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字时代与草台的终结

2014-11-03陈恺思

艺术评论 2014年10期
关键词:雷州舞美剧团

2014年8月16日,南京青奥会开幕。短短90分钟,其灯光、视频给全世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12台巴可HDF系列高亮度投影机,56套HighEndSystem奥松(Axon)HD媒体服务器,用世界上最高难度的地面投影,为五大洲观众演绎了异彩纷呈的灯光传奇。其虚拟影像使得场景色彩异样地鲜明,聚集了15至18岁年轻人的梦想。此举在创造奥林匹克舞美历史的同时,也为数字化时代地方戏曲的舞美指明了方向。由此联想岭南文化重镇代表戏曲、全国“非遗”、广东四大剧种之一的雷剧的舞美,其历史与未来颇值得总结思考,其中一些问题或许对地方剧种的舞美发展具有普遍意义。 一、雷剧舞美的历史成因及特征 失礼求诸野。古老的雷州半岛,巫祭盛行,演戏以娱神延以成俗,至今傩舞等还有较为完整的保存。而雷剧的前身正是简单的歌班歌舞。雷州雷祖祠《庙田租碑》载:“雷祖祠始建于唐贞观十六年(642年),每年有演戏酬答神(贝兄)。雷祖祠年例自古以来演的是雷州歌班戏,从雷祖诞辰的农历九月初一至初九日,是约定俗成的年例雷州歌班戏”。明末清初,男男对唱风行,逢春节、年例等重大喜庆日子,众歌手即兴而唱,展露才艺。后来雷歌班加入了女子,因此易名为“姑娘歌”,又名“歌姑娘”。“姑娘歌”类乎东北二人转:一男一女为男相角和歌姑娘,表演以歌姑娘为主,男相角为辅。也有很简单的脸谱、服饰和作为简单布景的砌末,但彼时之舞美并不独立表现背景,仅仅帮助演员完成动作而已。当时的舞台,一般是把两个石碾子(俗称石牛)并列竖起,中间搭放上一块木板作为道具。男女两位歌手在简易的舞台上对歌演唱。演唱时,男相角手执一把扇子,歌姑娘的道具则相对复杂,左右手开弓,其左手拿扇子右手拿手巾,并不停地来往变换位置,一边舞一边唱。姑娘歌的对歌也属即兴表演,唱词内容无非是天文地理、风土民情、身边琐事。 在“姑娘歌”的基础上,出现了与姑娘歌并驾齐驱的“劝世歌”。“劝世歌”表演简单,动作随便,道白随意编造,服装、道具简单,也没有音乐伴奏。但因有更多的人物登场,为群众喜爱,故发展很快。清代康熙中期到雍正年间,除姑娘班演出“劝世歌”外,雷州本土的业余爱好者也在农闲时邀集一起,临时搭班,巡回演出,被百姓称为“雷州歌班”。歌班已经正式分角色演出,说唱的还是惩恶扬善的故事。演员的舞台妆扮,只是穿着平常的衣服,唯一的点缀就是在腰间系一条红带子。面部也与平常无甚大差别:脸颊涂成粉红色,并描眉。通常男角手拿一扇一烟斗,女角则手持一巾。台上布景也仅为一桌二三张凳子而已,有时还加挂一幅蓝布,尚不具备成熟的戏曲形式。 “劝世歌”的后续是“大班歌”。最初的大班歌表演场面仍然很单调,舞台没有布景,而砌末虽然也有旗帜、船桨、刀枪剑戟之类,但是绝大部分是粗制滥造的代用品,“形似”而已。乾隆年间,借广东大戏(粤剧)到雷州半岛演出之机,大班歌进行了多方改革,并把粤剧的表演、服装、脸谱、道具、锣鼓等,甚至连剧本也全部照搬过来。清朝嘉庆末年,雷剧历史上第一个较为正规的雷歌班——北和雷歌班成立。尽管照搬粤剧,消减了本地特色,但是从劝世歌班过渡到大班歌,是雷剧发展历程中最重要的一步。就舞美而言,花旦、武旦、姣旦、文生、反生、白净、小花脸、二刚生、三柱、乌衣、婆脚、公脚、杂色、杂脚等各有定位。在脸谱、服装、道具等方面,也借鉴了当年的粤剧,与粤剧行当里的“十大行当”或“六柱制”多有交叉。 作为雷剧的前身,大班歌的脸谱有“净脸”、“开脸”、“画脸”之分,均不加底色直接涂在脸上。两颊绯红、唇红眉黑、粉面含春之俊俏扮相为“净脸”。“画脸”一分为二,眉心画铜钱、鼻尖画蛇、上唇画一痣者,突出人物特征之画也;专画皱纹乃示年长也。“开脸”以涂色多尔浓为特征,忠奸邪正一目了然。总体感觉是,人物扮相与现实生活中的人物区别不大。到了民国期间,借鉴兄弟剧种,早期雷剧的扮相与服装可窥贵贱,脸谱立辨忠奸。彼时越剧演员伍周才加入雷州歌班,将黎戏(雷州木偶戏)与粤剧脸谱移植到雷剧里,使得雷剧脸谱日趋多样化、类型化。 彼时的服饰包括服装、头饰、鞋靴。服装有“大件”、“小件”之分,前者为大甲、蟒袍、官衣、披风、海青等,与兄弟剧种无异。后者乃简便服装,如武生的汗衣、裆裤、女角的绣花上衣与下裙。头饰则有各种盔帽与女装的包头。鞋靴也很简单,便鞋木屐直接上场者并不为奇。

