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
2014-10-31胡大胜
摘 要:以衡阳市为例,概括论述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指出只有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才能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
关键词:经济;环境;协调发展;衡阳市
一、衡阳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
1.自然地质环境恶劣
衡阳市的土地岩性分为7类,包括第四纪松散堆积物、红岩、砂页岩、石灰岩、砂砾岩、花岗岩和变质岩。主要以分布于河流两岸的第四纪松散堆积物和市城区周围的红岩为主,两者面积达7514×104hm2,占总面积的49.29%。其地质构造,从地质学理论角度分析,衡阳位于南岭纬向构造带北缘,境内新华夏构造体系广为发育,加之地势周高中低,南高北低,所有这些均是水土流失发生的潜在条件。
2.农业基础设施差
由于近10年来对水利投入较少,设施年久失修,衡阳农业基础设施近年来频繁受到水、旱等灾害的困扰。目前全市约1500座水库有四分之一不配套或存在隐患,特别是湘江沿岸及其支流有一半以上的防洪大堤未达到防洪标准。进而造成水库变浅,容量缩小,抗灾能力下降,1994年连续5次遭受洪灾,全市直接经济损失38亿元,其中水利设施损失4.6亿元,严重影响衡阳农业甚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
3.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不合理
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不合理,特别是矿产资源开发中滥采乱挖和“三废”任意排放,严重破坏了资源,污染了水域、空气和土地。在工业聚集和居民稠密区,环境问题更趋严重。随着矿产资源开发,工业废渣逐年增加,尤其是放射性废渣增长较快,生活垃圾也不断增加,又未经无害处理便直接排放,这些都破坏了生态环境。
4.经济发展模式和产业结构不合理
建国后,由于国家在衡阳布局的工业没有充分注意带动当地经济发展,造成国有大型企业和地方经济互不适应的各自封闭体系,甚至在争夺资源、资金等方面引起负面效应,造成衡阳国有经济成分过高,产业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同时有些企业只注重外延型扩大再生产,忽视更新改造等内涵节能增效,经济建设偏重于铺新摊子,上新项目,不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
二、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环境为经济发展提供必需的原料和能源,并容纳经济活动所产生的废料,是经济发展的基础。由于环境资源及环境自净能力的有限性,如果经济活动对环境进行毫无遏制的开发利用和污染,环境基础被破坏,必然会制约经济的发展。
三、协调衡阳经济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1.依法保护和治理生态环境,加快建立法律法规保障体系和科技支撑体系,使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法制化
长期以来,中国环境政策主要通过政府各部门的行政命令手段来实施,但由于环保工程项目投资大,技术要求高,只靠行政手段很难协调资源开发与环保建设的关系,必须通过立法来保证。因此在衡阳市资源开发中应开展与可持续发展有关的、适合衡阳市情的立法工作,形成一套较为完善的法律体系和环境补偿制度,同时抓好执法队伍建设,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
2.以预防为主,治理和保护、建设和管理并重,除害兴利,实现边建设边保护,使各项生态环境建设工程发挥长期效益
衡阳市必须确立长期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实行科学合理的有序开发,坚持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优化同时规划、同时设计、同时实施,开发建设项目首先必须进行生态环境影响评估,不能盲目扩大规模,做到以需定产、边开发边治理,防止大开发中对本已恶化的生态环境的人为破坏。
3.把生态环境建设与农民致富相结合,调整农业结构和区域经济发展相结合
“退耕还林,封山绿化”是衡阳市生态环境建设的基本方略,从合理利用土地等自然资源来讲,不仅要种植生态林,还应大力发展经济林、用材林、竹园、药材、饲草等生态农业,把高效率的农业生产体系建设同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统一起来,通过对农村的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结构的改进,使生产过程中的各种副产物和废弃物得到多层次、多途径的合理利用,把单纯从自然界索取转变为与保护、改善、增殖和综合利用自然资源结合起来,从而实现农业生产、经济、生态、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
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是“人类—经济—环境”系统实现良性循环的中心环节。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是在以人类为核心和主体的全球生态系统中,人类做到社会经济以及技术之间的和谐统一;人类消费需求与生态系统自我补偿能力的协调统一。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人类—经济—环境”系统的持久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湖南省统计局.湖南统计年鉴(历年)[Z].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9-9.
[2]周君君,马陵.经济与环境双赢新探[J].经济师,2005(2).
作者简介:胡大胜,男,出生于1972.04,硕士,就职学校:湖南省长沙师范学院,研究方向:地理教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