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的缺失
2014-10-31朱茂勇
朱茂勇
人文素质是当代大学生必不可少的,而反观我国高校对于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却缺少应有的重视。人文素养包括四个方面:思想道德修养,文化素养,业务素养,身心素养,人文素质不只是学生拥有的艺术,哲学,道德,宗教各个方面的知识,还包括语言文字修养,文明礼仪,精神风貌,精神气质等一个人文明程度的集中体现,我国加强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尤其迫切[1]。
一人文素质教育缺失的表现
优秀人才不仅是拥有渊博的知识,良好的阅读能力,书写能力,口头表达能力,更应该具有热爱工作的敬业精神,自重,自信心,社会责任感,有自律意识,正直诚实,遵守社会道德行为准则等等。现代社会要求学生必须要学会与他人合作,拥有团队精神,当今凭借一个人的力量是很难取得新的创新与突破的。我国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缺乏比较严重,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一)人文社科类知识薄弱
由于大学生教育课程负担重,往往造成大学生只注重专业知识的摄取,对人文社科如哲学、文学、历史学、社会学等学科的知识关注不足,存在理科生轻人文的倾向,对中西方历史文化尤其是源远流长的中国传统文化知之甚少,表现为过弱的人文功底,甚至写文章语句不通和滥用错别字[2]。
(二)社会责任感缺乏
大学生将来无论从事任何职业,应该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具有“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献身精神。然而现在的大学生,“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功利主义盛行,许多学生只关注自我利益,埋头搞自己的事,不愿参加学校各种社会团体活动,更别提什么社会奉献精神和关爱意识了,有些更出现了一些极端的表现,如对生命和健康极端不负责任和漠视,马加爵、药家鑫、刘海洋就是最好的证明。这就更让人们反思我国的高等教育,这些天之骄子连最起码的法律知识和生活知识难道都不知道吗?高校大学生的素质教育问题虽然很早就被提上日程,但根本本没有引起高校的重视,忽视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忽视了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
(三)心理素质欠佳
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大学生就业压力也越来越大,由此便导致许多大学生出现了心理疾病。常见的心理问题有:抑郁、焦虑、交往障碍、敌对、冷漠、自卑等。一旦有这些心理问题,在面对学习和就业压力时就会表现出较差的抗压性,遇到挫折唉声叹气,没有自信心,严重者甚至导致自杀。
(四)创新能力不足
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一直是高等教育的目标之一,然而长期的应试教育,阻碍了大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产生了思维标准化的障碍,思维标准化对学生独立思考产生了三种破坏作用:功能固着、迷信权威和思维惰性,结果导致学生不善于学习,更不会将所学知识在实践中灵活运用与创新发展[3]。创新是一个国家和民族进步的的灵魂,江泽民就曾对我国如何将人力资源大国的进一步发展做出了精辟概括:要培养数以亿计的劳动者,培养数以千万计的高素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
(五)人际交往障碍
大学生人际交往障碍表现为不适应大学校园集体生活,以自我为中心,不愿与他人相处,有的出现心理孤僻,有的在人际交往过程出现漠视心理,对班集体漠不关心,与同学关系紧张,对老师“敬而远之”,害怕与同学、老师交往相处,甚至出现封闭自己、离群[4]。
(六)重物质,轻精神,重利轻义
许多大学生功利主义色彩较浓,在入党,申请奖助学金,提干等诸方面均见利而动,甚至见利忘义[5]。我们可以从历史上许多著名人物的身上看到,正是那些一个个为了追求真理,而不懈奋斗与献身的人,才让我们知道了什么才是伟大的人格。如佩雷尔曼不求名利,一心醉心于解决庞加莱猜想,哥白尼,伽利略,拉瓦锡等人为了科学而献出生命,牛顿,卡文迪许终身未娶,才有达尔文与华莱士发表《进化论》的佳话,以及许多有钱人将自己的财富用于科学的研究,如诺贝尔那样将自己的财富无偿地捐出来,并设立了诺贝尔奖学金,用来奖励全世界所有对物理,化学,医学,经济和世界和平作出重大贡献的人们,也有居里夫人那样不求名誉和财富,在实验室过着艰辛生活的科学家,他们伟大的人格魅力是我们所有人值得学习的榜样。
二人文素质教育缺失的原因
高校不仅要培养具有较高科学素养的大学生,同时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然而纵观当前高校的运营,可以发现学校将科学教育放在了主流,却忽视了学生人文素养的教育,那么当下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缺失究竟有哪些原因呢?
