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疆冰上运动项目竞技水平发展对策研究

2014-10-31李建疆王珏瑞

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 2014年3期
关键词:滑冰教练员竞技

张 兆,李建疆,王珏瑞

冰上运动在我国开展时间有几十年的历史,是我国北方学校特有的冬季体育项目。[1]特别是速度滑冰运动50年代末至60年代中期曾经跻身世界一流水平。我国目前冰上运动开展好的省份大都在我国的东北部,黑龙江、吉林、辽宁开展得比较好,从最近几年的全国冬季运动会的成绩看,目前黑龙江在速度滑冰这个项目上具有绝对的优势,吉林紧随其后。新疆地处中国西北地区,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人文环境,是一块冰雪运动的沃土,有着极其丰富的冰雪资源和气候优势,但是新疆的冰雪竞技水平却与现代奥运项目断裂。老一辈体育人关于中国冰雪竞技东北、西北“两翼齐飞”的构想,在西北始终未见实效。近年来伴随着国内和国际冰雪运动的蓬勃发展,新疆冰上运动项目与之成绩反差逐渐拉大,如何面对着新疆冰上运动项目竞技水平的日益下滑,是亟待解决的课题。[2]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乌鲁木齐、伊犁、塔城、阿勒泰、克拉玛依、石河子、昌吉和哈密等地区的体校、中学的运动员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图书馆、计算机网络检索搜集整理有关冰雪运动方面的文献,作为本文研究的理论依据。

1.2.2 问卷调查法 对新疆冰上运动项目开展较好地区进行实地调查问卷研究,运动员发放问卷360份,回收340份,回收率94.4%,有效问卷329份,有效回收率96.8%;教练员发放问卷共120份,回收115份,回收率95.8%,有效问卷108份,有效回收率93.9%。

1.2.3 访谈法 走访新疆体育局相关领导和专家、从事冰上运动多年的老教练和运动员,了解新疆冰上运动项目的发展思路。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新疆冰上运动项目的基础

自新疆解放到70年代初,冰上运动从无到有,先后组建了速度滑冰、滑雪、冰球和花样滑冰队。当时国家提出“东北西北两翼齐飞”冰雪发展战略,同时国家从黑龙江、吉林、解放军选派优秀的教练员和一些有潜力的少年运动员来新疆帮助新疆冰上运动项目发展,新疆曾涌现出刘龑飞等一批优秀运动员,速度滑冰竞技水平在全国比赛中也崭露头角,具有一定的优势,大众滑冰运动也开展的红红火火,滑冰场在大学、中小学和公园处处可见。

新疆由于没有人工制冷冰场,冰上项目的训练主要依靠自然季节进行冰、陆的训练和比赛,因此成绩大幅度下降。80年代初新疆冰球队、滑雪队、花样滑冰队都相继解散,只保留速度滑冰队,由于成绩不理想,速度滑冰队也被列为二线队伍非重点发展项目。

2.2 新疆冰上运动项目发展的有利因素

2.2.1 政策导向 随着西部大开发,全国19个省市志愿建设新疆,使新疆经济有了跨越式的发展,在这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中必将极大的促进新疆冰雪运动的普及与发展。2009年新疆体育工作会议上关于发展新疆冰雪运动和学校体育的指示精神,在对黑龙江冰雪运动考察的基础上,结合新疆实际情况,对加快发展新疆冰雪运动提出了建议。新疆体育局、教育厅出台了《关于在新疆中小学开展创建“冰上运动示范学校”活动的通知》和《关于确定新疆中小学“冰上运动示范学校”的通知》,从2009年开始,新疆教育厅投资200万在新疆九个具备自然条件的地、州、市的中小学中开展创建“冰上运动示范学校”活动。

2008年至今,新疆体育局把冰雪运动列为重点项目发展,聘请韩国籍教练来新疆执教速滑队,2011年1月成功举办了全国速度滑冰冠军赛,国家体育总局冬季项目管理中心也邀请冬奥会冠军来新疆表演,为新疆冰上运动项目发展造势宣传,国家体育总局冬季项目管理中心副主任佟立新来新疆体育局挂职任副局长等一系列措施的实施,带动了新疆冰雪运动的发展。[4]

2.2.2 新疆的人文环境 新疆是一个多民族地区,各民族受着本民族文化的熏陶,形成了一定内容和独具特点的传统民族体育项目,并以一种生活方式传承下来,新疆滑雪运动就起源于新疆阿勒泰地区。新疆民族文化环境、生态空间和地理气候条件造就了新疆少数民族强烈的自强精神。冰上运动项目也成为新疆少数民族体育的传统项目和文化资源。

