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沈海高速公路(福安段)森林生态景观工程造林技术研究

2014-10-30王立强

绿色科技 2014年9期

王立强

摘要:以沈海高速(福安段)森林景观工程造林为研究对象,对其林地植被及林地条件现状进行了调查,从森林生态景观造林原则、树种选择与造林类型的设计要点方面,较为系统地探讨了沈海高速(福安段)森林生态景观造林技术的体系,为森林生态景观建设提供参考的依据。

关键词:沈海高速;福安段;森林生态;景观造林

中图分类号:S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4)09—0036—03

1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物质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也更加注重精神生活需求,于是对周围的生态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沈海高速公路作为我国沿海交通的主要通道,它的生态景观建设:一方面促进了生态环境的改善,净化空气质量,能使人们乘车时享受到沿途的风光美景,心情愉悦,缓解旅途疲劳;另一方面高速公路森林生态景观建设对提高城市的形象、改善周边投资环境和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尤为重要。根据《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切实抓好2012年造林绿化工作的通知》(闽政文〔2012〕21号)文件精神,2012年该市开展沈海高速公路(福安段)森林生态景观工程造林,因此本课题结合沈海高速公路(福安段)森林生态景观工程造林进行造林技术研究,为高速公路森林生态景观建设提供参考的依据。

2研究区域概况

2.1区位范围

沈海高速(福安段)位于福安市南部,西起下白石镇南甫村,东至溪尾镇渔岐村,全程28km,沈海高速公路(福安段)森林生态景观工程造林沿线涉及下白石、湾坞、溪尾3个镇,可绿化里程16km,面积2700亩。扣除其中已绿化或不可绿化(如:隧道、水体滩涂、高架桥落差15m以上,已设立挡墙、城区专属用地等)的部分。建设范围为:①所处地段为平原区域的建设范围为隔离栏外两侧各30m;②部分无法形成林带的农田、水体以林网形式扩至300m;③山体以斜坡造林形式扩至两侧各100m。规划建设可绿化里程为16km,总面积2197亩,涉及三个乡镇11个行政村。其中下白石镇1008亩(山地722亩、坡耕地242亩、稀疏果园44亩)、湾坞镇489亩(山地362亩、坡耕地127亩)、溪尾镇700亩(山地494亩、农田4亩、坡耕地202亩)。

2.2森林植被现状

研究范围内主要以林分和部分宜林荒山荒地为主。林分主要以马尾松、湿地松、木荷为主,部分地块分布有杉木、木荷、毛竹林、杨梅林、枫香等;林下灌木较少,分布有少许檵木、映山红、石楠等杂灌,林地植被则以铁芒萁、五节芒为主;林龄以幼龄林为主;种植密度较为疏松。部分宜林荒山荒地则是铁芒萁、五节芒覆盖或是地表直接裸露。立地土层以山地红壤为主,土层薄且贫瘠,条件较差。总体林分较为单一、多样性不足、群落稳定性低、生态防护效果较差、缺乏季相变化、森林景观效果有待提升。

3沈海高速森林生态景观建设的指导思想与原则

3.1指导思想

沈海高速森林生态景观通道建设是福安市对外门户的形象工程,是“四绿”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充分利用现有森林植被景观资源的前提下,以森林美学和生态学理论为指导,遵循植物群落演替规律,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坚持“山水园区统一规划,乔灌草、花果树一起上,带、网、片、点相结合”的原则,全力推进森林通道建设。通过补植修复、拓展延伸、调整提升,使树木有高度、林带有厚度、绿色有浓度,把福安境内沈海高速两侧建设成为“四季皆绿、四季有花、四季变化”的森林生态景观段,提升福安城市综合竞争力。

3.2基本原则

3.2.1自然和谐、安全防护

沈海高速两侧植被景观改造应优先考虑自然和谐生态安全,区分不同的森林植被类型,确定保育对象,在确保现有森林生态安全的前提下,根据不同的地形地貌进行改造。林相改造与现有森林的保育相结合,恢复与提升森林植被,才能达到自然、安全防护、可持续、和谐发展的目标。

3.2.2因地制宜、科学规划

沈海高速福安段地处沿海,依山傍海、山峦叠嶂,地貌以山地丘陵为主,具有线性弯曲、可视直线距离短、可绿化地块分散、规划范围内以山体为主,且总体绿化基础较好等特点。在规划设计上首先遵循因地制宜,适地适树和绿化、美化相结合的原则。其次,注重以绿化为主,彩化为辅,优先选择优良乡土阔叶、珍贵树种。做到工程大苗化,色彩季相化,品种珍贵化,树种乡土化,林分高质化,效果最大化的要求。侧重改造提升,兼顾视线长短、远近,做到点、线、面结合,突出点上、近处打造精品,线上和远处与周边已有的森林景观相衔接的目标。打造“树有高度、林有厚度、绿有浓度”的森林通道景观。