(一)人文素质教育未列入学校规划
长久以来,由于高校对教学上的高度重视,使得学校的教学一直成为高校的中心,学校的领导层缺乏对于人文素质教育重要性的认识,由此带来了人文素质教育的缺失。对于人文素质教育工作缺乏长期系统的规划,由此便忽视了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加上由于高校的日益扩招,更多的人力,物力,财力用在了固定资产投资上,对于校园的人文环境建设缺乏投入。
(二)学校的领导者与教职人员的人文素质有待加强
大学生首先是具有再教育的潜力的,而当下许多高校的管理者往往关注毕业生的就业率,学校的生源,学校的经费等一些指标,而对于大学的文化,大学的理念和办学特色却没有清晰的认识。同时教师由于专注教学和科研任务而忽视了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最为重要的是学校领导者、教师本身的人文素质缺陷,客观上也影响了学生自身人文素质的提高。
(三)人文素质教育的课程设置不合理
课程的设置是教学的核心,不论对于人文素质教育,还是科学教育来说,课程是所有教学内容的载体,课程能否合理设置对人文素质教育能否顺利开展尤为重要。我国目前人文素质教育的课程数量严重不足,尤其是我国的一些理工类学校,理工类学校学生接受的人文社会教育课程大多是帮助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培养正确的道德理念,法律理念等等,对于文学,艺术,语言等素质的培养在现有的课程教学里很少。
(四)人文素质评估体系不够完善
人文素质难以量化评估,与传统的考试量化相比,人文素质不能用人文知识的考试来代替,就算学生考试获得了高分,仍然不能等同于其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死记硬背知识不等于有人文素质。正因为此,所以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又使得学生对人文素质教育产生了抵触心理。缺乏科学的人文素质评估体系成为了影响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因素之一。
(五)现实基础相对薄弱
我国自古代以来一直重视人文素质教育,这也成为中国古代农业文明高度发达的标志之一。而自近代以来我国与西方不断拉大的差距,也开始让我们反思自己的文化,国家的文化对于落后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于是国人便开始重视科学教育,希望通过科学教育富国强民。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学生的实用主义观念加深。这就使在校大学生只重视专业素质的增长而轻视人文教育。就业的实际问题摆在了学生面前,由此才造成了学生重视与其就业密切相关知识的学习,而对于个人成长至关重要的人文知识的学习却没有热情,工具理性战胜了价值理性。
三提升高校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对策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教育是中华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办好学前教育,均衡发展九年义务教育,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合理配置教育资源,重点向农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倾斜,支持特殊教育,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水平,积极推动农民工子女平等接受教育,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兴办教育,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6]。”因此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是当前教育的重点,对于我国高等教育而言,目前科学教育已经受到各高校的高度重视,然而人文素质教育缺失严重,那么该如何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呢?
