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三个案例看英语学习型词典的编纂
2014-10-30杨柳张蘅袁清华
杨柳++张蘅++袁清华
英语学习型词典是专为母语为非英语的学习者编纂的词典,目前在英语学习型词典市场称雄的主要是从国外引进出版的牛津、朗文、柯林斯、麦克米伦等词典品牌,这既给广大英语学习者带来了福音,也对国内原创英语学习型词典的编纂带来了巨大的冲击。过于依赖国外引进品牌将削弱本土英语学习型词典自主开发的原动力,导致原创英语学习型词典市场的萎缩。因此,我们在维护并拓展已有优质词典的同时,要加强英语学习型词典的自主策划与研发,加大出版创新力度。
本文笔者通过分析三个具体案例,得出英语学习型词典编纂创新的几点启示,并结合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简称“外研社”)词典创新工作的举措,就出版社的词典创新工作机制提出建议。
具体案例分析及启示
案例1 “自然拼读词典”选题
近年来,国内青少年英语培训市场掀起了一股自然拼读教学的热潮,笔者也希望编写一部自然拼读词典,将具有相同或类似读音的字母或字母组合编排在一起,并选用童谣、绕口令等韵文作为例句,让读者通过朗朗上口的语言素材,来关注拼写与读音之间的关联,帮助读者解决拼写问题。
但笔者同时经历着这样的困惑:在传统英语教学中,虽然学生在入门阶段可能会将单词拆成单个字母去记,但当学生积累了一定的单词量后,教师就会适时引导他们关注字母与字母组合的发音,并在听力、口语测试中对学生的语音进行测试。这种传统教法同“自然拼读”的概念有什么区别?
笔者就此问题请教了国内英语教学专家鲁子问教授,得到的回复如下:
英语的自然拼读是以英语为母语的儿童使用的英语学习方法,这样目的有二:在一定的语言积累之后,把说的能力迁移为写的能力;从已有拼读能力生发出拼读新词汇的能力。 基础教育界其实一直在使用这种方法,但比较慎重,注意避免使学习者拼读出无意义的单词。
可见,自然拼读并非全新的概念。英语字母和字母组合同一些音之间的对应规律,使得英语拼写有章可循,学生掌握一些基本规则后,记单词能够事半功倍。但也有一些英语词的读音和拼写并不对应,如果把自然拼读当成万能钥匙,难免会掉入拼写陷阱。同时,自然拼读并非是教学生拼写全新的单词,而是帮助学生看懂或拼写出他们已经能够听或说的单词。因此,自然拼读主要是培养孩子从听故事和亲子阅读过渡到自主阅读的方法,而不是记忆单词的方法。
与普通外语词典相比,国外已出版的自然拼读词典有如下特点:①以读音而非字母顺序编排,或以字母组合/构词模块分组编排;②核心内容是呈现单词的发音规律,而非单词的释义、例句和用法;③可作为拼写工具,类似于中国人用拼音去检索一个会说不会写的汉字。
因此,自然拼读词典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外语学习词典,它的主要功用在于引导听说领先的语言学习者去了解、关注英语的拼写规则,再通过阅读强化对这些规则的掌握。如果出版自然拼读词典,应实实在在地向读者阐明自然拼读教学法的理念、原则、局限性及操作方法,不可一味炒作概念。
启示:英语学习型词典的编纂创新离不开吸收国外先进的语言教学理念,但在将“洋概念”引入本土时,必须深挖概念的来龙去脉,考虑母语学习、二语学习、外语学习之间的区别,以及国内外读者群不同的语言文化背景,进行科学的论证,切不可生搬硬套,背离语言学习的规律和词典的本质属性。
案例2 “新概念教材配套词典”选题
《新概念英语》作为一套深受读者喜爱的经典英语教材,在词汇量、水平参照以及对应的国际化考试三个层面形成了一套循序渐进、兼顾素质与应试的科学、立体化的体系。一大批与之配套的学习参考书也应运而生。鉴于此,笔者曾萌生过这样的想法:能否依据教材选用的词汇,编写一本与《新概念英语》配套的词典,从而有效整合现有的相关资源,推进《新概念英语》整套产品的深度开发?
