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生活满意度与一般自我效能感的相关研究
2014-11-02邹增丽
邹增丽
生活满意度是个人依照自身设定的标准对自己大部分时间或持续一定时期生活质量的总体认知性评估,是反映人们生活质量的重要参数。班杜拉提出的“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在特定情境中相信自己有能力实现预定目标的信念,是个体对自我能力的主观感受。个体的自我效能感会影响其行为选择、行动进程、努力程度,也会影响个体在困境中的忍耐力和在失败中的复原能力。大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是其对自我能力的认知评价,是自我控制能力发挥作用的关键,在个体适应环境过程中会产生重要影响,已有研究表明,大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会影响其心理健康水平、应对方式、学业成就和职业选择。
一、研究对象与工具
1.研究对象。随机抽取广西中医药大学400名在校大学生作为被试,回收问卷380份,有效问卷357份,有效率为94%,平均年龄为19.85±1.28岁。
2.研究工具。(1)王宇中等编制的大学生生活满意度评定量表。该量表共6个项目,每个项目采用7级评分,1、3、5题反向计分,2、4、6题正向计分。前五个项目分别是学习成绩、自我形象、朋友关系、身体健康状况、经济状况,每一项目的得分可作为该方面生活满意度的分数,这5项的平均得分作为客观满意度分数,第六个项目的得分为主观满意度分数,客观满意度和主观满意度之和为个人生活满意度总分。最能反映大学生生活满意度指标的是客观满意度和总体满意度。本研究中,该量表的同质性信度为0.73。(2)王才康等人翻译修订的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该量表共10个项目,采用四点计分法,得分越高,表明个体对自我能力越有信心。该量表具有良好信度,同质性信度为0.87,一个星期之后的重测信度为0.83。该量表的10个项目与总分之间的相关在0.60与0.87之间,具有良好的结构效度。(3)自编人口统计学变量调查表。根据性别、年级、生源地、是否独生子女等人口统计学变量对大学生生活满意度和一般自我效能感的影响,自编人口统计学状况调查表。
二、结果分析
1.大学生生活满意度和一般自我效能感状况分析。把性别作为分组变量,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大学生生活满意度分数和一般自我效能感进行分析,发现不同性别学生在身体状况、经济状况和客观满意度分数二者之间有显著差异,在其他维度上无显著差异,不同性别大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存在显著差异,男生显著高于女生,如表1所示。
表1 不同性别大学生生活满意度和一般自我效能感t检验结果
对不同年级大学生的一般自我效能感和生活满意度分数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发现不同年级学生除学习成绩、朋友关系和总体满意度无年级差异,其他各维度上都有显著年级差异。进一步事后检验发现,大三的主观满意度显著高于大一、大二、大四;但在自我形象、身体状况、经济状况、客观满意度方面,大三都显著较低。不同年级大学生的一般自我效能感存在显著差异,进一步的事后多重比较发现大一、大四显著高于大三,如表2所示。
表2 不同年级大学生生活满意度和一般自我效能感方差分析结果
把学生的家庭所在地分为城市和农村两个类别,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生活满意度和一般自我效能感进行差异性检验发现,除朋友关系、身体状况和经济状况城乡有显著差异外,生活满意度的其他维度都无差异,一般自我效能感也不存在显著的城乡差异,如表3所示。
表3 城乡大学生生活满意度和一般自我效能感的T检验结果
把是否独生子女作为分组变量,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大学生生活满意度和一般自我效能感进行分析,发现除自我形象和经济状况独生子女得分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外,生活满意度的其他维度无显著差异,一般自我效能感也无显著差异,如104页表4所示。
2.大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与生活满意度相关分析。大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与生活满意度各维度都呈正相关,且相关系数达到显著差异性。如104页表5所示。
表4 独生与非独
表5 一般自我效能感与生活满意度各维度相关系数
3.大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与生活满意度回归分析。客观生活满意度和总体满意度最能反映生活满意度,故把一般自我效能分数作为自变量,把客观生活满意度、总体生活满意度作为因变量,分别进行一元线性回归分析。如表6所示,两个回归方程都达到显著差异性,说明一般自我效能感能预测大学生的生活满意度,对客观生活的满意度预测力较高,总体生活满意度的预测力较小。
表6 一般自我效能感预测大学生生活满意度的回归分析
三、讨论
1.性别对大学生生活满意度和一般自我效能感的影响。男生在身体状况、经济状况和客观满意度方面显著高于女生,这可能是由于男生比女生强壮,心胸开阔,对生活更加满意。男生的一般自我效能感也显著地高于女生,这可能受男性强、女性弱的文化传统影响,长期的性别角色期待影响男女生的自我认知,男生更积极、有力量,对自己更有信心。
2.年级对大学生生活满意度和一般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大三学生在自我形象、身体状况、经济状况、客观满意度上的得分都最低,可能是因为大三学生面临着工作还是考研的抉择,要承受巨大压力,生活满意度受影响。大三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也最低,这可能是巨大的压力导致他们对自我能力评价低。但大三学生在主观满意度方面的得分显著高于大一、大二和大四,原因可能是大一、大二学生的学习较轻松,大三学生准备考研或就业,生活充实,对主观生活满意度更高。
3.家庭所在地对大学生生活满意度和一般自我效能感的影响。来自农村的大学生在朋友关系和身体状况方面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城市大学生,这可能是由于农村学生一般不是独生子女,在与兄弟姐妹的相处中学会包容与分享,因此与朋友相处更融洽。农村学生一般从事的体力劳动比城市学生多,所以前者对身体健康状况的满意度要显著高于后者。农村经济落后于城市,所以农村学生对经济状况的满意度显著低于城市学生。但在生活满意度的其他维度和一般自我效能感方面没有明显的城乡差别,说明家庭所在地总体上并不影响生活满意度和自我评价。
4.是否是独生子女对大学生生活满意度和一般自我效能感的影响。独生子女只有在自我形象和经济状况方面的满意度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这可能是由于独生子女家庭经济较宽裕,在自我形象方面的时尚需求能得到更好的满足。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在生活满意度的其他维度和一般自我效能感均不存在差异,说明独生子女家庭环境并不必然给孩子成长造成负面影响。
5.大学生生活满意度和一般自我效能感的关系分析。大学生生活满意度的各维度都与一般自我效能感呈显著正相关,说明对自我能力的认知与个体所体验到的生活满意度有密切关系。大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预测生活满意度的回归分析方程显著,说明大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会影响其生活满意度,一般自我效能感高所体验到的生活满意度也会相对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