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丹:跨越东西的中国竖琴演奏家
2014-11-03清音
清音
她表露出独一无二的、极高的才气,使人们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去欣赏竖琴艺术。她似乎有一种能力可以让两只手,有时甚至是每根手指,听起来都有不同乐器的色彩和织体。
——《纽约音乐会乐评》
她演奏的感觉是如此动人,她的真挚深深地感动了我。
——法国竖琴大师、巴黎音乐学院教授伊莎贝拉·莫瑞
多么棒的艺术家啊!她精妙绝伦的演奏中具有如此的感觉和色彩,我欣赏她的每一分钟。
——英国竖琴大师、皇家音乐学院教授斯凯拉·坎盖
于丹,第一个站在世界竖琴艺术前沿的中国姑娘、世界竖琴舞台崭露头角的杰出青年演奏家。
她是喝东方墨水、由中国老师指导培养出来的竖琴演奏家,却破天荒在西方人垄断的竖琴界荣获大奖,实现了中国竖琴界零的突破。她在美国的几度奋斗成就卓然,在竖琴大国将一个个异国学生推上舞台。最后,她将生活与事业的落脚点选在中西方文化交融共存的香港,希望能有更多东方人学习和享受竖琴艺术的独特魅力。
如同与她生命相依的竖琴,于丹的音乐、气质、人品都在古典韵味中散发出优雅的芬芳,她像一支素馨百合静静地绽放,馥郁、淡雅而高贵。
跨越竖琴艺术的历史鸿沟
竖琴艺术产生于欧洲,进入中国专业音乐院团是近五十多年的事。如今,国内专业学习和演奏竖琴者,从老到小不过一两百人,相对于钢琴、小提琴等偌大的学习演奏群体,竖琴更像贵族艺术。与邻国日本四万竖琴演奏者(包括专业、业余)相比,中国从事竖琴的艺术工作者实在是凤毛麟角,同西方人对竖琴的那份喜爱和重视相比,更有着天壤之别。
在这样的背景下,2001年第五届美国国际竖琴大赛上,毕业于沈阳音乐学院附中竖琴专业、1993年赴美留学的二十七岁中国姑娘于丹,在与来自世界十四个国家三十七位优秀选手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夺得大赛桂冠和两项特别奖,创造了世界华人在国际竖琴比赛中的最好成绩。
美国国际竖琴大赛是以奖金高、奖项多、规模最大、时间最长而闻名的世界著名竖琴赛事。中国人(主要海外华人或台湾人)虽有多次参赛经历,但都与奖项无缘。本次大赛中,于丹和另外两位中国年轻选手(美国茱莉亚音乐学院中国留学生周黎获第四名、维也纳国立音乐学院台湾留学生管伊文获第五名)的获奖,意味着中国竖琴艺术以短短五十多年的发展,跨越了欧洲几百年现代竖琴的历史,以不容忽视的艺术水平和高超技术,一跃与西方竖琴艺术家齐名于世界竖琴领域的前沿。这不仅是于丹的骄傲,也是中国音
乐家和世界华人音乐家的骄傲。
那是2001年7月15日晚,美国印第安纳州印第安纳大学音乐艺术中心第五届美国国际竖琴大赛的决赛现场,经过十余天三轮半的紧张角逐,进入决赛的选手将在最后的协奏曲演奏中一决雌雄。
当晚,于丹以一曲《吉纳斯特竖琴协奏曲》,为自己此次的参赛画了一个圆满的句号。当地报纸评论:“她的精彩演奏如同一个调色板,再现了《吉纳斯特》那辉煌的声音和丰富的节奏,特别是如同梦幻般的第二乐章和有一大段自由演奏的第三乐章。”
当全部比赛结束,评委主席宣布于丹获得本届大赛金奖和两项特别奖时,台下千余名观众兴奋地全体起立,热情地为于丹鼓掌欢呼。在连续不断的“中国,于丹!于丹,中国”的高呼中,现场几乎所有的炎黄子孙都眼含激动的泪水一起冲到台前向于丹热烈祝贺。世界竖琴泰斗、于丹的美国老师苏珊激动地说:“于丹此次获奖,证明她已经是中国首屈一指的竖琴家,她向世界展示了中国人在竖琴领域的高超艺术才华。”
美国印第安纳州《先驱时报》等报纸在头版头条突出位置,刊登了于丹获奖的彩色照片及报道文章:“代表中国参赛的竖琴手于丹,为她的祖国摘走了美国国际竖琴大赛的头奖。”
无数鲜花与掌声之后,走下舞台的于丹,卸下演出服回到住所,伴着大洋彼岸清朗的月色,怀着获奖的喜悦心情,在第一时间给她的恩师、中国沈阳音乐学院乐平秋教授提笔写下心中深深的感激:
“亲爱的乐老师:非常感谢您这么多年来对我的教导和帮助,我深知今天的成就和您是绝对分不开的。我很感谢有您这样一位好老师,在我的专业、人格、做人等许多方面都对我有深远的影响,再次感谢您!”
