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理综合题的答题思路及对地理教学的建议

2014-11-04康翠萍

新课程·上旬 2014年8期
关键词:综合题教学建议

摘 要:地理综合题得分低,是学生普遍出现的问题。学生拥有“良好的审题习惯、正确的解题思路、准确地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敏捷的地理思维能力”是答好地理综合题的关键。

关键词:综合题;答题思路;教学建议

一、2014年全国文综卷2中地理综合题的解题思路

原题:36.河流的侵蚀、沉积及沼泽的吸收(附)影响河流泥沙和营养物质含量,水体中营养物质含量影响浮游生物量,与水温共同制约鱼类资源数量。图7所示的西西伯利亚平原地势低平,冻土发育,沼泽广布。

(1)分析西西伯利亚平原沼泽广布的原因。

(2)分析叶尼塞河泥沙含量较多,而鄂毕河泥沙含量较少的原因。

(3)通常,大河河口的鱼类资源丰富,但鄂毕河河口鱼类资源相对较少。说明鄂毕河河口鱼类资源较少的原因。

答题思路:第(1)题:考查沼泽形成原因。考生通过所学知识知道沼泽地区含水量大,这些水是从哪里来的,考生首先想到降水,但通过读图发现此地为亚寒带气候,降水量少,却有多条河流通过,河流主要为冰雪融水补给且由低纬流向高纬,春季有凌汛导致河水泛滥。水的来源找到了,这些水怎么会存留在这,不会蒸发、下渗、流走。进一步读图及题干提取信息,此地纬度在60°~70°之间,纬度高;题干中有“西西伯利亚平原地势低平,冻土发育”字样。最后整理思路,组织好语言将答案描述出来:(凌汛等导致)河水泛滥;气温低,蒸发量小;下部土层冻结,阻滞水分下渗;地势低平,排水不畅。该小题难度不大,但是答题过程中容易漏点,这与考生不能完整提取信息有关。

第(2)题:主要考查含沙量多少的原因。考生首先想到河流含沙量取决于流域内植被状况及降水集中程度(暴雨发生频率),通过这两项的对比也不能找到叶尼塞河泥沙含量较多、鄂毕河泥沙含量较少的原因。此时考生重新读题干会发现有用信息“河流的侵蚀、沉积及沼泽的吸收影响河流泥沙和营养物质含量”,河流的侵蚀、沉积与河流流速有关,通过读图发现两条河流流经地形不同。由此可归纳答案:叶尼塞河支流多流经高原,流速快,侵蚀强,增加了河流含沙量;鄂毕河主要流经平原,流速慢,泥沙沉积,含沙量小。

第(3)题:首先考生仔细审题,从题干中提取有效信息,发现影响鱼类资源数量的因素主要有两个:一是水温,二是浮游生物量。水体中营养物质含量影响浮游生物量,而河流的侵蚀沉积及沼泽的吸收(附)影响营养物质含量。仔细总结可得出以下结论:鄂毕河河口区纬度高,水温低,鱼类生长慢。结冰期长,鱼类存活率偏低。鄂毕河流经沼泽,营养物质被植物吸收,河水中营养物质严重缺乏,不利于浮游生物生长。北冰洋营养物质和饵料较为贫乏。

二、对地理教学的几点建议

1.培养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

高考试题都比较新颖,信息量又大,这就要求学生能够快速、准确地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在解题时,学生主要出现的问题包括以下几方面:未能获取信息、信息获取不完整、不能准确完整地解读信息。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以下解决途径:

(1)培养学生良好的审题习惯

答题的第一关就是审题,审题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最后的答案,因此,审题要做到仔细认真。

第一步:审题干。考生要仔细认真阅读题干,避免遗漏。有的文字信息非常简短,容易被考生忽略;有的材料信息篇幅较长,学生没有耐性,匆匆阅读导致提取信息不全。如上题题干中的“河流的侵蚀、沉积及沼泽的吸收影响河流泥沙和营养物质含量”,如不仔细阅读很可能忽略影响河流泥沙的因素。

第二步:审设问。考生要明确问的是什么,从哪些方面作答。要明确问题中的一些限定性词语,如,“分析”“描述”“优势”“不利”等,问法不同,答题方向不同。

(2)培养学生读图能力

地理图表的判读和应用是高考命题的常见方式和重要内容。由于读图和析图能力差,导致考生不能从地理图表中提取有效信息,这也是综合题得分率低的原因之一。每位地理教师都很重视地理图表的应用,但学生依然存在不会读图的问题。我认为应从两个方面解决:首先,让学生掌握地图的基本知识。如,等高线图上辨别地形的知识,通过气温曲线、降水柱状图确定气候类型的知识等,这些知识对提高学生读图能力有重要作用。其次,教会学生正确的读图方法。一般读图应先看图名,再找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很多学生读图时为了省时间,不看图名图例直接看图,直接导致不理解图的含义或者提取的地理信息有遗漏。

