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热炒内地对港出口“被夸大”
2014-10-30
本报驻香港特约记者 王子熙 本报记者 杨沙沙 ● 陈宗伦“中国经济数据不可信的另一个理由”,彭博社28日以此为题报道指出,根据中国官方发布的数据,9月份中国内地对香港出口额达到376亿美元,但是香港特区政府周一公布的香港从内地进口额仅为241亿美元,两者相差135亿美元,成为今年“误差”最大的中国出口数据。香港《南华早报》28日评论称,假出口发票正再次“吹大”中国的贸易数据。据香港《经济日报》29日报道,香港政府27日公布数据称,9月份香港自内地进口按年增5.5%,至241亿美元。然而,本月13日内地海关数据却显示,9月份内地对香港出口按年增34%,至376亿美元。彭博社引述中国经济观察家普里查德的话说,这一结果“非常可疑”,特别是因为这种差异在很大程度上与贵重金属和宝石贸易密切相关。“看来中国海关基本上都高估了这些宝石和贵重金属。而香港海关的估价则更准确。”《经济日报》称,市场人士担忧,两地数据存在135亿美元偏差,意味着内地对港出口数据可能夸大了1.56倍,背后虚假贸易现象再度猖獗。美国CNBC网站29日报道称,在中国放缓经济的过程中,出口数据的增长经常成为亮点,但是越来越多证据表明,中国内地企业假出口发票泛滥,促使贸易数据虚高。苏格兰皇家银行中国首席经济学家高路易说:“两周前中国外贸出口数据公布时,我们就被其强劲的出口势头惊呆了。但周一香港公布的贸易数据表明,中国出口额激增的原因之一是虚假发票。”报道称,2013年初,受人民币升值预期影响,部分中国公司通过开假发票夸大出口价值,规避外汇管制,使更多资金流向国内。现在,虚假发票问题再次出现,其原因可能是对“沪港通”项目启动后上海A股市场更加繁荣的期待,大量资金被输送至上海A股市场。清华大学经济外交研究中心主任何茂春29日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称,两地之间贸易统计有差距这个问题由来已久,原因多种多样,例如统计口径不同,一方按照合同金额,另一方按照商品检验金额等,因此出现数据差距很正常,这在其他国家也出现过。但我们应该看到,中国内地企业进出口贸易确实存在造假问题,陆港两地部分人或部分企业勾结造假,从而达到出口骗税的目的。但他也表示,中国成为贸易大国并不是靠造假来实现的,贸易造假只是部分的、暂时的。从长远来讲,两地贸易、两岸四地乃至中国国际贸易都将依法治理,从而让中国外贸数据更加代表中国实际的贸易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