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励的话语树立学生的信心 激情的语言点燃生活的课堂
2014-11-04吴玉云
吴玉云
摘 要:结合十几年的语文教学实践,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创建高效的语文课堂是很有必要的。学生自信心的培养、上课时激情风趣的语言、课堂上努力引导学生从课本走向生活是提高学生学习热情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自信;激情;生活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努力形成自己的教学个性。我们要开发语文高效课堂的原动力,使学生愿学、乐学、勤学语文,改变他们被动学习的局面,最好的办法就是激发其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语文的课堂效率,这对于语文教学尤为重要。下面本人结合自身的教学谈谈几点体会。
一、让语文学习充满自信成功
美国作家艾默森说:“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学生如果充满自信,那么他们就会有源源不断的动力。语文教学中对学生人格的培养往往是潜移默化的。当然,语文老师也可以创造契机,让学生找到自信。有一位特级教师在担任语文老师时,在9月1日,他布置学生就开学的第一天感受写一篇作文,班里有位坐在后面的男同学突然站起来说:“老师,我不会写,我从来没交过作文的。”一看就知道这是特差的学生,不过老师还是很有耐心地问:“你不会写一篇作文,那会写一段话的作文吗?”这位同学摇摇头。“那你会写一句话的作文吗?”老师继续问。“一句话?”“恩。”“那好,我试试看吧。”第二天,这位学生终于将一张只有一句话的作文交给了老师。老师当众将那句作文念给全班同学听并作点评。作文里写道:“今天开学了。”老师的点评是:“这篇文章中心突出,言简意赅。”学生过后很激动地对老师说:“老师,我还可以再写一句吗?”第二天,这位同学在他的作文里写道:“今天开学了,语文老师对我真好。”经过三年的培养,那位学生代表学校参加当地的作文比赛并获奖。
也许我们无法做到像特级教师如此的耐心,但如果我们能够在分发试卷时,把成绩较好的和进步较快的学生公布一下;如果我们能够在评改作文时,对经常得低分的学生适度拔高几分;如果我们能够时刻激励和提醒学生:你看,大街上招牌、标语、广告……小到请假条,大到法律文件,语文几乎无处不在。学好语文,以后写份情书也能够像样一点;如果我们能够在家长来访时,多一些好话,少一些责备;如果我们能够让学生知道语文稍微用点功,那么我相信学生就能够出成绩。没有哪一门学科会有如此丰富的人性、人情、人世,也没有哪一门学科会有这样至真、至美、至纯。只要老师肯付出真心,我们就可以让更多的人喜欢学习语文。
二、让激情风趣调动语文课堂
课堂是核心,是主阵地,是情感的栖息地,教师在这个天地里,必定要有激情,这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有效的一种方法。记得有一次下午第一节课我看到一个学生趴在桌上,我走过去问:“你又打瞌睡啦。”“哪有,你的声音这么大,刚要睡下又被您吵醒了。”学生答道。因此嗓门大、授课时语音语调的起伏变化、抑扬顿挫,面部表情和手势的搭配运用,都能使学生集中注意力,提高教学效率。但激情不是声嘶力竭的叫喊,而是真实的、感人至深的情感。如果能做到这一点,那么一堂《妈妈的爱》能让我们感受到母爱的伟大;一节《养花》会让学生体会到作者对生活的热爱;一课《我有一个梦想》,能让我们体会到作者对梦想的执着与追求,而这一切都要靠教师情感的激发。
三、让语文教学走向广阔生活
“生活处处皆语文,语文无处不生活。”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学生的生活,让语文教学回归生活,才是语文教学的返璞归真。因此,阅读课上,不应只停留在课堂中教师的讲解分析、学生的洗耳恭听的层面上,而应寻找课文内容与学生生活的最佳结合点,使课文内容走进学生的生活,让学生的生活充实课文内容。这样学生不但可以获得课本知识,还能积累生活经验。
在讲《师恩难忘》时,可让学生说说心里话,表达自己对老师的感激;在讲《美丽的集邮册》时,可让学生把自己收集的邮票带到课堂来,提高学习的兴趣;在讲作文时,让学生有意识地去体验生活中的酸甜苦辣,感受自然世界五彩缤纷与人类社会的真善美,这样他们才能写出具有真情实感的作文。
一位语文老师就应像站在历史与现实之间的彩虹桥上,像扇动洁白羽翼的信鸽,向学生传递人类最美最辉煌的文化。
让课堂走向生活,让知识带进课堂。赞科夫说:“如果真正的广阔的生活冲进教室的门而来到课上,教室的天地就开阔了。”语文教学只有扎根于生活这一片沃土,才能发芽、开花、结果。让我们“展开语文与生活的双翼,自由地飞翔”,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总之,努力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这是每一位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每一个语文教师要不断追求的目标。无论什么时候,我们都要让学生明白:语文是一门投资少、收效快的科目;要让学生感到语文课堂与现实生活是如此的接近;要让学生觉得听老师的言谈,仿佛是自己漫步于语文的长廊。能够做到这一点,说明我们的语文教学是成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