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山区乡镇组团发展现代农业的调查与思考
2014-11-02童小琴马仙玉陈孝文王江波傅培坤
童小琴,马仙玉,陈孝文,王江波,傅培坤
(1.福建省中共泉州市委学校,福建 泉州 362000;2.福建省南安市宣传系统,福建 南安 362300)
受交通条件落后、基础设施薄弱、限制开发政策等因素制约,山区乡镇的经济社会发展总体相对落后。世界经济发展的实践表明,区域经济合作能为区域内各地带来共同利益,从总体上提高区域竞争力。山区乡镇组团发展现代农业,旨在强化同一县(市、区)内或不同县(市、区)相邻乡镇之间的合作共赢,改变山区乡镇落后面貌。为深入了解山区乡镇发展现状,促进山区乡镇组团发展现代农业,课题组在南安市罗东镇、九都镇、乐峰镇、向阳乡和永春县外山乡、洛江区虹山乡(以下统称为泉州“三县六镇”,图1)开展了调查和研究。
1 山区乡镇组团发展现代农业的现实条件
1.1 自然资源丰富多样,生态环境保护良好
从自然地域的角度看,“三县六镇”其实是一个整体,具有自然地理的相似性、连续性和彼此的天然开放性,其气候资源、农业资源和生态资源都颇具优势。该区域属于亚热带气候,热量充足,无霜期长,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区域林地面积1.98万hm2,森林覆盖率达75%以上;区域生态保护良好,地表水、空气、土壤的质量很高,其中九都、乐峰、虹山、外山都是“国家级生态乡镇”。
1.2 对外交通日趋便利,区位优势不断凸显
沈海高速复线泉州段预计2014年下半年通车,届时“三县六镇”到福州、厦门、漳州等地市的交通将更加便捷,区位优势将大大凸显。空间距离的变化,带来的不仅是出行往来的方便,更是发展定位的巨变,“三县六镇”将从边缘带变成闽西、闽北通往闽南沿海的枢纽,并进入泉州“一小时经济圈”,真正融入沿海城市之中。
图1 泉州“三县六镇”行政区域图
1.3 干部大局意识较强,农民合作意愿明显
在“三县六镇”,无论干部还是农民都有一种包容开放的胸怀和一股干事创业的干劲,这为组团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一方面,基层干部有望在组团发展上统一思想,形成共识。6个乡镇的基层干部都表示“非常有必要”并“十分愿意”与其他乡镇走农业合作发展的道路。另一方面,农民也愿意和附近村镇合作。6个乡镇的村民们都表示“十分愿意到附近的村镇就业或创业”并且“非常欢迎附近村镇的农民或企业来本村就业或创业”。他们认为,就近就业比到城市就业方便,而且可以省去居住等成本。
1.4 新型主体蓬勃兴起,示范效应开始显现
目前,“三县六镇”共成立了24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已初具规模,产业范围覆盖了水稻、蔬菜、珍禽、林果、花卉等。比如,向阳乡的都山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加盟农户达到158户,年销售收入200万元左右,乐峰镇的果蔬专业合作社年销售收入达到300万~400万元。另外,福建慢品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在向阳发展了会员制农业,公司以会员制的方式向泉州地区高端人群配送有机农产品,并在节假日举行主题活动,组织会员到向阳体验乡村慢生活,目前已经发展了大约260个会员。上述新兴农业企业作为成功的典型样本,将在整个区域范围内发挥示范作用,不仅带动更多农户或企业在本区域发展现代农业,也带动更多农户把土地承包经营权转让出来助力现代农业发展。
2 山区乡镇组团发展现代农业的制约因素
2.1 山区土地流转比较困难
在与乡镇基层干部座谈时,对于“你们乡镇发展现代农业的制约因素”的调查,6个乡镇都提及“小规模分散经营”。这种经营模式使得农药化肥的使用难以掌握,农业先进技术难以推广。要组团发展现代农业,就必须加快土地流转。在“三县六镇”,林地和抛荒地的流转相对容易,耕地流转则较难实现。因为该区域的人均耕地面积小(表1),且青壮年外出务工收入较高,相对于出让土地使用权带来的微薄收入,农民更愿意在地里种植蔬菜给自家人食用。同时,部分农民恋土观念强,宁可抛荒或粗放经营也不愿流转。2011年,利农集团计划在罗东建设1000多亩(约66.67hm2)的无公害蔬菜基地,并愿意支付农民每公顷14180元/年的租金,但最终因农民不愿转出土地而搁浅。
表1 “三县六镇”人均耕地情况
2.2 现代农业人才十分紧缺
发展现代农业需要各种人才,既要有懂种植的人才,还要有善营销、会做电子商务和物流的人才。但是,山区乡镇的农业劳动力素质普遍较低。在对“三县六镇”范围内的24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展开问卷调查时,83%的合作社指出“人才欠缺”是一大瓶颈(图2)。比如,九都金阳油茶专业合作社由于缺少栽培技术人才,油茶的品质、含油量与出油率都受影响。调查显示,乡镇基层干部认为“人才欠缺”是山区乡镇抱团发展现代农业的最大制约因素。向阳乡反映目前市场营销人才十分欠缺,农特产品的品牌打造因此受限;虹山乡更是感到旅游人才的匮乏,尤其是高素质的专业导游。