2.2.3 新疆冰雪资源 新疆冬季的平均温度为-15℃左右,是人体能够接受的温度,尤其是北疆冰期较长,从上年的11月到次年4月,长达150多天,降雪量比较充沛,许多水库或湖泊冬季冰层较厚,同时新疆滑雪场气温适宜,风速适中,雪质好,离城市最近的滑雪场只有几公里,也非常适合开展冰上运动项目。

2.2.4 承借冬季运动会契机 第13届全国冬季运动会是新疆第一次承办全国综合性的运动会,这对新疆冰上运动项目来说是跨越式发展契机,新疆应该抓住机会,借举办之机,把新疆冰上运动项目基础打牢、打好,加快提高新疆冰上运动项目的竞技水平。

2.3 新疆冰上运动项目的发展情况

2.3.1 已有的项目与潜在发展的项目

(1)已有的项目:速度滑冰。上个世纪70至80年代涌现出的于学斌、付勇、戴军、敬永平和刘龑飞等一批优秀运动员,他们分别在全国冬季运动会和全国速度滑冰比赛上获得金牌,其中刘彦飞代表中国参加过3届冬季奥运会,并打破过1500米速度滑冰亚洲纪录,从新疆参加历年大型的比赛的情况和访谈调研的结果说明新疆的速度滑冰一直是新疆开展较好的冰上运动项目。

(2)潜在发展的项目:短道速滑、花样滑冰、冰舞和冰球。2014年底所有承办2016年全国冬运会的场馆都会全部竣工,这将解决新疆冰上运动项目长期夏季不能上冰训练的难题,确保了正常的训练时间,可延续短道速滑项目的训练与开展,新疆少数民族运动员体质好、能歌善舞和表现力强,有利于开展花样滑冰和冰上舞蹈项目。男子冰球也是新疆少数民族非常喜爱的项目,新疆少数民族运动员体格健壮、肌肉发达、敢打敢拼,曾经在全国冰球比赛中也有出色的表现。

2.3.2 新疆冰上运动项目竞赛体制状况 目前,新疆冰上运动项目竞技项目管理体制还是以政府管理型体制为主,以调动社会和个人办竞赛型体制为辅的管理体制。多数教练员带队参加新疆冰上运动项目的各类竞赛次数多在1~3次,远不能满足冬季冰上运动项目发展的需要(见表1)。因此,多数教练员希望通过增加比赛次数和级别来促进竞技成绩的发展提高。

表1 新疆地区的冰上运动项目竞赛次数、训练场地情况、运动员培养地调查表

2.3.3 新疆冰上运动项目场地器材情况 场地设施是竞技体育发展的基础和基本保障之一。到目前为止新疆还没有室内冰场。根据对新疆冰上运动项目场地建设的基本情况调查表明(见表1),新疆各地、州、市、学校拥有冰上运动项目的场地也寥寥无几,场地器材数量上远不能满足速滑发展要求,其中大部分场地是学校为了满足教学需要或顺应教育行政指令而建设的,并不是体育行政和职能部门为了提高速滑运动水平投资建设,所以目前除了发展较好的体校之外,其它体校均没有冰上项目的运动场地。

在运动员对场地设施满意程度的调查中可以看出,90.2%的运动员对场地设施条件不满意;9.8%的运动员对场地设施条件满意。在和部分运动员的交谈中得知运动员想到其他地区发展的原因之一是因为新疆冰上运动项目场地设施不完善,训练得不到保障,参赛机会少。

造成新疆冰上运动项目场地严重短缺主要有如下两个方而的原因:一是教育行政缺乏相应的政策和制度,对新疆地区冬季体育教学课程安排没能引起足够的重视;二是气候条件、经济条件和各级体育部门对冰上运动项目的发展的重视程度不够,造成对新疆冰上运动项目的场地的投入不足,从而严重地制约和影响新疆冰上运动项目的发展。

2.3.4 新疆冰上项目运动员现状 通过调查结果显示(见表2),新疆冰上运动项目运动员培养主要集中在乌鲁木齐、昌吉、伊犁、阿勒泰、塔城、克拉玛依和哈密等体校。由于经济发展不均衡因素的影响,这些地区在冰上运动项目的后备人才培养储备上也存在不平衡性。乌鲁木齐、伊犁和阿勒泰开展冰上运动项目和人才储备相对较好。

