑红雨

南方农业·下旬 2014年8期
关键词:政策建议安徽省城镇化

郑红雨

摘 要 推进城镇化建设对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由此,从安徽省城镇化发展的现状分析入手,采用定量分析方法,使用计量经济学模型进行回归分析,着力研究安徽省经济发展、三次产业结构及基础设施建设这些关键因素对其城镇化率的影响,深入探讨安徽省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有针对性地对安徽省城镇化的健康持续发展提出切实可行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城镇化;影响因素;政策建议;安徽省

中图分类号:F299.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90X(2014)24-0-03

城镇化,又称城市化,是指伴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推进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人类社会活动中农业活动的比重下降,非农业活动的比重上升的过程,与这种经济结构变动相适应,使得乡村人口与城镇人口的此消彼长,同时,居民点的建设等物质表象和居民的生活方式向城镇型转化并稳定,这样的一个系统性过程被称为城镇化过程[1]。国际上通用的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城镇化水平指标,一般是用这个国家或地区的城镇人口总数占地区总人口数的比重来表示的,数值越高,城镇化水平越高。

安徽省作为中部六省之一,近年来,经济快速发展,国民生产总值连续保持两位数增长,但城镇化发展明显低于国家平均水平。基于安徽省城镇化的发展现状,对影响其城镇化发展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推进安徽省城镇化进程政策建议。

1 研究区概况

安徽省位于中国东南部,地处长江下游,居华东地区腹地,是内陆省份。安徽省东连江苏省,南邻浙江省、江西省,西靠湖北省、河南省,北接山东省,临江近海,襟江带淮,地理位置优越,俗称“八百里皖江”,淮河、长江横贯其间,形成了淮北、江淮之间和江南三大自然区域。全省总面积14.02万km2,占全国总面积的1.45%。截止到2012年底,安徽省共辖16个地级市、6个县级市、43个市辖区、56个县、914个镇、343个乡及265个街道办事处。

2 安徽省城镇化率与影响因素变化分析

2.1 城镇化水平

2011年,安徽省常住总人口数相比1998年有所减少,但城镇常住人口却增加了1 361万人。城镇化率也由1998年的22.33%上升到了2012年的44.80%,十五年间城镇化水平增加了22.5个百分点,发展迅速,但一直低于全国城镇化水平。到2011年底,安徽省城镇化率仅排23位,比全国低了6.47个百分点,与城镇化发展水平较高的省份相比,仍有很大差距(表1,图1-a)。

2.2 经济发展

城镇化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经济发展,而GDP是衡量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安徽省近十几年来的GDP一直呈稳步上升状态,从2000-2011年,安徽省GDP总量基本保持两位数的经济总量增速。1998年安徽省GDP为2 805.45亿元,到2011年底GDP达到15 300.65亿元,是1998年GDP的5.45倍,说明安徽省经济发展速度非常快(图1b)。

2.3 产业结构

近些年来安徽省产业结构也在不断升级演化中,从1998年开始,安徽省第一产业比重从26.40%降到2011年的13. 17%,始终呈下降趋势。三次产业结构由1998年的26.40%,44.7%,28.9%演变为2011年的13.17%,54.31%,32.52%。安徽省三次产业结构变化的总体趋势,基本遵循佩蒂-克拉克定律,第一产业的比重在不断下降,二、三产业的比重在逐步提高,说明第二产业已成为安徽经济增长贡献最大的部分,工业化一直在蓬勃发展,但第三产业发展较为滞后(图1c)。

2.4 基础设施

一个区域基础设施建设的完善可以大大促进社会生产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对城镇化发展也有很大影响。自2008年以来,安徽省基础设施投资总额逐年增加,尤其是2003年后,投资总额增长速度在加快,但2011年基础设施投资额整体下滑。其中,社会服务业增长速度最快,而科教文卫设施和能源供给设施的发展则处于相对滞后的位置,发展速度明显比其他行业慢得多(图1d)。

3 安徽省城镇化发展影响因素的相关性分析

变量设置

根据前辈学者所作的研究,结合上述对安徽省城镇化发展的现状分析,将产业结构、经济发展水平、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情况等方面建立安徽省城镇化发展影响因素指标体系[2-3],以下是主要变量。

Y——安徽城镇化率(%),直接反映安徽省城镇化水平。

X1——第一产业占比(%),可以反映安徽省农业发展状况与产业结构情况。

X2——第二产业占比(%),可以反映安徽省工业发展状况与产业结构情况。

X3——第三产业占比(%),可以反映安徽省经济活力与产业结构情况。

G——人均GDP(元),可以反映安徽省经济发展水平。

S——人均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额(元),可以反映安徽省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状况。