3.2.3绿化、美化、香化及彩化相结合

保育已有的物种,改造单一林相,建设人工混交林,促进森林植被的生物多样性发展。提高森林植被景观质量,突出森林的季相变化,形成具有多树种、多层次、多色彩的镶嵌型森林植被景观。项目改造应与森林环境的自然属性相协调,改造森林与现有植被相融,形成贴近自然、和谐的林相景观。

4沈海高速森林生态景观工程造林树种选择与造林类型确定

4.1景观造林树种选择

针对沈海高速(福安段)森林生态景观工程造林中可能涉及到的树种,考虑造林生态防护功能的同时,还要考虑绿化美化效果,同时结合植物的生物学特性及造景功能,造林后要创造出花繁林茂的景观效果。根据项目区实际情况和项目客观要求,高速公路两侧景观造林,采用乔、灌木结合,形成错落有致、层次分明的景观效果。背景层选用速生、高大常绿乔木形成绿色屏障,造林树种选择乐昌含笑、火力楠、木麻黄。中层使用叶色或开花的大乔木增加绿带季相变化,造林树种选择山杜英、枫香、黄山栾树、香椿、无患子。前景层选用常绿小乔木或观花大灌木,造林树种选择红叶石楠、鸡爪槭、夹竹桃、红花檵木、香花槐、木槿、木芙蓉。山体绿化形成季相变化明显,多色彩阔叶林植物群落体系,造林树种选择枫香、山杜英、黄山栾树、无患子、红花檵木、龙眼、紫薇。endprint

4.2高速公路景观造林类型确定

根据高速公路景观造林所处区位与立地条件、植物群落等实际情况,同时采用相应的技术要求,高速公路景观造林模式为8种:A类地:普通山地,栽植小苗;B类地:瘠薄山地,客土栽植,栽植小苗;C类地:瘠薄山地,客土栽植,栽植灌木树种;D类地:杂竹山地,栽植小苗;E类地:五节芒山地,栽植小苗;F类地:五节芒石料场地,栽植大苗;G类地:五节芒坡耕地,栽植大苗;H类地:坡耕地(农田),栽植大苗。

5沈海高速(福安段)森林生态景观造林设计要求

5.1沈海高速(福安段)森林生态景观造林设计要求

地被植物及地类不同有所差异,具体见表1,立地类型、林地清理、整地方式,造林模式,整地方式及客土、挖穴规格、栽后管理等技术要求不同,详见表1。

表1沈海高速森林景观造林设计

项目1地类A类地1B类地1C类地1D类地1E类地1F类地1G类地1H类地立地类型1普通山地Ⅱ~Ⅲ1瘠薄山地Ⅳ1杂竹山地Ⅲ1五节芒山地Ⅱ1五节芒石料场Ⅳ1五节芒坡耕地Ⅱ1坡耕地Ⅰ(农田)树种类型1小苗1小苗1灌木小苗(丛植)1小苗1小苗1大苗1大苗1大苗林地清理1带状清理1带状清理1带状清理1带状清理1全面清理1全面清理1全面清理1全面清理整地方式1穴状整地1穴状、客土1穴状、客土1穴状整地1穴状整地1穴状、客土1穴状整地1全垦作畦植穴规格/cm160×40×40160×40×40180×50×60160×40×40160×40×401100×60×60170×50×40170×50×40栽植1明确树种,选好时间,科学栽植1明确树种,选好时间,科学栽植1明确树种,选好时间,科学栽植1明确树种,选好时间,科学栽植1明确树种,选好时间,科学栽植1明确树种,选好时间,科学栽植1明确树种,选好时间,科学栽植1明确树种,选好时间,科学栽植有无支撑1无支撑1无支撑1无支撑1无支撑1无支撑1支撑保护1支撑保护1支撑保护栽后管理1浇水保湿,常规管理、抚育、管护1浇水保湿,常规管理、抚育、管护1浇水保湿,常规管理、抚育、管护1浇水保湿,常规管理、抚育、管护1浇水保湿,常规管理、抚育、管护,化学除草1浇水保湿,常规管理、抚育、管护,化学除草1浇水保湿,常规管理、抚育、管护,化学除草1浇水保湿,常规管理、抚育、管护

5.2林地清理

5.2.1带状清理

纵向带状清理杂灌、杂草,清理后的植被基部应低于10cm,清理带宽150cm,保留自然植被带宽150cm或250cm,带与带间保持平行。栽植小苗的山地立地类型(五节芒地除外)采用带状清理方式。

5.2.2全面清理

采用人工或割灌机,进行全面劈(割)草(灌),将杂草(五节芒、杂灌)等植被捆杂堆集,全面清理林地;清理后的植被基部应低于10cm,五节芒的应低于20cm,且平整。栽植大苗地块和五节芒山地采用全面清理方式。

5.3客土改良

石砾多、土质差,应进行置换新土,应选择有机质含量高的红壤土、壤土和园土等。视原土质情况,客土量应占穴容积的90%以上。高速两侧大部份地段为堆石地、岩裸地以及高速施工水泥浇拌场地,人工整地难以开展,各工程队采取了挖掘机和风钻机整地挖穴,驴驼客土造林(每穴客土量达到400kg以上),确保施工质量和造林成活率。

