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慢慢走,请欣赏

2014-11-04吴玲凤

新课程·上旬 2014年8期
关键词:阅读词语文学

摘 要:针对当下鲁迅文学作品阅读教学中浅阅读的现状,提出鲁迅文学作品需要“深度阅读”的看法,主要阐述了采用“沉入词语”细读的方法,开展鲁迅文学作品“深度阅读”的研究情况。

关键词:文学:阅读:词语

我们现行使用的初中语文教材中收录的鲁迅文学作品:七年级上册《风筝》,七年级下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八年级上册《阿长与〈山海经〉》,八年级下册《藤野先生》《雪》,九年级上册《故乡》,九年级下册《孔乙己》。可以说,古今中外的作家,没有谁能够像鲁迅这样在初中语文教育领域如此受到语文教育工作者的关注。遗憾的是当前的鲁迅文学作品教学中,出现了表层化解读。其原因可能是教参对鲁迅作品设置的标准理解;也有是鲁迅作品强烈的时代情感与今天渐行渐远;也有是其语言半文言半白话又拗口。但这并不应成为我们在初中语文教育阶段淡化鲁迅先生文章的原因与借口。

鲁迅十分注意从生活中选择语言,十分注意对语言文字的锤炼,有着深厚的古文字修养,爱用那些常见而独到的字眼,遣词造句确实与众不同。他的语言文字常常闪动着创造性的光芒。如《秋夜》“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鲁迅正是用这样特殊的表达来抒发他内心的孤寂与沉闷的心情。因此,一些看似貌不惊人的语言,如果我们透过这些词语的背后去挖掘隐含的意义,将给我们带来领悟文本的别有洞天。

教学《风筝》时,笔者抓住“留他绝望地站在小屋里”中的“绝望”;“然而他其时和我一样,早已有了胡子了”中的“胡子”;“他惊异地笑着说”中的笑。用还原法思索这几个词语,发现它们别有深意。

“绝望”看似平淡,却是“痛”之根源。不就是一只风筝吗?值得绝望?太夸张了吧。其实“我”踩扁的并不是一只风筝,而是在彻底毁灭童年弟弟的快乐,“苦心孤诣”而获得的欢乐瞬间被戕杀,对弟弟而言,难道不是一种毁灭性的打击么?这样的分析理解就能使“虐杀弟弟精神”的那一幕导致“我”二十年时时埋在心里的痛之事实顺理成章。“胡子”看似平淡,却是“哀”之诱因。长胡子了就不能放风筝了吗?一般来说,这于情不通,于理也不符。其实作者以此看似别扭的借口要表达的是心底的悲哀:失去的永远失去了!再放,也放不出童年时的快乐!想补过而不得,怎不令人徒添悲哀?“笑”看似平淡,却是“情”之凝聚。弟弟为什么要笑?果真是徒听童年小事后的惊异之笑,还是忘记前尘往事后的难堪之笑,抑或是隐含不快的揶揄之笑?都不是!而是弟弟对哥哥的“宽容之笑”。什么是兄弟?兄弟就是这样的宽容,兄弟就是这样的理解!真是一“笑”见真情啊!以上几个词语的重打细敲,学生从中充分理解了文章表达出的浓浓兄弟情。

文学评论家南帆说:“阅读文本要:沉入词语,‘沉入是一个慢慢进入的过程,慢慢读,要读出每个字词后面的意蕴和味道,读出自己的感悟,引发自己的思考。深耕语言之法,古今无殊。”从文本出发,通过细致的阅读和反复的阅读,对文本蕴含的深厚意蕴作出“丰沛的阐释”。用朱光潜在《美学》里的话说就是:慢慢走,欣赏啊。

参考文献:

余映潮.听余映潮老师讲课[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10.

作者简介:吴玲凤,女,1974年11月出生,大学本科,就职于浙江省龙游县龙游第三中学,研究方向:初中语文教育。

猜你喜欢

阅读词语文学
容易混淆的词语
我们需要文学
“太虚幻境”的文学溯源
高中英语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
一枚词语一门静
我与文学三十年
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