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江城市梦
2014-10-29张贤春
张贤春
一、奇迹如梦
你说,感觉这次来德江取的是“白经”。我知道你说的“白经”,是指《西游记》第九十八回唐僧师徒因无“人事”备索,对方只给了“卷卷俱是白纸”的“无字之经”。这倒不是吧,相关部门提交给你们的材料,张张都有文字,而且内容丰富全面,也没有跑题。
开玩笑了,我知道你的意思,是说除了征地、拆迁、安置补偿方案,其他都是桌面上的东西,那些做法、经验,放之四海而皆准,都是上得书的,如果仅仅是这些,或者说座谈中那些四平八稳的经验,发个传真给你们就行了,甚至在网上搜索基本上都能查到,没有必要往返颠簸这么远的山路。
我也承认,仅凭书面上的介绍,没有亲自来德江看看的人,都质疑德江产城一体化速度。2010年以来,县城区先后在城南、城北收储土地近2万亩,拆迁房屋1854户31.44万平方米,搬迁坟墓5839座,兑现补偿款4.2亿元,而且做到了“零强拆、零上访、零阻工、零案件、零事故”。快速推进了城南新区路网主骨架建设。宽阔的大道、城中的公园,数十幢崛起的高楼……投资达50多亿元、面积近8平方公里的城南新区,相当于再建一个中等规模的县城了。
在规划20平方公里的城北工业园区,5平方公里的核心示范区“八通一平”,园区主干道绿化、亮化以及配套设施建设全面完工,只用了一年多的时间,已入驻规模企业48家,投产36家;连接火车站长6公里宽70米的武陵(城北)大道一期工程2.6公里已投入使用……
不说你,很多人亲眼目睹前,也难以置信,城南董家水井片区,拆迁334户民居和8家单位住房,只用了50天,其实,其中333户民居从签订征收协议到拆除,用时不足1月,第334户民居只是因弄清上世纪九十年代城市建设中遗留的问题耽搁了20来天。46米宽3公里长的乌江(城南)大道和32米宽4公里长的扶阳大道(城南快车道),从动工到投入使用,用时不足10个月,提前1个月交付使用的乌江大道还获得了贵州省“黄果树·优质工程奖”;投资3.45亿元占地380亩、可容纳6000名学生的德江一中整体搬迁,以及投资3.1亿元、占地350亩、可容纳6000学生的职校整体搬迁,从开工到学生入住上课,都只有12个月;占地 1500亩投资5亿元的人民公园,只用了半年,一期工程就向群众开放。60天,挖平占地100来亩的人工湖;90天,离城8公里列入同城化发展,规划年年有节、季季有花、月月有果、天天有客占地二千五百多亩的高家湾城市农业观光公园显现雏型;撤县建市,从决定申报到通过市级和省级评审,只用了半年时间。县人民医院、民族中医院的高楼,人们仿佛还在议论中,就已投入使用;如雨后春笋般的楼盘、商贸城,每幢建成时间都没有超过年半,开盘后有人观望是否会降价时,回首已被抢购一空,后悔莫及。
2012年6月1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共中央办公厅主任,时任贵州省委书记的栗战书在德江城北工业园区调研时说:“德江县城市建设运作模式很好。”2011年6月6日,贵州省委书记,时任省长的赵克志到德江考察调研城镇建设工作时,给予了“规划好、干得好、拆迁征地安置好、发展环境好”的高度评价……先后有省内的务川、三都、赤水、雷山、平坝等和省外的常德、凤凰、麻阳、鹤山等市(县区)前来德江考察城市建设经验,其中凤冈县组织的考察团,由县委书记带队,包括了乡镇在内的正科级及以上领导干部,达180多人。2014年1月,“全国新型城镇化范例征集”十大案例揭晓,德江入选;“德江城市经营模式”被省委、省政府作为典型经验在全省推广;全省项目观摩会在德江召开。
城南、城北一片大工地的景象持续数年不衰,而且还在不断向外拓展,毫无停下来的迹象。
这些你已亲眼目睹,为了让你不枉此行,我侧重说说那些材料中没有的。
为了减少你的怀疑,增加可信度,我将我的工作简历向你简要介绍一下。我自参加工作起,一直居住在县城,调来县政协办之前,在县统计局工作了20年,德江报社工作了10年;担任过《德江县志》和《德江县志(1978—2005)》两本书的副主编。
二、漫漫寻梦
1
2008年3月13日,县长夏虹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将德江建设成为“优秀旅游城市、区域性中心城市”,与周边县形成1小时经济圈。
一时间舆论依然哗然。不少人说:把人家圈进来,招呼(小心)人家把你圈进去哟。
人们的理由很充分:德江地处贵州省东北部武陵山与娄山山系交汇处,远离大中城市,没有高速公路,也无铁路过境,机场也在数百公里之外,有的是山高坡陡,沟壑纵横。在人们的印象中,德江除了偏远,就是落后,再加上贫穷,何以打造区域性中心城市?可以说,那时确实没有现在“三高五铁一场一港”这种前景,更无省委省政府定位的底气。你想,仅靠还在规划拟议中的三条高速公路和一个港口,仅靠没有明确在德江交汇设站的两条铁路,也无上级政策支撑,要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确实很难,大家的信心不足也不是空穴来风。
但是,德江决策层自有自己的看法,区位劣势也蕴含着区位优势。首先是周边较远的大中城市,对这一区域的集聚和辐射减弱——离得近的城镇反而容易被吸附;其次有了一定经济基础而实力又不太强的乡村居民,会就近选择条件较好的城镇入住。
德江位于贵州省铜仁市西部,东与印江县交界,南与思南县接壤,西南与凤冈县相邻,北部插入沿河、务川两县之间。县城自然条件相对较好。
从气候优势看,德江县城日均温差不大,四季温差较小,近22年年均气温最高的7月只有26.2度,最低的1月份也有5.8度,分别比周边一些县低1至3度和高1至3度。与周边一些县城比起来,热天不是很热,时常凉风绕绕,早晚更是凉爽,人们总是在夜晚走出家门上街歇凉;冬天不是很冷,而且很少吹风,夜深之时行人也较多,这都是多数商家到深夜10点后才关门的主要原因。
从用地、用水条件看,县城及周边地势平缓,建设可用地达上百平方公里;四周水源充足,只需修建水库调节用水或提灌落差只有100多米的乌江用水即可。
也就是说,德江适宜居住。如果不承认以上这些优势在德江县城人口集聚中的作用,我们就难以理解,黔东北最年轻、人口最少的德江县城,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城市规模迅速扩大,人口从解放初的3千人左右快速增加,在2007年就已成为铜仁地区第二大城市;加上流动人口,2013年已超15万人。城市建成区面积从解放初不足1平方公里,扩展成为2013年的18平方公里。
但是,我们也知道,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城建标准较多,有快捷的交通、快速的通讯、良好的环境、方便的服务、合理的布局、有效的带动功能、鲜明的特色、深厚的潜力、应有的规模、强烈的开放,等等。其中,应有的规模人均生产总值要达到8000美元左右,第三产业占生产总值的50%以上,城市人口达到50万人以上。现实与这些标准,有着天壤之别。
但我的理解是,提出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这不是一个口号问题,而是建设理念问题,也就是说,决策层对城市建设,将改变过去那种浪费土地资源的建设方式,以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规格管理来改变城市格局。只是这一理念未能及时付诸行动,一等等了3年多。
作为历史唯物主义者,我们不能以今天的城市建设成果去衡量过去城市建设的标准,更不能否认过去城市建设对改善人们居住环境的贡献。后人对前人的超越,是历史规律,我们只能从中吸取一些经验教训,少走弯路而已。
2
德江县城所在地大堡场,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改为玉溪镇(与后来的青龙镇辖区相同),1953年拆分为3个小乡镇时属城关镇,1984年城关镇更名为姜司镇,这个名字一直遭到人们非议,让人联想到“僵尸”,毫无生气。1992年撤小乡镇合并为大乡镇时,才改名为青龙镇的。现在人口多了,不便管理,又将其撤成两个街道办事处,一个以城南、城西为主,沿袭青龙;一个以城东、城北为主,名叫玉水。
县城大体分布是,东面是山,西边也是山,南北两边都是山。从南面山脚向北,在东西两山之间,是一块宽1—2公里相对平缓的坝子,这坝子的长度,从南边山脚到北边山脚,长约15公里,到了北面钱家乡山脚前2公里处,那坝子像不太对称的牛角一样向东西两边延伸,东边是钱家乡的黄土等村,也就是规划火车站的位置,西边是龙泉乡的良家坝等几个村,规划为今后的物流中心。如果从近期40平方公里城市规划图上看,则像一只两脚很长的小狗,头在城南,尾在钱家乡黄土村方向,两只脚分别由西边的龙泉乡良家坝等村和翻坳连接堰塘乡关口等村组成。
县城呈南高北低,中间有一条从南面山脚大龙阡溶洞发源的河,从南至北从县城中部穿过,让你想起苏轼的“世间流水尚能西”。这条河名叫玉溪河。你一听就觉得这名字有些矛盾吧?不是,这名字说的是这条河的神情。平时,水较小,就像一条山溪,溪水晶莹剔透,像一条玉带,穿行在田野间。但是每遇大雨暴雨,洞中水涨,四山雨水汇聚,那溪就变成河了,河水汹涌澎湃,声如雷鸣。
3
解放初,县城住户主要集中在坝子中部东边那座形似钟鼎的小山——钟应山周围,和与之相邻的云盘山脚下,你现在看到房屋鳞次栉比的玉溪河以西,当时都是荒野孤村。城中仅有四街一巷,临街房屋参差不齐,街道狭窄,最宽只有6米,除去阶檐坎,两辆小车都无法对开。当然,那时德江也没有汽车,只有马拖车。城中建筑,除了少数富户为砖砌封火墙外,其余多是木瓦房、土茅房。解放前人口更少。传说,国民政府时,为庆祝抗日胜利,县长不足两个时辰就通知完全城成年人。