(3)培养学生地理思维能力

答综合题时学生提取了地理信息,但不能对地理信息进行加工、提炼,对地理信息的进一步解读非常困难,其原因主要是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较差。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教师在授课时可以用问题启发学生思维,通过思考及相互讨论来解答问题,掌握新知识。这样学生不仅学会了知识,在潜移默化中还锻炼了思维,一举两得。

2.知识建模,组建地理知识网络

学生有时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地理基础知识掌握的很好,但答题时(尤其是综合题),大脑一片空白,不知从哪入手。这说明学生在知识迁移应用这块出现障碍,学生头脑中有大量零散的、具体的地理知识,但没有掌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没有形成知识网,所以在答题时不能快速地找到与之相关的内容。知识建模可以帮助学生将零散的知识联系起来,形成知识网络。

3.引导学生规范答题

很多考生在答题时不规范,不使用地理术语,条理混乱,也导致在考试时失分。因此,在平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使用地理术语规范答题,做到条理清晰,字迹工整。

作者简介:康翠萍,女,1983年2月出生,本科,就职学校: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乌兰浩特市乌兰浩特一中,研究方向:高中地理教学研究。

摘 要:地理综合题得分低,是学生普遍出现的问题。学生拥有“良好的审题习惯、正确的解题思路、准确地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敏捷的地理思维能力”是答好地理综合题的关键。

关键词:综合题;答题思路;教学建议

一、2014年全国文综卷2中地理综合题的解题思路

原题:36.河流的侵蚀、沉积及沼泽的吸收(附)影响河流泥沙和营养物质含量,水体中营养物质含量影响浮游生物量,与水温共同制约鱼类资源数量。图7所示的西西伯利亚平原地势低平,冻土发育,沼泽广布。

(1)分析西西伯利亚平原沼泽广布的原因。

(2)分析叶尼塞河泥沙含量较多,而鄂毕河泥沙含量较少的原因。

(3)通常,大河河口的鱼类资源丰富,但鄂毕河河口鱼类资源相对较少。说明鄂毕河河口鱼类资源较少的原因。

答题思路:第(1)题:考查沼泽形成原因。考生通过所学知识知道沼泽地区含水量大,这些水是从哪里来的,考生首先想到降水,但通过读图发现此地为亚寒带气候,降水量少,却有多条河流通过,河流主要为冰雪融水补给且由低纬流向高纬,春季有凌汛导致河水泛滥。水的来源找到了,这些水怎么会存留在这,不会蒸发、下渗、流走。进一步读图及题干提取信息,此地纬度在60°~70°之间,纬度高;题干中有“西西伯利亚平原地势低平,冻土发育”字样。最后整理思路,组织好语言将答案描述出来:(凌汛等导致)河水泛滥;气温低,蒸发量小;下部土层冻结,阻滞水分下渗;地势低平,排水不畅。该小题难度不大,但是答题过程中容易漏点,这与考生不能完整提取信息有关。

第(2)题:主要考查含沙量多少的原因。考生首先想到河流含沙量取决于流域内植被状况及降水集中程度(暴雨发生频率),通过这两项的对比也不能找到叶尼塞河泥沙含量较多、鄂毕河泥沙含量较少的原因。此时考生重新读题干会发现有用信息“河流的侵蚀、沉积及沼泽的吸收影响河流泥沙和营养物质含量”,河流的侵蚀、沉积与河流流速有关,通过读图发现两条河流流经地形不同。由此可归纳答案:叶尼塞河支流多流经高原,流速快,侵蚀强,增加了河流含沙量;鄂毕河主要流经平原,流速慢,泥沙沉积,含沙量小。

第(3)题:首先考生仔细审题,从题干中提取有效信息,发现影响鱼类资源数量的因素主要有两个:一是水温,二是浮游生物量。水体中营养物质含量影响浮游生物量,而河流的侵蚀沉积及沼泽的吸收(附)影响营养物质含量。仔细总结可得出以下结论:鄂毕河河口区纬度高,水温低,鱼类生长慢。结冰期长,鱼类存活率偏低。鄂毕河流经沼泽,营养物质被植物吸收,河水中营养物质严重缺乏,不利于浮游生物生长。北冰洋营养物质和饵料较为贫乏。

