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反思
2014-10-31涂生学
涂生学
高三历史在进行一轮、二轮复习过程中,学生知识基础进一步巩固,模拟考试作答能力进一步提高。然而,学生在考试中也集中体现出一些问题:一是题目看不懂;二是知识对错难分辨;三是答问语言表达思路不清晰。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是什么?找出问题的根源,这是高三历史老师应当肩负的责任。
首先,从高考题型入手,高考历史试题的命题规律:必含三要素——立意、情境、设问;必有三特定——知识内容、限制条件、解答要求;必考三真实——考生创造性地运用所学知识和处理引入
题中材料的真实水平,独自阐释和升华理性认识的真实水平,历史思维活动的品质和方法的真实水平。从命题三要素看,先说立意即可为历史主干知识,也可为时政热点的历史思考等多方面、多层次的历史知识背景,这就要求高三历史复习时要处理好历史主干知识线索的梳理,构建历史知识体系。这样,学生应考时才能迅速准确地进行知识定位,因此,老师引导学生必须明确教材的知识结构,熟悉教材的章节结构,梳理清楚教材的主干知识体系,明白教材的编排知识的内在逻辑。再说情境创设,情境创设的多样性,即可为数据表格材料,也可为历史文献材料,还可为图片信息材料等等,这就要求学生准确提取有效信息,并能前后联系分析其变化的原因。例如,解读数据材料信息的“三看”原则:一要看表头出处。确定表格总体反映的历史事件、现象及历史时期。二要看表格中的项目。根据题干设问,阅读表格数据中信息的时间、空间、数量的变化。三要看表格数据纵横变化并综合分析表格中的有效信息,与已掌握的历史基本知识建立正确的联系,从而判断。
其次,从历史概念知识入手,历史概念由外延和内涵两个基本要素组成。历史概念的外延,一般包括时间、地点与人物、经过和结果。历史概念的内涵,一般包括背景、后果。背景要素通常分为两类,一类是指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思想等方面的背景因素;二类是从原因(如直接与间接、表面与根本、主观与客观等)、目的(与前者基本相同)、条件(必要性与可能性、主观与客观等)来分析历史事物发生前的种种因果关系。后果,即历史事物或事件在历史上的作用(直接或间接、进步性或阻碍性等)、影响(深远或暂时、积极与消极等)、地位、价值及实质(或性质、本质)等等。弄清历史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是作出准确定义的前提。如,高考试题“康有为向光绪帝呈递的《应诏统筹全局折》实际上是维新派的施政纲领,因为它:A.提出了各方面具体的变法建议;B.主张实行君主立宪的理论;C.系统论证了维新变法的理论;D.明确指出变法是救亡图存的唯一出
路。”此题如果能正确理解“施政纲领”的内涵,即变法的具体实施方案,便可轻易选A。历史概念之间也存在结构关系,所谓历史概念的结构关系就是指概念自身随时间变化而演变的时序性结构以及概念与其他概念相关联而形成的逻辑性结构。例如,垄断组织,随时间演进经历了私人垄断→国家垄断→国际垄断的时序性结构。又如,“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不同时期提出的土地政策的共同点是:①体现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②消灭封建剥削制度;③维护农民利益;④促进社会经济发展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此题已对历史概念的内容进行了部分归纳,要求选出符合项。选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对历史概念所含内容的归纳过程。经过归纳比较,显然②不是共同点,应选没有②的选项。再如,垄断组织又可以和第二次工业革命这个概念形成因果的逻辑结构。资本主义萌芽和新航路开辟之间也形成因果的逻辑结构。考查历史概念的结构关系,更能测试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把握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或趋势的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能有效区分不同层次的考生的能力水平,拉开其差距。很多考生在这种类型的题目面前丢分。
最后,从历史课本阅读入手,历史课本是学生最基本的文本依据,也是高考试题的依托点,无论高考命题怎么变,其考查的知识背景都是依据历史课本而进行的,所谓“万变不离其宗”。那么,如何提高高三学生的历史课本阅读效率?历史课本阅读可以采取两种阅读法:框架阅读和精细阅读。框架阅读就是从课本目录入手,抓纲目,理思路,掌握一章一节一目一段的逻辑层次。框架阅读从整体上把握一章一节的主要内容,从整体上把握课本知识的编排结构。例如,人教版必修一的目录由八个单元组成,其中一、四、六单元是讲中国政治制度文明,从专制制度到民主制度的演进。框架阅读是为了掌握概要、宗旨,那么,精细阅读就是为了掌握细节、微意。历史课本的内容由正文、小字、地图、插图、表格、引文、注释、习题等部分组成。精细阅读重要的环节就是对正文的精读,除了掌握段落大意之外,对每一段几个层次的意思都要概括出来并加以要点式的归纳。例如,必修一第一课的第二子目:等级森严的分封制。概括要点化为:分封的目的、对象、内容、作用及结果。又如,第2课第二子目的至高无上的皇权,课本分三段叙述该制度,通过精细阅读可以概括为皇帝称号的由来、皇权的构成、皇帝制度的特点三
部分。
·编辑 谢尾合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