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女大学生自信发展特点的调查研究

2014-11-02黄丹吴宏岳王世豪

教育与职业 2014年27期
关键词:文史类女校差异

黄丹 吴宏岳 王世豪

自信是指人对自己的个性心理与社会角色进行积极评价的结果,是一种能采用某种有效手段完成某项任务、解决某个问题的信念。它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一个人取得成功必须要具备的心理特质。Shrauger把自信当作自尊的一个组成部分,在其设计的个人评价问卷(PEI)中,他把自信定义为一个人对自己能力或技能的感受,是对自己有效应付各种环境的主观评价。自信是大学生成长和发展的重要心理基础,自信的大学生更有可能得到学业的进步、个人潜能的发挥和个性的张扬。

一般认为,女校的特殊氛围有利于女大学生自信的发展,但有研究表明,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呈下降趋势。女校大学生身处一种特殊的办学模式中,她们在学校面对的人群与男女同校的主流模式有很大的不同,她们的自信发展特点与普通高校的女大学生是否有所不同?本文以女校和男女混校的女大学生为研究对象,比较他们自信发展的特点及差异。一方面可以为女大学的自信特点研究提供理论支持,另一方面也可以为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参考和建议。

一、调查方法

本研究选取四所高职院校的女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其中女校两所(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河北女子职业技术学院),男女混校两所(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湖北咸宁职业技术学院),这四所院校均为高职院校。采取分层抽样的方法分发问卷,其中大一172人,大二123人,大三103人,共发放问卷420份,其中有效问卷398份。

采用Shrauger在1990年设计,经季益富等翻译修订而成的《个人评价问卷》,测量内容为自信程度。量表共分为学业表现、体育运动、外表、爱情关系、社会相互作用及同人们交谈6个维度,该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

所得数据资料采用SPSS18.0进行统计。

二、调查结果

(一)女校和男女混校的女大学生在自信水平上不存在显著的差异

方差分析表明,在自信程度总分上,女校与男女混校的女大学生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自信的六个维度上也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如表1所示。

表1 女校与男女混校的女大学生自信比较(M±SD)

说明女校的教育模式并没有影响女大学生自信心的发展,女校是适合女大学生生理心理需求的有效可行的教育形式,为女性提供了更为宽松的发展环境。

女校在培养女大学生积极自信的心理素质方面,具有以下几点独特性:首先,女校具有独特的校园文化。独特的女校校园文化对学生形成良好的品质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有着其他教育方式无法替代的特殊功效。女校有民主法治、以人为本、刚柔相济的校园制度文化;健康向上、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校园行为文化。女校还有有天然的单性别环境,拥有鼓励每个女生展示自己个性,挖掘自身潜力,鼓励独立自主的教育氛围。男女混校教育虽然可以通过一些方式来鼓励女大学生积极参与学校的活动,但其效果与女校有很多大差别。其次,女校具有独特的人才培养模式。女校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育人理念;突出女性教育特色;以素质教育为主线,注重提高女性素质。再次,女校的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很独特。在专业设置上,女校以就业为导向,遵循女性人才成长的基本规律,突出专业学科特点。在课程设置上,女校注重女性特色课程体系的构建。这些都为促进女性的进步和发展,为两性和谐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二)低年级女大学生自信心水平高于高年级女大学生

方差分析显示,在自信程度总分上,三个年级的女大学生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自信的六个维度上,三个年级的女大学生在“学业表现”“社会相互作用”和“同人们交谈”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而在外表、体育运动和爱情关系等其他维度上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如表2所示。

表2 各年级的女大学生自信的比较(M±SD)

将各年级进行交互比较,发现大三女生的自信程度显著高于大一女生,p=0.01(p<0.05);而大三和大二、大二和大一的女生的自信程度差异不明显,p值分别为0.209和0.16。总的来说,大三女生的自信水平最高,其次是大二女生,大一女生最低。

