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手拉小手 开启乡村孩子的音乐梦想

2014-10-29李华杨振华胡卫国

小演奏家 2014年4期
关键词:竖笛音乐课乐器

李华+杨振华+胡卫国

3把古筝、17个葫芦丝、20张纯真的笑脸……在湖州市良友学校的一间教室里,古筝独奏《渔舟唱晚》的悠扬音乐响起,孩子们坐得端端正正,仔细地盯着“老师”的每一个弹奏动作,进入了音乐世界。

2013年暑假,湖州师范学院发起暑期微创业活动,通过创业活动赚取公益基金,为良友学校的孩子们送去了古筝和葫芦丝。“老师,这些乐器是送给我们的吗?谢谢哥哥姐姐们,我们以后可以学习乐器啦!”小心翼翼地摸着新乐器,孩子们笑得特别开心。

良友学校是一所农民工子弟小学,相比公办小学,学校教学设施简陋,教师资源也较稀缺。“孩子们都特别喜欢音乐,但我们满足不了,师资和器材都配不上。”良友学校郑校长介绍,学校没有独立的音乐教室,也没有钢琴、手风琴等音乐器材,连专业音乐教师也没有。平常的音乐课只能说是唱歌课,就是老师教学生唱歌,没有五线谱,没有乐器伴奏,教一句唱一句。

和良友学校一样,由于条件有限,绝大多数的农民工子弟学校在专业师资力量上捉襟见肘,“没乐器、没人教”成为了学校和孩子们的烦恼。然而,即使没有乐器伴奏,也没有五线谱,孩子们依然唱得开心起劲。

灿灿跟着打工的爸妈到湖州已经4年了,从小就能歌善舞的她特别希望拥有一件乐器,可是她把这个愿望深埋在心底。她说:“爸爸妈妈打工赚钱很辛苦,我不想让他们多花钱。”当被问起最想拥有的乐器时,她想了半天才说:“大琴很贵的,口琴和长笛好像比较便宜。如果我学会了吹口琴,晚上就可以吹给爸爸妈妈听。”

在我们身边,有不少农民工子弟学校缺少音乐老师和音乐器材,更有很多拥有音乐梦想的“小候鸟”,碍于学校办学条件和家庭经济条件,只能把艺术梦想放在心底。

然而,在同一座城市里,有一些乐器却“沉睡”已久。“女儿说要学吉他,结果买好乐器,她学了两三次就不学了,现在这把吉他就放在书房的角落里积灰尘。”家长陈女士说,“除了吉他,我还为女儿还买过长笛、二胡,都没用过几次。”而且,和她们家有同样情况的不在少数。

有人弃之不用,有人求之不得。在寒冷的冬日,“爱心列车”将为热爱音乐的农民工子弟再次出发,用实际行动为孩子们送上温暖。“唤醒‘沉睡的乐器”公益活动已经正式启动,如果你家里有正在角落里“沉睡”且能完好使用的乐器,不妨慷慨捐献,来帮助“小候鸟”们圆艺术梦想。

鹿鸣小学

山里娃的特殊音乐课

2013年12月12日下午2时40分,清亮的下课铃声回荡在衢州市柯城区七里乡的山林间。鹿鸣小学七里校区热闹起来,五六年级的孩子手拿竖笛,冲出教学楼,欢快地跑过操场,奔向音乐教室。

教室里,余国强老师面带微笑,和蔼地看着一个个气喘吁吁的孩子陆续跑进教室。来不及站稳,大口喘着气,孩子们就先喊一声:“余老师好!”几个淘气的孩子,口含笛嘴,深吸一口气,“呜”一声吹一个长音,以此平息喘气。

余国强曾在衢州婺剧团工作,有40多年的器乐演奏和教学经验。去年9月,衢州通成国际物流有限公司为七里小学的每个孩子买了一根竖笛,并与余国强签下一份协议,今后3年,他教孩子们吹竖笛,每周去4天,每天两节课。

看孩子们调整得差不多了,余国强收起笑容:“好,开始练习!”3个孩子在黑板前迅速敲起大小军鼓。和着鼓声的节拍,站成5列的孩子们,指按笛孔,开始吹奏音阶1、2、3……从低到高,又从高到低,如此循环往复,节奏由缓到快。

一会儿,孩子们开始有些接不上气了,有的偷偷把嘴移开换气,有的暂时咬住笛嘴不吹充数,还有的闭目、耸肩、抖腿、左右摇摆,以继续坚持费力的练习。一滴一滴的唾液,如汗珠般从竖笛底端掉落在他们的脚前。