模型设定

运用Eviews5.0对相关数据建立模型计量模型,就安徽省城镇化率Y对第一产业占比X1、对第二产业占比X2、对第三产业占比X3进行回归分析。

从得出的回归模型来看,安徽省第二产业产值占比、人均CDP以及人均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对城镇化率影响显著。人均GDP及人均基础设施建设与城镇化率均呈正相关关系,人均GDP每增加1元,城镇化率将提高7.2%,人均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总额每增加10元,城镇化率将提高6.3%。

4 结论与建议

4.1 研究结论

通过对安徽省城镇化发展中的人均GDP、三次产业结构以及人均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额变化情况建立计量模型进行回归分析,根据多元回归模型的结果,有如下发现。

(1)安徽省人均GDP与城镇化率呈正相关。随着人均GDP增长,城镇化率也呈逐渐增长的趋势。一个地区的人均GDP反映了这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经济的发展大大推动了城镇化的发展与进步,农业是城镇化发展的重要基础,工业是城镇化发展的根本动力,而服务业作为新兴动力在加快经济增长的同时,势必成为城镇化发展的新突破。若能优化安徽省的经济结构,加快其经济发展速度,必能带动安徽省城镇化发展水平大幅度提高[4]。endprint

(2)安徽省人均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额与城镇化率呈正相关。近年来,安徽省城镇的基础设施投资在逐年递增,且增速较快,现阶段基础设施建设还是以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资本密集型产业为主导,如交通运输、邮政仓储和餐饮等传统服务业,可以创造大量就业机会,可以大大促进人口城镇化。另外,基础设施建设的完善,将更好的服务于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良好的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也将吸引更多农民进城享受这种城镇文明,有利于促进安徽省城镇化的发展。

4.2 政策建议

4.2.1 注重提高城镇化的质量和效益。

新型城镇化要由过去偏重速度向质量和效益提高转变,进入以推进深度人口城镇化为特征、促进城乡一体化的新阶段。从当前情况看,需要处理好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城镇发展模式、城镇化与工业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协同发展等方面的问题。

4.2.2 加快产业升级,优化产业结构

首先,要提高安徽的农业现代化程度,释放出更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并向城镇转移。其次,要鼓励主导行业企业应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实现产业优化升级,在节约成本的同时要最大可能的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另外,对餐饮、住宿等传统服务业,要进行突破性的发展,要对以文化、信息、技术和知识支持的现代服务业进行进一步的探索和开发,加快安徽省城镇第三产业的发展[5]。

4.2.3 继续加强和完善城镇基础设施建设

安徽省城镇基础设施建设要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与社会共同支持发展。要加强政府的引导作用,扩大政府对基础设施建设财政投入,鼓励和支持公用基础设施建设,对城镇建设中的基础设施用地进行合理规划与利用。其次,要积极吸纳企业和社会资金投入到基础设施建设中,政府可制定相关优惠政策及措施,来吸引更多的企业与社会投资。

4.2.3 坚持城镇化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

要尊重城镇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进行科学规划,注重整体布局,做好城乡统筹工作。一方面,以发展基础较好的城镇为中心,形成一个城镇群,发挥其带动作用,从而辐射整个城镇群经济发展。另一方面,要发挥政府作用,不断加大改革力度,包括加快农村土地制度、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户籍制度改革,进一步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为进城农民提供住房、教育、就医及就业等基本社会保障。

参考文献

[1] 辛尔露. 探索我国城镇化进程中公益广告的功能发挥[J]. 东南传播,2013,(6):56.

[2] 张丽琴,陈烈. 新型城镇化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以河北省为例[J].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3,(12):84-91.

[3] 吴江,申丽娟. 重庆新型城镇化路径选择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8(2):151-155.

[4] 董丹丹.安徽省经济发展对于城镇化进程的影响研究[D].安徽大学,2013.

[5] 张敏. 安徽省城镇化进程现状评价及发展建议[J].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0):43-46.

(责任编辑:刘昀)endprint

(2)安徽省人均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额与城镇化率呈正相关。近年来,安徽省城镇的基础设施投资在逐年递增,且增速较快,现阶段基础设施建设还是以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资本密集型产业为主导,如交通运输、邮政仓储和餐饮等传统服务业,可以创造大量就业机会,可以大大促进人口城镇化。另外,基础设施建设的完善,将更好的服务于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良好的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也将吸引更多农民进城享受这种城镇文明,有利于促进安徽省城镇化的发展。

4.2 政策建议

4.2.1 注重提高城镇化的质量和效益。

新型城镇化要由过去偏重速度向质量和效益提高转变,进入以推进深度人口城镇化为特征、促进城乡一体化的新阶段。从当前情况看,需要处理好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城镇发展模式、城镇化与工业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协同发展等方面的问题。