二、对地理教学的几点建议

1.培养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

高考试题都比较新颖,信息量又大,这就要求学生能够快速、准确地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在解题时,学生主要出现的问题包括以下几方面:未能获取信息、信息获取不完整、不能准确完整地解读信息。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以下解决途径:

(1)培养学生良好的审题习惯

答题的第一关就是审题,审题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最后的答案,因此,审题要做到仔细认真。

第一步:审题干。考生要仔细认真阅读题干,避免遗漏。有的文字信息非常简短,容易被考生忽略;有的材料信息篇幅较长,学生没有耐性,匆匆阅读导致提取信息不全。如上题题干中的“河流的侵蚀、沉积及沼泽的吸收影响河流泥沙和营养物质含量”,如不仔细阅读很可能忽略影响河流泥沙的因素。

第二步:审设问。考生要明确问的是什么,从哪些方面作答。要明确问题中的一些限定性词语,如,“分析”“描述”“优势”“不利”等,问法不同,答题方向不同。

(2)培养学生读图能力

地理图表的判读和应用是高考命题的常见方式和重要内容。由于读图和析图能力差,导致考生不能从地理图表中提取有效信息,这也是综合题得分率低的原因之一。每位地理教师都很重视地理图表的应用,但学生依然存在不会读图的问题。我认为应从两个方面解决:首先,让学生掌握地图的基本知识。如,等高线图上辨别地形的知识,通过气温曲线、降水柱状图确定气候类型的知识等,这些知识对提高学生读图能力有重要作用。其次,教会学生正确的读图方法。一般读图应先看图名,再找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很多学生读图时为了省时间,不看图名图例直接看图,直接导致不理解图的含义或者提取的地理信息有遗漏。

(3)培养学生地理思维能力

答综合题时学生提取了地理信息,但不能对地理信息进行加工、提炼,对地理信息的进一步解读非常困难,其原因主要是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较差。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教师在授课时可以用问题启发学生思维,通过思考及相互讨论来解答问题,掌握新知识。这样学生不仅学会了知识,在潜移默化中还锻炼了思维,一举两得。

2.知识建模,组建地理知识网络

学生有时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地理基础知识掌握的很好,但答题时(尤其是综合题),大脑一片空白,不知从哪入手。这说明学生在知识迁移应用这块出现障碍,学生头脑中有大量零散的、具体的地理知识,但没有掌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没有形成知识网,所以在答题时不能快速地找到与之相关的内容。知识建模可以帮助学生将零散的知识联系起来,形成知识网络。

3.引导学生规范答题

很多考生在答题时不规范,不使用地理术语,条理混乱,也导致在考试时失分。因此,在平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使用地理术语规范答题,做到条理清晰,字迹工整。

作者简介:康翠萍,女,1983年2月出生,本科,就职学校: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乌兰浩特市乌兰浩特一中,研究方向:高中地理教学研究。

摘 要:地理综合题得分低,是学生普遍出现的问题。学生拥有“良好的审题习惯、正确的解题思路、准确地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敏捷的地理思维能力”是答好地理综合题的关键。

关键词:综合题;答题思路;教学建议

一、2014年全国文综卷2中地理综合题的解题思路

原题:36.河流的侵蚀、沉积及沼泽的吸收(附)影响河流泥沙和营养物质含量,水体中营养物质含量影响浮游生物量,与水温共同制约鱼类资源数量。图7所示的西西伯利亚平原地势低平,冻土发育,沼泽广布。

(1)分析西西伯利亚平原沼泽广布的原因。

(2)分析叶尼塞河泥沙含量较多,而鄂毕河泥沙含量较少的原因。

(3)通常,大河河口的鱼类资源丰富,但鄂毕河河口鱼类资源相对较少。说明鄂毕河河口鱼类资源较少的原因。

答题思路:第(1)题:考查沼泽形成原因。考生通过所学知识知道沼泽地区含水量大,这些水是从哪里来的,考生首先想到降水,但通过读图发现此地为亚寒带气候,降水量少,却有多条河流通过,河流主要为冰雪融水补给且由低纬流向高纬,春季有凌汛导致河水泛滥。水的来源找到了,这些水怎么会存留在这,不会蒸发、下渗、流走。进一步读图及题干提取信息,此地纬度在60°~70°之间,纬度高;题干中有“西西伯利亚平原地势低平,冻土发育”字样。最后整理思路,组织好语言将答案描述出来:(凌汛等导致)河水泛滥;气温低,蒸发量小;下部土层冻结,阻滞水分下渗;地势低平,排水不畅。该小题难度不大,但是答题过程中容易漏点,这与考生不能完整提取信息有关。