学生出色源于老师出色
提到乐教授,于丹一往情
深。她是从小由乐教授带大的学生,十三年心血,十三年辛勤,十三年师生情谊,如同母女一般情深。
于丹1974年出生,父亲于继学是沈阳音乐学院管弦系的长笛老师。于丹从小在充满音乐氛围的校园里长大,父亲优良的乐感和对音乐的酷爱,不但遗传给了女儿,而且注定了小于丹的未来走向。从于丹一出生,爸爸就将女儿的成长设计好——做一名优秀的音乐家。
六岁的于丹乖巧可人,小嘴巴唱起歌来音准、乐感、节奏都像爸爸一样精准,甚是有天赋。当时的沈阳音乐学院院长、著名作曲家秦咏诚住在于丹家隔壁,他的夫人、我国解放后第二位学习竖琴的专家、沈阳音乐学院竖琴教授乐平秋,一眼看中于丹的音乐潜质,希望她选择竖琴作为将来的专业。
从此,小于丹便开始跟随乐老师学习。于丹六岁学习钢琴,十岁正式转学竖琴,十三岁考入沈阳音乐学院附中竖琴专业,十八岁附中毕业。乐教授整整培育于丹十三个春秋,直到1993年于丹怀着做一位出色竖琴演奏家的理想赴美留学,才与乐教授分开。
于丹手型较小,手指指肚不厚,在粗粗的竖琴弦上,单薄的指触会减弱拨弦的力度,大大影响声音的饱满性,这对于一个竖琴演奏家来说,不能不说是个遗憾。针对于丹的生理特点和条件,乐教授通过多次出国参加世界竖琴大会,观摩国际竖琴比赛,学习借鉴了国外演奏家的弹奏方法和训练经验,为于丹专门研究设计出一套用正确的手姿势挂在弦上所产生的力加上琴弦的反作用所产生的力来弹奏的方法,使于丹的小手在张力很大的竖琴弦上轻松拥有美好声音。
竖琴是有着久远历史的西方艺术,国内的竖琴音乐文献尤其是音响资料十分有限。为了获得更多国外竖琴的有关文献和资料,掌握世界竖琴的发展潮流及最新技术,乐老师多次自费出国观摩国际竖琴比赛,并多次带学生在巴黎、布拉格、西雅图举办的世界竖琴大会上演奏竖琴和箜篌,为学生创造各种在世界竖琴大舞台锻炼和交流的机会。于丹最早被世界竖琴界认识,便是十六岁时在巴黎世界竖琴大会上的演奏,当时,世界竖琴泰斗苏珊·麦唐娜对于丹的演奏甚为赏识。endprint
在乐老师的严格训练下,于丹掌握了极强的背谱能力,一首新作品拿到手,几遍就能丢掉谱子演奏,一个星期即能背着谱子完整地完成一部没有演奏过的作品。1993年,于丹获得全额奖学金赴美国皮博迪音乐学院学习。
入学第二年,于丹即在以色列竖琴大赛中进入前六名,之后又两次获得美国竖琴协会头奖“安·亚当斯奖”。2000年,于丹在获得硕士学位后,以最高奖学金进入印第安纳大学音乐学院,跟随世界竖琴协会艺术总监、美国国际竖琴比赛创始人、几年前对于丹的才华褒奖有加的世界著名竖琴专家苏珊·麦唐娜教授修学艺术家文凭。
苏珊被竖琴界誉为“杰出的音乐教授”,她的学生几乎都是在国际比赛中有名次的竖琴天才。一年学习中,于丹就是和这
样一群年轻的竖琴天才一起上大课,一起拼命练琴,在琴房一坐就是七个小时。这一年是于丹难忘的一年,也是她的竖琴艺术大步跨越的一年。