[1] 斯坦尼拉夫斯基说:“对于演员,雕塑性的实物总是要比绘画性的平面布景重要得多。

”[2]因此,虽然是因陋就简的滥觞,早期的雷剧雏形还是完成了“从无到有”的雷剧舞美的第一步。

二、参差不齐的现实 新中国成立以后,地方政府与文化部门支持艺人成立专业剧团,大力促进雷州歌剧的发展革新。如20世纪五六十年代,湛江地区就设立了专门的演艺机构,培养后备力量,推广高台、雷讴两大腔系的戏曲声腔并创新11种板式,发明了适合雷音的演奏乐器——雷胡。同时,对舞美也作了全面的革新。 在舞台方面,景灯幕三大件设置日益完备,设计渐趋精致。其远中近景、前光灯、后光灯、特写灯、大幕、二幕、天幕、横幕、纱幕、边幕一应俱全,使得舞台的远近、虚实、隐变、映衬作用突出而具体。一般说来,每天第一场(全本戏)舞台陈设沿用旧习不变,而第二场(双出戏)就将乐队调到舞台右方,并在前后台之间挂起一幅幅布画软景。上有亭台楼阁、郊野民宅等。每幅均装有滑轮,可以随时移动。演议政则置放殿堂、演乡情则置放民宅。当然,这种仅仅指示处所的道具还只是在“配景”阶段。 在至关重要的人物扮相方面,新中国成立后也力求出新、多彩、适如其身。新编剧目《智驯雷州虎》《陈 放犯》《武大娘辞轿》《龙珠奇缘》《雷州义盗》,整理加工的传统戏《秦香莲》《千里缘》《符兆鹏》《斩周忠》《张文秀》等,扮相方面身份显示、性格烘托、剧种特色、地方风貌等,都较此前大有进步。 在砌末一端,道具日益完全而复杂。例如引进了“真家伙”的特技表演,关刀、双刀、镖枪、双锏、铁尺、藤牌、水火棍、三角牌等真刀实棒均登上舞台,收到了更为逼真的效果。现代戏起兴之后,根据剧情的需要,又进一步增添了现代武器与用具,如长枪、短枪、手榴弹、电话机、沙发、毛巾、玻璃杯、热水壶等,使得演剧更为贴近生活。endprint