余国强走入队伍中纠正孩子们的姿势,转了一圈后笑着对记者说:“练习比较乏味。学生们学了快3个月,也能演奏三五支曲子了,但我不要求他们曲子吹得多好。现在就是给他们打基础,把气练好,培养音准和节奏。有了这样的基础,以后换学其他乐器就容易了。”

没有专业的音乐和美术老师,鹿鸣小学的125名孩子艺术素养极度欠缺,这正是余国强受聘到学校任教的原因。这里的孩子,大部分是留守儿童,他们常常能听到大自然高山流水的美妙声音,却不知道如何欣赏和感知律动的音符。

约半个小时后,枯燥的音阶指法练习终于结束了,孩子们开始演奏简单的练习曲《让我们荡起双桨》,大家的劲头又足起来了。悠扬的笛声从教室飘出,一个个跳动的音符飞过山梁。

练习结束,孩子们准备散去,接下来的一堂课是二、三、四年级的孩子上的。我拦下一个孩子问:“不停地吹,是不是很无趣?”这名五年级的小男生绽开笑容大声说:“不无趣!刚开始学不会的时候觉得很烦,现在我们最喜欢上竖笛课!”

其余孩子围拢过来,纷纷抢着表达对音乐课的喜爱。“以前我们没有音乐老师,音乐课都不上。”“放学后我都会自己再练半小时。”“我想学葫芦丝,像我衢州城里的堂哥一样。”“我想学古筝,但是太贵了,我都没见过真的古筝。”

离开学校时,鹿鸣小学七里校区负责人吴志坚说:“山里孩子艺术培养的投入几乎为零。父母在外打工不重视,山区学校难以配备专业的艺术老师,孩子很难受到艺术熏陶,与城里孩子的差距非常大。上过竖笛课后,孩子们都希望亲眼看见电视上见过的诸多乐器,还有专业的音乐老师手把手悉心地教他们演奏,带领他们走进音乐殿堂。”

从七里乡到衢州市区,我在下山的路上弯弯曲曲地绕了一个小时,耳畔依然回响着孩子们的笛声。孩子素质的全面发展,艺术素养的提升不可或缺。国家和社会对山区孩子的帮扶,物质方面已经得到重视,但农村孩子艺术素养的提高,还需要得到更多的支持和关注。

刘桥小学

手机伴奏中的天籁之音

徽省蒙城县岳坊镇刘桥小学,音乐课前刘坤峰老师在办公室备课,桌上放着的是他上课时用的手机。

2013年10月22日,刘坤峰老师在刘桥小学教小学生唱歌。一堂音乐课、一首旋律优美的歌曲,对很多农村的孩子来说,就是他们的音乐启蒙。安徽省蒙城县退休教师刘坤峰,退而不休,重拾音乐梦,坚持到农村学校,免费教孩子们唱歌,成为孩子们当之无愧的音乐启蒙教师,他的故事被当地群众传为佳话。

今年70岁的刘坤峰早年毕业于安徽师范大学数学系。从当年读大学到参加工作,他一直对音乐充满浓厚的兴趣,音乐是他的一个梦想。2000年,刘坤峰因左眼患白内障无法继续教学工作提前退休。2001年,病情逐渐好转后,闲不住的他决定发挥余热,重拾音乐梦,便主动联系岳坊镇几所没有音乐教师的偏远学校教孩子们唱歌,先后在岳坊镇母集职中、冯庙小学、代安小学和刘桥小学等4所学校,当起了不取分文报酬的“编外”音乐老师。按照学校的音乐课程安排,刘坤峰像正常上班一样,前往不同的学校去免费教孩子们唱歌。

2004年,虽然年纪大了,行动不便,但是刘坤峰老师仍坚持到离家不远的刘桥小学和代安小学教学生唱歌。他除了教学生唱音乐课本上的歌曲外,还教学生唱一些爱国主义革命歌曲以及一些积极向上的歌曲。每到一所学校,刘老师都受到学生们的热烈欢迎。

尽管农村小学教学条件很差,但刘坤峰老师用自己的手机为孩子们的音乐梦想“伴奏”。“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悠扬的旋律回荡在每个孩子的心中。

刘老师站着孩子们周围,孩子们那渴望和专注的神情是他一直坚持义务授课的动力。

户外音乐课一直是孩子们最喜欢的上课方式,在空旷的操场上,孩子们嘹亮又动听的歌声令人陶醉。

在刘桥小学上完音乐课后,刘坤峰老师马上骑自行车赶往下一所学校。endprint

猜你喜欢

竖笛音乐课乐器
喜欢的课
上音乐课能帮学生提高学业表现
如何提高竖笛教学的质量
乐器
乐器也疯狂
我们班的小能人
众生相
成功的背后
今天的“音乐课”
奇妙乐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