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2014-11-03汤晓珊
摘 要:创新能够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意识,并且进一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问题意识的本质、培养初中生问题意识的途径两个大方面进行分析,探讨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进行教学的有益探索。
关键词:教学;问题;意识
一、问题意识的内涵
著名教育学家布鲁巴克曾经说过:“最精湛的教学艺术,所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对于教育而言,其根本目的在于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在此过程当中,必然会产生问题,否则就谈不上发展谈不上创新。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能够借助追根溯源的课程特点充分引发学生的求知欲,对于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途径
1.合理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问题意识
问题情境的有效设置能够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的思维随着问题的深入而不断活跃,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保持学生对于课程内容的注意力,并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思考、探索,使问题意识得到充分展现。
(1)充分运用历史资料来创设问题情境。历史资料包括文字、实物、图像等,而初中生群体年龄层为13~16岁,由学生的认知特点出发,运用历史资料可以充实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头脑中呈现出立体的教学内容,由此引发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激发问题意识。例如,在学习唐朝盛世的时候,可以利用文物图“丝绸之路”引出问题:“这幅图反映出唐朝怎样的社会现实?”引导学生对于丝绸之路的起源、发展、唐朝的政治文化经济政策进行了解,结合丝绸之路沿途贸易活动的鼎盛时期发生在唐朝这一客观事实,引导学生进行合理探索,结合文字、实物等历史资料启发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充分利用矛盾观点来创设问题情境。历史这一学科最能体现新旧知识的交替以及现象本质评价标准的时代性。所以,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矛盾观点来进行问题情境的创设,在新与旧的切换当中引导学生进行异同的比较,在认知冲突中进行积极的思考。例如,在学习资本主义发展时,教师可以提出“中外资本主义萌芽产生背景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是什么?”的问题,让学生结合历史知识以及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现状来进行探讨,引导学生由问题表象转向问题本质的关注,这能够有效深化学生的问题意识。
2.活跃课堂气氛,建立“对话式”课堂
新课改下,初中历史教师需要突破传统的单线教学模式,应该结合教学内容的特点,不断充实教学手段,完善教学过程。在课堂上,充分利用学生的求知欲和表现欲来进行教学,比如,建立讨论小组、组织辩论赛等方式来调动学生的主动学习思维,让学生充分体会“课堂主人”的荣誉感,从而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打下夯实的基础。比如,在学习抗日战争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对于“持久战”这一战略方针进行讨论,让学生根据以往认知进行讨论,建立开放性的探究环境,让学生在多种不同观点当中学会正确历史展位,并学会从不同的角度、方向来思考问题,既促进了学生的思维朝着严密、深刻、全面的方向发展,又充分发展了学生多角度提出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和创造性的发挥。
3.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转变教学理念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根本在于转变传统“填鸭式”的教育模式,变单线传播为双向交流,由传统硬性灌输教育向新兴探究式学习转变。在此过程中,必须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建立民主、宽松的学习环境为导向,保护学生的创造性和学习的主动性,从而为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建立生长的土壤。
综上所述,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符合新课改的客观需要,同时这也是初中历史教学的重要教学手段之一,能够从思想意识上充实学生的学习能力,在主动汲取知识上和探究式学习上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刘金泉.初中历史“问题意识”教学浅见[J].华章,2009(01).
[2]邱新平.谈初中历史“问题教学”艺术[J].新课程学习:学术教育,2010(04).
作者简介:汤晓珊,女,32岁,任教于江西省宜春市第四中学,本科学历,研究方向:中学历史教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