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大文化观视野下英语教材中文化的选择与配置
2014-10-31安洁陶萃
安洁 陶萃
摘 要: 本文以大文化观理论为指导,针对高校外语教学中中国文化失语现象,对英语专业和非英语专业学生所使用的教材进行了定量和定性分析,并就英语教材建设提出了四点建议。
关键词: 大文化观 英语教材 文化
一、 大文化观
大文化观理论由加拿大文学批评家和理论家诺思罗普·弗莱(Northrop Frye)于1980年在《创造与再创造》一文中提出:“人不像动物那样直接赤裸裸地生活在自然之中,而是生活在他从自然中建构出来的封套里,这个封套通常被叫做文化或文明。”根据弗莱对文化的定义,文化显然是一个广泛的概念,泛指以人类为中心,以自我为目的的,由人类建构出的除大自然之外的一切生活,此即“大文化”概念。
语言与文化二者关系密不可分。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也是文化的写照;文化,是语言的基础,也是语言学习的目的。我国外语界清晰地认识到:英语教育不仅为英语语言教学,更应为英语语言文化教学。因此,对英语文化的认知业已内化为英语教学的重要内容和目标。
二、英美文化输入与母语文化输出失衡
英语教育中,经常存在母语文化缺失或声音微弱的情况,母语文化的肌体正遭受西方文化的严重侵蚀。许多英语教师和英语学习者自觉或不自觉地“长期模仿和浸透”英美文化,“清空母语文化积淀”,“对英语国家文化的认同超过对自己国家文化的认同”,在一定程度上成为西方文化的语言工具。很多英语学习者在跨文化交际中,大多变成了单向、被动的交际者,没有意识和能力适时、主动、有效对外传播我国的优秀文化,从而表现出跨文化交际中“中国文化失语”现象。
中国文化失语主要表现为文化教学在很大程度上被定位为对目标语文化,即英美文化的教学,突出问题体现在当前高校英语教材中中国文化缺失,过于注重西方文化的同时,严重缺乏中国文化含量;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讲解局限于课本,较少联系中国的社会历史和现实,对文化教学的层次和手段缺乏充分认识,造成学习者对母语文化的目标语操作失败。
三、英语教材分析
教材在提供语言学习材料的同时,也是学生接触文化的主要渠道之一,因此一套客观、全面的教材对于学生正确理解目标语文化与母语文化至关重要,否则难以实现英语语言文化教学目标。我们选取目前在高校中使用较为广泛的英语专业和非英语专业的三套英语教材展开分析,语篇分析维度设定在国内外学者常用维度基础上增加中国文化元素,具体表现为:地域性(文化的国别和地区差异)、民族性(不同民族的传统价值观和宗教信仰)、阶级性(不同政治和经济地位的人群的不同文化取向)、时代性(文化的历史范畴)、普适性(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的区分)、性别差异(男性和女性因社会分工、经济和政治地位不同而展现的不同文化特征)和中国文化。
研究主要采用定量和定性研究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研究结果显示,无论是英语专业教材还是非英语专业教材,明显反映出对英美文化的认同,涉及英语世界物质、精神和习俗等方面的文化内容占较大比例,文化交际的主体——中国文化,篇章或内容极少,母语文化输出与目的语文化输入严重失衡,教材中母语文化的缺失直接导致“真正体现差异”的跨文化交际概念的缺失。以维度之一——中国文化一项为例说明,全新版《大学英语精读》教材1-4册,共80篇文章,其中仅涉及中国文化2篇,主题分别为中西教育方式比较和亚欧对于老年人态度的差异,中国文化仅占2.5%。该现象的普遍存在,与我国高校英语专业、非英语专业教学课程要求和基础教育阶段英语教学标准提出的培养学习者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目标相悖,也与《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提出的支持国际汉语教育,传播中国文化的方向背道而驰。
四、关于英语教材建设的几点建议
英语教材作为英语教学的重要载体,能更好地达到文化教学的目的,应当在提供语言材料的同时,注重传递目的语及母语国家或地区的文化,从而更好地培养学习者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能力。然而,目前的全国统编教材中虽然在语言基础教学方面发挥了较好的作用,同时关注到了西方文化的输入与输出,但是无一例外地表现出中国文化的缺失,以及对中国文化输出的忽视。
英语教材建设需加大力度开展,根据英语教材建设的原则,可从下述方面进行:
1.教学材料真实化。真实的教材意为现实生活中真正使用的,所传递的信息和意义真实存在于社会现实生活中,使用真实的语言和文化材料。真实的教学材料,不仅能够调动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而且在他们面对真实的社会情景时,能够学以致用。
2.文化活动多样化。内在动机是取得学习成功的重要因素,内在动机由兴趣激发,因此,教材中设计多样化的文化活动,无疑将极大提高学习者的学习兴趣。
3.文化多元化。当今社会多元化、国际化,“优秀的英语教材应当具有世界意识,体现文化多元和国际性”。在文化内容选择上,不应仅关注目的语文化,尤其是世界文化主流——英美文化,而应增加母语文化的呈现,编写教材时,重视母语文化的输出和西方文化导入的结合体系。
4.文化内容兼具现实性和思想性。关注文化内容的现实性,应当注意文化内容的时代背景,“教材中文化内容选择,不仅有传统的经验型文化知识,同时有与时俱进的新鲜知识元素,不仅有供传承的知识成分,还有创新的知识空间”;关注文化内容的思想性,应当注重文化内容的思想渗透,实现英语语言教学和学习者道德品质、人文素养的有机结合。
此外,除对当前英语教学中中国文化失语现象加大英语教材建设之外,课堂教学的其他要素:大纲、教师、学生、模式等同样需要重新思考与定位,重视中国文化输入的内容、方式与比例,培养出真正合格的跨文化交际外语人才。
参考文献:
[1]McKay,S.Teaching English as an International Language:Rethinking Goals and Perspectives.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2.
[2]Northrop,F.Creation and Recreation.Toronto:University of Toronto Press,1980.
[3]从丛.我国英语教学的缺陷[N],光明日报,2000-10-19.
[4]刘聪.走出文化集体意识无意识 挺立中国文化主体性——我们对“圣诞节”问题的看法[N].新快报,2006-12-20.
本文系2013年度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大文化观视野下的高校外语教学研究” (课题编号201304056)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