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开展微型金融业务的可行性
2014-11-04柳双江
柳双江
随着世界经济的不断发展,面对国内外金融机构的压力,商业银行开展微型金融业务的创新活动势在必行。商业银行应当根据经济发展的方向制定其长远目标。微型金融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完善,获得众人的认可。该文以分析商业银行与微型金融业务的关系为出发点,探讨商业银行开展微型金融业务的模式与可行性,并针对微型金融业务在我国的发展现状,提出了一些建议,希望能为相关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参考。
微型金融业务是以较小数目的贷款金额为主的一种金融模式,是国家扶贫手段不断完善的体现。现阶段来看,微型金融业务为我国的商业银行发展既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如何高效开展微型金融业务工作成为了商业银行面临的一大难题。在未来的道路上,要将微型金融与自身的优点紧密结合,为企业提供良好的服务,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1 微型金融的概念
微型金融是指对社会弱势群体如贫困、低收入和小企业提供各种金融活动服务的总和。它包含了助学贷款、小数目贷款等金融业务。实践表明,微型金融为社会弱势群体提供资金上的帮助,打破了穷苦人们不能享受金融服务的僵局,完成了对金融工作的创新,有效增加了对弱势群体的投资数目。
2 商业银行与微型金融的关系
商业银行为微型金融的发展提供了平台。商业银行的资金、贷款都可以为微型金融提供相应的资金支持。在微型金融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一批能力较强的微型金融机构,它们的不断完善和发展,为商业银行带来了收益的机会。商业银行为小型金融机构提供合理的法律地位,使其受到法律的保护,有助于小型金融机构工作的顺利开展。金融机构的顺利运行离不开金融工作人员的参与。微型金融机构往往会因人员专业素养不高,对机构的风险预测不到位,对机构的人员管理不善。所以,完善的制度、经营管理理念对微型机构的长期发展是很有益处的。总之,商业银行为微型金融机构的发展提供了平台,确保其顺利发展。
微型金融为商业银行的业务拓展指明方向。实践表明,微型金融在缩小贫富差距,改善人们的生活条件,保证社会的健康发展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商业银行应肩负起自己的社会职责,为开展金融业务,实现小型企业的发展,缩小贫富差距贡献力量。对商业银行而言,微型金融的风险控制方式与其他传统的业务存在区别。很多行业对微型金融的理解不到位,商业银行的进入会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创新空间,微型金融为商业银行的业务拓展指明了方向。
3 商业银行开展微型金融业务的模式与可行性
微型金融的业务模式。微型金融是以贫困、低收入和小企业为主要服务对象。一般金融机构通常不乐意进入市场,国家提供的补贴难以偿还银行贷款。包商银行开展的微型金融业务的创新为商业银行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一定的借鉴。
包商银行的金融业务框架分为微小金融部、分行微贷部和微贷小组。微小金融部负责对相关政策的制定。分行微贷部负责对审计工作的监督和审查。微贷小组主要从事账目的核算工作。当地工作人员的任用对工作的开展有一定的优势,不仅节约成本,而且可以利用当地的资源来解决逆向选择的问题,有效防止了信息不对称的发生。这种以基层为核心的组织模式,利用好当地的人力资源、社会资源是包商银行获得成功的基础。
信息的不对称是社会弱势群体面临的问题,这样的群体没有可以抵押的物品,造成银行工作的难度。民间的金融机构通常情况下因为资金缺乏不能为人们提供良好的金融服务。包商银行的微型金融部门规定可以在允许的范围内制定合适的利率。低利率解决群众贷款难的实践证明是失败的,因为那样可能会造成贪污的现象。包商银行制定的贷款利率在超过成本的过程中,可以保证其获利。实际上,人们对高利率的贷款需求很多,这就表明,有时候资金的可获得性要比低利率更为关键。贷款利率较高的话,较富裕的非目标群体就不会对社会弱势群体产生威胁,可以使社会弱势群体顺利获得贷款。
为了降低还款人的压力,确保其可以顺利完成还款任务,包商银行采用按月收息、分批收回的方式收回贷款资金的做法。这种方式,成功的将贷款分为若干个贷款人可以接受的小部分,不仅可以降低贷款风险,保证财务工作的顺利开展,而且还可以对潜在风险进行预告。
微型金融业务的定价方式。微型金融业务的定价方式与一般金融产品的定价方式是一致的。目前,微型金融业务的定价方式为“成本加成定价法”,微型金融机构的成本和预期利润决定了贷款的数目。微型金融业务的定价方式受到机构成本和目标利润等相关因素的影响。融资成本受到融资渠道的影响,从而对融资价格产生影响。许多微型金融机构的贷款资金来自社会捐款、政府补贴及资本市场。通常情况下,来自社会和政府的定价要比来自资本市场的定价低。机构处理业务的效率也会对定价产生影响,通常情况下,机构的效率越高,贷款利率则越低。
微型金融业务的成本收益分析。成本收益分析是指通过分析项目的全部成本和预期获得的效益,做出项目可行性的评估,从而进行决策的一种分析方法。微型金融产品的价值预算可以应用一般金融成本的成本收益方法。微型金融产品不但有着经济性,同时还肩负着促进发展的社会性。所以,在对微型金融产品进行分析时,要将经济因素和社会因素同时考虑进来。
4 商业银行开展微型金融业务的现状
微型金融业务成本高、风险大。微型金融机构通常规模小,资源配置能力有限,风险抵御能力差,决策时主观意识过强,管理不善、信用意识薄弱,使机构面临较大的风险。微型金融机构以家族企业最为常见,业主资产混乱,财务信息不准确,信息可靠性没有保证,导致机构业务成本偏高。
商业银行现有的经营模式与微型金融不匹配。部分银行的贷款制度与经营模式不对微型金融机构开放,尚未建立起微型信贷审批机制。银行注重对抵押物的依赖,但是微型金融机构通常做抵押的机器、房产的数量较少,所以银行不乐于对微型金融机构提供贷款服务。
政策制度不健全。当下,缺乏与微型金融发展匹配的法律法规,微型金融的顺利发展得不到保证。现有的法律体系,不利于确保微型金融机构的发展。目前,企业的信息处于分散状态,缺乏集中的信息共享平台,要将工商、税务、财政、审计等各个部门的信息进行整合,保证信息调用的方便,目前金融机构的数据在调查时处于隐藏状态,查询费用超出小企业的承受范围,不利于调动金融机构的积极性。
5 商业银行开展微型金融业务的建议
要促进微型金融工作的创新。鼓励农村发展微型金融业务,针对农村的经济特点,降低贷款的标准,简化农民办理贷款的手续。注重对相关法律的制定,规范相应机关的工作流程。加强政府对借贷行为的监管力度,对非法金融活动要严格按照法律规定进行惩处,对非法集资的行为进行严厉打击。建立起以扶持为主的激励体制,净化市场环境,建立起激励机制。在激励机制的基础上,推动微型金融的进一步发展。
虽然微型金融业务在国际上已经有较长的历史,但对中国而言,仍然是一个比较陌生的概念。一些银行已经开展了微型金融业务,但存在的问题依然较多。随着经济的发展,政策制度的逐步完善,为微型金融的发展提供了保障。商业银行与微型金融业务相结合,将会促进微型金融的发展,从而更好地服务大众、造福大众。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