第(2)题:主要考查含沙量多少的原因。考生首先想到河流含沙量取决于流域内植被状况及降水集中程度(暴雨发生频率),通过这两项的对比也不能找到叶尼塞河泥沙含量较多、鄂毕河泥沙含量较少的原因。此时考生重新读题干会发现有用信息“河流的侵蚀、沉积及沼泽的吸收影响河流泥沙和营养物质含量”,河流的侵蚀、沉积与河流流速有关,通过读图发现两条河流流经地形不同。由此可归纳答案:叶尼塞河支流多流经高原,流速快,侵蚀强,增加了河流含沙量;鄂毕河主要流经平原,流速慢,泥沙沉积,含沙量小。

第(3)题:首先考生仔细审题,从题干中提取有效信息,发现影响鱼类资源数量的因素主要有两个:一是水温,二是浮游生物量。水体中营养物质含量影响浮游生物量,而河流的侵蚀沉积及沼泽的吸收(附)影响营养物质含量。仔细总结可得出以下结论:鄂毕河河口区纬度高,水温低,鱼类生长慢。结冰期长,鱼类存活率偏低。鄂毕河流经沼泽,营养物质被植物吸收,河水中营养物质严重缺乏,不利于浮游生物生长。北冰洋营养物质和饵料较为贫乏。

二、对地理教学的几点建议

1.培养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

高考试题都比较新颖,信息量又大,这就要求学生能够快速、准确地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在解题时,学生主要出现的问题包括以下几方面:未能获取信息、信息获取不完整、不能准确完整地解读信息。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以下解决途径:

(1)培养学生良好的审题习惯

答题的第一关就是审题,审题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最后的答案,因此,审题要做到仔细认真。

第一步:审题干。考生要仔细认真阅读题干,避免遗漏。有的文字信息非常简短,容易被考生忽略;有的材料信息篇幅较长,学生没有耐性,匆匆阅读导致提取信息不全。如上题题干中的“河流的侵蚀、沉积及沼泽的吸收影响河流泥沙和营养物质含量”,如不仔细阅读很可能忽略影响河流泥沙的因素。

第二步:审设问。考生要明确问的是什么,从哪些方面作答。要明确问题中的一些限定性词语,如,“分析”“描述”“优势”“不利”等,问法不同,答题方向不同。

(2)培养学生读图能力

地理图表的判读和应用是高考命题的常见方式和重要内容。由于读图和析图能力差,导致考生不能从地理图表中提取有效信息,这也是综合题得分率低的原因之一。每位地理教师都很重视地理图表的应用,但学生依然存在不会读图的问题。我认为应从两个方面解决:首先,让学生掌握地图的基本知识。如,等高线图上辨别地形的知识,通过气温曲线、降水柱状图确定气候类型的知识等,这些知识对提高学生读图能力有重要作用。其次,教会学生正确的读图方法。一般读图应先看图名,再找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很多学生读图时为了省时间,不看图名图例直接看图,直接导致不理解图的含义或者提取的地理信息有遗漏。

(3)培养学生地理思维能力

答综合题时学生提取了地理信息,但不能对地理信息进行加工、提炼,对地理信息的进一步解读非常困难,其原因主要是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较差。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教师在授课时可以用问题启发学生思维,通过思考及相互讨论来解答问题,掌握新知识。这样学生不仅学会了知识,在潜移默化中还锻炼了思维,一举两得。

2.知识建模,组建地理知识网络

学生有时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地理基础知识掌握的很好,但答题时(尤其是综合题),大脑一片空白,不知从哪入手。这说明学生在知识迁移应用这块出现障碍,学生头脑中有大量零散的、具体的地理知识,但没有掌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没有形成知识网,所以在答题时不能快速地找到与之相关的内容。知识建模可以帮助学生将零散的知识联系起来,形成知识网络。

3.引导学生规范答题

很多考生在答题时不规范,不使用地理术语,条理混乱,也导致在考试时失分。因此,在平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使用地理术语规范答题,做到条理清晰,字迹工整。

作者简介:康翠萍,女,1983年2月出生,本科,就职学校: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乌兰浩特市乌兰浩特一中,研究方向:高中地理教学研究。

猜你喜欢

综合题教学建议
巧用全等形 妙解综合题
一次函数与几何图形综合题
an=f(Sn)型数列综合题浅探
如何规范解答高考立体几何综合题
关于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几点建议
浅析泛义动词“打”及其对外汉语教学
“沉淀溶解平衡”认知结构测查及其学习困难分析
综合题命题宜渐次展开和自然生长:由一道综合题的打磨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