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不同规模企业跨境电子商务应用状况调查分析
2014-10-30杨坚争刘涵
杨坚争 刘涵
摘 要根据问卷调研,分析了我国不同规模企业在跨境交易中电子商务的应用水平以及存在的问题。研究发现,跨境电子商务的应用水平由小型企业、中型企业到大型企业逐步升高;对于不同规模企业而言,跨境电商的发展不同,且同一规模企业在跨境交易的不同环节运用电子商务的能力也存在差异。为此,分别从企业、政府、国家层面提出提高跨境电子商务应用水平的意见。
关键词跨境电子商务;电子商务应用;企业规模;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F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461(2014)01-0025-05
一、调查背景
2012年,世界经济复苏势头受挫,增速明显放缓,中国经济发展下行压力增大,进出口增速下滑至个位数。针对形势的不利变化,各级政府及时出台稳定外贸增长的政策措施,缓解进出口企业困难,加快调整结构步伐,促进外贸增速回升。2013年第一季度,中国货物进出口总额达到9 746.7亿美元,同比增长13.4%,增速比上年同期回升6.1个百分点,其中出口5 088.7亿美元,增长18.4% ①。进一步利用跨境电子商务推动我国对外贸易的稳定发展,克服外需低迷、成本升高、摩擦增多的冲击,促进外贸供应链各环节连接更紧密,使外贸物流、现金流、信息流的流转形式更加适应互联网带来的革命性改变,已经成为我国各类企业必须高度重视的问题。
为了掌握各企业跨境贸易电子商务的应用水平,帮助不同规模企业加快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2013年5月,在商务部的指导下,上海理工大学对我国企业开展跨境电子商务的情况进行了全国范围的大规模调查。
二、调查问卷的设计与发放
调研按照企业跨境电子商务的基本应用方式(第三方服务平台、海外代购、自营),将跨境电子商务调查分为三组,分别设计了A、B、C卷,并按照基本情况、选择性问题、针对性问题以及相关建议四部分进行调查。其中,选择性问题采用打分方法,1表示“完全不同意”,7表示“完全同意”。
从企业利用电子商务开展跨境贸易的四个主要环节(网络营销、国际电子支付、电子通关、国际电子商务物流)入手,着重分析不同规模企业跨境电子商务的应用水平,所涉及的问卷是《我国跨境电子商务应用状况调查问卷》A卷,即利用第三方服务平台开展跨境电子商务。
调查问卷的发放方式包括邮件、企业走访、展会走访等,共发放问卷1 500余份,获得有效问卷1 039份,被调查企业涵盖国有及国有控股、三资和民营企业等;涉及制造业、流通业以及服务业等。
三、调查问卷数据研究
1. 被调查企业概况
按照企业规模划分标准,主要选取了三类规模企业进行研究,分别为:大型企业(A)、中型企业(B)和小型企业(C),其中,大型企业占19.62%,中型企业占50.00%,小型企业占30.38%(参见表1)。
2. 网络营销环节的分析
网络营销成功是外贸电子商务顺利开展地首要前提,而相对于内贸营销,企业进行国际营销所面对的环境会更加复杂多变,国外经济环境、国际市场商品情况、国际市场营销情况、国外客户情况是企业进行国际网络营销最需要掌握的内容。首先我们从问卷中筛选出6项代表性最强的因素,包括:与我们合作的国外企业电子商务应用水平(V1);利用电子商务全面了解国际市场上同类商品供给情况和需求情况(V2);利用电子商务全面了解国际市场上同类商品的价格情况(V3);利用电子商务分析国际市场竞争者的竞争能力(V4);利用电子商务建立网络市场的商品销售渠道(V5);应用电子商务了解客户的资信情况(V6)。以上6因素依次对应问卷中的第二部分的2、3、4、5、6、9。经过KMO和Bartlett检验显示出其适合进行因子分析(参见表2)。
