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防治秋枫灰同缘小叶蝉的药剂筛选

2014-10-30郑礼飞李东文陈志云王玲李奕震张纯

绿色科技 2014年9期
关键词:杀虫剂

郑礼飞 李东文 陈志云 王玲 李奕震 张纯

摘要:指出了灰同缘小叶蝉是秋枫的重要害虫,利用8种农药室内药效试验显示:30%氯胺磷乳油3000倍液和20%叶蝉散乳油3000倍液对灰同缘小叶蝉成虫和若虫的杀虫效果均达100%,3%啶虫脒乳油、40%乐果乳油、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和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对老熟若虫的杀虫率分别为954%、908%、816%和746%;而18%阿维菌素乳油和05%甲维盐微乳剂3000倍液的杀虫效果较差。

关键词:灰同缘小叶蝉;杀虫剂;筛选试验

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4)09—0139—02

1引言

秋枫(Bischofia javanic Blume)为公园、行道树常见的绿化树种。灰同缘小叶蝉(Coloana cinerea Dworakowska)是危害秋枫的重要害虫。在广东一年四季灰同缘小叶蝉均可危害秋枫,受害秋枫叶变黄,严重者则树叶干枯、脱落,极大地抑制秋枫生长和降低其观赏价值。覃金萍、李东文和王玲等对其生物学特性和树干注射农药防治方法进行了研究[1~3],但对于其喷雾防治方法所用药剂的研究未见报导。因此本文开展这方面的研究,旨在为防治该虫提供用药参考。

2材料与与方法

2.1供试药剂

18%阿维菌素乳油,由广东省农科院植保所配制;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由上海升联化工有限公司生产;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由江门市大光明农化有限公司生产;25%扑虱灵可湿性粉剂,由上海华邦农药有限公司生产;05%甲维盐微乳剂,由河北博嘉农业有限公司生产;30%氯胺磷乳油,由乐斯化学有限公司生产;3%啶虫脒,由陕西上格之路生物科学有限公司生产;20%叶蝉散乳油,由江门市大光明农化有限公司生产;40%乐果乳油,由广州农药厂生产。

2.2试验方法

从野外采集灰同缘小叶蝉老龄若虫和成虫,将它们置于培养皿(直径9cm)中,每培养皿放5头虫,每种农药处理有3个重复,每重复成虫16~20头,若虫27~30头。供试的每种农药按常用浓度或不同浓度稀释成水溶液,把秋枫新鲜嫩枝叶分成多份,浸入已配好的农药或清水(对照)中10s,取出后晾干,将处理过的叶片放入培养皿内供虫取食,24h后观察记录死亡虫数。

3结果与分析

3.1对若虫的药效试验

试验结果如表1所示。从表1可以看出,氯胺磷乳油、啶虫脒、乐果、叶蝉散乳油4种杀虫剂对灰同缘小叶蝉老龄若虫都表现出良好的防效。在允许使用浓度范围内,每种药至少有一种浓度的杀虫率达到了90%以上。

3.2对成虫的药效试验

从表2中可以看出,用30%氯胺磷乳油3000倍液和20%叶蝉散乳油3000倍液防治效果较好,虫口校正死亡率均为100%,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3000倍液防治效果次之,虫口校正死亡率为65.52%。而其他药剂的防治效果则较差。

4结论与讨论

在阿维菌素、吡虫啉、高效氯氰菊酯、扑虱灵、甲维盐、氯胺磷、啶虫脒、叶蝉散乳油8种药剂毒杀灰同缘小叶蝉老熟若虫和成虫试验中,以30%氯胺磷乳油3000倍液和20%叶蝉散乳油3000倍液防治效果最好,虫口死亡率达100%。其次是啶虫脒和乐果乳油1000倍液,对若虫的杀虫率分别为95.4%和90.8%。

啶虫脒和吡虫啉均为氯化烟碱类杀虫剂,对一些叶蝉有较好的杀虫效果[4~6]。本研究的结果是啶虫脒1000倍液对若虫的致死率为95.4%,可作为防治灰同缘小叶蝉的后备药剂;而吡虫啉1000倍液的杀虫率仅为74.6%,其效果不理想,应不使用为宜。防治叶蝉除了使用化学农药外,有些还应用昆虫生长调节剂和生物农药进行防治,如用扑虱灵、阿维菌素、印楝素、喜树叶提取物等控制茶树、葡萄和国槐等寄主植物上的叶蝉[6~10]。本试验应用了扑虱灵、阿维菌素和甲维盐,但它们的杀虫效果不佳,其中扑虱灵效果差的原因之一是与该药剂药效缓慢有关。如要进一步了解扑虱灵的杀虫效果,可通过野外较长时间的试验来确定。

参考文献:

[1] 覃金萍,孙艳娟,杨振德,等.灰同缘小叶蝉取食对寄主植物秋枫叶片生理生化的影响[J].中国植保导刊,2009,29(12):10~12.