县城街道布局第一次改观,是在上世纪五十年代末,拆迁坨街小巷子左右民房,建成了500米长宽27米的中心街,这一段也就成了县城的商业中心区。同时,整修了钟应山南面脚下大寺坝田径场,新建了灯光球场。
1960年,省建筑工程厅设计院对德江县城进行勘测,绘出了《德江县城市测量图》,依然是以玉溪河东岸为主体,向南北拓展,仍为三合土路面。人车混杂,拥挤不堪,没有市政设施,污水沿街横溢,“晴天满城灰,下雨遍地泥”的局面依然没有改变。
县城街道第二次较大改观,是改革开放后的1982年。县政府对县城街道进行规划,陆续拨款,将上述街道和新开辟的玉溪、东环等街道改成水泥路面,并适度扩宽。最窄的7米,最宽的12米。钢筋混凝土多层砖房如雨后春笋般成长,到八十年代末,城中已无茅草房,但两旁瓦房屋檐伸到街中间的现象,在各条街道都较普遍。
第三次大改观,是1991年底及之后的两年。县里采取财政投入、银行贷款、职工和居民捐资等办法,将街道在原来的基础上扩宽了一倍,达到18米至24米。新开发长1200米人们口头还在称呼“32米大街”的迎宾路,就是那时开发的。因为街道拓宽,县城拆除房屋5万平方米,涉及655户。
德江的城市建设一时间成了铜仁地区各县(市、区)学习的榜样。1995年6月,省政府锦上添花,行文明确德江为全省20个旧城改造试点县之一。
4
上世纪九十年代对城的改造和市的建设上,另一个亮点之一,就是拆除城关供销社、农资公司、日杂公司原有的房屋,在原旧址新建了5000多平方米的供销贸易大楼,以及在原址新建的县医院门诊大楼、程控电话大楼等;还一个亮点在今天看来也是一个败笔的,是将有200米环形跑道约5000平方米的大寺坝操场,改建成了商场,并以此将因大兴寺(已毁)而得名的大寺坝变成了以讹传讹的大“市”坝。县城虽然因此增加了大小门面50间、摊位448个、库房50间,也使人们失去了唯一的休闲锻炼场所。全国优秀体育教师周吉全在诗中写道:
不识真金穷作乐,操场改建商场阁。
人民锻炼问天公,枉对西山看日落。
为了弥补这一缺憾,拆迁一中相邻的沈家湾住户到城南暗沟片区划地安置,修建了体育场。由于在校园内,居民不便前往,依然没有休闲去处。再后来,在向上级的汇报中拟将城北蒲家池那片数百亩土地规划为体育场,结果被开发成近万人居住的小区,最后呈现在人们眼前的,依然是楼房幢幢,街巷缕缕。
人们有一个休闲场所,是进入新世纪之后。
2001年后的几年间,除修建县委大院、青龙镇政府、县国土局三五千平方米大小的休闲广场外,县里引资4000万元,拆迁商用房屋,新建商住房1.6万平方米,楼层高均在20米以上,集休闲、娱乐、文化、商贸、住房于一体。接着建成步行街,长220米,宽150米(含商用房占地面积)。街面由青石板铺就,内有石拱桥、假山瀑布、花草树木、喷泉、石椅,成为人们早晚锻炼休闲购物的主要场所。每当夜幕降临,人头攒动,两排街灯与两旁商家灯火交相辉映,一派繁荣图景。
步行街的弊端也随之显现。首先是没有下水道,更大的问题是阻断了交通大动脉。现在要去上下步行街以外的路段办事,必须从两边绕行,不但增加了时间和燃油成本,而且加大了两边的车流量,增加了车辆堵塞。
有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多次建议,将大寺坝商场恢复成休闲场所,将步行街拆除恢复交通要道。但是,将它们拆除,不是有无资金问题,而牵涉在这里经营的商家利益,那损失赔偿真是不好测算。
这些问题,在城南新修步行街和人民公园就不复存在。
两旁商住高楼相拥的城南明珠步行街,房屋外,东边是乌江大道,西边是顺公园边开辟的公园路。步行街铺的也是青石板,也有花池、喷泉、树木、彩灯、雕塑、石椅,但每隔100米左右,就有出入步行街宽敞的人行通道。这长约500米的步行街,南北两头,都有与公园路与乌江大道相连的车行道,不影响车辆从各个方向通行。
再看人民公园。公园沿着玉溪河从北至南延伸,占地1500亩,长约3公里,与蜿蜒而上的玉溪河、翡翠般的人工湖,以及溪畔的土家民居,构成了一幅美丽和谐的画卷。公园内,古树参天,花草争艳,翠竹连绵,曲径通幽,移步换景,令人赏心悦目。亭台楼阁,文脉氤氲;奇石假山,错落有致;虹桥卧波,相映成趣。可以说,始建于2011年底,一直还在延伸建设的人民公园,是决策者的得意之笔。不管是本地居民,还是远方来客,无不称赞决策者:本可拍卖用来增加财政收入的城中土地,却用来改善居民的居住环境,使孩子们有了嬉戏追逐的地方,年轻人有了谈情说爱的去处,中老年人有了休闲锻炼的场所……。公园与步行街相邻,集聚了人气,增加了商机,使房地产增值,商场生意兴隆。
在此同时,投资1.5亿占地45亩可容纳6000人观看的体育馆,已经开工建设,德江没有像样体育场所的历史将终结。
三、阵痛随梦
1
一座城市是不是宜居,除了自然环境,与规划和建设也有很大的关系。就像炒菜一样,原料再好,搭配不当,手艺欠佳,火候不到,炒来也让人难以下咽。
刚才我们已经谈到,由于德江县城适宜人居,交通便捷了,经济发展了,收入增加了,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城市对提高自身收入以及改变生活质量的重要性,进入城市的人群越来越多。据《德江县志(1978—2005)》记载:1979年,县城总人口6329人,日供水280吨,供水人口1939人;1996年,日供水700吨,解决城区3.5万人生活用水;2005年,县城区总人口达到6.9万人,县城日供水总量1.8万吨,有5.9万人饮用自来水。2012年,县城日供水总量已达3.2万吨,有13万人饮用自来水。
1986年,省政府批准《德江县城总体规划方案》。但是,尽管采取各种形式对土地管理和规划法规进行宣传,也出台了许多配套措施,进行了严厉打击,“两违”现象依然层出不穷,屡禁不止。
尽管一些人还因此受到行政记大过、判刑、收回耕地、强制复耕、炸毁砖瓦窑、拆除建筑等等处罚,甚至成立“查处越权批地”领导小组开展工作,但你翻开县志,那些违法买卖土地依然是:年年查处年年有,一年更比一年多,大有“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之势。1994年,查处各类违法占地案件468起,其中:立案查处50起,补办用地手续231起,处以罚款6.8万元。1997年,重点查处私下出让、转让土地等违法用地达到858起。
县委、县政府看到这一屡禁不止的现象,主要在于居者无其屋,于1997年底起,先后决定以小区形式开发,解决城区住户无地建房和无序建房问题。此后数年,违法用地案件大幅度减少。
香树园小区从1997年底起开发。小区南北长1.2公里,东西最宽600米,呈“十”字交叉型。区内建筑以商住建筑为主,包括商贸区、汽车站、停车场、农贸市场、文化娱乐、生活居住区的房屋建设,建筑最高7层,最低3层,为单排建筑。主要道路有长1080米20—24米宽的香树路,长640米宽20米的利民路。
2002年初开发钟环小区。地处阡水桥顺玉溪河向上至环城326国道,南边与香树园小区相接。2003年初,完成小区建设用地2.13万平方米,安置拆迁户18户1620平方米,出售转让土地8753平方米。区内除12米宽的主干道外,另建设有6条小街。
随后,与钟环小区接壤向西建设吉宅公园小区——很遗憾,建成后也没有让人看到与“公园”二字有关的设施。区内占地面积13.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3.2万平方米,建成326国道绕城线路长3100米,宽28米,也就是现在的环城北路。区内新建有学校、办公楼,多数为居民自建住宅区。
2
这些小区的开发,其主要政策是:由县建设局或国土局成立开发公司名义“打捆”建设,公司以房地产增值费平衡小区开发中的征地费、房屋拆迁安置费、土石方工程、道路桥梁、沟洞等基础设施费用,自负盈亏;开发过程中所产生的税,实行收支两条线,由财政返还开发公司用于建设;开发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费用,要求有关部门给予最大限度优惠。
从开发政策可以看出,这些开发,财政没有收入。开发商主要是以出售土地增收,居民购买土地所建房屋,多数人家门面窄进深长,列车式的房屋,一幢紧接一幢,两街(巷)之间的房屋大多背靠背,加之背街小巷宽度很难超过10米,采光差,通风弱,高处遥看,似如乱石中四布垃圾,缺乏美感。建设中,规划大幅度缩水,街道没有图上宽,甚至是一条街道前宽后窄,比如,香树路,连接城中的北段是24米,连接三十二米大街的南段却变成了20米。待后来县领导发现既不美观也影响交通通畅时,不少人家的房屋已经成型,也就造成了西面这排街的建筑凹凸不直的现状。此外,规划中的绿化地没有了,垃圾也无堆放之地,如今只能将垃圾箱放在玉溪河上的商贸桥上,公厕也少得让行人随处大小便。
现在我们提出的城市建设规划“南连北拓中改西扩”,这“中改”除了修修补补街道,增加一些诸如公厕、垃圾中转站之类的公共设施,真有些像狗吃刺猬,难以下口。
决策层看到了这种开发形式的弊端,寻求在有限的土地上,居住较多的人口,同时改变居住环境,停止了“打捆式”小区开发。
应该说群众对德江县城居住的环境,对德江的发展前景看得比一般人明朗。小区土地一级市场已售完,二手、三手市场倒卖的宅基地价格成倍甚至10多倍增长,私下买卖土地和违反规划建设的“两违”现象严重反弹,在城区东西南北四处开花。
2005年11月,县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县城总体规划》,2007年4月,县政府发布《关于整治和规范城市建设的通告》,重点清理县城规划中心区2006年1月1日后的违规建设和非法买卖土地等行为,并决定至年底前暂停审批建房用地和规划手续。至5月底,共查处“两违”538处,停建792处,拆除严重违反规划建筑10处,对不严重违反规划的1043户建成户进行整改,补办了相关手续。
