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农村金融市场的非均衡性

2014-11-04谢文平

环球市场信息导报 2014年8期
关键词:均衡性农村金融金融市场

谢文平

现阶段,我国农村金融市场尚且处于不成熟阶段,普遍存在着诸多问题,特别是现存的金融体制与农村经济发展不相适应的问题,此类不适应主要体现在农村金融市场供求的不均衡方面。该文就农村金融市场发展现状,对目前农村金融市场上存在着的供需不均衡性进行

了深入的剖析,并提出如何解决这种非均衡性状态的对策建议。

1 农村金融市场的供求现状分析

1.1农村金融市场的供给现状分析

信贷资金供给主体减少,功能弱化。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村金融体制与农村经济的不适应体现的越来越明显。与此同时,由于农村信贷的质量及利润空间有限,再加上金融机构的市场定位的不同,大量的非农性质的金融机构逐步退出农村市场。目前,农村金融市场上现存的供给主体为中国农业银行以及农村信用社。中国农业银行作为以盈利为目的的国有商业银行,随着市场的变化其定位也在发生微妙的变化。中国农业银行在不断的创新发展过程中,也在逐步的朝利润空间较大的城市进军,使得本就力量单薄的农村金融供给机构变得更加紧张。而农村信用合作社,作为长期以来农村金融供给的主力机构,对新农村建设及经济发展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但是,由于农村信用合作社在风险控制体系、经营管理以及相关的扶植政策方面仍然存在很多缺陷。由于缺乏健全完善的制度基础支持,农村信用社在多年的经营中,产生了大量的不良贷款,导致其亏损尤为严重,以致其在支持农村信贷方面难以有更大的突破及作为。

农村资金大量外流,信贷供给量缩小。随着农村金融供给机构的数量的缩减,仅存的为数不多的金融机构如农业银行也将在农村开展业务的重点变成了储蓄业务。而且,大量的农村储户的资金并没有被用到农村的经济发展上,而是流向城市及大规模优质的融资机构,导致农村金融市场上的信贷资金供给量严重减少。资金的不断外流,使得农村现有的一些中小企业及个体的融资能力急剧下降,发展受到了显著影响,进而使得农村经济发展速度放缓。尽管农村信用社充当着支农信贷的主力,但是其自身的体制还未发展成熟,即便近几年得到了中国人民银行提供的支持农村发展的支农再贷款,但由于自身的资金能力十分有限,加之再贷款额度的限制,农村信用社能够提供的信贷量变得尤为薄弱。

农村金融市场发展缓慢,金融产品种类单一。我国的金融市场发展速度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一定的差距,尤其体现在金融产品的创新性上。而这一点,在我国农村金融市场上体现的更为明显。目前,在我国农村金融市场上流通的金融工具主要为银行的存单,其他金融产品如耐消耗品贷款,旅游贷款,保险、证券相关的理财产品等金融工具基本没有。上述问题均导致农村金融发展速度的减缓,而金融产品种类的极度缺少更使得农村金融资金供给量的降低。

1.2农村金融市场的需求现状分析

资金需求量日益增多。在改革开放的推动下,我国农村经济得到了较为快速的发展。依据戈德理论,至今的需求量与经济发展总量成正比,对于欠发达国家二者之间的比例大约为0.8,而我国早在2002年便已达到1.81,因而伴随着新农村建设的脚步,农村金融市场上对资金的需求将会急剧的上升。

资金需求主体呈现多元化。在广袤的农村,普通农户,非农个体经济,私企等是农村金融市场的主要资金需求群体。其中农民包括以下几种类型:种植型农民和租赁型农民 小农户和大农场主。由于大多数农民属于种植型农户,对于这一类人来讲,存款储蓄是大多人的金融需求;而生产规模较大的农户来讲,则存在对短期的农业生产贷款需求以及农业生产保险需求。从事出租土地的农民因为不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其主要需要是存款和非农业企业贷款需求。所以,由于农村住户所从事的经营的项目各不相同,导致农村金融市场上资金的需求主体呈现出结构上的复杂性和多元化。