[2] 李东文,陈志云,王玲,等.灰同缘小叶蝉的生物学特性研究[J].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12,25 (1):24~28.

[3] 王玲,陈志云,郑礼飞,等.树干注射法防治灰同缘小叶蝉试验[J].广东林业科技,2011,27(6):55~57.

[4] 李广领,王自良,陈锡岭,等.新型氯化烟碱杀虫剂啶虫脒最新研究进展[J].湖南农业科学,2009(5):91~93,96.

[5] 李维山,王华民,叶平.防治葡萄斑叶蝉用药对比试验[J].植物保护,2007(8):44.

[6] 闫家河,唐文煜,张辉,等.旱柳广头叶蝉的生物学特性及防治[J].昆虫知识,2006,43(2):245~248.

[7] 闫家河,李洪敬,彭红英,等.齿茎长突叶蝉的生物学特性和防治[J].昆虫知识,2006,43(4):562~566.

[8] 姜瑞德,王继青,胡维军,等.0.3%印楝素乳油(绿晶)防治茶树叶蝉田间药效试验[J].山东农业科学,2007(2):73~74.

[9] 郝敬吉吉,范咏梅,王惠卿,等.几种生物农药防治葡萄斑叶蝉的田间药效试验[J].新疆农业科学2007,44(4):438~441.

[10] 王亦财,毛笑君.扑虱灵防治假眼茶小绿叶蝉效果好[J].茶叶通报,2000(2):26.endprint

摘要:指出了灰同缘小叶蝉是秋枫的重要害虫,利用8种农药室内药效试验显示:30%氯胺磷乳油3000倍液和20%叶蝉散乳油3000倍液对灰同缘小叶蝉成虫和若虫的杀虫效果均达100%,3%啶虫脒乳油、40%乐果乳油、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和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对老熟若虫的杀虫率分别为954%、908%、816%和746%;而18%阿维菌素乳油和05%甲维盐微乳剂3000倍液的杀虫效果较差。

关键词:灰同缘小叶蝉;杀虫剂;筛选试验

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4)09—0139—02

1引言

秋枫(Bischofia javanic Blume)为公园、行道树常见的绿化树种。灰同缘小叶蝉(Coloana cinerea Dworakowska)是危害秋枫的重要害虫。在广东一年四季灰同缘小叶蝉均可危害秋枫,受害秋枫叶变黄,严重者则树叶干枯、脱落,极大地抑制秋枫生长和降低其观赏价值。覃金萍、李东文和王玲等对其生物学特性和树干注射农药防治方法进行了研究[1~3],但对于其喷雾防治方法所用药剂的研究未见报导。因此本文开展这方面的研究,旨在为防治该虫提供用药参考。

2材料与与方法

2.1供试药剂

18%阿维菌素乳油,由广东省农科院植保所配制;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由上海升联化工有限公司生产;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由江门市大光明农化有限公司生产;25%扑虱灵可湿性粉剂,由上海华邦农药有限公司生产;05%甲维盐微乳剂,由河北博嘉农业有限公司生产;30%氯胺磷乳油,由乐斯化学有限公司生产;3%啶虫脒,由陕西上格之路生物科学有限公司生产;20%叶蝉散乳油,由江门市大光明农化有限公司生产;40%乐果乳油,由广州农药厂生产。

2.2试验方法

从野外采集灰同缘小叶蝉老龄若虫和成虫,将它们置于培养皿(直径9cm)中,每培养皿放5头虫,每种农药处理有3个重复,每重复成虫16~20头,若虫27~30头。供试的每种农药按常用浓度或不同浓度稀释成水溶液,把秋枫新鲜嫩枝叶分成多份,浸入已配好的农药或清水(对照)中10s,取出后晾干,将处理过的叶片放入培养皿内供虫取食,24h后观察记录死亡虫数。

3结果与分析

3.1对若虫的药效试验

试验结果如表1所示。从表1可以看出,氯胺磷乳油、啶虫脒、乐果、叶蝉散乳油4种杀虫剂对灰同缘小叶蝉老龄若虫都表现出良好的防效。在允许使用浓度范围内,每种药至少有一种浓度的杀虫率达到了90%以上。

3.2对成虫的药效试验

从表2中可以看出,用30%氯胺磷乳油3000倍液和20%叶蝉散乳油3000倍液防治效果较好,虫口校正死亡率均为100%,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3000倍液防治效果次之,虫口校正死亡率为65.52%。而其他药剂的防治效果则较差。