对6因素进行主成分分析,观察表3发现所提取的三个因子共解释了原有变量总方差的81.732%,即此时在总体上原有变量的信息丢失较少,因子分析效果较理想(参见表3)。
采用方差极大法对因子载荷矩阵实行正交旋转,使因子具有命名解释性。并且,指定以第一因子荷载降序的顺序输出结果。由表可知,V2、V3、V4、V6在第一因子(F1)上有较高的载荷,即F1主要对这4个变量进行解释,可命名为国外市场销售环境;第二个因子(F2)主要对V1进行了解释,即国外企业电子商务应用基本情况;第三个因子(F3)主要表达了V5的含义,即我国企业网络营销的基本情况。
通过spss的主成分分析,能得到标准化的因子得分情况,并根据方差贡献率计算出因子综合得分②,最后再由各因子的标准化得分以及综合得分,按企业的规模划分进行均值处理,可以得到表4。
就综合而言,随着企业规模的递增,其得分也随之递增,并且不同规模企业间的差距也相对较大。
从纵向比较,在每一主成分下面,都表现出企业跨境电子商务的应用水平随企业规模的增大而提高的趋势,这主要是因为企业规模的增大,相应伴随着企业营销资源的丰富、营销渠道的拓宽,给营销水平的提升注入了动力。
从横向比较,各规模企业在各自不同主成分中的表现还是不同的,如在F1上,大型企业和中型企业相对都有较好的表现,且与小规模企业得分差距最大,这可能是因为虽然互联网给企业搜集资料带来了便捷性,但国外市场的销售环境涉及的内容面很大,包括竞争者营销策略、手段、客户年龄层、薪金水平、需求倾向、偏好等问题,地域的限制被降低了却也带来了信息量的陡增,因此信息数据搜集处理成了新的问题,这一点对小企业影响最大,因为小企业通常处于成长初期,其能够在此方面运用的资金、聘请的人才、拥有的渠道都很有限。在F2上,大、中型企业的得分横向比较是最低的,这主要是由于现阶段企业为寻找商机,除了在欧美传统市场施力以外,开始向多元化迈进,即逐步注入新兴市场,而如中东、南美、印度的新兴市场的电子商务发展水平自然不如发达国家,因此拉低了分值,这在小企业中表现的不明显,是因为与其合作的企业的电子商务能力本就存在限制。
3. 国际电子支付环节
在国际电子支付环节,我们选取了7个重要因素,分别为:国际电子支付时的密码泄露问题(V1);消费者的网络支付工具(V2);使用电子现金进行国际电子支付频率(V3);使用第三方支付进行国际电子支付(V4);使用电子信用证可以更有效确保交易资金按条件、按期限、按金额结算支付(V5);第三方网上支付机构尚不能直接提供本外币转换支付服务(V6);在境外市场对应用电子支付企业收取的手续费率不合理(V7)。以上7个因素依次对应问卷第二部分的13、14、17、20、22,以及第三部分的11、19。KMO和Bartlett检验③同样显示数据满足进行主成份分析的前提。通过spss分析,得到能够解释原有变量总方差的80.344%的4个主成分。第一因子解释V3、V4、V5,即企业本身的电子支付手段选择(F1),第二因子解释V6、V7,即跨境第三方支付平台的满意度(F2),第三因子解释V2,即客户的网络支付手段(F3),第四个主成分解释V1,即电子支付安全度(F4)。
由spss得出的主成分标准化得分及综合得分④见表5,可以发现各规模企业在电子支付环节的得分没有显著差别,且都停留在中间平均水平,尽管大企业表现稍好一些,但也不突出。产生这种结果是因为,各规模企业在选择支付手段时相似度很高,表6显示被选择的260家企业中各企业支付手段所呈现得特点,即各规模企业都倾向于选择支付宝、网上银行、西联、paypal以及电汇作为主要支付手段。并且,现阶段诸如西联、paypal等都是国际上知名的支付平台,其能够满足大多数企业及客户的基本要求,且提供比较完善的服务,因此各企业对于支付平台的满意度都趋同,且处于中间水平,只要支付平台系统自身功能性、安全性的提升,就能带动企业整体支付水平的提升。
4. 电子通关
