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初中物理课堂实效性之我见
2014-10-29钟瑞标
钟瑞标
【摘要】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施新课改后,中考物理试题中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新理念,在知识与实验操作中注重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考查,所以优化课堂教学内容,提升课堂教学的实效就显得特别重要了。
【关键词】 新课标 初中物理 课堂教学 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 G63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4)07-095-01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新课标背景下的教学过程强调发展学生的认知过程,以物理知识为载体,在课堂上让学生体会探究实验的过程,体验探究实验中的快乐和成就感,提高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对未知事物的探索精神。如何合理利用课堂有限的时间来实现物理课堂效率的最大化尤其必要,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提高课堂的实效性谈谈开展课堂教学的几点看法:
一、利用课前预习,强化问题意识
预习就是课前自学,预习目标是预习的前提。如果教师在布置课前预习内容时,没有提出具体的问题和要求,而是笼统地要求学生梳理本节知识,目的不明确,造成学生的预习成了随便翻翻看看,起不到预习的作用。因此,在预习目标的设计方面,教师必须清楚应该让学生预习什么,如何去预习,预习成果如何检测等问题。如在预习“浮力”时,我给同学的基本预习目标是:(1)搜集生活中关于浮力的例子或演示关于浮力的现象;(2)感受物体漂浮在液体上和浸入液体及浸没液体是一种什么状态。预习设计最重要的是对学生要有思维的任务,能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让学生充分观察感知的基础上,及时地提出任务,以完成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学习能力、提取信息、分析信息的能力。
教师在指导学生预习时,应对重点内容划线、圈点,让学生摘抄在预习本上。如概念课着重预习意义、定义、公式,单位、计算等;找出关键字句的含义与作用。又如“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关键词是“竖直”描述了重力的具体方向。预习有没有效果,最重要的标准是看学生能否提出问题。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并产生质疑,同时要想办法让学生说出疑问的产生过程。而这一方法的引领或积累,不但能提高学生的能力,还会为学生的終身学习打下基础。
二、利用生活体验,消化难点问题
物理课程标准强调:“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也就是要求我们的课堂贴近学生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探索物理现象,揭示其中的物理规律。物理概念起源于生活,教学时可从生活中的客观事物或物理现象去挖掘内因、分析原理。
三、利用电子白板,活化实验效果
物理实验是初中物理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了解和认识物理概念和理念的有效途径。时下,许多学校实行了“班班通”,电子白板生动形象的图像、动画等交叉功能,使课堂教学更显直观生动,更容易突出重点,化解难点,大幅度地提高课堂效率。
如一些实验装置的组合或连接,课前,教师只需将所需要的图片导入电子白板的文件夹中,上课时,打开电子白板,需要哪张拉哪一张即可,还可以放在任何位置加以随意调整。图片本就具有较好的新颖性且和实物较相符合,表现力强,能很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如:学习“串、并联电路”的教学内容时,学生在能识别基本串联、并联电路后,要动手连接实物时,在以往,要么教师早进教室把各电路元件画于黑板上,然后课中让学生来连接,一节课下来,学生练不了几个问题,课堂效率很低下。有了电子白板辅助教学,其功能弥补了这个缺陷,课堂上,利用已准备好的图片可让大部分同学上来连接,还可以针对不同学生的连接情况进行对比,对于某些不当之处可以删掉,对于某些重点、要点的地方可以用不同颜色的笔勾勒出来。多媒体辅助教学对学生理解、掌握物理概念和演示实验有很大的帮助。再如:对声波的形成和传播过程有一定的难度,利用Flash工具做成一个演示课伯通过形象地模拟音叉的振动,放大空气中分子的疏密变化展现给学生一个直观的声波形成过程,这样大大降低了知识的难度,促进学生对声波形成和传播过程的理解。
四、利用多种方式,强化知识体系
教师是教学的主体之一,关键是教师,根本在课堂。“主导”者,主要在“导”。导的形式多种多样,多姿多彩。需要教师导以目标,导以兴趣,导以思维,导以方法,导以规律,导以能力,导以创新……如讲授《摩擦力》的内容时,为了更好地体验摩擦力是我们生活中普遍存在的一种力,充分利用导学案,设计了一组小实验,感受一下摩擦力。(1)将手掌用力压在桌面上并向前用力,但手掌相对桌面静止;(2)将手掌用较小力压在桌面上并向前用力,使手掌相对于桌面滑动;(3)用两根手指在桌面上模仿人走路的情景,感受指尖受摩擦力方向,以此提出问题,引发问题讨论。让学生感到摩擦力是一个什么样的力?作用在哪?作用方向如何?
总结归纳口诀,一直是我们教师追求高效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之一。如“凸透镜成像规律”中,我就结合自身教学实际和学生的学习体会,总结出一些简单而实用的口诀。口诀一:凸透镜成像,远缩小近放大!(远处的物体成缩小的像,近处的物体成放大的像);口诀二:物近像远大,物远像近小!(物体近的,成像远,而且放大,反之);口诀三:物远成实像,倒立缩小放大;物近成虚像,正立虚像放大。(成实像时,像是倒立的,先是缩小的再是放大的;成虚像时,像是正立的,是放大的虚像)。这种方法,实用高效,学习效果自然显而易见的。由此推广,在学习其它知识时大多可以利用这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