4结论与讨论

在阿维菌素、吡虫啉、高效氯氰菊酯、扑虱灵、甲维盐、氯胺磷、啶虫脒、叶蝉散乳油8种药剂毒杀灰同缘小叶蝉老熟若虫和成虫试验中,以30%氯胺磷乳油3000倍液和20%叶蝉散乳油3000倍液防治效果最好,虫口死亡率达100%。其次是啶虫脒和乐果乳油1000倍液,对若虫的杀虫率分别为95.4%和90.8%。

啶虫脒和吡虫啉均为氯化烟碱类杀虫剂,对一些叶蝉有较好的杀虫效果[4~6]。本研究的结果是啶虫脒1000倍液对若虫的致死率为95.4%,可作为防治灰同缘小叶蝉的后备药剂;而吡虫啉1000倍液的杀虫率仅为74.6%,其效果不理想,应不使用为宜。防治叶蝉除了使用化学农药外,有些还应用昆虫生长调节剂和生物农药进行防治,如用扑虱灵、阿维菌素、印楝素、喜树叶提取物等控制茶树、葡萄和国槐等寄主植物上的叶蝉[6~10]。本试验应用了扑虱灵、阿维菌素和甲维盐,但它们的杀虫效果不佳,其中扑虱灵效果差的原因之一是与该药剂药效缓慢有关。如要进一步了解扑虱灵的杀虫效果,可通过野外较长时间的试验来确定。

参考文献:

[1] 覃金萍,孙艳娟,杨振德,等.灰同缘小叶蝉取食对寄主植物秋枫叶片生理生化的影响[J].中国植保导刊,2009,29(12):10~12.

[2] 李东文,陈志云,王玲,等.灰同缘小叶蝉的生物学特性研究[J].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12,25 (1):24~28.

[3] 王玲,陈志云,郑礼飞,等.树干注射法防治灰同缘小叶蝉试验[J].广东林业科技,2011,27(6):55~57.

[4] 李广领,王自良,陈锡岭,等.新型氯化烟碱杀虫剂啶虫脒最新研究进展[J].湖南农业科学,2009(5):91~93,96.

[5] 李维山,王华民,叶平.防治葡萄斑叶蝉用药对比试验[J].植物保护,2007(8):44.

[6] 闫家河,唐文煜,张辉,等.旱柳广头叶蝉的生物学特性及防治[J].昆虫知识,2006,43(2):245~248.

[7] 闫家河,李洪敬,彭红英,等.齿茎长突叶蝉的生物学特性和防治[J].昆虫知识,2006,43(4):562~566.

[8] 姜瑞德,王继青,胡维军,等.0.3%印楝素乳油(绿晶)防治茶树叶蝉田间药效试验[J].山东农业科学,2007(2):73~74.

[9] 郝敬吉吉,范咏梅,王惠卿,等.几种生物农药防治葡萄斑叶蝉的田间药效试验[J].新疆农业科学2007,44(4):438~441.

[10] 王亦财,毛笑君.扑虱灵防治假眼茶小绿叶蝉效果好[J].茶叶通报,2000(2):26.endprint

摘要:指出了灰同缘小叶蝉是秋枫的重要害虫,利用8种农药室内药效试验显示:30%氯胺磷乳油3000倍液和20%叶蝉散乳油3000倍液对灰同缘小叶蝉成虫和若虫的杀虫效果均达100%,3%啶虫脒乳油、40%乐果乳油、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和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对老熟若虫的杀虫率分别为954%、908%、816%和746%;而18%阿维菌素乳油和05%甲维盐微乳剂3000倍液的杀虫效果较差。

关键词:灰同缘小叶蝉;杀虫剂;筛选试验

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4)09—0139—02

1引言

秋枫(Bischofia javanic Blume)为公园、行道树常见的绿化树种。灰同缘小叶蝉(Coloana cinerea Dworakowska)是危害秋枫的重要害虫。在广东一年四季灰同缘小叶蝉均可危害秋枫,受害秋枫叶变黄,严重者则树叶干枯、脱落,极大地抑制秋枫生长和降低其观赏价值。覃金萍、李东文和王玲等对其生物学特性和树干注射农药防治方法进行了研究[1~3],但对于其喷雾防治方法所用药剂的研究未见报导。因此本文开展这方面的研究,旨在为防治该虫提供用药参考。

2材料与与方法

2.1供试药剂

18%阿维菌素乳油,由广东省农科院植保所配制;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由上海升联化工有限公司生产;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由江门市大光明农化有限公司生产;25%扑虱灵可湿性粉剂,由上海华邦农药有限公司生产;05%甲维盐微乳剂,由河北博嘉农业有限公司生产;30%氯胺磷乳油,由乐斯化学有限公司生产;3%啶虫脒,由陕西上格之路生物科学有限公司生产;20%叶蝉散乳油,由江门市大光明农化有限公司生产;40%乐果乳油,由广州农药厂生产。