与传统外贸通关相比,电子通关优势明显,外贸通关变得更省时、省力、省钱。在这一环节,我们选择6个重要因素,分别为:我们已经完全实现无纸通关(V1);我们完全熟悉无纸通关的流程(V2);我们完全实现进出口商品的电子报检(V3); 我们对报检的有关管理规定非常满意(V4);我们非常熟悉海关税费电子支付系统(V5);我们使用的海关税费电子支付系统非常完善(V6)。以上6个因素依次对应问卷第二部分的23、24、25、26、27、28。通过主成分分析⑤,从中提取的3个主成分包含了原有因素89.593%的信息。根据旋转成分矩阵,我们对原有因素进行归类,发现F1解释V5、V6,即税费征收,F2解释V1、V2,即电子报关,F3解释V3、V4,即货物查验。根据spss 计算出的标准化得分以及综合得分⑥可以得到下表7。
由综合比分可以发现大型企业在电子通关方面表现最好,其次是中型企业,小型企业的评分则在平均水平之下。具体而言,三种规模的企业在F1上的差别最明显,在税费征收方面小规模企业的满意度最差,这其中的一部分原因是我国关于出口税收的法律法规还不尽完善,留给企业不少钻政策空子的机会,譬如,外贸电商通过偷税漏税降低成本,或者利用政府扶持出口退税政策,骗取退税款(最高可达17%的退税率),而这其中属小企业监控难度最大,因此其秩序相对更差。
5. 国际电子商务物流
国际电子商务物流是供应链中的重要一环,物流速度的提高、物流成本的降低一直是外贸行业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在这一环节,我们选取的6个因素为:我们已经在物流中熟练运用现代信息技术(V1);我们可以运用电子商务供应链来减少供应链条、提高商品的流转速度(V2);我们已经运用电子商务供应链减少交易成本(V3);物流通关时间已明显缩短(V4);海外邮寄所需支付的物流费数额没有合理的标准约束(V5);境外物流更容易发生丢包事件(V6)。以上因素依次对应问卷第二部分的30、32、33,以及第三部分的18、20、22。经过主成分分析⑦,得出能够解释原有变量总方差的84.454%的3个主成分。其中,F1解释V1、V2、V3,电子商务信息技术的应用程度及成果;F2解释V4、V5,跨境物流成本与效率;F3解释V6,跨境物流安全性。
从综合得分⑧来看(参见表8),小规模企业的电子商务物流表现还是与大规模企业有很大差距的。其中区别最大的是F1,即小型企业对国际电子商务物流技术的应用程度偏低,这主要是因为企业对电子物流技术在国际上的运用普遍有着更高的要求,对于国内物流,由于地域范围有限且交通运输的日益便捷化、网络化,其呈现出速度越来越快,一般物品风险越来越小的特点。但是相较之下,国际物流就存在更多的不确定性,其特点为地理环境复杂,运输周期长,这就加大了物流监管难度。电子商务信息技术能够帮助企业降低监管难度、整合供应链资源、缩短物流时间、减少风险,但是要建立完善的物流信息技术系统,对大规模企业或许可行,且有利可图,而对于小型企业,由于负担不起高昂的成本,其物流环节呈现出的特点是专业化程度低,且缺乏规模效益和科技含量,因此,小型企业往往选择依托于第三方物流公司来帮助自己完成这一环节,但是,跨国物流公司虽然能满足小企业对物流技术的需求,其费用相对也不低。这就造成了表中呈现出的结果,即各规模企业的F2得分有差别,但差距不大。
F3主要考察国际物流安全性的内容。如前所述,由于地理因素影响,运输途径多为海运、空运,若考虑成本因素,选择海运,其运输周期也随之拉长,风险随之增加,比如食品变质、材料受潮、海盗劫船等等。在这方面的保护措施,无疑是规模越大、交易量越多、重视程度也越高,影响也越大。
四、调查结论
1. 我国企业跨境电子商务应用的特点与存在的问题
(1)通过对不同规模企业的外贸电子商务应用情况的比较,应用水平由小型企业、中型企业到大型企业,逐步升高,其中在网络营销环节表现的最为明显,其次是电子商务物流环节,而在电子支付环节各规模企业的得分几乎持平。小规模企业的各项因子得分全在平均水平以下,体现出大部分小型企业对国际电子商务的发展趋势仍然认识不足,对国际电子商务的竞争态势反应迟缓,对触碰这一新兴领域仍然有所顾忌。
(2)电商出口产品主要集中在日用品、玩具等科技含量较低的产品,这主要还是依靠劳动力成本、原材料成本偏低形成的价格优势,缺乏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而一旦以上因素不复存在,电商外贸行业将不能找到替代优势以保持自身在跨境电子商务中的竞争性。