新疆速度滑冰运动员主要从年龄、数量、性别上来确定冰上运动项目后备人才数量分布。调查数据表明,新疆冰上运动项目后备人才分布主要集中在速度滑冰项目上,相对在花样滑冰等冰上运动项目的人数较少基本上没有。并且年龄阶段主要集中于8~16岁。男运动员较高于女运动员人数(见表2)。

表2 新疆速度滑冰运动员年龄和性别的分布表(N=329)

2.3.5 新疆冰上运动项目教练员队伍分析 通过(见表3)统计可以看出新疆冰上运动项目教练员男性占87.04%,女性教练仅为12.96%,这也是冰上项目本身决定的。对新疆冰上运动项目教练员年龄结构划分为:24岁以下、25~34岁、35~44岁、45~54岁和55岁以上5个年龄阶段。结果表明:45岁以下的教练员占87%,年龄结构呈正态分布,年龄结构较合理。但是根据优秀教练员成才的时间规律和国内学者的研究表明,高级教练员出成绩的最佳年龄段是40~50岁之间可以说明新疆冰上运动项目教练员还处于将自己的运动经验运用到训练和比赛执教过程的摸索积累阶段。[5]

表3 新疆冰上运动项目教练员的年龄和性别分布表 (N=108)

从新疆冰上运动项目教练员队伍看,一级教师占比最大,中学从事此项运动的教练员人数多,初、中级也占有一定的比例,高级较少(见表4)。这表明新疆冰上运动项目的教练员队伍整体合理,但是缺少高层次、高水平和具有权威性的教练员,这是造成新疆冰上运动项目的整体水平较低的原因之一;从教练员的教龄看,5年以下和11-15年的为两个峰值,这和教练员的重视程度有关。[6]新疆冰上项目的教练员执教经验较为丰富,也从侧面反映了新疆冰上项目的教练员对冰上项目的热爱(见表4)。同时数据显示:新疆冰雪项目教练员整体学历大本和专科学历占到96.68%。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是大部分的教练员都是专业运动员出身,主要精力都放在训练和比赛方面上;另一方面,许多教练员并不重视学历要求,认为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就够了;最后,教练员基本上是专业运动员退役之后所转向的,没有到高等院校学习的机会。

表4 新疆冰上项目教练员职称、教龄、学历情况表 (N=108)

2.4 新疆冰上运动项目竞技水平发展对策

2.4.1 加强领导,为冰上运动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政策保障 要不断强化体育行政机构行使领导、监督、管理、协调竞技体育工作的职能,以更好地担负起新疆体育行政管理的责任,尽快成立新疆体育局冬季运动管理中心,充分发挥中心的职能管理作用,集中所有资源,进行综合的有效地管理,把速滑队、滑雪队从体工队的管理模式中转变过来,学习东北各省成功的管理经验,在资金、人员、场地调配使用更加合理有效,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各地区、市加强管理体制建设,让管理为运动项目服务,做到运动员放心训练,教练员研究训练的良好环境。[7]

2.4.2 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加强硬件条件建设 借承办第13届全国冬季运动会的契机,要高度重视冰上运动的发展,不断加大对新疆冰上运动项目的投入,改善冰上运动训练设备、器材条件,尤其要加大对各地区、市和县的经费投入,确保每年冰上运动训练专项财政经费逐年递增,加大体育彩票公益金每年的投入。同时各级体育行政部门要进一步解放思想,积极拓宽经费筹措渠道,引入市场机制,广泛吸引社会资金参与冰上运动的发展。

新疆目前没有室内冰上运动体育馆,这也是新疆冰上运动项目竞技水平滞后的原因之一。目前,为了促进新疆冰上运动项目的普及与发展,国家推出“北冰南展”的发展战略,积极推动了冰上运动的发展,使我们领悟到一种危机感。所以新疆政府加大对场地、器材设施财力的投入,进一步完善新疆冰上运动项目训练发展的硬件设施。[5]

在场地建设、设备器材的购置、经费使用方面,目前仍主要依赖于上级的拨款。应动员社会各界力量,拓宽资金来源渠道与体育产业发展紧密结合,建立新疆冰上运动项目的经费筹集体系,来支持推动和提高新疆冰上运动竞技水平。

