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六位一体模式培养高校学生创新能力
2014-10-31耿浩然左敏冷金凤
耿浩然+左敏+冷金凤
大学生教育体系作为教育体系中高层次的教育,肩负着为国家建设培养基本高素质、创造型人才的重任。这些年来,大学生规模一直保持很大,由于受大学教育资源的限制,大学生培养出现了专科化现象,人们叹息,现在的大学生质量大不比以前了。大学教育质量与我国乃至世界知识经济对人才的要求相比有较大的差距,与时代的发展还有许多不适应的地方。注重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对振兴中华民族,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要的作用。作为高校大学生,目前毕业主要去向是企业工程方面的工作,这对学生实际工作能力和实践能力提出了高的要求,而现在的大学生在实践环节方面非常欠缺。尽管各高校在教育模式上已经采取了一些有效的措施,但是进一步改革大学生的教育模式仍是高校当前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大学生创新能力的现状
当前我国大学生创新能力存在不足,既有客观方面的原因,也有主观方面的影响因素。
一方面,有相当多的学生迫于就业压力,把本科学历当做职业敲门砖,主要精力没有放在学习上,工作敷衍,学习风气浮躁,学术功底薄弱。其次,在大学生大规模招生的情况下,教师与学生的比例失调,有的甚至高达1:50,造成客观上教师无暇兼顾所有学生,教学得不到充分指导。此外,教育资源缺乏,试验场地,教学设备不足,不能充分满足本科教育的要求。大学生创新能力不足的主要表现:
一是科研实践参与度低。在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过程中,参与科研实践活动是极为重要的途径。从统计数据分析,一是大学生参与科研课题不够广泛,虽然近年来在大学生中开展了挑战杯科技竞赛等多种科技活动,但仅占大学生在校生总数的较低的比例;二是大学生参与实践教学和科技服务实践活动明显不足。
二是原创性成果稀少。总体而言,我国本科生以第一人身份在国际学术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的还很少,获得的专利则更少,远远低于国际平均水平。有学者将本科生论文或者设计缺乏原创性创新的现实概括为:简单移植,只是对他人方法和设计的应用和重复;简单揭示表面现象或者数据的简单修改,不能深入研究事物发生、发展的内在联系;简单延伸,只是证实他人的工作;简单推理,只是采用一定的实验证实已知的结论,或者设计中简单的重复。
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本文根据作者多年的实践经验和体会,从打造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的思想教育平台、优化培养教育方式、健全科研创新激励机制、加强导师队伍建设、建立创新教育管理及保障体系、营造有利的成长环境六个方面对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进行了探索,采取六位一体模式培养大学生的科研和创新能力。
二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途径
1打造以科研创新能力培养为基础的思想教育平台,强化专业建设
本科生学历层次较高,未来若干年后将成为我国科技事业发展的基础力量,因此,从学生时代开始就应该培养科研创新意识和能力,这对于我国科技创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大学应着力打造以科研创新能力培养为基础的思想教育平台,提高学生的科研创新品质。在大学生中组织以“崇尚科学与文明、追求美德与创新”为主题的教育活动,开展如何培养自身科研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如何抵制诚信缺失和学术不正之风的活动,培养大学生脚踏实地、勤奋创新的科研品质。
专业建设是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基础。没有高水平的专业建设,培养高水平创新人才是一句空话。各高校的专业虽然有优势与一般、热门与冷门的差别,学科建设也有重点与非重点之分,但各学科专业学生的培养都必须强调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必须以学科专业建设为依托,只有形成良好的学科专业结构,稳定发展的学科方向,比较齐备的科研设施,才能为大学生科研创新提供学术环境和物质条件。要实现以创新为中心,需要不断加大对重点学科专业和博、硕士点的投入,加大对硬件设施如实验室、图书馆、文献检索系统等外部条件的建设力度,为本科教育和科技创新奠定坚实基础。
2优化培养教育模式
促进科研与教育结合,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本科教育的根本目标。理论教学应体现学科交叉性,鼓励大学生在全校范网内跨学科选课。在培养方式方面,要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个性,注重能力的培养,增加学术讲座和交流、实践环节的学分。建立导师培养机制,对一些适当的课程采用小班授课的方式。
3树立大学生创新意识,建立和健全科研创新激励机制
在大学生培养过程中必须充分尊重大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学习由被动转为主动培养其创新精神,提高创新能力。大学生的素质培养、能力训练和创新思维能力的提高,主要不应是学习课程拿学分,更主要是经过研究、实践、研讨活动,主动而不是被动的学习。高校应建立大学生科研创新基金,支持大学生把创新的理念付诸实践。良好的科研创新平台和有效的激励机制,有利于鼓励大学生增加科研精力的投入,激发大学生的科研创新热情。
4建立创新教育管理及保障体系
要健全和完善大学生管理制度,首先必需有一批高素质的管理队伍。管理人员应具有大学生教育管理的专业知识以及心理学、公共关系学等知识,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和品德修养,具备一定的现代化管理意识和现代化管理技能。要加强大学生管理人员的培训,鼓励他们参加一些经验交流会等,使他们了解大学生管理工作的规律和特点,熟悉工作程序,使管理人员及时更新知识并了解国内外大学生教育发展的最新动态,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