4.2.2 加快产业升级,优化产业结构

首先,要提高安徽的农业现代化程度,释放出更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并向城镇转移。其次,要鼓励主导行业企业应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实现产业优化升级,在节约成本的同时要最大可能的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另外,对餐饮、住宿等传统服务业,要进行突破性的发展,要对以文化、信息、技术和知识支持的现代服务业进行进一步的探索和开发,加快安徽省城镇第三产业的发展[5]。

4.2.3 继续加强和完善城镇基础设施建设

安徽省城镇基础设施建设要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与社会共同支持发展。要加强政府的引导作用,扩大政府对基础设施建设财政投入,鼓励和支持公用基础设施建设,对城镇建设中的基础设施用地进行合理规划与利用。其次,要积极吸纳企业和社会资金投入到基础设施建设中,政府可制定相关优惠政策及措施,来吸引更多的企业与社会投资。

4.2.3 坚持城镇化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

要尊重城镇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进行科学规划,注重整体布局,做好城乡统筹工作。一方面,以发展基础较好的城镇为中心,形成一个城镇群,发挥其带动作用,从而辐射整个城镇群经济发展。另一方面,要发挥政府作用,不断加大改革力度,包括加快农村土地制度、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户籍制度改革,进一步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为进城农民提供住房、教育、就医及就业等基本社会保障。

参考文献

[1] 辛尔露. 探索我国城镇化进程中公益广告的功能发挥[J]. 东南传播,2013,(6):56.

[2] 张丽琴,陈烈. 新型城镇化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以河北省为例[J].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3,(12):84-91.

[3] 吴江,申丽娟. 重庆新型城镇化路径选择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8(2):151-155.

[4] 董丹丹.安徽省经济发展对于城镇化进程的影响研究[D].安徽大学,2013.

[5] 张敏. 安徽省城镇化进程现状评价及发展建议[J].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0):43-46.

(责任编辑:刘昀)endprint

(2)安徽省人均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额与城镇化率呈正相关。近年来,安徽省城镇的基础设施投资在逐年递增,且增速较快,现阶段基础设施建设还是以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资本密集型产业为主导,如交通运输、邮政仓储和餐饮等传统服务业,可以创造大量就业机会,可以大大促进人口城镇化。另外,基础设施建设的完善,将更好的服务于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良好的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也将吸引更多农民进城享受这种城镇文明,有利于促进安徽省城镇化的发展。

4.2 政策建议

4.2.1 注重提高城镇化的质量和效益。

新型城镇化要由过去偏重速度向质量和效益提高转变,进入以推进深度人口城镇化为特征、促进城乡一体化的新阶段。从当前情况看,需要处理好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城镇发展模式、城镇化与工业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协同发展等方面的问题。

4.2.2 加快产业升级,优化产业结构

首先,要提高安徽的农业现代化程度,释放出更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并向城镇转移。其次,要鼓励主导行业企业应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实现产业优化升级,在节约成本的同时要最大可能的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另外,对餐饮、住宿等传统服务业,要进行突破性的发展,要对以文化、信息、技术和知识支持的现代服务业进行进一步的探索和开发,加快安徽省城镇第三产业的发展[5]。

4.2.3 继续加强和完善城镇基础设施建设

安徽省城镇基础设施建设要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与社会共同支持发展。要加强政府的引导作用,扩大政府对基础设施建设财政投入,鼓励和支持公用基础设施建设,对城镇建设中的基础设施用地进行合理规划与利用。其次,要积极吸纳企业和社会资金投入到基础设施建设中,政府可制定相关优惠政策及措施,来吸引更多的企业与社会投资。

4.2.3 坚持城镇化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

要尊重城镇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进行科学规划,注重整体布局,做好城乡统筹工作。一方面,以发展基础较好的城镇为中心,形成一个城镇群,发挥其带动作用,从而辐射整个城镇群经济发展。另一方面,要发挥政府作用,不断加大改革力度,包括加快农村土地制度、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户籍制度改革,进一步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为进城农民提供住房、教育、就医及就业等基本社会保障。

参考文献

[1] 辛尔露. 探索我国城镇化进程中公益广告的功能发挥[J]. 东南传播,2013,(6):56.

[2] 张丽琴,陈烈. 新型城镇化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以河北省为例[J].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3,(12):84-91.

[3] 吴江,申丽娟. 重庆新型城镇化路径选择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8(2):151-155.

[4] 董丹丹.安徽省经济发展对于城镇化进程的影响研究[D].安徽大学,2013.

[5] 张敏. 安徽省城镇化进程现状评价及发展建议[J].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0):43-46.

(责任编辑:刘昀)endprint

猜你喜欢

政策建议安徽省城镇化
成长相册
成长相册
成长相册
新型城镇化对农民收入的影响
2017年安徽省各市主要经济指标
江苏省中小企业融资现状调查与思考
科研经费管理政策改革研究
城市与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
2016年推进新型城镇化在发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