由于人们进城的需求,卖方的暴利,加上人们只有自建房才是真正有房的“地主”观念,以及没有房源供给,人们觉得只要造成“既成事实”,政府要么默认,要么对拆迁房屋划给成本价土地,要么补办相关手续。于是,铤而走险的“两违”户,冒着被没收建筑工具,甚至被拆除的风险,采取白天抢建、夜晚偷建等办法新增“两违”。尽管其间也查处了不少,但加上一些职能部门工作人员的另一种“两为”——不作为(视而不见),乱作为(给了好处乱办事),使“两违”现象屡禁不止。期间已采取过强拆措施,然而,由于决策层意见的不统一,配套措施不完善,导致集体访、越级访、进京访增多,县政府门口一度像赶集一样,也因此惊动铜仁地委、行署,派驻工作组调查、整改。一些参与其中的干部被查处。至2009年9月30日,严重违反规划的“两违”户达到64户,一般违反规划的“两违”户达到1000余户。在对“严重”户采取强制拆除、补偿加给成本价划地安置的同时,对“一般”户办理临时用地建房手续。
事实上,县委、政府也知道,城区原住居民人口的增长,县内乡村和县外人口的涌入,仅靠打击“两违”的堵,是难以解决根本问题的,必须要有疏的办法,保障居者有其屋,使其安居乐业。于是,2006年聘请同济大学编制城南新区规划,其目标是把新区“建设成功能完善、经济繁荣、交通便捷、环境优美、社会和谐,具有秀丽风光、浓郁地方特色、鲜明时代风貌的现代化宜居新区,使其成为德江的‘浦东、德江的‘金阳”( 2008年《政府工作报告》)。但是,由于决策层意见不统一,城南新区规划多次讨论却迟迟达不成共识实施;另一个疏的办法是建设廉租房。但是,这一办法由于政策因素起步较晚,作风因素建设速度较慢,致使以堵为主的“两违”问题堆积得越来越多。
“两违”带来的后果是严重的。不说有限的土地资源被占,公共用地被占,甚至用于办学的已征土地被占。招商引资项目难以落地,惠民工程难以实施,仅自身生存的环境也让人揪心。由于“两违”户多是抢建偷建,建筑安全隐患不说,排水、通风也不畅,进出道路不但不能通行消防车,有的板车都难以进出,治安状况也令人担忧。因此,2009年后,对“两违”户采取强行制止、拆除。其中,2012年,制止各类违法违章建设行为543起,拆除违规建筑432户;其间,还发生国土部门的干部在拆除“两违”建筑时,被“两违”户刺死案件。你不要惊讶“两违”还有这么多。这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了德江县城宜居,县委、政府的打击力度较大,国土、建设、青龙镇等单位,敢于担当,勇于作为。
四、斩棘追梦
1
我认为,在目前的体制下,城市要高品味建设,要快速建设,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决策层的理念、作风、团结协作。不然你就难以理解,同样是那些干部,换一个领导其成就会迅速呈现,发展面貌会焕然一新。这就是一头狮子带领一群羊能够战胜一头羊带领一群狮子的道理。
2009年11至2010年1月间,组织上对德江县党政主要领导进行调整,先是县委书记杨德华到任,接着是县长张珍强就职。
人们对德华书记到任持观望态度。有人说他任中共石阡县委书记时提出的“石阡精神”是“干”。这个字有两种读法,一个是干事的“干”,一个是干杯的“干”。大干、苦干、实干、巧干,其正能量自不必说,我觉得,就是干杯的“干”,体现的也是土家人的一种干脆、豪爽。
接下来,我们体会的,是德华书记的实干和敢干。
一部门领导,没有按约定时间与上级来德江指导工作的领导接洽,被写了检查;开会迟到的部门领导,被赶出了会场。下乡检查工作,不要求汇报,也很少视察乡镇领导推荐的“亮点”,随他意愿,想去什么地方看看就到什么地方看看。发现什么问题,能落实的立即落实,或限定时间落实。中途,他常突然说,要在乡(镇)里吃晚饭,吃过晚饭又突然说,就住乡(镇)里不走了。他随意到乡直单位办公室、食堂、学校、卫生院走走,让人防不胜防,其事例,你可在网上搜索本人撰写的《杨德华的细节是大事》中窥视一二。另外,还前所未有地清理在编不在岗人员上千名,开除或解聘80多人。
2009年12月17日,县召开“两违”整治工作大会,德华书记批示行文将拆除对象户责任落实到县领导和县直各部门,以及与“两违”户有亲属关系的干部。大家心里明白,这一措施不单纯是工作细化问题,而是看到了“两违”问题的结症:“两为”。即使有的领导干部没有参与“两违”,但其亲属参与“两违”也与他们的间接影响有关,或者说让执法人员不敢“下手”,或者亲属们因有他们在官位上而不配合。这一办法后来用到城市征拆中,收效明显。
德华书记到德江后,德江政坛“巧合”地发生前所未有的“地震”,先后有两名副县级领导倒下,包括刚调离的前县国土局长在内约有一个班的科级领导走进监狱。半年内,连换两任城建局长。在寻找第三任城建局长时,多人推荐多人都被否决,一段时间,分管城建的常务副县长陈健不得不“代理”局长召开局务会。后来他向组织上推荐了张奠国。理由是《铜仁日报》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发表过一篇通讯:《书记今年二十八》,报道的是时任科级乡党委书记张奠国的先进事迹。后来由于种种原因,张奠国一直在乡镇和县直部门兢兢业业任副职。县委常委会同意调张奠国任建设局副局长,主持工作,试试看。一试8个月,同意“转正”。随后,对上下都不太满意的两任房产局主要负责人问责,将在乡镇工作20多年,已享受副县级待遇的县委政法委副书记周林,调去任了主要负责人。对那些影响城市拆迁、建设的造谣惑众者,对以黑社会手段破坏招商引资和建设的人,迅速打击:或免职,或调到乡下,或拘留甚至判刑。
德华书记对城市建设工作的督促检查,到了让人提心吊胆的地步:要求施工方昼夜施工,提前完工的给予奖励,达不到进度要求的,算帐走人。乌江大道施工方,因提前1个月投入使用获得了100万元奖励。
仅举一例可见一斑。
2011年1月14日,贵州省国防办来德江合兴镇帮扶,德华书记到镇里与省国防办的领导们座谈后,住在合兴镇,我随行采访。第二天一早他与省国防办的领导,迎着雪花,一同去该镇龙溪村走访慰问、座谈。下午到与凤冈县交界的杭瑞高速公路合同段慰问、座谈,晚上7点过与德江各合同段负责人座谈后一起用餐。我想采访任务已经结束,提前回到单位写稿。
晚10时,我接到县委办领导电话,说德华书记和县委副书记商友江在乌江大道工地督查。我赶去时,张奠国等已经赶到。他问他们施工为什么缓慢,张奠国等答是因为坟墓搬迁影响了进度,施工方负责人也证实了这一说法。其时,不少坟墓被四周的黄土围成了锅形,坟墓在锅底。德华书记立即打电话给青龙镇党委书记蔡江、镇长胡国仁,请他们来解释清楚。他们赶来说已经公示,公示期满后立即兑现补偿搬迁。继续向前爬坡,看到茶林堡上(现五星级宾馆所在地)的茶叶和树木依然如故,电话通知不一会,农业局长张永跃和林业局长罗兴伦赶到,理由与前相同,公示期未满。德华书记对他们说,硬要等到公示期满?主动上门去征求意见,做工作,凡是愿意签订协议的,随时签随时兑现补偿,随时搬迁随时推进施工。
当时,这条大道只有与城中相连的1公里通车,一标段与二标段还未相连,步行只能到达1.4公里处,只好返回绕行到二标段检查,再绕行到扶阳大道,从东边入口处步行检查。此时已近12时,四周一片漆黑。大家借助几支手电或手机电筒,一会在推出了一段的毛路上行走,一会为走捷路又穿行在荒坡或田间。两次从跳磴石上越过玉溪河,每次德华书记都是手持电筒照着石磴,让人先过,他最后一个走过来。由于这些石磴是村民就地取材放上去的,易动且滑,有两位就从石磴上滑下来踩进了水中。此时是隆冬时节,寒水刺骨。由于走一处要停下来检查和指导一处,时间不觉就到了凌晨1点。当他走进临近西边出口段时,发现这里已经停止了施工,他喊随行的交通局长蔡永鹏通知两个标段的负责人到场,对方解释每天安排的是两班,开挖机、推土机的师傅休息了。他还是要求“人休息机器不能休息”,达不到时间要求的形象进度,就要撕合同,请审计算帐走人。
当天回家时已近凌晨2时,可第二天一早,他又陪地委组织部长雷甘霖去离城50公里外的乡下调研去了。
德华书记像这种深夜督查的事例很多,本人亲历的第二次是春节之后,他率领分管城建的陈健和分管交通的周骥两位副县长及相关单位领导,到城南新区督查结束时已是深夜12点半,他对桥基施工暂停是因买不到炸药的理由向县物资公司负责人佐证,对其说炸药仓库已无炸药表示怀疑,亲自前往城郊山中的炸药仓库核实,对其未能及时调进炸药问责。
大家都佩服德华书记精力充沛。在精力充沛上,2011年接任县委书记的张珍强,调任德江县长的李云德,也有相同之处,只是他们节省时间的方法各有不同。
珍强书记上车不足5公里就可入睡打鼾,到省城去市里出差开会,常常是深夜才出发,天亮下车依然精神抖擞。他只要有空,就去爬城郊山坡,走田埂小路,做到规划心中有数。比如爬城南东边的大犀山规划山体公园,爬城北东面的黄木丫山头规划工业园区和火车站;晚上到工地查看,及时纠正施工人员没有按设计施工的行为,同时将下步应该注意些什么交待得很是详细。自参加工作一直在县城建局负责设计、并负责城南新区技术指导和质量监督的副局长、高级工程师左应高说,每一个项目,每一个小区,每一座桥梁,每一堵文化墙,甚至每一棵树的栽种,每一块砖的铺设,设计图中都包含了珍强书记的理念,施工过程中都有珍强书记的心血。我开玩笑对珍强书记说他是免费的“技术总监”。他说如果规划设计不到位,或者施工走样多了再来纠正,其损失不管由谁来负责,都是损失。