多年后,已是世界竖琴协会第一位中国理事的乐老师,这样评价自己的学生:“出身音乐世家的于丹,节奏韵律的感觉、表达音乐的能力都极强,她的演奏技巧十分完美,最大的特点是她的音乐非常动人。比赛中,许多人听到她的演奏都落泪了。为什么她能做到其他选手做不到的?除了她的技艺出众,还因为她是一个真正无私、纯真的人,她能把全部感情投入到音乐中,具备真正艺术家的品质。”
最让乐老师欣慰和放心的是于丹一向谦和勤奋、严于利己的低调作风。记得当年获奖回来,于丹对乐老师说:“获奖并不代表最后的成功,我还将继续努力深造。”
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美国,一流的老师能培养出一流的学生,有成就的老师奠定了于丹的前程和未来。
用指尖触动心灵之窗
2001年获奖后,于丹很快就在国际竖琴界声名鹊起,成为大赛造就的一位当今世界顶尖而活跃的竖琴新秀。在瑞士召开的第八届世界竖琴大会上,她被安排在七场音乐会的压轴出场。在伦敦的威格莫尔厅、纽约林肯中心的艾丽·塔利厅举办的独奏音乐会,在西班牙纳瓦罗举办的协奏曲音乐会,于丹娴熟的演奏和对乐曲深刻的诠释及抒情的音乐性,一次次吸引着众多的欧美观众。近几年来,于丹在国际乐坛十分活跃,作为竖琴独奏家的她先后应邀在伦敦、巴黎、日内瓦、纽约、旧金山、西雅图、亚特兰大、盐湖城、拉斯维加斯、佛罗里达、丹佛、明尼阿波利斯以及东京、神户、鹿儿岛、福井、香港、泰国、北京、上海、沈阳、广州等地举行独奏音乐会和公开讲学。她在荷兰世界竖琴大会及伦敦皇家音乐学院举办独奏音乐会及讲学活动,回国后又在北京国图音乐厅与中国国家交响乐团合作演奏莫扎特的竖琴协奏曲,足迹遍及欧美亚重要城市。她的首张CD《夜莺》由EGAN公司制作,于2002年7月出版,第二张CD《春江花月夜》也已于2005年10月出版。
生活中的于丹安静内敛,即便接受采访也是一脸谦和,言辞简单。这样的个性,自然也体现在她的竖琴演奏中。于丹说:“以我个人的性格,不习惯华丽和炫耀,更喜欢巴洛克等古典时期的音乐,这些音乐能引起我内心的共鸣。我希望用自己细腻的感受和情感去表达作品的内涵,感动观众的心灵。但很多观众往往喜欢一些更富激情和炫技的作品,所以在音乐会的曲目选择上,我会根据不同国家地区观众的不同欣赏习惯有所考虑。”
翻开于丹回国巡演时上海和北京音乐会的节目单,从巴赫的《帕蒂塔第一号》、罗塞提的奏鸣曲到吉德芙拉的《威尼斯狂欢节》、阿尔班尼士的《小夜曲》及库恩的《奥涅金主题幻想曲》、戴玛斯的《西西里安变奏曲》、德彪西的《阿拉伯风格曲》……演奏的音乐几乎涵盖了古典、浪漫、印象不同风格和流派的竖琴独奏曲目。于丹介绍说:“回国演出,我一般选择的曲目大部分是浪漫派以前的作品。一方面因为这类作品符合我本人的气质和风格,另一方面也比较适合东方观众的欣赏习惯。如果在美国演出,就需要加一些现代作品,在日本演出,我又会适时加演一首中国乐曲《春江花月夜》。”
笔者还记得多年前,刚刚在竖琴大赛获得金奖的于丹,将自
己第一次个人巡演安排在亚洲。出国十年,她终于有机会回到祖国,演出、讲座、看望老师同学和亲人朋友。