1964年,艺校雷州歌剧实验班简称为雷剧,开创了新的历史纪元。

20世纪80年代,活跃在粤西地区的专业剧团如湛江实验雷剧团、徐闻县雷剧团和海康县雷剧团,每年都有近200场的演出;其他百十个民间职业剧团也是锣鼓喧天,人潮涌动,平均每年演出高达5000场以上,以至于当时有人盛赞雷州是一片“戏曲的绿州”。

2013年4月,精品剧目《黄飞虎》挥师江苏参评第八届全国戏剧文化奖,一举夺得了11项国家级大奖,成为广东省第一个参加全国大赛并获得全国大奖的民营剧团。《黄飞虎》不同场景的大幕分别以金黄、翠绿、浅蓝为基调,厅堂设置、月光如水等场景均造型逼真,栩栩如生;黄飞虎穿戴英武,熠熠生辉。而且,《黄飞虎》的舞美是在演出中发展、改进的。如“激反”一场,原来演出本的色调是淡蓝的冷光,意在突出纣王无道形势严峻冷气逼人。但是由于地点是在黄飞虎的内宅,难免让观众觉得“悲凉之雾遍被华林”,对于塑造揭竿而起的英雄有碍。而在江苏参赛之际,灯光便掺入了比较明亮的黄光,使得头盔上的红色点缀十分鲜明,辅以白色战袍,一个为民除害的斗士形象愈发鲜明。 然而,由于历史的、民俗的、经济的原因,雷剧的舞美还显得参差不齐。

2011年,笔者带领调查组,采用问卷的方式,到雷州为主的湛江各地进行了较为深入、广泛的社会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894份,其中社会卷发放834份,收回有效问卷756份,有效回收率为90.45%;专业卷发放60份,收回有效问卷56份,有效回收率为93.33%。采用SPSS17.0forWindows统计软件进行处理,得出结论:喜欢雷剧的人群主要集中在

41岁以上的年龄层,占71%。说明雷剧在中青少年中受关注度不高,影响力不足。在雷剧发展存在的问题当中,35%的受访者认为雷剧“舞台表演形式单一,剧本缺乏时代感”;21%认为“宣传力度不足”;16%的人认为“音韵、台词古奥难懂”。而且,不同级别的剧团收入差距甚大。湛江粤剧团每场演出5000元戏金,湛江实验雷剧团约为4000-4500元,而一些民间职业剧团收入只有300元。国营雷剧团的演员平均收入为1500-1700元/月,仅相当于民营企业一线工人工资。爆肚剧团长期以简单、粗糙、低价位争抢雷剧演出市场造成恶性竞争,使得雷剧演出市场供大于求,戏金普遍降低。一些民间剧团仍然停留在“草台班子”的阶段,灯光仅有白炽灯,布景全无,人物的装束也颇不讲究,更不必说添置服装、道具、脸谱颜料。而且,有理论认为:雷剧本身就是能下不能上的“下里巴人”,“简单粗糙的雷剧能迎合农村观众的艺术口味”。[3] 所以,时下在粤剧、潮剧和汉剧的强势竞争下,雷剧“向上晋升”的空间越来越窄,在广东剧坛的影响力日渐式微,去年“广东省第七届戏剧演艺大赛”评比,雷剧和汉剧合在一起评奖,结果汉剧占据了11项金奖,而雷剧只收获了少得不能再少的1个金奖。

三、引入数字的未来 者纯艺术的问题。

21世纪已经过去了十几年,新媒体艺术与传统艺术的密切结合已经是大势所趋,艺坛所向,数字影像(实拍体系)与CG影像(以电脑绘制为主或在素材的后期制作中更多体现人工智能的影响素材)已经广泛地应用于现代的大小舞台。面对这样的形势,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雷剧的舞台艺术理应迎头赶上,与时俱进。我们认为,至少在以下三个方面需要注意。 首先是理念的改变。如前所述,一种说法是:雷剧主要是面向粤西农民的,不必精益求精,不必向“现代化”看齐。窃以为“大众化”与“化大众”应该是可以并存的,要采用能上能下的双轨制。培养能够欣赏较高艺术品位、较强舞美艺术的“审美观众”。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说“只有音乐才能激起人的音