通过与一线教师、书店店员和市场专员的讨论,并阅读网上读者评论,笔者意识到这个选题思路存在以下问题:①教材存在地域性,且需定期改版,而词典产品则需要相对稳定;②学生购买词典时会重点考虑收词量的大小,不仅要能查到课本上的单词,也要能查到课文外的词,更要足以对付考试;③与配套词汇书存在潜在冲突;④词汇类教辅以单词在书本中出现的顺序编排,比按字母顺序编排的词典使用更方便;⑤最根本的问题在于,词典应当是通用的,词典编写的目的是要解决学习者在使用教材、读物及音视频等各类学习材料中,以及在写作和口语表达中可能遇到的语言问题,而不是专为讲解某一本教材所涉及的语言点。此外,笔者在整理出《新概念英语》所有分册的词表后发现,一些常用词始终没有在课文中出现。实际上任何一部教材都很难涵盖所有常用词汇,但词典却不可疏漏。显然,这个选题只能半路而止。
启示:编辑应树立从读者视角出发的意识,走进市场或教学一线参与全方位的调研,了解各类细分读者群的语言水平、词典使用现状、选择词典的标准、购买力、购买习惯、使用偏好等,从而跳出传统选题思路的束缚,为读者提供新颖、实用的工具。当然,一本词典难以解决所有的问题,但它必须尽量兼顾水平参差、学习风格各异的读者的需要,力求提供最全面的信息,最大程度地解决读者可能遇到的困难。词典的编写理念、特色定位、编写框架、词条的收录范围、板块的设计都应与读者的需求相匹配。
案例3 韦氏词典
美国韦氏词典推出的网络在线版本Merriam-Webster在线词典(http://www.merriam-webster.com/)在释义、例句、词源等常规词典项之外,还特设Rhymes(同韵词)项罗列出与所查词相押韵的一组词。例如,在搜索栏键入单词knight,Rhymes with KNIGHT项中就会出现bight, bite, blight, bright, byte, cite等数十个与knight有相同韵脚的词,让人耳目一新。而Webster's New Explorer Rhyming Dictionary(《韦氏新探索者韵律词典》)则专门凸显了韵律词典的特色。查找韵律词的功能不仅对于诗歌创作具有重要价值,也能为写歌词、贺卡等助一臂之力,还有助于学生分组记忆单词。
启示:英语学习型词典的编纂创新并不一定是要去颠覆传统,推翻一切。它可以是在编写原则、框架设计或体例层面的全局性革新,也可以是从微小的细节入手,在原有框架下附加一些小众化的功能,只要这些功能实用、好用、管用,能满足目标读者的查阅需求,就能让产品在同类词典中脱颖而出。
对词典创新工作机制的建议
英语学习型词典的创新取决于编辑对教学理念、市场趋势和读者需求的捕捉与探究,同时也需要一套完善的工作机制作为保障。下面介绍外研社在这方面的做法以资借鉴。
1.为编辑掌握读者需求提供多种渠道
需求是市场的动力,研究和把握读者的需求是出版工作者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外研社为使编辑充分研究和准确把握读者的需求提供了多种渠道,例如:每年派遣部分编辑到全国各地大型书店驻店,与一线店员和读者近距离接触;邀请语言教学专家和知名出版人与编辑交流经验;举办编辑研讨会;合作主办博雅出版系列论坛;支持编辑参加学术会议和国内外书展、访问国外出版社等。这些举措有助于启发编辑的思路,使编辑及时了解业界重大事件、市场热点和政策动向。
2.搭建编辑原创工作环境
长久以来,国内英语词典编辑的工作主要是来料加工,即作者完稿后交付出版社,编辑再进行编校。在这种模式中,编辑对文字校对的参与度较高,而对选题创新的参与度较低。近年来,外研社逐渐意识到自主原创品牌建设的重要性,开始倡导词典编辑由文字校对转变为编纂者,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自主编写原创词典。例如,2013年,外研社通过广泛调研,结合自有内容资源,进行了实用类工具书的策划开发,推出了紧扣课标、为中学生量身定制的《外研社学生实用英汉词典》和《外研社学生实用英汉汉英词典》。另外,还设立了专门的语言技术部,并从国外引进了IDM在线词典编纂平台,为词典的编写和相关数字化产品的开发提供了便利。
3.打破边界,跨部门合作
近几年,外研社大力倡导跨部门协作创新,数字编辑与传统出版编辑之间、文字编辑与美术编辑之间、编辑与市场人员之间、编辑与印制专员之间都加强了合作与交流。这项举措拓宽了编辑的职业视野,有利于编辑在选题策划环节从成本核算、设计装帧、宣传推广、发行策略等角度全方位考虑问题。例如,2013年外研社发起的“阅读季”活动,就是一项通过产品体系的创新再造将出版产品体系化、模块化、分级化,为读者提供阅读指导和产品推送的跨部门合作项目。编辑通过产品“族谱图”可以清晰地看到产品线中的空白,并参照图书数据进行选题规划和调整。这有助于出版社控制产品数量,提升产品质量与竞争力。
4.词典个性化定制
2013年,外研社与安徽新华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合作,首次尝试词典个性化定制,即先由市场专员与图书经销商接洽,明确定制的具体细则后,再由编辑人员负责产品开发。定制模式明确针对用户需求,并实现零库存,开辟了词典选题开发的新思路,是对原创图书出版的积极探索,为原创图书出版工作积累了重要经验。
总体而言,英语学习型词典的编纂创新要求词典编辑在瞄准学术性和实用性的前提下,打破有形或无形的条条框框,而不背离词典的本质特征与宗旨;要求出版社建立完善的创新工作长效机制;同时也需要政府在出版政策上加大对原创英语学习型词典的支持力度,进一步鼓励原创英语学习型词典的研发与出版。
(杨柳单位系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中心,张蘅、袁清华单位系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