云德县长喜欢在出差的车上看书,除了午休性睡觉,他能一直从出发地看到目的地。2012年12月26日,我随领导们前往成都对接机场规划事宜,返回时坐在他的车上,目睹他在车上从成都看书看到了德江。你也就不难理解,不管你与他交谈什么,他都能条理分明地结合实际道来,并有自己深刻独到的见解。等会我们谈到德江城市建设中许多“借鸡下蛋”的融资办法,都是他来德江后出的主意——地区组织部长送他上任介绍时也说,之所以挑选他来德江任县长,其理由之一就是他任沿河县常务副县长时点子办法多,包括融资。
不知你如何,我这两种方式都办不到,结果出差时,把大量的时间浪费在两眼茫然的车窗外了。
由于书记县长们精力充沛,工作懂行又认真细致,所有领导对自己分管的工作都不敢掉以轻心。
前面谈到分管城建工作的常务副县长陈健,同时兼任城南新区建设指挥部指挥长,他和常务副指挥长、县政协副主席覃礼勋,以及长期在拆迁办负责的冯华,国土等职能部门和青龙镇的镇村(社区)领导干部,都只能夜以继日地做事。在这里用夜以继日,还不仅仅是工作繁多,也有其特殊性。比如,上门找拆迁户宣传、解释、算帐、复核,或者拆迁户找上门来,大都是在拆迁户收工吃过晚饭后。面对个别拆迁户不理解,或者无理要求不能满足时,还得陪着笑脸做工作,甚至低头让人无理漫骂。等到最终心平气和解决好相关问题时,时针往往已从今天走到了明天。换届时,陈健升任县政协主席,说压力减轻了;升任副县长分管城市建设的蔡江说,担子更重了——拆迁要负责,规划要负责,建设要负责,安置工作更是如坐火药桶。
2
有人说,相互补台好戏连台,相互拆台一起倒台。说的是一个地方、一个单位团结协作十分重要,特别是党政主要领导的团结协作。
2010年1月,珍强县长到任。2月的一天,在一次与德华书记和珍强县长等领导闲谈时,我说,2007年底,在县委民主生活会征求意见时,我提了以下建议:县委、政府政令要统一,书记、县长对重大决策的看法应尽量一致,出现较大分歧时,应多听听相关专家的意见;书记、县长应该相互支持、尊重,县长是副书记,应该多向书记汇报或者说通气,书记也不能过多干涉政务,不管县长做得对不对,事情大小,只要没有‘尊重自己,就设置障碍,不支持其工作,甚至在公开场合让其难堪;书记作为地方上的‘一把手,不能没有主见,一件事,早上这么说,下午又那样讲……。
你也许会说,我为什么要提这些建议。我们刚才谈到上世纪九十年代前期的德江城市建设,很多人都将成就归功于时任县长张玉早。是的,他从策划、规划到动员部署,以及拆迁前对拆迁户逐户动员、感谢,和拆迁后春节期间对拆迁户逐户拜年、慰问,都是有目共睹有口皆碑的。大家还认为,当时的县人大主任曹碧云、政协主席张玉阶,与张玉早都是稳坪区人,为支持其工作,及时通过了相关决定、决议。但是不少人忽略了县委的作用,特别是后来升任地委副书记的县委书记邓成庆的大力支持。
在现今体制下,包括县城在内的各项重大建设,没有县委常委会研究同意,你是不可能实施的,县委书记不同意上会,你再好的方案也是一摞废纸。
德江“十一五”期间在城市建设上,除了城区各条主街道质量不错的“白改黑”工程、民俗风情街等小区建设、玉林小区出现县城第一幢电梯楼、取缔城区客货运机动三轮车开通城市出租车和公交车外,没有大的动作。最大的亮点,就是请同济大学编制了《德江县城南新区控制性详规》,我们现在实施的,主要依据就是这份规划,只是在设计、建设标准上要求更高。但是,这份在2007年就已经县人大通过的规划,却未能实施,县委常委会也未提出研究过。原因很多,但与决策层沟通协作不够,意见不统一,也不无关系。
记得我说了上面的建议后,珍强县长当即说多少金额必须请示德华书记的话,德华书记则表态说不向财政签批一分钱,都是签“请珍强同志阅处”。不说后来事实上珍强县长在重大问题包括一些重要资金开支上经常与德华书记沟通,德华书记尊重珍强县长到不向财政签批一分钱,以至后来的珍强书记与云德县长沿袭这一做法。这不但做到了相互尊重,也对相关工作做到了心中有数,还避免了一些部门和乡镇领导,找县长要钱碰壁找书记批款成功,所带来的隔阂和矛盾。
在团结协作上,珍强书记在任县长期间就做出了典范。在此仅举一例就可说明他是如何默契配合的了。
德华书记在县“两违”整治工作大会宣布,2010年4月底前拆除城区严重影响规划的61户违法建筑。到了4月26日,这61户中还有18户未签拆除协议。为了避免强拆带来的矛盾,当天和28日,珍强县长从白天到夜晚,带着相关人员对这18户逐户走访、了解、动员。走访中,他发现其中登记有误,按户口和实际生活状况,多出了3户,实际是21户。珍强县长耐心倾听拆除户的意见,对存在的困难都承诺在规定范围内及时解决。最后一天深夜2时前,这21户全部签署了拆除协议。春节前夕,珍强县长又对这其中的特困户进行了走访慰问。如今,这64户与其他“两违”自愿拆除户,以及其他拆迁安置户,共有350多户搬迁到了长达1500多米的城北黄木丫“安置街”。这些住户谈起现在的生活环境很是满意,不说每平方只交300元成本价购买而今已增值10倍以上的宅基地了,仅县里建设已有85家微型企业投产的“微企创业园”,以及与城北工业园区核心区相连的地理环境,就让人羡慕得垂涎欲滴。当初许多动员他们拆除的干部,从不理解变成了请喝“摊子酒”继续请教“指路”的好朋友。
不说书记县长了,为了搞好城市建设,以及发展支撑城市建设的经济社会,全县上下都是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就连一般认为举举手发发言轻闲的人大、政协领导,也都满负荷派上了用场。
就说我较为了解的参与城市建设的县政协领导吧。张羽龙,从2010年起至今,感觉他先后担任的副主席、主席、调研员是副业,而主业是杭瑞高速公路、德沿高速公路常务副指挥长,在全省做出了征地拆迁补偿的“德江模式”经验。从副主席到副调研员的覃礼勋,自2010年任城市拆迁工作领导小组常务副组长至今,拆迁完董家水井片区,又去拆迁一中和五星级宾馆片区;拆迁完大学城片区,又去为建设武陵大道一期工程拆迁;本想去外面检查一下身体,结果又承担起人民公园内人工湖片区的拆迁;这一拆迁刚结束,又将承担起了原公安局片区100多户的拆迁任务。至今他牵头拆迁的户数达1300多户。都已年近60岁,特别是覃礼勋,身体还不太好,期间还去重庆住过院,动过手术。每一次拆迁和我们说这是最后一回了,可后来他又都说:“没有办法,珍强书记喊我到他办公室说,再辛苦辛苦。”辛苦的结局在我们外人看来,每一次都很顺利地拆迁了,其实个中艰难,只有经历过的人才知道——从重庆动手术出院回来,即包着纱布参与拆迁;他母亲在县医院去世时,他正在拆迁户家中苦口婆心地做对方的思想工作。2013年下半年,两人的退休文件先后已下,可书记县长找他们谈话的内容是:退休不退岗。还有王治桢副主席,在任县茶叶产业常务副组长的同时,负责完董家水井片区2000多亩的征地后,又负责起温州商贸城186户的房屋拆迁,后来转到县人大任副主任,这一活路也跟着她去了人大。
当选新一届县政协副主席的胡国仁,兼任青龙镇长近年半,因培养新人所需,免职镇长,可珍强书记又喊他去谈话,要他兼任城北楠木园片区的生态移民工程建设常务副指挥长,接着又动员他担任农业现代园区建设指挥长;2013年9月,为大润发集团落户德江,他又被县委安排担任老城原油脂厂片区180多户近6万平方米的拆迁安置指挥长。长期在教育战线,曾任过教育局、一、二中负责人和民中、职中主要负责人的张观安,当选副主席后,兼任了一中校长;吴应仕副主席,除了担任烤烟生产领导小组常务副组长之外,还任了交通枢纽领导小组副组长……
2011年夏,县里主要领导兵分几路外出招商引资回来,珍强县长汇报他带那一路的结果,全是与人家签订的合同,承诺回来后10天内平场好所需土地。县人大副主任郑国文、黎世兰,只好一边负责城北黄木丫“两违”户安置点的建设、安置,一边到城北工业园区规划地开会、丈量、签合同、平场,硬是在10天内完成了城北工业园区千多亩的土地征收和30多户房屋的拆迁任务。现在城北工业园区的规模,就是从那时扩展开来的。
3
征收、拆迁工作,除了在征拆方案中最大限度地保障征拆户的利益,就是讲究方法,耐心仔细地做好思想工作,包括县领导们接访之外真情化解矛盾。
德华书记2011年8月升任铜仁地区行署副专员后,由珍强县长接任。此时,大家最为担心的是,一副佛像的珍强县长心肠会不会太软?我也向在他曾任常务副县长的沿河县的朋友打听。朋友说,珍强县长是那种合理合法谈得好,狗肉可以做刀头(祭祀用肉)的好人,谈不好,刀架在脖子上也不怕那种“莽夫”。
朋友举例说:沿河县城中心街丁字口搞老城改造,换了几任指挥长拆不下来,县里安排副县长张珍强去负责,不到半年时间他把房子拆完了;修乌江彭水电站,县城所在地和平镇需移民1909户8590人,拆迁房屋28万多平方米,换了几任指挥长难以完成任务,常务副县长张珍强接任后,用大半年时间全部拆迁完毕;县城的移民搬迁工作刚刚落幕,在乡下命令刑拘4人处理完停尸闹事回城的他,接到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谈话,动员他出任洪渡镇拆迁指挥部第三任指挥长。
洪渡镇因乌江彭水电站修建涉及集镇607户2300余人、农村216户954人的整体搬迁。前期工作由于政策宣传解释不到位,新址建设缓慢,征收补偿不公,(有的不是门面算成门面,不是框架结构甚至猪圈算成框架结构,面积帐上多实际少,临时将户口迁入计成原有人口)等等,导致老百姓怨声载道,不签搬迁协议,不领取搬迁补偿,并阻工。还多次出现侮辱县镇领导,追打县镇干部和公安干警的现象,甚至冲击镇政府砸牌等达17次之多,镇领导一度曾哭诉要求调离。2007年9月,珍强县长刚到达洪渡的第一晚上,安排4个工作组入户作工作,有3个组被群众打跑;当他与几个“知名人士”座谈,表明重新复核相关数据,按照政策一把尺子量到底时,有人告诫他:“按你这样做要人头落地。”公示复核结果并限定表达诉求期限的最后一天,几个“知名人士”带着不明真相的近千群众,分乘班车到达镇政府门前示威。他按预案,关上大门,10名警察荷枪实弹站在第一排,他和组织部长冉敏面对大门坐在大门的中间,后面一排是县镇干部。他命令如果要冲破政府大门,就视为冲击政府机关,构成冲击国家政府机关罪,警察可以开枪;要想冲进镇政府办公楼,就从他的身体上踏过去。同时指示将小门打开,安排3间办公室,有什么诉求,每次可以派6名代表进来咨询政策、反映诉求。