2.4.3 建设新疆冰上运动项目人才队伍体系

(1)建立运动员后备人才培养体系。要想促进和推动新疆冰上运动项目后备人才培养可持续发展,第一,应通过制度创新,逐步建立起依托社会、自我发展的后备人才培养良性的管理体制。第二,应加强科学训练、提高新疆冰上运动项目后备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率,完善其运动员文化教育体制。第三,应建立新疆冰上运动项目后备人才培养的竞赛体制,多举办各类形式等级比赛。有利于人才辈出,新人涌现;建立科学的运动员选材上管理模式,合理的评价、分析体系和运动员输送体制,完善并形成“小学—中学—大学”,“业余体校—自治区运动学校—体工队”体系,以保持新疆冰上运动项目竞技水平可持续发展。[8]

(2)建立教练员培养梯队体系。第一,完善新疆冰上运动项目教练员业务理论考核、上岗考核制度和监督检查管理机制,定期评价、考核教练员。第二,聘请国、内外专家来新疆讲学,经常派教练员到疆外、出国训练学习和交流、提高教练员的业务能力、执教水平和科研能力。第三,建立奖励竞争机制,提高教练员待遇,确保教练员的积极性。逐步完善竞争机制,增强教练员队伍的活力,采取绩效挂钩,加大教练员的各项保障和投入,充分调动各个层次教练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另外,新疆冰上运动项目人才应包括运动员、教练员、管理人员、科研人员、裁判员、制冰师等,应加强团队建设和培养,更好地为新疆冰上运动项目快速发展做出贡献。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 论

(1)新疆冰上运动项目主要是以速度滑冰为主,潜在的发展项目是:短道速滑、花样滑冰、冰舞和冰球等项目。

(2)新疆冰上运动项目竞技项目管理体制还是以政府管理型体制为主,新疆冰上运动项目的各类竞赛安排多在1~2次,标准的滑冰场更是寥寥无几,场地器材数量和质量上远不能满足速滑发展要求。

(3)新疆冰上项目运动员储备分布不均衡,运动员主要集中在速度滑冰,其它项目基本上没有;年龄主要集中于8~16岁,男运动员明显高于女运动员人数。

(4)新疆冰上运动项目教练员以45岁以下男性教练员为多。整体职称结构基本趋于正态分布,教练员队伍以一级教师职称所占比例最大。从教练员的教龄看,5年以下和11~15年的为两个峰值,学历以本科和专科为主,没有硕士以上学历教练员。

3.2 建 议

(1)充分利用好新疆冰上项目资源和文化,积极发展基础项目带动潜在发展项目共同发展。尽快恢复成立各地区、市的速滑体工队,改善竞赛和竞争机制。多举办各类冰上运动项目比赛,加大对比赛的经费的投入,尤其是竞赛体制的改革。

(2)要增加新疆冰上运动项目的参与人口,就要加强人们对冰上项目的了解,改善冰雪运动的设备条件,加大媒体宣传的力度。

(3)应根据现有条件做好布局,不仅在小学、中学,和各地区、市运动学校建好冰上运动项目的人才队伍,也要在大学,特别是体育高校搞好人才队伍的培养包括科研人员的培养,以便为新疆冰上运动项目健康、科学和可持续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1] 郭洋波,等.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148.

[2] 张晓明,高 峰.短距离速滑项目核心竞技能力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09,9(11):52-53.

[3] 夏 娇,张晓明.我国速度滑冰后备人才培养现状及与世界强国的对比分析[J].中国体育科技,2009,45(4):108 -110.

[4] 刘俊一,隋 力.我国优秀速度滑冰短距离女运动员专项身体素质结构特征统计分析[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9,21(2):177 -180.

[5] 陈宝海.东北三省冰雪运动项目教练员现状及后备人才培养的关键因素分析[J].冰雪运动,2005,4(4):67 -70.

[6] 王 雷.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现状及发展对策[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7,41(2):74-76.

[7] 金树达,王建华.对黑龙江省冬、夏运动项目教练员队伍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冰雪运动,2006,(3):115-117.

[8] 于立强.中国冬季运动项目北冰南移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J].天津: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4,69(6):66 -67.

猜你喜欢

滑冰教练员竞技
TSA在重竞技运动员体能测试中的应用
第1-3届冬季青年奥运会竞技格局分析
“雨课堂”平台用于滑冰课的初步实践
小老鼠滑冰
“滑冰”
论足球教练员的角色定位
论高水平教练员教育培训的“学习投入
体育教练员面临的新挑战
应然与实然:教练员在青少年体育俱乐部中的作用思考
滑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