(3)国际电子商务活动大部分环节都依赖于互联网络与计算机科技,两者给跨国交易带来便利连同隐患。数字化、虚拟化、全球化给监管带来了麻烦,诸如信息安全、知识产权保护、税收征管等问题接踵而来。而我国现行法律规定对于这一新兴领域的规范还存在较多漏洞。此外,国际上也缺乏针对电子商务的国际规范,各国之间电商企业在发生纠纷时很难协调,交易双方的法律关系和法律责任,很难得到充分保障,在国际电子商务市场上,销售假冒伪劣产品、恶意欺诈以及违法犯罪等问题相较于国内电子商务,更难追责。国际电子商务领域市场的监管、信用体系的建设以及法律法规体系的构建等亟待推进,刻不容缓。
(4)随着跨境电子商务的高速发展,各规模企业对快速通关、精简成本、便利退税有了更高的需求。但现阶段以上因素的革新速度有待进一步提高。此外,电商交易并非完全脱离线下服务,跨境电商企业也面临着线上线下相互配合的难题,为了使线上线下联系更紧密、流畅,企业需要下足功夫。
(5)由于电商行业的发展在近几年才尤为显著,造成电商行业缺乏既掌握商务贸易,又了解管理知识,并且对计算机技术也有一定程度认识的复合型人才,而跨境电子商务的膨胀式发展又使这种供需不平衡被放大。
2. 调研建议
(1)从企业层面考虑。中小规模企业需要对外贸电子商务应用状况、发展前景有更深入、全面的了解,并对自身的发展方向有明确的认识。中小企业虽然无法在网站建设、设计以及维护方面与大企业抗衡,但也可充分利用社交性网络平台和搜索引擎,如Google、Yahoo、Facebook及其他国际平台展现自己的产品和服务,并通过大数据的分析,预测客户的需求、偏好,以求因地制宜。大型企业可以借由电子商务应用改造企业的组织结构,电子商务可以使企业工作流程规范化,便利化,企业要实现线上线下的紧密结合,就必须寻找到相适应的组织架构模式,以充分体现电子商务的价值,即要从金字塔式的组织结构转向扁平化的组织结构。
(2)从政府层面考虑。政府应该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大外贸电商优势的宣传,加强跨境电子商务交易的监管,规范外贸电子商务各环节的秩序;要在经济、政策上鼓励、扶持中小企业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并尽快改善跨境电子商务的支撑环境和基础设施条件,制定从生产、管理、融资到营销等整个经营过程的优惠政策。
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对政府资源整合能力也有更高层次的要求,它需要商务部、海关总署、质检总局、国家邮政局以及银行等机构的通力协作,各部门之间的沟通的有效性显得尤为重要。2013年7月国务院常务会议所提出的“制定便利通关办法,抓紧出台‘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改革方案,并分步在全国口岸实行”就是一个很好的实践。⑨
从国家角度考虑,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需要建立在信息安全之上,我国需要逐步建立自己的跨境电子商务管理规范,制定跨境电子商务的法律法规,规范跨境电子商务参与者的行为,保障生产性企业、外贸企业的权益得。同时,我国也需要与交易伙伴国积极协调建立互相认可的交易规则,并充分参与到国际电子商务规范的制定中去,以维护本国企业的利益。
[注 释]
① 详见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 中国对外贸易形势报告(2013年春季)(2013-04-28)[2013-07-05]. 商务部网站:http://zhs.mofcom.gov.cn/article/cbw/201304/2013040
0107526.shtml.