:乐感,对于不辨音律的耳朵来说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忧心忡忡的穷人甚至对最美丽的景色都无动于衷,贩卖矿物的商人只看到矿物的商业价值而看不到矿物的美学价值,他没有矿物学的感觉。”[4]因此,舞美的任务是:培养能够懂得舞台服装的可舞性、装饰性、程式性的目光,懂得脸谱的传神、变形与象征的目光,培养能够从表演中产生“布景”的目光。即便是普通群众,至少知道程式严格、气势磅礴的“大戏”更能够引人入胜,这是不言而喻的道理。 于是,就产生了第二个问题:资金的保证。门帘台帐、一桌二椅的实物自然不可或 舞台美术问题历来不是一个孤立的或缺,但是,已经为各个地方剧种所借鉴的声光电化同样是烘托效果的重要手段,甚至舞美这个“佐料”有可能变为内容的“主体”,在需要演绎自然、淡化情节、推进情绪之际,现代化的手段是不可或缺的。粤西本身是较为贫困的地区,经济上的扶持便显得相当重要。所以,在发展雷剧的过程中,政府应该有所担当。《黄飞虎》获得成功之后,广东省专门拨款一百万,地方配套一百万,排演了富于地方特色的雷剧《冼夫人》,此举在圈内外引发了如潮好评,也加强了从业人员的自信。有了资金的保证,剧团不仅在剧本征集、演员选择、求助于国内专家指导诸方面皆可以长袖善舞,而且在舞台艺术的发展上也可以底气十足地引入现代舞美,真正做大做强。 第三,重视舞台科技的应用。雷剧正在走向中兴,雷剧等待着新的突破。在更上层楼的意义上考察,引入数字化的舞美是必由之路。可以说,像草创时期那样的基本不借助现代物质与技术条件的时代已经过去。如今的舞台上,布景制作的材质、颜料的效果程度、电脑灯光的特效、电控音响的精确与音质皆离不开或者说皆越来越依赖科技最新成就的有力支援。传统艺术表演穿上时尚的新衣的时代已经到来,这种优雅的转型是历史的必然,也是 现实的呼唤。同时,雷剧需要传播,更需要传承。现代舞美支撑的动画卡通,为时下年轻人喜闻乐见。目前不少戏剧经典都被制成动画,上了电视而倍受关注。雷剧能走此路,市场将更加广阔。总而言之,与兄弟剧种相比,在引进并且融入现代舞美的路途中,雷剧已经是起步稍迟了,需要迎头赶上。 “新松恨不高千尺”。雷剧需要自我救赎,雷剧正在自我救赎。而舞美的进步与完善,是救赎的重要方面。我们期待着雷剧枝繁叶茂、吸引眼球的下一个春天。

* 本文为2011年教育部人文社科一般项目规划基金项目《雷州半岛音乐舞蹈文化发展性保护研究》(项目编号:11YJA760043)的阶段性成果。

注释: [1]高成苗.雷州市雷剧艺术节资料集[C].岭南美术出版社,2007.384. [2]斯坦尼拉夫斯基.斯坦尼拉夫斯基全集(第一卷)[M].中国戏剧出版社,1959.213. [3]宋立民等.雷剧的生存现状及保护对策[J].湛江师院学报,2011(5). [4]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79.28. 陈恺思:岭南师范学院信息与教育技术中心实验师endprint

猜你喜欢

雷州舞美剧团
乡村振兴背景下雷州潮溪村传统装饰工艺的创新研究
1.2019世界集邮展览开闭幕式舞美效果图 2.武汉天地世界音乐节效果图
梦中题词
乡音心中留
革命话语下的左权戏剧
户思社副会长会见日本新制作座剧团一行
俄国戏剧舞美特点初探
浅谈贫困山区专业剧团内部制度建设与执行现状及对策
英国 布里斯托尔老域剧团
雷州话及其独特的地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