需求主体对金融产品需求的多样化。由于农村金融市场上资金需求的主体的多元化分布,使得不同人群对金融服务及金融产品的需求也同样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单一的金融产品已经无法切实满足广大资金需求的要求。而且现在我国农村金融市场上流通的金融产品主要是存单以及可投资保值的理财服务、证券,保险业基本上还未进入农村市场。这些不匹配,使得很多需求主体无法找到理想的融资渠道。

2 农村金融市场存在的非均衡性分析

从全局来看,农村金融市场上存在严重的资金供需不平衡,无论是在资金的供给总量与巨大的需求量上,还是金融工具供给上与实际市场的多元化需求上,都存在着严重的不匹配。此类不匹配问题,在长期的作用上使得农村金融市场在供需上呈现出一种不平衡态势。而这种不平衡的状态,给农村金融市场带来的直接影响为:首先,长时间的供不应求使得贷款利率升高,还款压力变大;其次,由于贷款条件变得越来越苛刻,成本的不断升高,很多资金需求者开始将融资方向转向非正规机构,由此滋生了一系列不合规的民间贷款出现,扰乱了农村金融发展的秩序。

3农村金融市场非均衡性产生原因的分析

农村金融市场的需求错位。目前,在农村金融市场上主要的资金需求者是农民,而农民们对贷款的需求原因主要是为了生活及缓解种植田地时的高成本压力,需要的是短期的金融贷款,而且数目并非很大。其次,农村金融市场的另一位资金需求者则是非农户的农业企业,而且这类需求者往往需求的资金量要远远大于普通农户的需求量。同时,这类企业中的龙头企业,早已被银行重点关注,并为之提供了优越的服务。但却对于同是从事非农的新兴私企,银行却把它们拒之门外,使得许多有潜质的新创企业难以筹措到资金。

农业产业的准公共产品特征。无论何时,对于任何一个国家来讲农业产业无疑是一个低利润的行业。但是,作为国民经济基础,农业经济自然具有“准公共产品”特征。然而,目前的农村金融环境和金融体制仍然未发现这一特性,仍然以农产品产业看做“私人产品”的观点来解决“准公共产品”问题,其效果可想而知。

现行政策的影响。为了支持新城市的建设,许多农村金融市场上的主力机构均将大量的资金集中投放到了城市中去,导致农村金融市场资金的大量外流,却很少有回流的机会。这些主要是由于政策对城市的建设的偏向,使得农村金融市场本就处于非均衡的状态变得更加严重。

4如何均衡农村金融市场的建议

加强农村金融市场发展的财政性支持。在长期以来,人们均忽视了农业产业的准公共产品特征,同时也就忽略了其财政的功能性。可以通过加强财政政策的支持,让农民真正的做到手里有钱,这才是解决农村金融市场资金供给不足的关键所在。

改造农村金融机构,强化金融机构的功能性。对于一直以来对农村经济发展贡献最大的农村信用合作社,应明确产权问题,加强信用风险控制,健全并完善经营管理体制,以便于降低其不良贷款率,降低损失,使农村信用合作社能够更好的发挥其作用。要调整商业银行的业务范围,为资金的需求者提供更多的金融产品,并出台一些鼓励性建议,刺激外流资金的回流。

增加农村金融新的供给主体,规范民间信贷。农村金融市场现在由于正规金融机构的减少,借贷门槛越来越高,很多人开始寻求民间借贷。为了规范这些行为,应增加正规的资金供给机构,这样在行业竞争的压力下,资金量会显著增加,农村金融市场借贷成本可以大幅度降低,由此减少民间不合规操作的现象,并使农村金融市场的不均衡性得到有效缓解。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猜你喜欢

均衡性农村金融金融市场
金融市场:寒意蔓延【精读】
假如金融市场崩溃,会发生什么? 精读
《农村金融研究》征稿启事
《农村金融研究》征稿启事
京津冀全域旅游供需系统构建及均衡性研究
农村金融要多些“乡土味”
均衡性原则司法适用解读及适用路径的精致化构造——以四个案例为出发点
着力破解基层民主“非均衡性”的困境
Copula模型选择及在金融市场的应用
农村金融扶贫 脱贫要“精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