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创业能力综合评价研究
2014-11-02林佩云吴惠灵陈宇栋
林佩云 吴惠灵 陈宇栋
当今时代,创业已成为经济发展的强大助推器。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的变化,大学毕业生就业呈现多样化的发展趋势,创业已成为主要的就业方式之一。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创新精神、创业技能,提高大学生的创业能力,通过创业带动就业已成为促进毕业生充分就业的重要途径。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效果需要通过一定的载体来检验,构建大学生创业综合能力评价模型有助于评估大学生的创业能力水平并明确改进方向,为完善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工作提供依据。
一、大学生创业能力的构成要素
“创业能力”一词在1989年亚太会议期间被确定。创业能力是一种能力体系,由多种能力要素综合构建而成。大学生创业能力通常是指在各种创新活动中,凭借自身创业品质优势,通过教育培训形成的创业素质开展创业实践,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创造出新颖独特的产品、成果的能力。不同的学者对于大学生创业能力的构成要素有不同的见解。例如,毕作庆认为创业能力包括专业素养、职业素养、可持续发展能力。Stevenson,Gumpert认为创业能力包括想象力、灵活性、勇于承担风险等。
二、大学生创业能力综合评价模型建构
1.大学生创业能力综合评价模型建构的意义。首先,有利于创业教育目标明晰化。大学生创业能力评价体系的建立、创业能力评价模型的建构,将定量地评价大学生的创业能力,并进行定性的分析,由此进一步明确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培养目标、细化教育内容,不断提高创业教育的效果。其次,有利于创业素养提升自主化。大学生创业能力综合评价遵循“以评促建、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原则,因此将创业能力综合评价贯穿于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全过程,不仅是完善大学生创业教育环节的重要举措,而且可以激发大学生提高自身创业素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断提高创业的成功率。最后,有利于就业指导工作科学化。通过评价模型可以较为客观地评价大学生的创业能力,有利于高校更好地开展就业指导工作,为不同岗位推荐不同的人才,做到分类指导、人尽其才,从而更有效地促进大学生充分就业。
2.大学生创业能力评价体系内容和要素。大学生创业评价要素可以归纳为“创业品质、创业素质、创业实践能力”三大方面。创业品质是天赋的而非通过教育或培训的与创业相关的综合素质;创业素质是通过培训、教育等方式形成的与创业有关的综合素质;创业实践能力是创业品质和创业素质与创业实践有机结合中体现出来的综合能力,是创业能力的核心要素。为了确保大学生创业能力综合评价各要素间的均衡性,各评价要素依据平均的原则赋值。鉴于创业实践能力在创业能力体系中的核心地位,为其赋予较高的分值。也就是说,创业品质(执着、冒险、创新、领导、直觉、机遇),创业素质(竞争意识、应变意识、自制意识、管理意识、法律意识、心理素质),创业实践能力(计划能力、组织能力、指挥能力、协调能力、控制能力、激励能力、创造能力、适应能力、营销能力、财务能力)分别按照30分、30分、40分的分值进行分配。这三部分评价内容所属的评价要素也依据平均的原则进行分配。
3.大学生创业能力综合评价方法。大学生创业能力综合评价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评价方式,评价分数采用百分制。每学年由辅导员、班主任、班级同学和大学生本人,根据大学生参与创业教育及实践的情况,依据评价要素,在分值范围内打分,不同人员评价分值所占比例不同。辅导员承担大学生日常教育和管理的重要职能,在宏观和微观方面对于大学生的情况较为熟悉,因此,辅导员评价所占比例较高,占40%。班主任是大学生班级事物的重要组织者,较为了解大学生学习、生活等方面的情况,因此,班主任评价比例占30%。班级同学之间虽然最为熟悉,但为了避免引起同学间不必要的矛盾,同学间的互评比例占10%。为了给大学生一定的自我评价自主权,而又不至于影响结果的客观性,大学生自评比例占20%。总成绩=辅导员评价分数×40%+班主任评价分数×30%+班级同学评价分数×10%+自我评价分数×20%。衡量一个大学生的综合创业能力,即将该生大学阶段每一学年的加权得分进行平均即可。