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与女大学生自身心理发展特点、不同时期的现实任务与压力有关。女大学生的年龄大多在18~22岁之间,主要应顺利完成青年期心理的高峰发展,并为转向下一阶段的心理成长做好准备,使女大学生在走向社会,面对复杂多变的具体环境时,能拥有良好的心理适应能力。在成长的过程当中,随着阅历的丰富,这种心理适应能力会逐渐增强,自信水平也会渐渐提高,能够更加客观地评价自己。大一学生处在大学生活的适应期和专业基础储备阶段,不少女大学生在这时出现适应困难,产生一些消极情绪,降低了女大学生的自信度,于是,大一女生的自信水平比其他年级低。经过一年的积累,大二学生已经基本适应了大学的学习和生活,暂时没有升学和找工作的压力,所以自信心也会随之升高。经过一、二年级的积累与储备,绝大多数大三女生有了更加清晰的自我意识,专业知识与能力的累积也到达高峰,对未来有无限的憧憬,因此,其自信水平达到了三年以来的高峰。

(三)在爱情关系上,文史类专业的女大学生比理工类女大学生更加自信

方差分析表明,在“爱情关系”上,不同专业的女大学生存在显著差异(p<0.05)。而在学业表现、外表、体育运动、社会相互作用和同人们交谈等其他维度上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不同专业的女大学生在自信程度总分上差异不显著(p>0.05),如表3所示。

表3 不同专业的女大学生自信的比较(M±SD)

对各专业进行交互比较,发现文史类的女大学生在爱情关系上的表现显著高于理工类的女大学生,p=0.006(p<0.05);而其他两个专业间差异不明显,文史类和其他专业p=0.141,理工类和其他专业的女大学生p=0.276。

导致这种差异的原因主要是她们的学校背景、专业背景以及性格特点不同。我们从数据中可以发现,女校学生多为文史类专业,而且女校开展的“女性特色教育课程”,如“女性形体学”“职业女性形象设计”及“现代礼仪”等课程能使女大学生更有女性气质,文明素质、礼仪修养和审美能力都有提高。因此,文史类的女大学生在爱情关系上比理工类更为自信。而男女混校中的理工类女大学生的女性气质不如文史类女大学生高,她们在爱情方面的吸引力不如文史类女大学生,所以他们在爱情方面的自信心不足。

三、启示

(一)女子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行之有效

女校与男女混校的女大学生在自信程度上没有显著差异,说明女子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行之有效。有人认为女校的单一性别环境会影响女生的心理健康,她们跟男性接触较少,会对她们的恋爱乃至今后的婚姻有负面影响,但从研究结果来看,女子院校的女大学生无论是在自信程度总分上,还是在爱情关系、社会相互作用等因子上,跟男女混校的女大学生都没有显著差异。女校就是要实现教育中的男女平等,其精髓是女性特色教育,独特的校园文化、人才培养模式、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使女大学生拥有了积极自信的心理素质。女校的特色是依据女大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构建适合女大学生人格发展和成才的教育环境和模式,以充分发挥女大学生的潜能,促进女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女大学生们在女校形成了积极主动、独立自信的丰满人格,女校应该坚持女性特色教育的发展方向。

(二)女校应在低年级大学生中开设“女性特色教育课程”

“女性特色教育课程”是依据女大学生的心理、生理和社会特点设置的,旨在开发女大学生潜能,帮助女大学生成长成才的系列课程。调查显示,高年级女大学生的自信程度高于低年级女生,这说明女校开展“女性特色教育课程”对提高女大学生自信水平有显著效果,学校应该为低年级女大学生开设“女性特色教育课程”,以提高其自信水平。“女性特色教育课程”可以使女大学生对自己的性别特征有更加深刻的认知,在新的高度上认识“我是谁”“我如何存在”“我如何发展”;可以帮助女大学生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及职业素质;可以赋予女大学生人生智慧和人文精神;可以充实女大学生在人生发展、人格完善、社会关系、职业发展等方面的知识。

(三)男女混校、理工类学校也应该开设“女性特色教育课程”

。“女性特色教育课程”为女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搭建了宽广平台,使女大学生对自己的性别特征和性别角色有更加深刻的认知,可以帮助女大学生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以及职业素质,可以提升女大学生的女性气质,提高她们的文明素质、礼仪修养和审美能力,塑造现代女性特有的高雅气质和贤淑风范。在男女混校和理工学校中开设“女性特色教育课程”显得非常必要,对培养女大学生的自信心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猜你喜欢

文史类女校差异
关于博文女校若干历史问题的考证
相似与差异
论文史类教学的模式探究
大学生文史类与理工类的自我控制能力差异
大学生文史类与理工类的自我控制能力差异
找句子差异
生物为什么会有差异?
勾搭留学君!
M1型、M2型巨噬细胞及肿瘤相关巨噬细胞中miR-146a表达的差异
英式淑女是如何炼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