享受与山的对话
2014-10-31邵丽华
【教材分析】
《山中访友》是一篇构思新奇、富有想象力、充满童心和好奇心的散文。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走进山林,探访“山中的众朋友”,与“朋友们”互诉心声,营造了一个如诗如画的童话世界,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在教材处理中尽量注意给学生空间和时间与文本进行充分的接触,在与文本的直接接触中产生个性化的阅读感受并进行交流。注重对文本的体会和感悟。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把握作者把进山看景说成是“山中访友”所传达的思想感情;揣摩欣赏精彩语段,领会文章的表达方法。
2.过程与方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优美的语言,体会并学习作者的描写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欣赏品味文章的语言,在欣赏和品味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思想的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教学难点】
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体会文章写景状物的技巧(细心观察、用心领悟、细腻的描写),学习运用。
【教学过程】
亲切自然的课前交流:
师:在生活中你的朋友是谁呢?是呀,我们还可以以书为友,以棋为友,以画为友,以琴为友。它们也会带给我们不同的感受与快乐。除了你们说的以动物植物为友外,咱们还可以以自然界的山水为友。
从古至今,就有很多的文学家以自然界的山水为友,创作出了很多优秀的名篇佳作。多媒体出示李白《独坐敬亭山》。
指名朗诵诗,你读得很有节奏感,也读出了这首诗的韵味。在这首诗里,敬亭山已经不再是一座简单的山,而是变成诗人的(一位知己)。从哪一句诗表现出来的?(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山中访友》,探究作者是用什么方法表达自己对山的独特感受。通过品读语言文字领悟别样的“友”、别样
的情。
一、初读寻友,理清脉络
1.请同学们齐读课题,访是什么意思?拜访,那他究竟拜访了哪些好朋友呢?
2.请打开书,快速浏览课文,找一找作者都拜访了哪些朋友?
3.原来作者要拜访的好朋友就是山中的景物啊!这么多的好朋友,你对哪个最感兴趣呢?请找到相关的句子或段落大声地、美美地读一读。不仅要读出喜爱之情,还要边读边思考,感悟作者的表达方法,批注在书上。
二、再读品友,感悟写法
以下的教学环节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进行。
(一)认识古桥
1.你对哪个景物最感兴趣?
①生回答,读句子,你感兴趣古桥的什么?
②可以叫其他人补充。
2.师:一下子就抓住了作者心中对老桥的那份敬佩。(抓德高望重)所以,作者在开段的第一句话就情不自禁地赞叹道:啊,老桥,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出示课件)
①你理解“德高望重”这个词吗?
②用“德高望重”赞美老桥,这是一种什么写法?
③这样写表达了作者对老桥的什么感情?
第①句你从哪几句话体会到的?是因为——老桥就像是一位默默奉献的老人。
第②句那这句话我们应该带着一种什么感情来读?
(二)解决课文第四段
1.你喜欢山中的哪个朋友?请读一读,体会到了什么?
2.你们瞧,作者走进树林,心情变得更加愉快,原来是因为:师生合作朗读。
3.在作者眼中什么变成了什么?这是什么写法?
大多数想象都是借助拟人、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来表现的。在下面的课文里我们还会继续学习到。
(三)解决课文第五段
1.谁还是作者的朋友?
2.山泉什么吸引了你?溪流让你感兴趣的是什么?瀑布像是一位什么?悬崖沉默不语,表现了他的什么?
3.这么多的朋友,作者按捺不住激动与兴奋,迫不及待地和他们打招呼。你们想和他们打招呼吗?
三、品读归友,学习表达
1.这么多的好朋友,作者都喜欢,都想把它们展示给读者,他是如何安排写的?为什么这样安排?
2.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3.请同学们也来当一回散文家,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拜访你们心中的好友。你打算怎么安排?先写谁?
①指名说。
(学生读自己写得句子,师认真听,抓写得好的句子或词语)尤其是在点评过程中注意表扬学生——你用到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等等类似的话语。
②跟随你的指引,我们又拜访了一位朋友,你来读。在这个过程中,把学生的作品展示四个,串起来。
四、总结全文
这节课里,我们跟随李汉荣先生的脚步,移步换景,拜访了山中的好朋友,我们不仅感受到情境交融、物我两忘的美好情感,还学会了想象的写作方法,更学会应用比喻、拟人、排比等方法,表达情感,更为精彩的是我们能够应用这些方法写出了自己对景物独特的感受。我们也带回了满怀的好心情,满怀的好记忆,满怀的收获!
【教学总结】
通过课堂的交流学习,学生纯真的心燃起了感悟自然的热情,激发了内心的想象力和好奇心,也在与老师的交流中表达了对友情的理解,对于加深同学之间和师生之间的感情有积极作用。在诵读文章的同时,加深了对词句的理解和记忆,将学科知识与情操人格有机结合在了一起。
作者简介:邵丽华,女,出生于1976年6月,本科,就职于兰州市城关区秦安路小学,致力于小学语文学生阅读能力发展的研究。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