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学生党支部设置模式比较

2014-10-31苏国晖李江林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2014年10期
关键词:院系学生党员单位

苏国晖+李江林

2004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提出要坚持把党支部建在班上,努力实现本科学生班级“低年级有党员、高年级有党支部”的目标。要创新学生党支部活动方式,丰富活动内容,增强凝聚力和战斗力,使其成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坚强堡垒。该文件有关学生党支部建设的要求,成为近十年来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的重要指导。另外,根据2010年8月教育部发布的《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高等学校院(系)以下单位设立党支部,要与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等机构相对应,学生党支部可以按年级或院(系)设置,学生中正式党员达到3人以上的班级应当及时成立学生党支部。这进一步延续和细化了中央对于高校学生党支部设置的具体要求。可以肯定的是,中央以及教育管理部门对于加强学生党支部建设是有严格要求的,同时也对学生党建寄予了很高的期望,而学生党支部的组建模式对于学生党建的影响是最为直接和深刻的。

为了解学生党支部的具体设置情况,课题组随机选取了广东的12所高职院校,对该12所高职院校的共计103个学生党支部的设置情况进行了统计和分析。调查显示,高职院校根据自身的特点和实际情况,组建模式包括了以下几种方式:以院系为单位、以年级为单位、以专业为单位、以班级为单位、以学生公寓为单位、以实习单位为单位,以及其它组建模式。下面我们对各种不同的学生党支部组建模式进行分析。

一各种学生党支部组建模式的情况介绍

课题组将各高职院校学生党支部的设置情况统计如表1。

二出现不同学生党支部组建模式的原因

目前高职院校学生党支部存在多种类型的组建模式,其深层次的原因是各地区、各高职院校的办学发展水平不一致,高职教育在我国出现了多层次发展的状况。十几年来,我国高职教育迅速发展,办学规模不断扩大,高职学生人数占据大学生人数一半以上,向社会输送了大批优秀的高级技能型人才,为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不容忽视的是,高职教育的发展极不平衡,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发展相差较大,在全国一千多所高职院校中,有一百所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一百所国家骨干高职院校,这些院校代表着全国较高的高职教育办学水平。此外还有各省、市、自治区主办的,行业企业主办的,公办的民办的等各级别、各类型的高职院校,这一千多所高职院校因为各自的办学条件、办学历史、办学水平的不同,其所能投入的人力和物力是不同的,学生党员的人数、素质也是不一样的,直接体现为学生党建的水平和能力也是参差不齐的。

在我们随机抽取开展调研的高职院校中,有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国家骨干院校,也有省级示范性高职院校。有“珠三角”地区的高职院校,也有粤东、粤西等地方性的高职院校。有高职教育办学历史较长的院校,也有刚升格不久的高职院校。抽取的这些对象中,各个院校的办学条件都不尽相同,有的院校办学基础十分扎实,师资条件、经费预算、校园环境都非常优越,有些院校特别是地方高职院校,在办学经费、教学实验实训设施、师资引进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困难,其办学条件十分困难。

对比不同的高职院校的办学条件,我们认为,办学条件较好的院校,更能在学生党支部的设置模式上做出有益的探索和尝试,能积极适应高职院校快速发展的现状,根据发展了的实际,不断对学生党支部的设置模式进行调整和改革,改进和加强学生党支部建设。

三不同类型组建模式的利弊

(一)以院系为单位的组建模式

以教学院系为单位,将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学生党员组成学生党支部,这种组建模式几乎在每所高职院校都存在,是最常见的组建模式,实行的时间最长、学生党员人数最多。这种组建模式的主要优势是:(1)组织架构比较稳定。这种类型的学生党支部的支委一般由较高年级的学生党员担任,很多还是由辅导员任支部书记,支委的变更较少受学生党员毕业的影响,新老更替也比较有规律,为学生党建的稳定性和延续性提供了较好的保障。(2)学生党支部的组织统筹功能发挥比较充分。由于这种组建模式能覆盖整个院系所有年级的学生,对于院系的学生党建的统筹安排起到了较好的作用,对于学生党支部在整个院系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更好地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做了较好的组织保障。(3)有利于提高学生党建的工作效率。大部分高职院校的学生党建工作,往往没有专职的学生党建人员,一般由辅导员担任学生党建的工作。在目前各高职院校师资较为紧缺的情况下,各院校实际上也再无多余人员可以安排专职从事学生党建工作,于是一两个辅导员基本就将整个院系的学生党建工作承担了起来。以院系为单位的学生党支部组建模式对于提高党建的工作效率是十分明显的。

这种组建模式在被大多数院校沿用和坚持的同时,也有很多不足是不容忽视的:(1)由于学生党支部管辖范围过广,支部学生党员数量过多,需要覆盖全院系的学生,对于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和教育显得力不从心,对党员的教育和管理也存在一些不足。(2)由于这种组建模式涵盖了整个院系的学生党员,不同专业、年级的党员都在同一个支部中,导致支部会议时常有人请假。由于高职院校办学的特殊性,大多数学生在大三的时候就必须外出参加顶岗实习,也无法回校参加支部会议,这也一定程度上造成支部的组织生活缺乏规范。

(二)以年级为单位组建的学生党支部

这种组建模式的主要特点是在院系内部,以年级为单位,相同年级的学生党员组建学生党支部,一个院系可有多个学生党支部。其优点主要有:(1)相比以院系为单位的学生党支部众多的学生党员人数,以年级为单位的学生党支部能及时掌握本年级学生思想动态,对加强本年级的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和教育有较好的作用。(2)同年级学生党员之间的教学进度相对一致,在就读期间所面临的问题也具有可比性,对于学生党支部更加深入地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工作提供了有利条件,可以更加明确地针对本年级学生的特点制定一些行之有效的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的教育和管理办法。endprint