② 综合得分计算公式:FT=(62.7?鄢F1+10.234?鄢F2+8.798?鄢F3)/81.732,其中FT表示综合得分,F1、F2、F3依次代表三个主成分,数字62.7、10.234、8.798代表各主成分在综合得分中所占权重。
③ 取样足够度的 Kaiser-Meyer-Olkin 度量为0.761,Bartlett 的球形度检验Sig.值为0.000。
④ 综合得分计算公式:FT=(41.249?鄢F1+19.251?鄢F2+10.873?鄢F3+8.971?鄢F4)/80.344,其中FT表示综合得分,F1、F2、F3、F4依次代表三个主成分,数字41.249、19.251、10.873、8.971代表各主成分在综合得分中所占权重。
⑤ 取样足够度的 Kaiser-Meyer-Olkin 度量为0.858,Bartlett 的球形度检验Sig.值为0.000。
⑥ 综合得分计算公式:FT=(72.347*F1+10.597*F2+6.649*F3)/89.593,其中FT表示综合得分,F1、F2、F3依次代表三个主成分,数字72.347、10.597、6.649代表各主成分在综合得分中所占权重。
⑦ 取样足够度的 Kaiser-Meyer-Olkin 度量为0.758,Bartlett 的球形度检验Sig.值为0.000。
⑧ 综合得分计算公式:FT=(51.779*F1+22.806*F2+9.869*F3)/84.454,其中FT表示综合得分,F1、F2、F3依次代表3个主成分,数字51.779、22.806、9.869代表各主成分在综合得分中所占权重。
⑨ 李克强. 通过制度创新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2013-07-24)[2013-08-20]. 新华网: http://news.xinhuanet.com/2013-07/24/c_125060499.htm.
[参考文献]
[1] Helen B.Junz,Rudolf R.Prices and ExportPerforrmance[C]. Procee-ding of the Business and Economic Statistics Section.American Statistical Association,1964.
[2] 池毛毛,赵 晶.E—SCM中电子商务能力与绩效关联效应的实证研究[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012,12(3):116-123.
[3] 戴勇.电子商务虚拟物流研究趋向[J].商业研究,2009,10(总390): 147-151.
[4] 邓若鸿, 王武义,于朝江.电子商务障碍因素演化模型的研究与实证分析[J].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07,12(24):21-26.
[5] 李卫宁,蓝海林.电子商务时代的竞争结构分析[J]. 山西大学学报,2001,24(1):43-46.
[6] 刘博洋,康亮.影响我国中小型企业参与电子商务的动因分析[J].商业经济,2011(12):70-77.
[7] 彭赓, 和利方.电子商务产品的网络营销适应性评价指标及实证分析[J].经济纵横,2009(10):117-119.
[8] 商务部.中国电子商务报告(2012)[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
[9]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中国对外贸易形势报告(2013年春季)[R/OL]. http://zhs.mofcom.gov.cn/article/cbw/201304/20130400107526.shtml.
[10] 吴养学,彭晖加.中国电子商务企业生存的实证分析[J].北京:经济管理· 新管理,2006,10 (20):76-80.
[11] 谢春.2012年中国第三方互联网支付成为网民第二大电子支付方式[EB/OL]. http://ec.iresearch.cn/e-payment/20130401/19629.
[12] 杨坚争,汪尧明.电子商务对上海企业影响状况调查分析[J].上海经济研究,2011(11):104-113.