咨询的结果,是群众知道了复查结果中的公平公正。接着通过召开群众大会、上门作工作,搬迁户在较短时间内签署了搬迁协议,领取了补偿,分配到了安置地。从他进驻到最后一幢房屋拆除,仅用40天时间。
组织上大概也是看中了他这一点吧,将他升到地区移民开发办任了主任,不足一年,又将他派到德江任县长。我想,除了德江县城的“两违”问题,更为重要的是坝址在沿河县的乌江沙沱电站移民搬迁。其淹没区主要在德江,涉及6个乡镇47个村209个组9841人的搬迁、安置问题。
2013年3月,沙沱电站蓄水在即,沿线住户急需搬迁。但是,由于建设、补偿资金到位较迟,加之建设周期较长,搬迁安置户新建的房屋,大多数在建未完工;跨乡镇搬迁的两个安置点,平场才结束。这时,珍强书记主持召开一个县委常委扩大会,采取四大家包乡镇,单位包村,干部包人的办法,动员搬迁户克服困难,或将就入住新房,或租房,或投亲靠友。仅13天,完成了余下1140栋房屋的平安拆除,5616人的和谐搬迁。上级领导和部门从担忧瞬间变成惊喜。
珍强书记很少将强硬的一面展现在众人面前,更多的是入情入理的讲话、说话、谈话、办事,防患于未然地解决问题。他常说,没有不讲理的群众,只有工作方法不当的干部,心中没有“人民”二字的领导。
一天,荆角乡一位老太太上访找到刚任县长的他,说丈夫乘坐农用车发生车祸,法院判决赔偿老头的5000元,因对方没有赔偿能力,过去两三年了未能兑现。他问清情况后,说老人家难得跑,安排县政府办先预支老人5000元,然后将报告交办公室按程序办理。可不久,那位老人又找到他,说还有300块钱不对头。他问清理由是打官司等花了将近300元,就从包里摸出300元给她,说:“你几十大岁不要到处跑了,我这里拿给你。”对方反而难为情了,只是在他的劝说下才收下高兴地回去了。
还有一次,时任县长的他,前面谈那些因严重违反规划被拆除的住户到县政府找他,几十个男女围过来向他七嘴八舌地诉说,他将他们喊到会议室坐下后依然如此。他问:“十爷子有个老子,十弟兄有个大哥,你们全部都说我听哪凯(个)的?”对方一位30多岁的年轻人站了出来,说了上访的原因。他问对方:“你姓哪样?”对方答“姓张。”他又问“哪样字辈?”那人回答后,他微笑着盯着那人说:“老子说你那凯就不对头!天安门广场宽,我去那里凳(建)幢房子得行不?”对方张嘴无言,同来的人也干瞪眼。你说为哪样?我们这土家族的风俗,长辈可以骂晚辈,晚辈不得还嘴;而同行的人,觉得二人将公事变成了家族事,也不便插嘴了。接着他简要解释了“两违”的危害,不拆不行的道理,安置点基础设施建设的进度,承诺春节前一定划地给大家。(2011年1月10日划地安置全部结束)无钱购地建房的,可以申请解决廉租房;不是青龙镇居民的,包括外县的,可以将户口迁来,一并解决。
后来的事实证明,珍强书记许多怜老惜贫的行为,“批评——团结——再批评——再团结”的做法,让人感动并心悦诚服。包括参与“两违”被处理的干部,过后也深知他的良苦用心。一次他在会上说:“我在找你谈话,要免你的职,甚至要撤你的职,你不要认为是在整你,那是在保护你,是不让你继续滑下去,弄得妻离子散,家破人亡。”不经意间,他任书记后的这两年,因不作为、违纪、违法被免职、撤职甚至判刑的科级干部,已有30多人。
4
对每一座城市建设来说,拆迁安置是前提,拆迁安置做不好,后面的建设就无从谈起。真正要做好拆迁工作,往往“功夫在诗外”。
首先要充分考虑群众的利益。城市建设离开了群众支持,那只能是镜中月水中花天上云。诚如云德县长所说,民间力量是水库,是建设的参与者和享有者,政府只是开沟引水,引导和充分运用好这一资源。让群众在规划中参与,建设中参与,管理中参与,激发他们的主人翁精神,让他们的愿望得到彰显,使他们的人格得到尊重,真正感受到自己是城市的主人。不要认为政府对土地承包户和拆迁户的补偿标准超过了国家标准,在规定期限内签订协议并搬迁的还要给予一定的奖励,过高了,增加了财政支出。也如时任县委副书记的商友江所说,这钱补偿的是德江人,是居住在德江土地上的人,他们得到补偿,大多又将钱用在了德江的发展和民生上。
其次要做到公开公平公正。评估标准要公开,评估结果要公开,补偿结果也要公开,这是群众支持拆迁的前提。在测量土地、房屋面积时,屋主要亲自参加,力争做到无异议;严格补偿标准,无论富贵贫贱职位高低,要一把尺子量到底;严格按照签订协议的顺序,选取新区房屋或置换地块编号,不得优亲厚友;严把复核关,不论复核面积大小,都以复核面积为准,并且要有纪检监察部门派人参加;及时兑现补偿资金,不能少,不能拖,不能打白条。这些工作看起来很小,很琐碎,但稍有不慎,就会衍生出新的更大的问题。
再次,抽调到拆迁办的同志业务要熟,能力要强,态度要好,工作要敬业。只有如此,才能为拆迁群众解疑释惑,使他们知道自己的权益,明白拆迁前后的相关手续。不能因为业务不熟、方法不当、态度不好、工作拖拉,派生出新的矛盾。抽调干部组建的信访接待办公室,要进驻拆迁地,方便拆迁群众来信来访,并做到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对已拆迁的,进行回访,了解他们的生活和思想状况,对居住和生活存在困难的拆迁户要进行慰问。“三句好话软人心”,有些怨气,也就化解了。
最后,领导还要经常到拆迁办了解情况,深入拆迁地及时解决难题。这恐怕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在城南拆迁中,一位拆迁户谁说都不答应拆迁,要求只有一个:将房前空地置换成宅基地。否则,谁去劝说,一次自宰一个指拇。当拆迁办将拆迁通知书送上门时,那人从屋里拿出菜刀,当即宰掉左手小拇指并发誓:宰完另外9个指拇,就到天安门自焚。
珍强县长接到报告后,立即从乡下返回到拆迁办召开会议。打听到那人父辈是从沿河搬来的,其在深圳工作的妹夫也是沿河人,与自己还是好朋友。于是,在动员其亲属老乡协助做那人工作的同时,3次以老乡身份独自上门谈心,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最终使其签署了拆迁协议。
这位拆迁户尝到拆迁甜头,新建的房屋价值超过200万元,已是原来破旧房屋价值的3倍多,而且还在一路看涨。2013年春节,县城舞龙炸龙时,那人组织一支由城南新区和尝到大甜头的拆迁户们组成的龙灯队,敲着锣鼓,鸣着鞭炮,舞着龙灯,给县委送去了一面“人民公仆”的锦旗。
5
城市拆迁,离不开群众的理解和支持,这在德江表现得极为明显。前面谈到上世纪90年代前期的街道拓宽,拆迁了那么多房屋,沿街居民对拆除补偿没有斤斤计较;机关职工和居民捐资也很积极,捐款达50多万元,那时公务人员的月均工资还不到100块。现在,同样如此,征收了那么多土地,拆迁了那么多房屋,却都做到了和谐征地,平安拆迁。
这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让群众明白县委、政府的目的,在自身“搬富”中,同时享受城市建设的好处,看到未来的希望。
城南新区建设初期,有人在网上和平时的交谈中挑拨,说为了城市建设,牺牲了大片良田好土,并质疑农民失地后怎么办。
其实,说这种话的人,都不是农民,多是拿着国家工资的干部,也极少购买本县生产的粮食。他们没有提升农民生活的有效办法,盲目的认为农民应该捆在土地上。
假如送十来亩田地给你耕种,前提是辞掉公职,你愿不愿意?不说天干水涝,就是风调雨顺,收成不减,我也保证你不愿意。因为,一年耕种的收入,无论如何也抵不上不经风雨且出工不出力也可入囊的四、五万元工资。
城南新区征收那些土地,真正在土地上耕种的主人已经不是很多了,他们要么粗放经营,要么荒芜冬季,要么将土地租给进城务工的人家耕种,每亩租价300—500元。他们深知,就是在街上捡垃圾,打零工,也比种田收入要多而且轻松,更不要说摆个小摊甚至开门市部了。政府征收他们土地的补偿费,每亩需净收入或出租70年以上才能收回。征收后,他们可将这笔补偿金集中起来办事,就是将其存在银行,每年的利息都比租金高。这是许多农民愿意政府征收的原因,也是欢迎政府征收的理由。他们更知道,以前的事实证明,城市发展了,将给他们大多数人带来更大的红利——环境优美心情舒畅,打工不再远离亲人,职业选择空间更加宽广,生产经营会更加红火。
也有人说,虽然所有房屋拆迁户,其补偿都大幅度高于市场价,而征收地价却低,拍卖地价则高出了数十倍。但大多数搬迁户也明白,如果没有基础设施投入和环境改善,这些地是不可能卖出高价的,一些仅靠肩挑背驮才能到达的地方,连政府的征收价都卖不上。再说,政府将挂拍土地所得的收入用来建设基础设施和民生工程,也算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了。绝大多数出让土地的农民,算清了这笔“大帐”,也就不去无理上访、阻工了。
也有个别人将补偿费用来赌博。这种人,不是因为有了这笔钱才赌,而是有钱就赌,没有钱借高利贷也要赌。县主要领导在会上说得很清楚,凡是干部参与这部分人赌博的,只要对方举报,参与的干部输了就输了,赢了得吐出来归还人家,另外再给予处分。
至于吃饭问题,我们这种山区广种薄收生产的粮食,对于粮食市场来说无足轻重。比如,2011年连续干旱两个多月,粮食大幅度减产,要是在土地承包到户前,那粮价肯定会翻两番以上。但当时市场上的粮价并未上涨多少,除了国家给予救济外,还得益于市场流通,湖南等地的粮食大量运进来平抑了粮价。
当然,失地农民因病灾返贫的可能性不是不存在,但在他们失地的同时,县里就已将他们转为城市居民,在享受招收交通协警、城市协管、最低生活保障、住房保障等方面,都是优先考虑,征收户少有了后顾之忧。