以年级为单位的学生党支部组建模式,虽然有其明显的优势,但在实际工作中却并不是被采用最多的模式,主要因为其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以年级为单位组建学生党支部,其最大难度在于低年级时期,有时候往往因为年级的正式党员不足三人而无法组建,极大影响了这种组建模式的推广和运用。

(三)以专业为单位组建的学生党支部

以专业为单位组建学生党支部,主要做法是在院系内部,以专业或者专业群为单位,相同专业或专业群但不同年级、不同班级的学生党员,组建成学生党支部。这种组建模式,也被一些高职院校所采用。其主要的优点是:(1)由相同专业的学生党员组成党支部,党员教育、培训、考核的可比性比较强,开展支部活动能更多地依托专业建设进行,开展较有特色的党建活动。(2)以专业为单位组建学生党支部,涵盖了从一年级到三年级的学生党员,党员之间的传帮带作用发挥比较好,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也较为明显,特别是能够较好地发挥高年级学生党员对低年级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的带动。(3)以专业为单位组建学生党支部,其党建工作相对稳定,规模适中,支委的换届也能根据实际工作需要进行,支委的选拔和任命较少受到学生顶岗实习、毕业离校的影响。

以专业为单位组建学生党支部,其主要的不足在于高职院校中,各专业和专业群的发展不平衡,有些专业、专业群的建设还比较薄弱,学生招生人数本身不多,学生党员人数更少,有些新专业无法组建学生党支部。

(四)以班级为单位组建的学生党支部

以班级为单位组建的学生党支部,这种类型的学生党支部在高职院校中仍较少,只出现在高年的班级中。中央对于学生党支部建在班上的要求是具有重大意义的,这种模式的最大优点在于对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于充分发挥学生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是具有重要意义的。不过在本科院校能够实现的“支部建在班上”的做法,在高职院校之中却非常困难,主要是存在较为明显的缺点,高职院校学制普遍为三年,有些为两年,如此短的时间,无法完成发展足够的学生党员,从而实现班级学生党支部的组建。

(五)以学生公寓为单位组建的学生党支部

以学生居住的区域如某栋宿舍楼为单位,将居住在其中的学生党员组建成为学生党支部。近年来高校后勤管理社会化不断推进,高校学生公寓的党建工作也引起了理论界的重视,以学生日常生活、学习的学生公寓为单位,以居住场所为依据建立学生党支部,将学生党支部建到社区中去,在一些高职院校中不断出现。其突出的优点是以学生日常生活的区域为载体,使学生党支部能更加全面地加强对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的考察和培养,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实现了从日常的点滴做起,“润物细无声”,调动学生自我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其不足之处是,此类学生支部较难于划分,其归口管理及上级党组织有时涉及多个院系、部门,提高了党建管理的难度。

(六)以实习单位为基础组建的学生党支部

以实习单位为基础设置学生党支部,是随着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深入改革而产生的一种设置模式。近年来,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教育,在不断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过程中,很多高职院校积极地尝试“2+1”人才培养模式,与众多企业建立长期、深入、多方位的合作,定期将大批学生送到企业参加定岗实习,极大地促进了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有些高职院校尝试在实习单位设置学生党支部,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切实增强了在外参加实习学生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学生党员通过在企业的出色表现,也为学生党员群体广受社会认可和关注打下了基础。不足之处在于,有些实习单位对党建工作重视不足。

(七)其它组建模式

我们发现,在有些高职院校中还存在“社团党支部”、“网络党支部”。“社团党支部”主要出现在一些活动比较活跃、深受同学们喜爱的社团之中,一般都有较强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利用临时学生社团党支部的组建,进一步促进了社团的发展和壮大,进一步做好了服务学生的工作,充分发挥了党组织在政治上的优势,把握方向,总揽全局,协调社团内的交流与合作,进一步提高社团的凝聚力。还有就是“网络党支部”,互联网已不可否认地成为了思想政治领域的一个新的重要阵地,已将占领网络新高地提到了战略的层面。网络党支部并非一种固定、长期的组织,而是在一段时间内,针对相应的主题,将参与其中的学生党员组建起来的临时学生党支部。在网上建立学生党支部是网络党建的一个有力抓手,通过纯粹的虚拟党支部,加之对现实党支部的依托,从而通过网络进一步提高实体党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这些类型的学生党支部不足之处主要是大多属于临时性的,不是长期稳定的组建模式,而且无法承担起发展学生党员的任务,致使其作用的发挥受到较大影响。

通过探究学生党支部不同组建模式的原因及优劣势,我们更加清晰地认识了不同模式对于学生党建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力求为实际工作者和理论工作者提供有益的借鉴,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推进高职院校学生党支部设置模式的科学化、合理化及取得学生党建工作的新突破提供新思路。

参考文献

[1]孙洪敏,丁莹莹.高职院校“2+1”模式下学生党建分类管理探索[J].价值工程,2012(36).

[2]王振丰,曾小贵.高职学生党建工作调查报告及党员发展质量保证体系探析———以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学术论坛,2013(6).

[3]李晓明,许静.“工学结合”模式下的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J].教育与职业,2013(23).

[4]王琳娜,郑永新.加强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1(21)endprint

猜你喜欢

院系学生党员单位
鸣谢单位(排名不分先后)
网络环境下如何发挥高校学生党员在意识形态工作中的作用
填单位 要推敲
看错单位
高师音乐院系艺术实践周实效提升策略
协办单位
清华院系手机背景图
关于高等院校院系党政关系的思考
高校优秀学生党员评选体系的构建——基于AHP法的运用分析
高师院校发挥学生党员作用模式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