[13] 杨坚争,李玲.我国不同规模企业电子商务应用状况调查分析[J].北京:电子商务,2011(12):2-3.
[14] 郑月明.电子商务对我国外贸企业的影响分析[J].商场现代化,2006(4):132.
[15] Zhu K. The complementarity of information techno logy infrastructure and e-commerce capability: A resource-based assessment o f their business value [J]. Journal of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s, 2004, 21(1): 167-202.
[16] Sanders N R. An empirical study o f the impact of e-business technologies on organizational collaboration and performance [J]. Journal of Operations Management, 2007, 25(6): 1332-1347.
[17] Soto-Acosta P, Merono-Cerdan A L. Analyzing e-business value creation from a resource-based perspective[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 f Information Management,2008,28(1): 49-60.
[18] Zhu K, Kraemer K L. E-commerce metrics for net- enhanced organizations: Assessing the value o f e- commerce to firm performance in the manufacturing sector[J]. Information Systems Research, 2002, 13(3): 275-295.
[19] Kohli R, Grover V. Business value of IT: An essay on expanding research directions to keep up with the times[J]. Journal of the Association for Information System s, 2008, 9(1): 23- 39. Based analysis[J]. M IS Quarterly, 2005, 29(4): 625-652.
[20] Lauer T W. Side effects of mandatory EDI order processing in the automotive supply chain [J]. Business Process management Journal 2000, 6(5): 366-375.
[21] Eikebrokk T R, Olsen D H. An empirical investigation of competency factors affecting e-business success in European SME s [J]. Information & Management,2007, 44:364-383.
[22] Pavlou P A, E lSawy O A. From IT leveraging competence to competitive advantage in turbulent environments: The case of new product development [J]. Information Systems Research, 2006, 17(3): 198-227.
Abstract:This paper, based on questionnaires, analyzes the e-commerce application level of and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cross-border transactions faced by enterprises of different sizes. The study finds that cross-border e-commerce application level has gradually increased in turn from small-sized enterprises,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to large enterprises; for different scale enterprises, the development of cross-border electricity is different, and the enterprises with the same size also perform distinctively in different links of e-commerce in the cross-border transactions.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of this research,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suggestions to improve cross-border e-commerce application level from the aspects of enterprise, government and state.
Key words: cross-border e-commerce;e-commerce application;enterprise scale;factors
(责任编辑:张丹郁)
[22] Pavlou P A, E lSawy O A. From IT leveraging competence to competitive advantage in turbulent environments: The case of new product development [J]. Information Systems Research, 2006, 17(3): 198-227.
Abstract:This paper, based on questionnaires, analyzes the e-commerce application level of and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cross-border transactions faced by enterprises of different sizes. The study finds that cross-border e-commerce application level has gradually increased in turn from small-sized enterprises,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to large enterprises; for different scale enterprises, the development of cross-border electricity is different, and the enterprises with the same size also perform distinctively in different links of e-commerce in the cross-border transactions.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of this research,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suggestions to improve cross-border e-commerce application level from the aspects of enterprise, government and state.
Key words: cross-border e-commerce;e-commerce application;enterprise scale;factors
(责任编辑:张丹郁)
[22] Pavlou P A, E lSawy O A. From IT leveraging competence to competitive advantage in turbulent environments: The case of new product development [J]. Information Systems Research, 2006, 17(3): 198-227.
Abstract:This paper, based on questionnaires, analyzes the e-commerce application level of and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cross-border transactions faced by enterprises of different sizes. The study finds that cross-border e-commerce application level has gradually increased in turn from small-sized enterprises,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to large enterprises; for different scale enterprises, the development of cross-border electricity is different, and the enterprises with the same size also perform distinctively in different links of e-commerce in the cross-border transactions.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of this research,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suggestions to improve cross-border e-commerce application level from the aspects of enterprise, government and state.
Key words: cross-border e-commerce;e-commerce application;enterprise scale;factors
(责任编辑:张丹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