5.4全垦作畦

全园深翻耕作层,清理杂草、草根及石块、碎土,整成平畦,畦中略高成弧形,畦宽3.5m,高60cm,畦间宽50cm、底宽30cm。每四畦设置排水沟,沟宽80cm、深80cm、底宽30cm。

按照穴状整地的方法,进行定点、挖穴,穴的规格为70cm ×50cm ×40cm。

5.5苗木管理与保护

应遵循“随挖随运随种”的原则,苗木从苗圃到栽植穴的装卸、搬运整个过程,都应轻提轻放,严防根部土球松散和根系、树皮等受损伤。栽植季节如气温高、光照强,苗木容易失水,起苗前就应当进行疏枝、摘叶处理,保留枝叶1/3以内或全部摘除(视不同树种而定)。对苗木胸径在5cm以上的大苗采取第一分枝以下全面进行草绳或棉布包扎,增加保湿,减少机械损伤,截杆处打蜡后包扎,同时加大土球直径。对胸径5cm以下的苗木采用袋苗造林。当日不能种植的苗木,做好苗木的保护工作,适当喷水保持土球湿润,搭棚遮荫,防止烈日暴晒,保持树木湿润,防止无土球的裸根苗上山造林。造林苗木先用生根粉拌黄泥桨,浇粘根部后造林,特殊地段采取灌桨方式造林。在栽植时,土壤拌中国林科院研制的“植露旱宝”保水剂,提高保水能力。

6沈海高速森林景观造林养护措施

沈海高速森林景观造林为非正常种植季节栽植绿化苗木,栽植后采取以下措施做好养护管理工作。

6.1浇水保湿管理

夏季高温,新植树苗容易失水,应视天气情况,及时浇水保湿,土壤不干可不浇水,土壤湿度不够,应及时浇水,如遇连续高温晴天,应每天早晚浇水,同时可采用草覆盖根部,用稻草绳包扎树干,并保持湿润。注意排水,雨后不得积水。

6.2抚育、施肥管理

当年9~10月份进行除草松土、扩穴(规格1m×1m),同时离树苗基部40cm采取环沟状施肥,肥料为高浓度硫酸钾复合肥(含量45%),施肥量0.25kg/株,后两年每年4~5月份进行除草松土、扩穴、施肥等抚育管理措施。

五节芒林地抚育3次分别是:造林后的1~2月和当年9~10月份,待五节芒嫩叶长出30~50cm,对苗木采取保护措施,用除草剂(草苷磷1kg+洗洁精0.05kg+二甲四氯1包+水15~20kg混合液)全面喷洒五节芒嫩叶;造林翌年4~5月再喷洒除草剂,彻底清除五节芒,促进幼苗正常生长。

6.3及时补植常年管护

造林后如有死株,应在当年10月进行补植,确保造林成活率达100%。3年后,造林面积保存率达100%。造林山场采取全封禁管理方法,防止人、畜破坏,并聘请专职护林员管护,管护年限3年。

7沈海高速森林景观造林建设成效

沈海高速(福安段)森林生态景观通道建设工程,于2012年2月开始规划设计、林地清理、整地挖穴、苗木调运、造林施工、管护、验收等工序,工程涉及我市下白石、湾坞、溪尾等3个乡镇11个建制村。经过验收完成工程项目造林面积15631hm2,造林目标完成率1011%;合格面积15631hm2,合格率100%,造林成活率100%,作业设计率100%,造林抚育率100%。造林地选择、造林树种、苗木规格、栽植密度等均达到省里的指标要求,实现高速公路森林优化美化,丰富森林景观季相多彩化,提升森林群落生态稳定性,充实森林生态景观内涵,沈海高速(福安段)森林生态景观建设,较好地完成了计划任务,初显福安境内沈海高速两侧“四季皆绿、四季有花、四季变化”的森林生态景观效果。

2014年9月绿色科技第9期8结语

沈海高速(福安段)森林生态景观通道建设工程是在一个特定的环境空间,满足森林景观造林技术要求开展的造林项目。本项目遵循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实现改善高速公路周边气候环境,优化森林生态环境结构,提升森林群落生态稳定性、充实森林生态景观内涵、提高福安市的城市形象,对改善福安投资环境条件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郑宝定.桃溪蓬壶段和壶东溪支流绿化景观设计[J].林业勘查设计,2012(2):105~107.

[2] 董建文.福建省山地坡面风景游憩林美景度综合评价及构建技术[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10,38(4):45~48.

[3] 李碧方.森林公园的森林景观功能综合评价(综述)[J].亚热带植物科学,2009,38(2):85~88.

[4] 刘荣凤.园林植物景观设计与应用[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8.

[5] 陈灵芝.中国的生物多样性现状及其保护对策[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