4.大学生创业能力综合评价结果运用。大学生创业能力综合评价结果采用五级评价法,用“很强、较强、一般、较差、很差”来表示。总分≥90分表示“创业能力很强”,80分≤总分<90分表示“创业能力较强”,70分≤总分<80分表示“创业能力一般”,60分≤总分<70分表示“创业能力较差”,总分<60分表示“创业能力很差”。
5.建构大学生创业能力综合评价模型。衡量大学生创业能力的主要要素为创业品质、创业素质、创业实践等方面。创业能力综合评价工作中,不同的评价主体依据大学生的创业实践及创业教育情况,对“创业品质、创业素质、创业实践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估。大学生创业能力综合评价与创业教育的开展相辅相成。评估结果有助于改进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工作,不断提高大学生的创业能力(具体模型见下图)。
大学生创业能力综合评价模型图
三、完善大学生创业能力评价工作需要注意的问题
1.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教育全程化。大学生创业素质及能力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高校各部门、全体教师同心协作。为此,首先,高校要营造全员育人的教育氛围,除了辅导员、班主任等学生工作队伍要为大学生创业能力的提升作出贡献外,专业课教师也要教书育人,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创业教育的内容。各职能部门要做到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实现创业教育队伍全员化。其次,创业教育不是高年级学生的专有任务,而是要贯穿大学生活的始终。有关调查显示,随着年级的增加,大学生对创业活动的兴趣随之降低。这与低年级学生课余时间充足,以及他们对于丰富创业经验、提升自我素质、向往多彩生活的愿望有一定的关系,而高年级学生个性较为成熟、目标较为明确、行动较为现实。因此,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需从低年级抓起,实现大学阶段全程化创业教育。
2.大学生创业能力评价系统信息化。大学生创业能力综合评价是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的重要工作范畴,它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为了高效地实施大学生创业能力评价工作,需要建立大学生创业能力评价管理信息系统,由大学生、辅导员在“大学生创业档案模块”里及时记录学生参加创业教育及实践的情况,以利于及时查阅有关内容。此外,要将分设辅导员、班主任、班级同学、学生本人等不同权限的账号,由相关人员登录系统进行打分,并由系统自动加权得分,由此简便快捷地评价每位大学生的创业能力。
3.大学生创业能力综合评价市场化。创业的最终目的是要将科技、信息、创意、资源转化为市场产品、服务价值或经济行为。只有对生产力有提升效果才有其存在与发展的价值。因此,首先可以国家经济发展为导向,在校期间安排足够时间让学生到企业进行定向培养,在应用创新、完全创新方面得到实践锻炼,从而促使学生的创业行为形成产业优势。其次要将产业成果及时转换成教学实验,培育“产、学、研”人才梯队以及复合型人才以适应市场发展的需要。最后要进行合理经济分配。只有教学、研究、产销的经济价值在整个经济链中体现,形成合法、畅顺、充分的交易体系,才能为大学生的创业搭建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
4.大学生创业能力评价体系动态化。本评价模型中评价指标体系是否穷尽了大学生创业能力的评价;创业能力评价要素及其所占分值是否合理;评价主体及评估分数所占比例是否合适;评估结果中五级评价法分值的划分是否恰当等问题仍有待商榷,这都有待于后续的跟踪研究及实践总结,并要根据客观情况的变化不断修正完善。此外,要根据实际市场需求,结合企业的实时商业经营,逐步探索在评价方案设计及实际评价工作中赋予一定比分权重的评价方式。为此,高校要建立大学生创业能力综合评价动态化管理体制,根据工作实践,合理调整评价指标,进一步完善评价方法,才能建立起科学、合理、有效的创业能力综合评价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