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诚信档案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2014-10-30田道敏

档案管理 2014年6期
关键词:承诺书状况诚信

田道敏

诚实守信是当今社会对人才素质的基本要求。加强和改进大学生诚信教育,是促使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的前提与保障,也是健全社会信用管理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建立健全大学生诚信档案,真实记录大学生诚信状况,对于培养大学生诚信意识、解决大学生失信问题具有积极作用。

1 大学生诚信档案建设的必要性

建立健全大学生诚信档案,是新时期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迫切要求,是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现实需要,有助于在全社会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1 诚信档案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需要。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北京大学时寄语全国青年要从自身做起,勤学、修德、明辨、笃实,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自己的基本遵循。其中“修德”,就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克服各种利益诱惑,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倡导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道德风尚。诚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道德基础,无论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还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或是公民个体层面的价值追求,其立足点都是诚信。因此,建立健全大学生诚信档案是完善整个社会诚信体系的重要一环,也是促使大学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客观需要。

1.2 建立大学生诚信档案是改善当代大学生诚信缺失的需要。当代大学生绝大多数具备诚实守信、勤俭节约的优良品质。但是,其整体信用程度并不乐观。近年来,大学生遭遇个人信用危机的案例频频出现,在社会上也受到了较多关注。大学生遭遇信用危机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一是社会责任方面。当今社会中出现的“利益至上”、“文化多元”等现象给大学生的价值观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个人主义严重”、“对虚假现象置若罔闻”等不良状态的衍生,直接导致其社会责任意识的下降。二是贷款大学生毕业后还贷方面。诚信贷款,有借有还,但部分贷款大学生毕业后在规定的时间内,既不交利息也不还本金,甚至出现拒接催款老师电话的现象,这也是不诚信现象的突出表现。三是专业学习方面。考试作弊、论文抄袭、科研造假等现象较为普遍。四是人际交往方面。恋爱动机不纯、个人利益至上、网络道德缺失等都是大学生面临的严峻诚信问题。五是就业竞争方面。为了谋求就业竞争的优势,部分大学生过度包装自我,假成绩、假荣誉、假履历甚至假学历等现象时有发生,还有的与用人单位签订就业协议后随意违约。由此可见,大学生的诚信状况已经处于一种比较危险的地步。因此,在我国高校建立健全大学生诚信档案显得迫切而重要。

1.3 建立大学生诚信档案是帮助学生增强就业竞争力的需要。大学生就业问题关系到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到我国高等教育持续健康协调发展。就业市场假文凭、假证书、假履历的出现,使得用人单位不得不擦亮眼睛辨别真伪,既耗时又费力。建立健全大学生诚信档案,将大学生在校期间的信用表现和诚信状况客观、真实记录,为每个大学生建立个人信用评估报告,让毕业生拿着权威、客观、真实的个人信用档案走进职场,可以节省用人单位大量不必要的筛选、甄别和鉴定工作。对于大学生个人,诚信档案是一份在校期间诚信状况的权威证明,良好的信用状况必将成为自己求职路上的加分筹码。对于用人单位,诚信档案就是一份品质鉴定书,是选聘人才的重要参考依据。大学生诚信档案在大学生、高校、用人单位三方之间架起了一道桥梁,对于引导大学生自觉诚实守信、增加竞争筹码提供了有力帮助。

2 大学生诚信档案建设的主要内容

为确保大学生诚信档案能够真实、完整、有效,并能反映大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生活、实习等与其诚信状况紧密相连的信息,诚信档案至少应该包括诚信承诺书、基础信息档案、个人诚信状况记录三个基本方面。

2.1 签订诚信承诺书。签订诚信承诺书是建立一份有效诚信档案的先决条件。本着自愿签订、严格履行的原则,在大学生入学时介绍大学生诚信档案制度,引导大学生深入理解诚信承诺书的要求和意义。《诚信承诺书》要明确指出签订人不诚信行为的范畴及由此可能引发的后果。大学生在《诚信承诺书》上签字之后,即意味着签订人书面承诺要履行诚信义务、承担失信后果、接受多方监督,同时也有权享受坚守诚信给自己带来的益处。

2.2 制定基础信息档案。翔实的个人基本信息是建立诚信档案不可或缺的内容,应包括其姓名、性别、民族、出生年月、所在院系、专业、学号、身份证号、联系方式、家庭住址、家庭基本情况、是否有国家助学贷款、奖助学金获得情况等,基础信息每年更新,确保诚信档案的真实性、有效性。学生诚信档案和人事档案的基本信息具有紧密联系性和高度一致性,在录入信息时要把握适度原则,在全面、准确反映学生本人基本情况的同时也要充分保护学生隐私。