图2 “三县六镇”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制约因素调查结果
2.3 农业金融服务严重不足
现代农业的特点是前期投入大、生产周期长,如果缺乏信贷资金支持,恐怕难以为继。有机农业更是如此,没有持续的资金投入,将无法挺过最初的徘徊期。调查显示,92%的合作社认为“金融支持不给力”(图2)。辰阳食用菌合作社、山夫残疾人合作社等多个专业合作社都反映,农村商业银行的贷款额度只有2万~3万元,且程序繁琐。另外,农业企业内的土地、设施、住房等不能作为抵押,造成贷款金额受限、贷款成本增加。乐峰印山林场虽从南安农商行获得500万贷款,但无法用林权证作抵押,而是需将所有林木作为资产进行抵押,甚至要求把林场场长和副场长的个人财产一并作为抵押。
2.4 企业比较关注短期效益
按照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推进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必须“实现高产高效与资源生态永续利用协调兼顾”。因此,现代农业需要长远谋划和耐心经营。但调查表明,多数农业企业比较短视,滥施农药化肥等掠夺式经营土地的现象比较普遍。2012年以来,福建慢品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已累计投入500多万元,由于实施有机种植,成本居高不下,预计3年后才能扭亏为盈。公司希望与向阳乡或邻近乡镇的其他种植基地合作,结果却无一基地愿意采用有机耕作,原因在于有机农作物生长周期太长,而且种植成本高,经营风险大。
3 山区乡镇组团发展现代农业的运作思路
3.1 产业层面:以适度规模经营生态农业为导向
3.1.1 发展生态友好型农业 产业是山区乡镇发展的重要引擎。苏树林省长指出:“山区保护生态也不是不发展产业,关键是要发展环保的产业,对环境没有污染、没有影响、没有破坏的产业”[1]。与其他乡镇比较而言,山高路远无疑是山区乡镇的一大劣势,但山清水秀却是一大优势。随着交通条件的日益改善和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山区乡镇的山坡地劣势逐渐弱化,生态优势逐渐凸显。因此,山区乡镇要利用后发优势,打好“生态牌”,同时加强合作,合力发展绿色农业、有机农业和休闲农业等生态友好型农业,实现劣势向优势的转化。
3.1.2 实行适度规模化经营 山区乡镇组团发展虽然离不开政府的推动,但根本上还是要依靠农户这一市场主体来实现。假如农户没有合作意愿,单纯依靠政府下文件、设机构、建班子进行合作,只会造成合作各方合而不作,难以达到预期目的。因此,要明确农户在组团发展中的主体地位。为了促进各乡镇农户之间的交流,增强合作效果,必须通过农业产业化将分散的农户组织起来,变小农为大农。对山区乡镇而言,由于大多是山坡地,不适宜发展大规模的种植或养殖业,所以要重点支持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和种养殖大户等,实行适度规模经营。这样,既能改变小农经济模式,避免粗放式种养殖给环境带来的破坏;又能有别于规模化种养殖,防止片面追求市场利润而导致农产品品质下降的现象。
3.2 要素层面:以创新体制机制构筑支撑体系
3.2.1 创新农业金融服务,突破资金瓶颈制约无论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还是现代农业的发展,都离不开金融的有力支持。所以,必须创新农业金融服务,为山区乡镇组团发展提供信贷支持。协调乡镇的农商行以村为单位,对农户进行信用等级评定,根据信用等级确定授信额度;支持家庭农场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确权办证,允许他们用土地经营权证、林权证等进行抵押担保贷款,实现资产变资本;不断增加农业风险补偿专项资金贷款的投放。
3.2.2 搞活农村土地流转,实现农业集约经营2013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部部长徐小青指出:“为农民土地流转提供更好的服务,加快推进确权登记颁证,建立农民经营承包权流转市场,这才是健康有序推动流转的关键”[2]。因此,有关部门应积极探索建立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的产权流转市场和服务平台,并出台相关文件,对农村包括土地承包经营权在内的各类资产产权的确权登记、价值评估、抵押登记、流转、处置等做出明确规定。同时,要充分发挥乡(镇)、村基层组织的作用,规范土地流转的程序、合同、价格及管理,健全土地流转备案、登记和档案管理制度,为土地流转双方提供指导和服务;大力宣传有关土地流转的法律法规和通过流转土地增收致富的典型,让农民放心流转土地[3]。
