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德建设中“育人”目标的实现
2014-10-31李永会
摘 要:在师德建设中,可通过育人观、质量观、师爱观、人格观、表率观等措施实现育人目标。
关键词:教育;师德建设;育人
一、师德建设与育人工作的关系
教师是振兴民族、发展教育的关键,只有实现教师素质结构的转变才会真正使教育走向它的育人归途。虽然过去和当下我们认识到教师肩负着教书育人的双重职责,但社会环境使然,教师只知教书,成了教书匠,育人的重担从一肩滑落,结果是踉踉跄跄艰难地前行着。我们的教育找寻它的育人路径就需要我们教师双肩平衡,而教师双肩的平衡需要教师转变素质结构。教师的素质结构是多层次、多维度的,而其中教师的道德素质是其素质结构的内核,师德是教师最重要的素质。故而,回归教书育人的本来面目需要教师素质结构的转变,转变教师素质结构就需要加强师德建设。师德建设要把育己与育生作为自己的生长点,以师德建设的本然求解教育的应然。
二、师德建设中育人目标实现的措施
1.师德建设以育人德育观为灵魂
任何一种师德表现都能折射出深层的东西,它包含着人才观、
学生观、质量观、管理观、学习观、评价观等一系列相关理念在内的综合观念。一句话,有什么样的教育理念,就有什么样的师德表现。把育人放在师德建设的首位,树立为受教育者今后的终身学习打好基础的观念,树立为受教育者成为一个合格公民的观念,树立使受教育者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的观念,才能使师德建设找到立身之所,才能使我们的教育回归它的本来面目。
2.师德建设以教学质量观为前提
在当前的教育生态环境下,无论是校长、教育行政领导,还是教师群体自身都清楚地认识到教学质量的重要性,这一点毋庸置疑。我们强调的是把教学质量放在师德建设中的重要位置。因为,师德是教师的最重要素质,教师的师德水平决定着教学质量的高低。没有高质量的教学,根本谈不上育人目标的实现,所以师德建设要严把教学质量观,强化职业道德规范,提高教学质量,以良好的教风,促进良好的学风,培养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有用人才。
3.师德建设以人格观为主线
人格是人们社会化的结果,一般被理解为由人的心理、气质、生活习惯等表现出来的一种个性心理特质。人格与人的先天禀赋密切相关,但更与后天的生活环境、习性养成和教育密切相关。人格的完善是一个人成熟的标志,教育的育人性从一个方面来说就是培养学生的完善人格。有一句诗意的话这样诠释教育,“教育是以人格唤醒人格。”这就要求教师自身要有完善的人格,首先应是一个合格的公民,要有一个公民应有的人格素质和道德水准。所以,师德建设要把人格的教育与养成作为一个重要方面,把握人格观这条主线。因为品德良好的首要前提是圆满的人格,而人格教育又是道德教育的重要和基础组成部分。由于教师劳动的价值体现在开启心智和塑造人格,师德具有以身立教的作用,客观上要求教师必须达到比常人更高的道德标准,需要更加重视道德修养,努力以自己的道德去影响和形成学生的道德,以自己完善的人格去影响和形成学生的人格,以自身的情操去陶冶学生的情操。在师德建设中我们要注重教师自身日常习惯、生活方式、心理倾向、人际习惯的养成等等。这样才能以人格感染人格,给予学生的个性和人格以充分的尊重,使人的个性和创造才能获得充分的发展,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和人格的健全,实现人格个性的社会化。
4.师德建设以师爱观为纽带
有人把教育简化为爱的教育是有一定道理的,爱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础。做一名人民教师,首先是一个充满爱心的人。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在1886年就以《爱的教育》为题写的一部儿童小说,流行至今。鲁迅说:“教育是植根于爱的。”夏丏尊先生在翻译《爱的教育》时说过这样一段话:“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林崇德教授也指出“师爱是师德的灵魂”。是否热爱学生是衡量一名教师称职与否的重要标志。教师具有热爱学生的情感,是搞好教育的出发点。因而,要把爱与责任的教育放在师德建设的首位,在师德建设中要把爱生放到一定的高度,以师爱观为纽带贯彻到教育教学的整个过程,用爱去唤醒、激发和换来爱。这样才能培养出学生爱人的习惯和能力,成为一个完整的人、一个道德高尚的人,达到育人的目的。相应的,教师在践行诚心诚意为学生服务、成就学生的同时提升自己的自身建设中,实现自身境界的提升,彰显自身生命的本质。
作者简介:李永会,男,汉族,1972年出生,硕士学位,现任职于河南省郑州市河南职业技术学院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讲师,研究专业课程与教学论。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