那晚,一身素雅丝绸的于丹,再次出现在母校中央音乐学院演奏厅的舞台上。笔者到时音乐会已经开始,巴赫凝重而优雅的音乐,在于丹纤巧的十指尖行云流水般汩汩而出,使人一下拂去喧嚣,沉于宁静。于丹的手在竖琴上轻轻滑过,那细腻、沉静而感人的声音深深浸润进每一位观众的灵魂,大家仿佛置身于十七世纪欧洲上流社会的贵族沙龙,享受着巴洛克音乐的典雅意境。观众们以为这也许即是于丹的全部了,然而,当戴玛斯《西西里安变奏曲》快速变化的华彩段落娴熟地跳跃于竖琴五十二根琴弦上,《威尼斯狂欢节》热烈而富有舞蹈性的音乐欢快地回旋于演奏厅上空,人们才真正了解于丹,了解一位演奏家的丰富情感,她的音乐不仅仅属于古典。
演出结束,一群师妹师弟欢呼着来到台前。在鲜花和掌声中,于丹用谦和的微笑抵挡着扑来的热浪,娇小朴素的身影瞬间隐没在一群年轻学子的围拢中。
在不同时期的音乐长河中遨游,用竖琴与各个流派的音乐大师对话和交流,于丹还在乐老师门下时,就学会多听多看多学习,大量阅读古典名著,大量赏听经典音乐作品,竖琴的、钢琴的,甚至交响乐的……她认为:“音乐风格的把握是很抽象的,更需要从大量不同形式和乐器的演奏中细细了解和感受,最后融汇内化于自己的理解和表达。”
竖琴是生命的一部分
从十岁开始接触竖琴,二十七岁获国际大奖到不断在世界各地演出讲学……于丹近四十年的生命中,有三分之二是与竖琴相伴而行。在美国最艰苦的时候,于丹对未来也有过彷徨和惰性,但终究没有放弃竖琴——她生活的最爱。她说:“竖琴已经成为我生命的一部分。”
于丹不仅是世界顶级竖琴演奏家,亦是教学经验丰富的竖琴老师。2007 年,她的两名学生在两年一度的美国全国竖琴比赛中获奖。美国公共电台和电视台经常播放于丹的演奏与采访;中国中央电视四台做了她的专题采访并面向全球播放;香港电台第四台亦邀请她做专访嘉宾。
那年回国,于丹利用演奏间歇,热情地为国内音乐学子讲授竖琴艺术,在兴奋于日益频繁的国际交流及留学生回归对今天国内教学的影响之余,于丹遗憾地表示:“相比欧美国家庞大的竖琴艺术爱好者群体,国内真正了解和热爱竖琴者实在过于小众。音乐学院的考生优秀者肯定都首选钢琴、小提琴专业,往往只有考不上这些热门专业的学生才会学习竖琴,所以从生源上就有些先天不足,加之竖琴在国内最多只用在交响乐演出中,几乎没有上舞台独奏的机会。目前,我国各地有条件使用竖琴的交响乐团又数量有限,因此竖琴专业学生的出路也就可想而知。对于业余学习竖琴的人来说,其价格的昂贵(一台竖琴四五万元人民币)也不是一般家庭能承受得起的。因此,唤起人们对竖琴的喜爱和学习热情,还需要专业人士的努力和各方面条件的成熟。当然,我们每个身居海外的竖琴艺术家,对祖国音乐人才的成长责无旁贷,兼顾演奏与教学,我认为如何进一步开拓竖琴这支古老贵族乐器的表现幅度,是自己以后需要不断探索的课题。”
2008年6月,于丹应香港大学校友会及香港竖琴堡的邀请,在港首度举办义演独奏音乐会,为四川地震灾民义演筹款近十二万港元。也许正是在那时,于丹对有着中西文化交融氛围又能感受国内气息的香港有了特殊的感情。目前,于丹已经定居香港, 担任香港竖琴堡音乐总监,从事竖琴教学及演奏活动。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