6
上面我们谈了城市建设中的一些经验,除了雷厉风行的作风,是非分明的态度,团结协作的精神,以人为本的理念外,还要有想干事的精神,不怕事的闯劲,干成事的水平。如果碰到那种以稳定为借口,以满足现状为理由的决策者,最终损害的,依然是国家和老百姓的利益。
在干成事的水平中,决策层,特别党政一把手的眼光很重要。也就是说,城市要建多大,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城市,如何分步实施,新区如何布局,小区如何分布,项目如何美观实用,都要有数十年不落后的理念,否则,建设的结果,只能是大集镇,是为下一任党委政府制造“拆迁”难题。
拆迁中,要积极引导拆迁户实行产权调换,或货币补偿,从长远来说,就是补偿高一点,对城市的发展也是有利的。要尽量避免划地安置。这种形式由于自行设计,独家建设,资金有限,占地较多,更鲜有地下停车场,容易形成新的“城中村”。
容易形成新的“城中村”的,还有保障房建设。先时规划没有想到德江城市发展这么快,将原来城郊坝子中间的地块用来修建了保障房。这些保障房,多数楼层较低,在7层以内,占用了较多的土地资源,同时修建时幢与幢之间较密,通风采光较差。没有休闲广场、没有地下停车场的“城中村”带来的弊端,就是生活环境较差,缩短了城市改造的时间,增加了城市改造的难度,加大了拆迁的成本。后来改变了这一做法,以实行产权调换或货币补偿为主,要划地安置,也只在城郊山脚集中规划,统一建好基础设施;同时修建高层保障房,最高的达19层,地下停车场也列入其中建设。这样占地比原来节约了四分之三左右,使低收入家庭,也有了一个较为舒适的居住环境。
再一个容易形成“城中村”的,是初期饥不择食的招商引资。如不注意,土地就会让一些经济实力不强、产业层次低的企业廉价获取,用于抵押贷款,甚至转让出售,留下让地方政府“吃不完兜着走”的空壳企业,为今后的城市建设和招商引资带来极大的麻烦。县里的做法是,基础设施由政府负责,土地可以无偿使用,后来又建了20多万平方米的标准化厂房,供企业低价租用。政府紧握土地所有权,逐渐挑好商,选好资,以承接东部产业的转移,迎接高新企业入驻。
一座城市为了尽量少留遗憾,规划起点要高,建设标准要高。高到什么程度,取决于决策者的学习应用程度。在这一点上,本人亲历过珍强书记的做法。2011年7月11日,时任县长的他,在云南参加完老乡联谊会,前往黔西南州兴仁县出席全省石漠化治理现场会时,不告知包括时任州长、原任沿河县委书记龙长春等熟人,乘车参观了州所在地兴义市的主要街道。平时他喜欢带领分管副县长和相关部门领导,去看看他认为做得好的城市,每当听说周边县城市建设出现亮点时,他也要前往“暗访”。
在城市建设中,不能过份追求进度,追求经济效益,要有城市景观概念。除了城市布局要合理,小区建筑错落有致,不能形成钢筋混凝土森林外,要建设城市综合体,教育、医疗、金融、商业购物、商务办公、停车场、休闲娱乐、饮食住宿等服务功能要齐全,环境要舒适美观。同时,每一个项目都要当做艺术品来做,做出品牌,做出当时的一流。这样才能做到人与城市的有机融合,城市品味才会提升,最终也才能在跨区域抢占市场中,满足高端客户的需求,赢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可以说,我们这些县城都是在从集镇向城市迈进。在打造环境中,要走出惯性思维、善于走捷径,按现在时髦的话说,叫解放思想,跨越发展。比如种植行道树,不能太小,等它慢慢长大。你已看到,在乌江大道,那些银杏行道树,树围都在45公分左右;人民公园栽种了不少抱粗已是的古树,让人进入就有走进森林般的感觉;扶阳大道原来规划的是环城南路,只有12米,珍强县长将其改成了32米;城南商住楼设计只有两层商场,他建议改成了3层。在建设上,要有穷人当家的远见——为小孩缝制衣服,今年穿了明年穿,大的穿了小的穿;今天买不起车,明天可能买得起,这辈子买不起车,子女可能买得起。特别是基础设施建设更是如此,如城市供水和给排水、防洪排污、通讯网络、天然气等管网配套设施工程,要超前规划、实施,如德江主街道两边的下水道,差不多能开进小车了,为排放污水,铺设管网以及通讯等线路入地、维修,提供了方便。在这方面,不能做那种有钱人办的事,今天才将管网埋上,明天又来挖开扩容。
德江决策层由于有了以上这些城市建设理念,不管是林立的商住楼,还是大气的校园、医院等建筑,以及水、电、路等基础设施,与公园和城中、城周大小山体融为了一体,实现了城市繁华与山水风光相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五、渐近美梦
1
一座城市的定位很重要,可以说定位决定地位。
如果自己定位不准,向上争取定位不力,上级又没有定位决策,建设时,不管是商家还是居民,都没有信心。没有信心,自然难以激活民间资本,更难招商引资了;不但境外资金难以进入,本地民间资本还会外流,难以形成良性循环。建设速度必然降缓,建设品味自然降低。
德江的城市定位是什么呢?就是建设黔东北铁路交通枢纽和区域性中心城市。
这一定位不是心血来潮。翻开贵州地图,黔东北包括铜仁市西部的德江、沿河、印江、思南、石阡和遵义市东部的余庆、凤冈、务川、正安,以及重庆市的酉阳、秀山等县。黔东北既是革命老区、民族地区,也是贫困地区,居住在这里的群众,可以说是山同脉、水同源、话同音、民同俗,但他们远离东西南北的铜仁、遵义、凯里、黔江等中等城市,“城沟”和“断裂点”相当明显,在方圆数万平方公里的范围内,仅仅依靠这些城市是难以快速带动这一区域经济发展的。
德江位于黔东北中心地带,作为连接铜仁市和遵义市的“桥头堡”,其独特的地理条件和自然环境,有条件在黔中经济圈、成渝经济圈和武陵山经济协作区之间架起一座立交桥,对黔东北区域要素聚集和辐射起着纽带作用。
而这一定位最大的底气,除了前面谈到的客观因素外,就是有省里的决策做支撑。
省里对德江城市的第一次定位,是2010年6月21日林树森省长主持召开的省长办公会,讨论贵州铁路建设问题。林省长指出:黔东北地区、武陵山片区长期贫穷落后,一个重要原因是交通、信息闭塞,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缺乏一个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会议拟定将德江作为黔东北铁路枢纽和重要城镇建设,要求省发改委、省建设厅做好相关工作。
6月28日,县委召开常委扩大会议,专题研究有关对接工作。7月8日下午,德华书记率队向林省长作专题汇报。当林省长得知德江城市用地条件较好时,很是高兴,要求安排做好过境德江的昭通至黔江铁路的前期工作。
其实,林省长对德江城市用地是有所了解的。2008年4月15—16日他来德江从南至北视察时,也目睹了城南、城中和城北的地理环境,对黔东北区域急切需要一个承载功能强、辐射带动广、影响能力大的中心城市来支撑和引领经济社会发展,以及几条铁路走向已是了然于胸。
更进一步的定位,是2010年9月11日省委、省政府9号文件:《关于支持第五届贵州旅游产业发展大会承办地铜仁地区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意见》。文件提出:“依托我省东北部重要交通干线和枢纽建设,把德江培育成为贵州东北部的区域性铁路交通枢纽城市。”
上升到规划层面的定位,一是贵州省“十二五”规划。规划要求:依托铁路主轴,加快把盘县、黔西、德江、仁怀、榕江等有条件的县城培育发展为区域性重要的中等城市。二是《贵州省城镇体系规划(2012—2030年)》。规划明确,将贵阳、遵义作为中心城市建设,德江、盘县与其他7个市州所在地并列作为全省9个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
定位已经明确,德江未来城市空间发展的主体思路是“南连、北拓、中改、西扩”。在县城第四轮总体规划修编中,近期按40平方公里30万人建设、中期按50平方公里50万人规划、远期按100平方公里100万人控制。规划已于2013年9月经省人民政府批准。
针对上述定位,德江上下积极对接,为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起着先锋作用的交通,也正在加快推进。
——途经德江的3条高速公路,杭瑞高速已全线通车,从德江到贵阳,每天可来回两趟;可通厦蓉高速和渝湘高速的德江至沿河高速,将在2015年通车;德江至务川高速2014年开工后,不出3年就会投入使用,届时从德江到重庆,当天办事就可往返,两头还不会摸黑。
——途经德江并设站的5条铁路,除有望在2015年动工的昭黔快速铁路外,已列入部省纪要的都匀至黔江、正在论证的重庆至广州、德江到铜仁快速铁路和河南郑州市(连接北京)—云南(连接越南)的高速铁路,前期工作都在加速推进。这些铁路一旦建成,前往华北、华东、华南,很是方便。至于飞机场,目前已完成选址工作,投入使用前,前往杭瑞高速边上的铜仁·凤凰机场和遵义新舟机场,也只需不足个半小时的时间;而位列乌江流域港口第三位的500万吨级德江港口,一期工程2013年初已在共和镇白果坨建成,目前正在修建一条县城至港口的二级路,通过穿洞架桥,将港口与县城连接起来。今后从港口进城,将从现在的半小时缩短为12分钟。
2
你承认德江城市建设的速度快、品味高,但也质疑德江建成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可能性。这些质疑不独你有,包括本地人在内的不少人都不同程度地存在。
认为德江历史不悠久,文化底蕴不丰厚,城市缺乏必要的灵魂支撑。