3.2.3 推进政产学研合作,强化人才技术支撑一些农民合作社在经营过程中,强烈希望得到技术专家的指导,但由于经营规模不够大,经济效益不够明显,科研院所或高校不愿提供技术指导。为改变这种局面,农业企业应联合起来,共同与科研院所签订技术指导与人才培训方面的协议。同一区域的山区乡镇可以共同与高校签署合作协议,创办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或大学生生态农业创业园;共同争取一些优惠的创业政策把“农博士”留下来,为他们提供医疗、养老、失业等各种社会保障,让他们安心为山区作贡献。
3.2.4 借力网络信息技术,加强农业信息服务为了弥补交通短板,山区乡镇必须借力信息化实现超常规发展。同一区域的山区乡镇可以加强协调,对该区域现有的网络平台进行整合与提升,扩大其影响力。企业可通过网络进行特色农产品或农家乐项目的营销,吸引市民线上或线下消费;乡镇则可借助网络在全国范围内宣传山区的特色农业资源,进行招商引资。
3.3 区域层面:以强化统筹协调谋求共赢格局
3.3.1 实行乡镇干部联席会议制 山区乡镇组团发展现代农业,势必要打破镇域及县域之间的行政界限和壁垒,树立“一盘棋”思想,形成利益共同体,才能取到“你发展我获益”的良好效果。通过成立专门的跨乡镇联合协调机构,建立区域年会制度,以轮流坐庄的形式定期召开联席会议,为重大问题决策展开前期调研,加强经验与信息交流,协调解决重大问题及项目实施,保证合作有序、高效、具体、实在。同时,建立健全“联络员”工作制度,指定各自的分管农业副乡(镇)长为相对固定联络员,定期就合作事宜进行沟通。
3.3.2 加强重点领域的项目合作 同一区域的山区乡镇必须在重点领域积极配合,实行联合规划、联合开发、联合招商。比如,可以共同争取事关区域发展的交通道路、电力网系、水利设施等重点建设项目列入全市路网、电网、水利规划,完善区域公共设施;也可以整合同一区域的休闲农业点,共建无障碍休闲农业合作区,合力规划,共同行销,发展具有市场吸引力的“一日游”、“二日游”或“三日游”。
3.3.3 共同保护好自然生态环境 山区的最大竞争优势在于原生态无污染的水体、空气和土壤,生态一旦遭到破坏,山区将彻底失去其竞争力。无论大气污染、水污染,还是病虫灾害,都没有行政区划的界限。因此,同一区域的山区乡镇要共同保护好整个区域的生态环境,合理开发利用农业资源,注意防范发展现代农业带来的污染和土地非农占用现象。同时,一起借助市场力量,做好垃圾与污水的收集与处理,进行病虫害的统防统治。
3.3.4 与上级有关部门积极沟通 山区乡镇组团发展现代农业,需要联合起来与财政局、发改委、农业局、林业局、水利局、旅游局、环保局等部门沟通,主动了解部门政策,积极争取部门支持,以便加强对乡村道路、供电、通讯、环卫、供水等基础设施改建的力度。
3.4 政府层面:以统一规划和财力支持提供保障
3.4.1 科学拟订跨乡镇区域规划 凡是涉及同一区域整体利益的重大事项,只有由市(县)政府出面制定跨乡镇区域规划,才能体现规划的前瞻性、长远性与全局性。特别是山区乡镇组团发展休闲农业,更需要进行资源整合与统一规划,以避免各个乡镇的休闲农业项目千篇一律,缺乏自身特色。
3.4.2 加大山区乡镇的财力支持 一方面,增加对山区乡镇的生态补偿。山区经济发展底子比较薄,他们为生态美的贡献巨大,上级政府应给予足够的补偿。为保证山区乡镇有足够的资金改善基础设施和保护生态环境,必须全面落实下游补助上游政策,增加对山区乡镇的生态补偿。另一方面,增加对山区农业的财政支持。山区发展生态友好型农业的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明显高于经济效益。而且,与传统分散经营相比,现代农业生产经营明显具有高成本、高风险的特点。因此,要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不断提高财政对农业保险、担保、信贷等项目的补贴、贴息力度,确保农业经营主体长期扎根现代农业,克服短视行为。
[1]苏树林 .统筹区域协调发展“人往沿海走、钱往山区拨”[EB/OL].[2012-11-10].http://www.cnr.cn/gundo-ng/201211/t20121110_511329481.shtml
[2]赵永平,冯华 .专家解读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 [N].人民日报,2013-12-25.
[3]魏书成 .积极推进土地流转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 [N].许昌日报,2008-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