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点滴体会

2014-10-31李玲

考试周刊 2014年73期
关键词:口诀乘法三角形

李玲

一、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小学生因为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的规律,多动好动,注意力维持的时间短,这是小学教师颇为头痛的问题,怎样才能很快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叶圣陶先生曾说:“凡是好的态度和好的方法,都要使它化为习惯。只有熟练得成了习惯,好的态度才能随时随地表现,好的方法才能随时随地运用。好像出于本能,一辈子受用不尽。”所以对小学生而言,好的听课习惯可以通过训练他对一件事情长久的注意力来培养。教师利用计算机可以呈现丰富的辅助教学环境,面对众多的信息呈现形式,小学生一定会表现出强烈的好奇心,而这种好奇心一旦发展为认知兴趣,就会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长期进行这种训练,学生就会自觉养成课堂上认真听讲的良好习惯。如:我在教学《平面图形的认识》一课时,我为学生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图形爷爷今天带着他的孩子们到我们的课堂和同学们做朋友,你们想知道他们叫什么名字吗?多媒体呈现各种颜色的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手拉手向同学们走来,孩子们的注意力立即被吸引到问题上:“他们叫什么名字啊?”通过对图形的认识,孩子们很愿意帮着它们起名字,不但起名字,还能说为什么叫这个名字。这种情境,唤起了学生的求知欲望,点燃了学生思维的火花。

二、进行类比迁移,培养思维的深刻性

思维的深刻性是指思维活动达到较高的抽象程度和逻辑水平,表现在能善于深入地思索问题,从纷繁到复杂的现象中抓住发现事物的本质规律。小学生的认知结构往往缺损,他们不善于将知识纳入原有的认知结构之中,因而考虑问题缺乏深度,因此在教学中应抓住以下三点。

1.培养学生对数的概括能力。

数的分解能力,是数的概括的核心。如教20以内的加法,利用直观教具,让学生了解某数是由几个部分组成和如何组成的,引导他们将20以内的数比较实际意义,认识大小、顺序,进行组合与分解练习。

2.让儿童逐步掌握简单的推理方法。

根据教材的内在联系,引导儿童进行类比推理。例如:在乘法口诀教学中,先通过一环紧扣一环的步骤,让学生展示“生动”的思维过程,使学生认识2—4的乘法口诀的可信性,了解每句乘法口诀形成的过程。然后利用低年级学生模仿性强的特点,让他们模仿老师的做法去试一试,推导出5—6的乘法口诀。学生模仿获得成功后,就与他们一起总结几个步骤:

①摆出实物,提供思维材料;

②列出加法式子的结果;

③列出乘法式子,说明它的结果就是加法式子结果;

④用乘法式子的已知数和结果构造口诀。让他们按步骤独立地推导7—8的乘法口诀。

在这个过程中,针对不同学生不同阶段的不同情况,进行多寡不同的提示和点拨,促使学生的思维逐步发展。到推导9的乘法口诀时,有的学生已经完全能自主进行推导了,大多数学生的思维能力都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提高。

3.培养掌握应用题结构的能力。

各科教学问题,都有一个结构问题。狠抓结构训练,使学生掌握数学问题的数量关系,而不受题中具体的情节干扰,是培养思维深刻性的重要一环。由于低年级学生受年龄和知识水平的限制,他们的思维往往带有很大的局限性。为此,我在数学教学中采取多种方法。如:补充条件和问题,不变题意而改变叙述方法,根据问题说所需条件,扩题训练,缩题训练,审题训练,自编应用题训练,等等,发展学生的思维,训练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三、激活知识积淀,促进自主探究

新课程理念告诉我们,任何学习都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地接受外在信息和简单地传递、复制书本知识,而是主动地根据先前认识结构注意和有选择地知觉外在信息,构建当前学习内容。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为了学习新知识,必须有一定的知识积累,但具备先前的知识并不意味一定能学到、学好新的知识。例如在教学“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时,首先让学生回想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计算公式是怎样得到的?思考能否把圆也转化为以前学过的图形而推导出圆面积的计算公式?接着让学生分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最后评价统一,补充完善各组的思维方法。在整个活动过程中,通过教师激活学生的知识储备,面对新问题自然而然地利用先前经验进行真实的认识过程,亲自体验到前后经验的对比和变化历程,心灵产生震动,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变化和收获。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积极引导学生开展自主探究性学习,努力培养学生形成一种依靠已有的知识储备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从已学的知识中独立获取新知识,得到新经验,产生新创造。

四、丰富情感体验,形成积极态度

在课堂学习中,如果缺乏情感参与,就感觉不到情感魅力。品尝不到情感体验的学习,是不完整的学习,是缺乏灵魂与活力的学习。华裔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崔琦先生曾说:“喜欢和好奇心比什么都重要。”如果数学教学使学生饱受挫折而与成功的喜悦无缘,学生也就不会喜欢,更谈不上产生“终身学习的愿望”了。所以数学教学活动应该成为喜欢和好奇心的源泉。数学教学中,每一个数学概念的学习,公式、法则、数量关系的分析,只有学生自觉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学生才有可能在体验成功的愉悦时,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从而形成积极的态度。数学课堂教学中要使学生学会按自己的意愿形成适宜的情绪状态,用数学逻辑的精确性、数学概念和结论的确定性及推理的规则等,使他们自觉地遵循思维规律、规范思想形式,调控自己情绪、情感发生的强度,以良好适宜的情绪状态投入到数学课堂活动中。数学知识需要通过一定量的训练来掌握,数学思维品质、数学能力也需要通过一定量的训练来培养,教师要特别注意准确把握好训练的时机和训练形式,讲究科学性、层次性、艺术性。

五、尊重个体差异,加强实践操作

动手操作活动是一种主动学习活动,它具有具体形象,易于促进兴趣,便于建立表象,有利于理解知识等特点。它需要学生调用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动脑思考,动口表达,并需要学生独立、自觉地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总之,就是使学生在愉快的操作活动中掌握抽象的数学知识,既发展学生的思维,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教学“三角形内角和”一节时,为了让学生对这个问题的认识更深刻,我让学生四人组成一小组,每人画一个三角形(任意三角形),然后各人拿出量角器测量自己画的三角形三个内角之和是多少,把测量的结果记录下来进行比较,大家会发现,测量的结果都是180度。接着,我让学生撕一撕:把剪好的三角形纸片的三个角分别撕下来,拼在一块,大家会发现三个角都组成了一个平角,还是180度。此时,大家都对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已确信无疑了。教学实践证明,让学生动手操作参与教学,比看教师拼、摆,听教师讲解获得的知识牢固得多,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开发学生的数学潜能。

总之,数学教学既要讲究科学性,又要讲究艺术性。好的方法,能激发学生探究数学问题的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引领学生在数学王国里遨游。好的方法,需要教师做有心人,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的认识规律和心理特征精心设计,把问题设在重点处、关键处和疑难处,这样,就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有效参与学习过程,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猜你喜欢

口诀乘法三角形
算乘法
我们一起来学习“乘法的初步认识”
口诀与加法
《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巩固练习
口诀中的规律
把加法变成乘法
怎样熟记口诀
三角形,不扭腰
三角形表演秀
如果没有三角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