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数学课的创新教学
2014-11-03江军方
摘 要:社会的发展对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创新教育。更新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探索进行创新教育的有效途径,将创新的教材、创新的教法与创新的课堂环境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将学生的主动学习与创新意识的培养落实。
关键词:高中数学;创新;教学
劳厄曾指出:“我觉得读书最高的境界是,你们毕业离校时把老师教的知识全部忘光,剩下的才是真正成果。”这个成果就是知识之外的创新的能力,是综合素质。所以,要更新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探索进行创新教育的有效途径,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与创新意识。
一、更新教育观念,增强创新意识
由于学习的过程就是知识的继承与创新过程,这就要求教学过程的设计符合学生的认知结构。如果没有个性心理的健康和谐发展作为基础,学生的知识量变是不可能自然引起创新能力的质变。因此,教师应通过课堂教学,适当地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注重的不是解题过程,公式运用,而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关键是“授之以渔”,培养学生对知识创新的兴趣。
二、改变教学形式,培养创新意识
取舍有度,有所教有所不教,注重启发式教学,问题该谁解决,就由谁解决,发散的是思维,聚焦的是能力。因此,应极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
1.营造“心理自由”的教学氛围,使学生敢想
启发式教学是一种视学生为学习活动主体的教学方法,强调教学的根本目的在于教给学生如何“学”的方法,培养学生自主获取知识、运用知识和创新知识的能力,引导启发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学习”,在发现中学会“发现”。数学课堂教学必须为学生创设一种和谐、自由、充满生命活力的民主氛围,使师与生、生与生之间形成多元交流的统一体,互相作用、互相影响。
2.创设打破“常规”的教学情境,使学生敢问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是学生创新学习的一种表现。心理学研究表明,疑易引起人的定向探究反射。有了这种反射,思维便应运而生。所以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教师应鼓励学生多发问,从而使课堂出现观点的交锋、智慧的碰撞,进而成为开启学生创新思维的动力源泉。
3.创设“质疑”的课堂空间,使学生敢说
数学教学也应重视学生“说”的训练,针对某一问题要允许学生有争论,允许他们讲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教师要置学生于主体地位,保护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为学生的禀赋和潜能的充分开发创造一种宽松的环境。对于有困难的学生,教师要给予及时的关照与帮助,尝试用自己的方式去解决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
三、重视研究性学习,提高创新能力
教师要以研究的态度对待研究性学习,而不是仅仅强化训练学生的技能。学生可在教师指导下,独立或参与一个问题的探索活动,让学生在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创新的乐趣,增强创新的个人价值。在学习课本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注意观察生活中的各种现象,用数学思想、数学方法加以解释或解决,它是培养创新思维的载体。
总之,在新课标的指导下,教师以现代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在创新性的课堂教学中,必须牢固地确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主体观,以学生能力发展为重点的教育质量观,以完善学生人格为目标的教育价值观,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与创新意识,为学生的终生发展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钟启泉,崔允漷.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江西教育,2004(22).
作者简介:江军方,男,1972年8月出生,本科,就职于湖北孝感一中,研究方向:高中数学教育和专业课教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