合理的竞争激励机制与淘汰制度对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可以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许多承担科研课题的教师及其大学生已获得的科研成果与给予他们的物质奖励远不能成正比,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优秀人才在创造性科研工作上精力与时间的投入量,制约了创新能力的培养。在学校经费中可以设立专项大学生科研基金或奖励基金,不仅有助于高水平科研成果的产生,也有利于在大学生群体内部形成积极向上的竞争氛围。应鼓励大学生参加各级科技创新活动,并对获奖大学生及其导师予以较优厚的奖励。淘汰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大学生的培养质量,从而可以促进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德国大学生的淘汰率很高,美国大学生教育也实行淘汰制,入学率很高、淘汰率也很高。获得学位的大学生只占在学人数的2/3,名牌大学的淘汰率则更高,其目的就是通过筛选培养高质量的大学生,激发大学生的学术创新精神。我国大学生淘汰率相当低,没有达到引入淘汰机制的目的。在本科培养中采用学分制和弹性毕业年限制是一种值得尝试推广的培养模式。endprint
5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提高生创新能力的关键,教师队伍的素质状况将直接关系到大学生的素质。教师可以更好地帮助大学生开阔视野,启迪智慧。大力推进大学生创新意识、创造能力和创业精神的培养,形成鼓励创新、勇于创新的理念和氛围,营造良好的创新学术环境。有一定科研条件的教师应带领大学生跟踪和挺进学科前沿,不断加大大学生参与高水平课题研究的力度,让他们从中接受指导,培养和提高创新能力。
现有大学教师的主体是在上世纪70~80年代接受的高等教育。这一时期的教育具有过弱的文化熏陶、过窄的专业教育、过强的共性制约等缺陷。虽然随着我国对外开放广泛展开和长期的教学科研工作,上述情况有了较大的改进,但是教师在向大学生传递知识分子优良传统和技术的同时,也可能把这些缺陷和不足“遗传”给大学生。因此,教师要主动适应变化,改变观念,要有为国家培养合格高层次人才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教师要教书育人,通过言传身教,培养大学生的思想素质和业务能力。其次,年轻教师应不断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站在学科前沿,承担对学科发展有重要影响、对国家经济建设有重要价值的研究工作,要注意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自我培养和再教育,学科专业领导要在政策上给予年轻教师加强实践教学的要求,例如,在职称评定、业务考核中加强实践教育和与企业科研合作方面的地位。教师要处理好学科基础研究与开发研究的关系,把握好提高学术水平和获取充足科研经费之间的平衡,保证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的协调进行。
6营造有利的成长环境
营造浓厚的学术气氛,对大学生的成长、激发大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兴趣是至关重要的。
良好的学术环境是培养高质量大学生的前提。要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大学生整体素质得到提升,必须营造一个良好的学术氛围。具体措施如下:
加强学术交流,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广泛开展学术交流,鼓励大学生参加校内外各种学术创新活动,要积极搭建大学生学术交流平台,定期组织硕博论坛、专题研究、网上研讨等学术交流活动。同时定期聘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担任主讲教师,介绍本学科及相关学科的最新发展动态与发展趋势,开阔大学生的眼界,优化知识结构,促进大学生教育的交流与合作。通过这些学术活动,不仅能使大学生了解本领域的前沿工作,提高其专业水平和表达能力,而且可以开阔大学生的眼界,拓宽大学生的知识面,启迪大学生的思维,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创造欲望,促进学术思想的碰撞,培养创新意识、竞争意识及团队精神,这将对提高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起到良好的作用,更主要的是对大学生心灵的启发和思想的砥砺,这是终生受益的。
积极探索“产、学、研”大学生联合培养基地的建设模式和运行机制,以“产、学、研”大学生联合培养基地为载体,吸纳社会科技教育资源,加快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提倡企业在高校建立研究机构,高校在企业建立实习基地。高校通过与企业开展广泛合作,联合培养定向的大学生,一方面可以发挥高校在研究、信息资料和学术队伍等方面的优势;一方面可以发挥企业在工程技术、实验设备和科研经费等方面的综合优势,培养社会所需的高层次人才,提高大学生实际工作能力。通过产学研结合,可以进一步提高双方的科技创新能力和综合竞争实力,推进高校大学生教育与企业的结合,提高大学生教育的质量和效益。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提倡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是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以及创新能力,应不断努力提高大学生教育水平,为实现建设创新型国家这一宏伟蓝图而做出新的更大贡献。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