确实如此。德江在黔东北是最年轻的城市之一,只有130年。德江地域明确有县的称呼,是到了明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的事,将原水德江长官司改为安化县,但治所在今天的思南县城,现今思南还保留一条街叫安化街,就是这一历史的记忆。277年后,才将治所移治今天的德江县城,当时叫大堡场,又名蒿枝坨。直到民国二年(1913)年才改安化县为德江县。也就是说,德江县这一县名的历史,到2013年才100年。而且辖区面积几经变动,越变越小,到了上世纪五十年代后期,才基本定型为2072平方公里。2013年末,有19个乡镇,2个办事处, 53万人。
但我也要向你说明的是,在现今德江辖区内,1400年前就在北边与务川、沿河两县交界处的泉口镇马喇村设置过庸州治所,在乌江边潮砥镇官宅村设置过费州治所,隋朝仁寿四年(公元604年)起至宋朝中期,在南边与思南、凤冈两县交界处的合兴镇朝阳村设置过扶阳县治所。俗话说得好,好汉不提当年勇,过去的辉煌不能掩盖后来的衰落,现在的落后也不能成为明天依然会贫穷的依据,就如祖父是进士父亲不一定是进士,这一辈是农民子女不可能就考不上北大清华一样。深圳等城市的建设进程也证明,这一理由也与现代城市建设没有直接关联。
就德江文化旅游资源来说,境内有名扬中外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的“中国戏剧活化石”——德江傩堂戏,有列入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县内外游客赞不绝口的德江土家舞龙炸龙,有列入全国文物保护单位的中共湘鄂西分局枫香溪会议会址,有洋山河峡谷、天坑、五色水溶洞,有万亩艺术石林和草场,还有奇异的乌江峡谷风光,千年隋唐扶阳古城遗址,等等。周边100来公里处,有全国著名景点佛教圣地梵净山、遵义会议会址等,从德江出发前往旅游,当天就可往返。
在文化旅游景点打造中,正在修缮千年扶阳古城遗址,泉口万亩草场、艺术石林,高山洋山河及枫香溪会址等旅游景点,以原生态德江傩戏为依托申报立项了“中国傩都”文化旅游建设项目,集“雄、奇、险、秀、幽、人文”于一体,涉及共和、长堡、潮砥镇,占地16.5万亩的白果坨国家湿地公园已通过专家评审。
至于城市文化建设问题,城区每两年增设一所小学和中学,每年招考老师进城以数百人计;整体搬迁的一中和职校,其规模和功能完善,在全省县级同类学校也是一流的;无偿划拨土地,引资15亿元开工建设占地1200亩、2014年将面向全国招生的贵州信息工程学院已经拔地而起,在全省县级城市也是屈指可数的。一座文明城市象征的“四馆”中的殡仪馆已顺利投入使用,体育馆2014年将建成,占地45亩的图书馆已经选址,博物馆已规划设计。至于在城市建设中,不管是控规还是详规,文化休闲广场从来都没有缺位。比如在人民公园,你就看到了那些表现民族文化的文化墙、雕塑、广场,为纪念先后奏请在贵州开设考场、开乡试、办学等获准的教育先贤田秋,还在其中建设了集雕像、书法、阁楼、山水园林等为一体的“田秋广场”;大龙阡的花鸟奇石市场已经投入使用,即将举办来自省内外爱好者参加的奇石展。
你2014年来看,大犀山山体公园、延伸到打磨丫山脚的乌江大道和县城至共和港口的二级路将建成;过两年你再来看,延伸到火车站的武陵大道,位于城市中部西边的大洞沟山体公园也将呈现在你面前。
当然,从提升整个文化氛围的角度讲,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只要这个城市宜游、宜业、宜居了,造诣较深的文化名人将来到这里居游、创作、讲学,本土文艺人才队伍也将发展壮大,目前已得到市文联、市作协“上升势头明显”的评价。在这一点上,决策层已经认识到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在人才引进办法中,除对外来相关人才给予优惠外,对本土人才外出学习和拜师都将在时间和资金上予以支持。
我坚信,在“实干、诚信、宽厚、包容”的德江精神这一大文化理念的引领下,德江文化的繁荣和发展会加速。
3
觉得德江经济社会发展落后,财力薄弱,没有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实力。
我们不得不承认,德江经济总量小,二三产比重低,民生欠帐多,尽管近几年GDP增长速度已达到不足5年翻一番,财政收入每年以1亿元的速度增加,与周边一些县的差距也在缩小甚至已经超过,但与建成区域性中心城市的要求相比,压力依然很大,可以说是任重而道远。
话又说回来,如果按你这样理解,湖南怀化市城区就不可能从一个小集镇发展成为今天具有60多万常住人口、256亿国内生产总值的城市了。有人不是说了“怀化是火车拉出来的城市”?当初怀化只有一条铁路,20多年后才有了高速公路,才增加了两条铁路,而德江除了转眼将全部通车的“三高”、已通航的港口,还有“五铁一机场”规划过境,届时,自己没有钱,别人还有钱呢。现实是,一些人还在犹豫观望时,另一些有识之士已经抢占了先机,挖得了第一桶金。比如,入驻到工业园区的企业、上万平方米的合力超市以及麦肯基、德克士等餐饮连锁店,其销售额、销费量让老总们喜出望外。
就目前而言,诚如你所说,地方财力有限,上级又不可能对城市建设进行大规模投入,城市建设资金从哪里来?决策层早已摒弃有多少钱办多少事的传统发展观念,县财政每年拿出4000万元资金用于建设、交通、水利等部门编制、争取项目,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千方百计挤进国家投资“项目库”,争取更多的国家资金投入。近3年争取城市项目建设资金6亿元。
依靠这点资金永远不够。县委、县政府就通过城市规划,加快土地资源整理,实行“统一征收、统一储备、统一供应”,规划做到哪里,土地储备就到哪里,掌握土地一级市场的主动权。3年来收储土地近2万亩。那么征收储备土地的资金又从哪里来?这时就开始采取“借鸡下蛋、助力发展”了。县里先是成立国有资产营运公司,将城市资产由各部门管理转变为政府主导,用各部门的门面资产作抵押向银行贷款,通过投资公司筹集城市建设资金7亿元。用这些贷款,完成了征地、拆迁和水、电、路、通讯等基础设施。
国有资产毕竟有限,县里同时采取办法激活民间资本:首先除激活城市居民手持的现金和存款,投资经营、建设和购买住房、门面等资产外,就是加快办证,激活他们的资产抵押贷款,目前城区居民拥有的私人资产,可抵押贷款400亿元以上。其次,成功向上级金融主管部门争取到了林权、房地产权、土地承包经营权“三权抵押”贷款。这些产权经过预计估价,可申请贷款328亿元,目前已成功办理上千笔贷款业务,达4500万元。这一探索,得到省委、省政府高度认可和重视,也因此将德江作为贵州省唯一的金融改革试点县上报国务院获批。
你也许会问,这么多资产抵押,银行有钱吗?首先我告诉你的是,他们有钱,因为他们是全国统一调度。在银行贷款和公积金贷款增幅居全市前列的情况下,还支持成立了小额贷款公司,规划的金融中心即将开工建设。
民间资本抵押贷款的弊端在于,不能集中使用、立即使用,银行贷款指标也紧张。于是,县里又出台优惠政策,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采取BT、BOT融资模式,吸引外资和引导民间资本参与建设,3年来为城市建设融资达40多亿元。
什么叫BT、BOT融资模式?说复杂了你也听得脑壳大,简单地说,BT就是谁投资谁经营谁受益。如公交车站牌建设,职能部门报到云德县长案头的预算是2000多万元,云德县长没有批一分钱,而是支招转让15年广告经营权,结果被贵阳一家公司竞标获得。表面看只是节约了2000多万元,实际是在后续管理中节省了大量的经费支出。BOT是公司投资政府回购。也就是说,哪个公司要来承包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或民生工程项目,公司自己得垫钱,施工到一定阶段,或建设验收合格后由公司经营一定的年限;或者移交给政府后政府分期或一次性付钱给公司。向投资方回购项目的金额,除了总投资还得加上合理的回报,也就是相当于支付一定的利息,这利息,一般都比银行高。对于资金闲置的公司来说用于再投资何乐而不为?一方面工程该赚的赚了,另一方面还有高于银行贷款的利息收入。比如我们的体育馆,比如投资2.8亿元宽24米长5公里的环城南路等,都是用这种方式在建设。
你放心,公司不怕政府赖账,一般都有超过投资额的土地等抵押物;政府也不会债台高筑,基础设施修好了,然后根据规划和年度供地指标,有计划、有节制地用招拍挂等方式出让土地——我顺便告诉你,目前铜仁市的“地标王”在德江,县公安局旧址片区每亩卖到了497万元——然后将出让土地得的资金,用来还帐(余下的又用来建设市政基础设施和民生工程);更大的信心来自于经济的发展,财政收入的增加。比如财政收入,就从2009年的1.7亿元增加到2013年的5.9亿元;财政支出,则从2009年的9.1亿元增加到2013年的31亿元。
另外一个“借鸡下蛋”的办法,就是在招商引资中,大力推行产业招商、园区招商、金融招商、以商招商。2013年,全县招商引资到位资金达65亿元,比上年翻了1番。在以商招商中,重庆三诺机电制造有限公司2012年3月动工兴建的黔东北机电产业园,计划引进15家企业入驻,总投资30亿元。目前,已有5家企业入驻生产。引资8.3亿元占地260亩总建筑面积40万平方米的德江温州商贸城,在2013年4月30日举行的“以商招商”暨温州商贸城首发签约仪式中,当即有6家经营企业入驻。