(一)教学领域的转变
首先,改革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重点突出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知识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增强民主意识,纠正一味强调“我讲你听,我打你同,我管你服”的偏向,做到自觉发扬民主,营造人文素质教育的氛围[7]。我国学生的专业素质比较过硬,这在世界上是有目共睹的,我国高校虽说开了许多课程,除了专业课外还有许多选修课如艺术,音乐,心理,环境教育,美学等等,然而大多都是形同虚设,学生们不是为了加强自身素质而学习这些知识,却是单纯为了修满学分,而且课程教师的配置明显不足,有些课程由于教师的不足限制了学生选修的人数,轰轰烈烈的素质教育却是一场形式教育。学生专业知识扎实自是好事,然而我国高校很多大学生却连一些最起码的常识都不知道,更不要提对我国的历史文化有多了解,学生们通晓如何解决复杂的高数题,却不懂二十四史,外语说得流利,汉语却已分不清发音了,知道纳斯达克,风险投资和量子基金,却不知《后汉书》,不知四书五经,不知儒墨道法。
(二)提升教师素质
其次,要狠抓高校的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素质。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今天的教师担负的任务在于育人,在于培养学生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适应现代社会的人。教师在教学当中应该在把专业知识教给学生的同时,将思想作风,治学精神传给学生,让学生的心智同样接受教育。教师对于学生应该大力提倡开放式思维,不唯书敢于创新,把学生素质全面的提高贯穿于课内外,让学生能够树立一种责任意识,树立远大的理想,树立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精神品质,树立爱国守法,勤俭节约的意识。
(三)校园文化建设
我们常说大学校园是社会最后一块净土,大学生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他们指点江上,激扬文字,他们热情澎湃忧国忧民。毫无疑问每个学校的学风不同,每个学校的追求不同,这在很多的高校校训中得到了体现,如耶鲁大学的校训:真理和光明;普林斯顿大学的校训是:普林斯顿—为国家服务,为世界服务;斯坦福大学:愿学术自由之风劲吹;我国的清华大学: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北京大学: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中国人民大学:实事求是;南京大学:诚朴雄伟励学敦行[8]。校园文化环境对学生起到了一种潜移默化的作用,好的学校学风将会形成“马太效应”,即学风越好越有利学校的品牌打造,学校就越能吸引学生,学生进来越能以进入该所学校而感到荣耀,会更加严格要求自己,正如哈佛,耶鲁,北大清华,学生即以学校而自豪,同时学校也因为学生的成就而更加的著名。
(四)加强生活教育理念的建设
在加强人文素质教育的问题上我们要注重在现实生活恰当地融入人文素质教育,避免把人文素质教育摆到一个无法想象的位置上。现在学校往往通过设置一些提升文化修养的文学课程,举办高层次文化活动等单一途径,来激发大学生的人文精神,然而却不知对于日常生活中的人文行为却视而不见,其实人文素质教育就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比如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的学生回到家有和家人主动打招呼的习惯吗?在放学回家的路上遇到老师和同学能主动问好吗?关心集体,懂得尊重和帮助别人吗?能够做到与人和谐相处吗?能够做到讲诚信,不撒谎,不欺骗吗?能够讲文明不口出脏言,不随地吐痰吗?在公交车上会主动让座吗?有关爱生命珍惜生命,保护环境的意识吗?自觉遵守交通,爱护公共财产吗?有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吗?能主动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吗?对学习有浓厚的兴趣吗?有勤奋的态度,良好的学习和体育锻炼的习惯吗?有较强的独立学习能力,好问勤学创新的精神品质吗?有正确的学习动力,社会责任心,民族自尊心,懂得长大后要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吗?能够承受学习和生活压力,能够坦然面对各种挫折吗?有一定的艺术欣赏能力吗?这些细致入微的表现,也正是体现大学生以什么样的素质去面对生活,面对未来。因为教育即生活,生活即教育。
(五)树立全面发展理念,建立人文素质评价体系
办学理念是一所大学的灵魂所在,为了加强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必须要去除功利的价值观,学校不仅仅是为了培养技术人才,同时也要对其人文素养进行大力栽培,确立科学与人文素质教育相融合的办学理念,立足人的全面发展。必须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机制,认真吸取传统的考试,客观测验的优点,同时将各种文化社团,艺术比赛,演讲比赛,义务劳动,志愿服务等等的表现和成绩也作为评价因素。教育应当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历史发展到今天,我们应该重视人文素质教育,应该把人文素质教育与科学教育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科学求真,人文求善,没有科学教育作为后盾,一个国家很容易被人打垮,而如果没有人文素质教育,一个国家
将会不打自垮[9]。
参考文献
[1]杨叔子.杨叔子文化素质教育文集[M].湖北: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9:211.
[2]杨叔子.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交融———兼论全面素质[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5(10):13.
[3]刘平国.高职院校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研究[J].湖南师范大学,2006.
[4]王珊珊,林志鹏,张水银.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途径选择[J].2010(06).
[5]赵四亮.浅谈高校人文素质教育[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4(2):11-12.
[6]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R].北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2012.
[7]李志友.谈如何加强高校人文素质教育[J].教育与职业,2005(30):52-53.
[8]张竞碧.中西大学校训之比较研究[J].湖北工业大学学报,2009(3).
[9]冯骥才.教育的灵魂[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8: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