2.2试验方法

从野外采集灰同缘小叶蝉老龄若虫和成虫,将它们置于培养皿(直径9cm)中,每培养皿放5头虫,每种农药处理有3个重复,每重复成虫16~20头,若虫27~30头。供试的每种农药按常用浓度或不同浓度稀释成水溶液,把秋枫新鲜嫩枝叶分成多份,浸入已配好的农药或清水(对照)中10s,取出后晾干,将处理过的叶片放入培养皿内供虫取食,24h后观察记录死亡虫数。

3结果与分析

3.1对若虫的药效试验

试验结果如表1所示。从表1可以看出,氯胺磷乳油、啶虫脒、乐果、叶蝉散乳油4种杀虫剂对灰同缘小叶蝉老龄若虫都表现出良好的防效。在允许使用浓度范围内,每种药至少有一种浓度的杀虫率达到了90%以上。

3.2对成虫的药效试验

从表2中可以看出,用30%氯胺磷乳油3000倍液和20%叶蝉散乳油3000倍液防治效果较好,虫口校正死亡率均为100%,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3000倍液防治效果次之,虫口校正死亡率为65.52%。而其他药剂的防治效果则较差。

4结论与讨论

在阿维菌素、吡虫啉、高效氯氰菊酯、扑虱灵、甲维盐、氯胺磷、啶虫脒、叶蝉散乳油8种药剂毒杀灰同缘小叶蝉老熟若虫和成虫试验中,以30%氯胺磷乳油3000倍液和20%叶蝉散乳油3000倍液防治效果最好,虫口死亡率达100%。其次是啶虫脒和乐果乳油1000倍液,对若虫的杀虫率分别为95.4%和90.8%。

啶虫脒和吡虫啉均为氯化烟碱类杀虫剂,对一些叶蝉有较好的杀虫效果[4~6]。本研究的结果是啶虫脒1000倍液对若虫的致死率为95.4%,可作为防治灰同缘小叶蝉的后备药剂;而吡虫啉1000倍液的杀虫率仅为74.6%,其效果不理想,应不使用为宜。防治叶蝉除了使用化学农药外,有些还应用昆虫生长调节剂和生物农药进行防治,如用扑虱灵、阿维菌素、印楝素、喜树叶提取物等控制茶树、葡萄和国槐等寄主植物上的叶蝉[6~10]。本试验应用了扑虱灵、阿维菌素和甲维盐,但它们的杀虫效果不佳,其中扑虱灵效果差的原因之一是与该药剂药效缓慢有关。如要进一步了解扑虱灵的杀虫效果,可通过野外较长时间的试验来确定。

参考文献:

[1] 覃金萍,孙艳娟,杨振德,等.灰同缘小叶蝉取食对寄主植物秋枫叶片生理生化的影响[J].中国植保导刊,2009,29(12):10~12.

[2] 李东文,陈志云,王玲,等.灰同缘小叶蝉的生物学特性研究[J].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12,25 (1):24~28.

[3] 王玲,陈志云,郑礼飞,等.树干注射法防治灰同缘小叶蝉试验[J].广东林业科技,2011,27(6):55~57.

[4] 李广领,王自良,陈锡岭,等.新型氯化烟碱杀虫剂啶虫脒最新研究进展[J].湖南农业科学,2009(5):91~93,96.

[5] 李维山,王华民,叶平.防治葡萄斑叶蝉用药对比试验[J].植物保护,2007(8):44.

[6] 闫家河,唐文煜,张辉,等.旱柳广头叶蝉的生物学特性及防治[J].昆虫知识,2006,43(2):245~248.

[7] 闫家河,李洪敬,彭红英,等.齿茎长突叶蝉的生物学特性和防治[J].昆虫知识,2006,43(4):562~566.

[8] 姜瑞德,王继青,胡维军,等.0.3%印楝素乳油(绿晶)防治茶树叶蝉田间药效试验[J].山东农业科学,2007(2):73~74.

[9] 郝敬吉吉,范咏梅,王惠卿,等.几种生物农药防治葡萄斑叶蝉的田间药效试验[J].新疆农业科学2007,44(4):438~441.

[10] 王亦财,毛笑君.扑虱灵防治假眼茶小绿叶蝉效果好[J].茶叶通报,2000(2):26.endprint

猜你喜欢

杀虫剂
如何减少杀虫剂危害
家用杀(驱)虫剂对健康影响
跟踪导练(一)3
雷人!美国瘾君子磕起杀虫剂
全球75%蜂蜜受杀虫剂污染
正确杀虫 避免污染
杀虫剂也是有毒的
互动小游戏
杀虫剂,别乱喷
2015中国植保市场杀虫剂畅销品牌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