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以突破
2014-10-31邱燕群
连续三个小时没有停歇,我终于读完了N.H.克林宝姆的《死亡诗社》,最后泪光盈盈。
小说里的人物主要可以分成两大派:以诺兰校长和学生父母为主体的传统顽固派和以基丁老师为代表的新型自由派。传统顽固派的父母和教育者认为:教育就是根据大学和社会以及父母的需要培养学生。新型自由派主张发展学生的个性,追求个人身心全面发展。很显然,目前传统顽固派拥有更多的支持者和拥护者,除了诗社的几个成员,大部分的学生还是老实地根据学校的要求学习和参加社团活动。即使是诗社的成员,除了那个最被人瞧不起眼的托德,其他人在面对校长和父母的淫威之下,最终变回听话的小绵羊。
全书篇幅不长,但是反映的主题很明显:传统僵化的教育模式禁锢学生的发展,但是目前要打破改革它依旧需要大量的牺牲者。基丁先生被开除,尼尔自杀,学生回归传统的威尔顿课堂。
细细回顾,虽然传统僵化的教学模式需要改革,但我认为它的存在有一定的合理性:
1.潜能是在循序渐进的高压下逼出来的,直至被培养成优秀
威尔顿为什么每年能有的学生上哈佛?答案显然在于每个老师都在最大限度地逼迫学生挖掘潜能。严谨的作息安排,繁重的课业和社团活动,让每一位威尔顿的学生没有时间沉溺在“自己到底需要什么”的迷茫中,而只能不断地想办法去应对。在这个过程中很多人不知不觉成了一名优秀的学生。这使我想起同事所任教的高职113班,他们在类似的传统高压下被培养,最后都成为成绩优秀,为人谦和,循规蹈矩的学生。在这里,我并不是说完全支持这样的教学方法,但从某种程度上说这种教学方法是成功的。
2.传统的课堂教学让大部分学生拥有基本的常识和个人判断意识
传统的课堂教学尊重教材,知识系统比较全面,学生因此能掌握扎实的基本常识。比如,英语教材大都会插入对文章、诗集的理解方法。我认为学生掌握这些方法,为日后自己无论是理解和创作都奠定了必要的基础。
3.根据学生以往表现安排课外活动和社团
学生大都有惰性,他们以往的表现大都反映出他们自身的兴趣和潜能,因此参照学生表现来安排社团有一定的科学性,而严格的考勤和考核则推动学生全面发展。
这是一本倡导突破传统教育模式的小说,但我们必须注意它的背景是美国。一个被誉为教育先进的国家,却依然认为自身教育制度僵化、没有活力,这是否足以说明没有最好的教育模式和方法,只有根据自己的国情不断改革,才能进步呢?
作者简介:邱燕群,女,本科,就职于广东省珠海市第一中等职业学校,研究方向:中职英语教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