由于基础设施建设标准高,环境打造让人赏心悦目,挂牌出让土地价格自然较高,每亩平均收入100万元以上,3年用这种方式盘活城市土地资源24宗1038亩,盘活资金10多亿元。开发商也有底气,目前,招商引资30亿元开工建设的世纪明珠、多维国际、惠田、玉龙湖、文化城等250多万平方米的商住楼,开盘就被抢购一空,每个楼盘每平方米住房平均售价在3000元以上,铺面每平方米在2.5万元以上。可以说回报丰厚而迅速,同时也为地方财政、相关产业和劳动者创造了收入。
以上这些收入毕竟是有限的,只是以短养长的一个短期措施,而且也仅仅是建“城”而已。长是什么呢?长就是“市”。县委、县政府在这一问题上,是清醒的,为了让客人“有买的”,未雨绸缪地实施了“五个产业带”,计划种植30万亩茶叶、30万亩竹子、1万吨烤烟、40万亩核桃、100万平方米天麻、100万亩草场养殖100万只羊;加快城北、煎茶、共和等工业园区和物流园区建设。这些都已取得初步成效。其中,以机电制造、节能照明、生物制药、服装饰品、食品加工为主的城北工业园区,在全省32个产业园区参与的2013年100个产业园区成长工程绩效考评中,位列第12名,全市第3名,获得300万元的奖励资金。因此,被省政府批准成立了“贵州省德江经济开发区”。
无需讳言,目前不管是农业产业或是工商企业,其规模不大,产品技术含量不高,销售收入与要求相去甚远。而且,仅靠德江的资源和生产的产品,也难以满足今后商家和客人的需要。不过,我认为,交通枢纽形成后,周边地区丰富的矿产资源和其他产品必将向德江聚集,以高新产业为主的大中型企业必将入驻,黔东北重要物流集散地、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基地和区域性经济中心必将形成,届时,“买全国、卖全国”的目标就会实现。
4
也有人认为,德江只有50多万人,就算将一半的人迁进城,也达不到所规划的城市人口规模;更困难的是,德江没有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所需的人才。
请问,深圳过去只不过是一个非常穷困的渔村,现在的1400多万人口,不会是30年前那几万人中的育龄妇女生的吧?如果我们城市发展是将农民请进城,那只会有城无市,那样的城镇化是失败的。
我们不得不承认,交通正在使偏僻的乡村消失,山上的在往山下搬迁,山下的在往公路边搬迁,公路边的在往集镇搬迁,集镇的在往县城搬迁,而县城的在前往大中城市购房居住。当然,我说的是一种趋势,一步到位的大有人在。
德江目前的城镇化率只有35%,按国际惯例,还有一倍的增长空间,必须面对乡村人口大量涌入城市这一问题,为进城居住的人创造优美的环境和居住条件。目前,商家开发的商住楼,开盘不久,就已各有其主,这些主人,包括来自湖南、重庆等地在内的县外人员,也包括被父母亲友从外地劝回来工作、创业、居住的德江人,其比例占了3成多;投入2.2亿元资金,在城南、城中、城北新建的经济适用房或廉租房,共15483套,依然未能满足符合条件者的需要;城北工业园区,因投产企业生产,新增3300多人就业……与之而来延伸的吃穿住行产业,又将吸引更多的人入驻。
如果说,以上是关乎人们生存状态,是集聚人口进入城市的硬件,那么关乎人们生命财产安全的社会环境,关乎人们健康和生命的医疗卫生,以及关乎人们未来生活质量的教育,则是集聚人口的软件。
一个地方在硬环境上宜居、宜业、宜游,但敢不敢来居住、愿不愿来居住,则又取决于治安状况和风清气正的软环境。德江在省里的测评中,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历年来都在85%以上,居全省中上水平,近3年均达到了9成以上,且连年上升,2012年已近94%,铜仁市有两个县被评为“全省平安建设先进县”,德江居其一;近几年的反腐倡廉群众满意度和组织工作满意度,也稳居全省上等水平。
生老病死都与医院息息相关,人们入城居住,特别是老年人入城居住,不为别的,就是为有一个便捷、优质的医疗条件,让幸福生活更久远。县人民医院和中医院成功创建“二甲”,新建17层的县人民医院综合大楼,划拨80亩土地总投资3亿元整体搬迁中医院,划拨300亩土地新建“三甲”医院,引进的博爱、现代女子、华西等多家私立医院,也是看清了这一点。
教育,不仅仅是关乎孩子的未来,也关乎父母的未来。有人说,教育是最大的扶贫,一个家庭、一个村寨、甚至一个地方,往往会因出了一个人才而改变观念,改变落后的面貌。高质量的教育,是集聚人才最大的磁场,学生入城,陪读的家长入城、就业,甚至买房长住。因此,县里无偿划拨土地新建学院,增建小学、幼儿园,整体搬迁一中、职中,扩建初中、小学,兴办私立学校,无不与此有关。
我想,只要县委、县政府按“实业德江、活力德江、满意德江”的建设理念坚持下去,“三高五铁一港一场”全部建成后,“闭塞德江”将变成“枢纽德江”,公路四通八达,铁路纵横交错,水空随意往来,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就会汇聚,自然会造就旺盛的人气,不愁外面人口不来,届时不像其他大中城市那样,限制人口进城就是好的了。
至于人才问题,这你就外行了,你可能将德江籍人才和到德江来发展创业的人才混淆了。不说远了,现在或者说将来,在德江工作的党政主要领导都不是德江人,但他们的聪明才智却在为德江发展奉献。
德江近些年培养本土人才的办法是,请进来与送出去相结合;对前来报名的县内外优秀学子考核录用。在请进来这一做法上,不是单纯的请专家来讲课、培训,而是在具体工作中,像做作业一样,先做再请老师改正。比如县内的集镇规划,先由我们县内的专业人才完成,再请专家来指点,最后请有资质的部门审定。这样,本土人才的水平,会在“为什么要这样而不能那样”中得到迅速提升。
县里对具有高学历、高职称的专家或紧缺专业人才,则是重金引进,家属随迁接收;原单位不给档案的,本县组织人事部门重新建档。近3年,每年仅这种形式引进的人才,都在100人以上。一些随招商引资企业而来的高中级人才,每年也是以上百人增加。
值得一提的是,德江县委、县政府正在极力筑巢引凤,以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借脑”理念引进人才。名列中科院老专家中心全国20多家、贵州两家工作站之一的德江工作站,就是“借脑”载体之一。从某种程度上说,交通枢纽是巢,漂亮的新区是巢,美观实用的楼盘是巢,高品质的教育、医疗卫生环境也是巢,出台的引进人才优惠政策更是巢。随着这些巢的逐渐形成,对人才的吸引力也将越来越大,因为,英雄也需要用武的地方。
5
你说,德江要建成区域性中心城市,关键在交通枢纽,特别是铁路交通枢纽,但这些对德江而言,还仅仅是纸上的东西。
孙中山说过:“交通为实业之母,铁路又为交通之母。国家之贫富可以铁路之多寡定之,地方之苦乐,可以铁路远近计之。”
不过我要告诉你的是,没有梦想就不会有追求,没有追求就不会有结果。就具体行动而言,没有设想就不会有酝酿,没有酝酿,就不会有策划,没有策划就不会有规划,没有规划就不会有项目,没有项目就没有计划,没有计划就不会有设计,没有设计就不会有施工,没有施工哪来项目建成?没有项目建成,一切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都无从谈起。
当我们将梦想付诸行动时,不一定能够实现,但是,不行动不争取,肯定是没有成功可言。远的如渝怀铁路,当初规划并未经过铜仁,当决策层认为铁路对铜仁的经济社会发展将会带来巨大的推动时,就利用各种渠道积极争取,最终从地图上将这条铁路“扳弯”;途经德江的杭瑞高速,也是如此被德江决策层“扳弯”的;此前包括昭黔铁路在内走向不明的上述铁路,在德江决策层以省委、省政府文件精神为由争取下,在省里的铁路规划图中已明确在德江交汇;以此为由,德江委托中铁二院编制、论证通过了《德江火车站综合交通枢纽规划》等4个规划。2013年5月28日,德江牵头并承办召开了有云南、贵州、重庆、湖北4个省市14个县(市、区)参加的“昭黔铁路前期专题研究工作座谈会”,拟定在向国家积极争取早日动工的同时,共同出资委托中铁二院编制尚未编制的遵义至黔江段可行性研究报告。也就是说,国家一旦启动这条铁路的建设,开工日期将会提前一年以上。
就大环境而言,我们必须承认一个事实,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超出了我们曾经的想象。2008年前,本人没有想过高速公路会过境德江;2010年前,说德江会修铁路也觉得是梦话。而今,不管是从中央关于西部大开发的决定、国发2号文件和武陵山扶贫攻坚规划等看,还是李克强总理近期的讲话来预测,途经德江的这几条铁路以及飞机场的规划、立项、建设,速度都会加快。
除了你以上这些质疑,还有人担心城市用水、能源不足等问题。事实上,现在的自来水生产能力,在城北城南都已铺设管道的天然气、铜仁和遵义双网供电的电力,都能满足近期规划20万人以上的需要;即将蓄水的长丰和即将开工建设的观音滩、沙坝等中型水库,以及正在进行规划、建设的电网升级扩能及设备技改和拟议中的乌江提灌工程等,都是在为50万以上城市人口做准备。
在省里已经定位的情况下,像以上这些质疑、争论依然不少。当初那种“外地人当笑话,本地人看热闹”的现象虽然逐渐减少,但依然存在。好在德江决策层很清醒:争取定位难,又快又好发展适应定位更难。要求全县上下,不争论、不动摇、不折腾,不懈怠,齐心协力,埋头苦干,以破釜沉舟的勇气,以只争朝夕的精神,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领导和支持下,一届接着一届干,一代接着一代干,“建设黔东北铁路交通枢纽和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德江城市梦,就一定会在德江大地上开花,结果,成真。
责任编辑/彭中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