2.3 记录诚信成长进程。学生诚信状况记录是学生诚信档案的核心内容。学生诚信状况记录是对学生诚信情况的真实反映,并随着学生诚信状况的变化不断更新,因此记录的范围和内容就显得尤为重要。根据相关调研和实践,可将诚信档案的记录内容概括为以下几类:

2.3.1 品行操守记录:大学生在校期间品行状况、道德操守的记录。具体可参考以下内容进行记录、考核:学生日常道德表现的考核评定情况,有无见义勇为、拾金不昧、帮贫扶困行为,有无违反校规校纪行为,有无反党、反社会倾向,有无在网络编造、散播恶意攻击性言论,以及有无故意惹是生非的不良记录等。

2.3.2 学习学术记录:大学生学习状况、学术科研等方面的记录。主要记录学生的学习成绩,有无考试作弊,有无弄虚作假申请奖、助学金,有无学术科研造假,有无私自篡改学习成绩、伪造证书和荣誉情况,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有无抄袭等。

2.3.3 经济信用记录:大学生在校期间日常经济信用情况的记录。包括学生在校期间的学杂费交纳情况,奖、助学金的获得与使用状况,助学贷款的申请、领用和偿还情况,有无与个人经济状况不符的消费记录等。

2.3.4 毕业就业去向:大学生毕业、择业、就业状况的信息记录。记录学生是否正常毕业、考研状况、求职状况、毕业去向,以及是否求职造假、签订就业协议后有无违约等情况。

3 大学生诚信档案建设的对策建议

个人诚信档案是档案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大学生诚信档案建设在我国刚刚起步,可供借鉴的经验较少。这就要求我们在借鉴别国成熟经验的基础上,根据我国国情,逐步建立健全大学生诚信档案制度。

3.1 将诚信教育纳入课堂教育和管理。高校应在制定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课教学大纲时,增加诚信教育内容,创新教学方式方法,提高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实效性。在教师的要求上,强化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操守,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对大学生进行诚信教育的示范引导。在学生的管理上,定期开展各种形式的诚信演讲、辩论赛或主题班会,考试前与学生签订诚信考试承诺书,使诚信之风长存于大学生日常生活之中。

3.2 将个人诚信档案归入人事档案之中。在我国,人事档案是每个人不可或缺并伴随人一生的重要材料,是一个人在社会活动中最客观、最真实、最原始的反映,其作用无可替代。在人事档案中增加个人信用档案内容,是对人事档案的进一步完善,也是顺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人才要求的需要,这既符合我国实际,也易于操作。对于大学生而言,他们人生最绚丽的一页刚刚展开,还有更美好的蓝图等着自己去勾勒,个人信用的累积也是如此。

3.3 完善大学生诚信档案的建档过程管理。诚信档案的建档工作需要有良好的管理机制,高校可以结合已有的学籍管理系统,给每位大学生编制一个与个人身份证号或学籍号相一致的信用档案号,作为他们在校期间诚信状况的查询代码,以便随时记录、更新他们的信用状况,实现信息联网。比如,一旦出现贷款学生违约情况,当地教育行政部门就会及时收到经办贷款银行提供的违约学生信息,并负责在高校毕业生学历查询系统中更新输入这些贷款信用信息,从而建立一套环环相扣、联动结合的大学生诚信档案建档机制。

综上所述,大学生诚信档案建设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一蹴而就,它不仅需要高校管理者对这一制度勤于思考、勇于探索,还需要国家和政府相关法律、政策的支持与保障,逐步形成一套大学生“自律”与诚信档案“他律”相结合的诚信保障机制。只有这样,大学生诚信档案建设才能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大学生诚信档案制度才能真正发挥功效。

(作者单位:河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来稿日期:2014-08-17)

猜你喜欢

承诺书状况诚信
声敏感患者的焦虑抑郁状况调查
枣庄市薛城区常庄东点联校教师签订师德师风承诺书
2019年中国国际收支状况依然会保持稳健
美好生活离不开诚信
我们和诚信在一起
自觉遵守“十条禁令”、“十条戒律”承诺书
帝华鸿府:延期三次终能收房,收房先放弃违约金
喝酒免责承诺有效吗
那一次,我把诚信丢了
第五节 2015年法学专业就业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