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影像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2014-10-29李泽鑫

记者摇篮 2014年7期
关键词:盘锦人类学纪录片

李泽鑫

2013年,盘锦广播电视台与盘锦文化广电局联合制作大型电视系列纪录片《非遗盘锦》,这是对挖掘、整理、抢救、保护和传承盘锦非物质文化遗产非常重要的一种方式,它对提升盘锦文化形象,宣传文化历史,填补盘锦文化项目的空白都具有特殊的意义。

22集盘锦“非遗”系列纪录片是将盘锦非物质文化保护项目——“渔雁文化、上口子高跷、满族民间刺绣、老胡家烧鸡、新开舞狮、盘锦苇画等二十二个项目的历史起源、特点、发展、代表性传承人和经典故事以及对“非遗”项目的文化、艺术价值等做了一个较为完整的纪录和阐述。

非遗纪录片是保护与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手段之一。作为人类学纪录片的非遗纪录片,在拍摄制作上需要恪守人类学纪录片的科学性准则;作为文化传播的非遗纪录片,还需要坚持艺术化表达和商业化运作才能够达到传播效果的最大化,进而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文化只有在广泛传播的基础上才能充满活力,生生不息,尘封在资料馆里的文化注定落落寡欢,逐渐走向消亡。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很大意义上在于使其得以广泛传播。非遗纪录片无疑是当今技术条件下保存和传播非物质文化遗产最有效的途径之一。

《非遗盘锦》反映了盘锦上千年的历史、文化,承载着盘锦地区多种文化的交融性、接纳性和文化艺术的博大精深,也演绎着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人们到今天还完好地保留着祖辈流传下来的珍贵、丰富的文化艺术,蕴含着盘锦人对这块热土的真诚、热情和自强不息。

影像的记录和展示功能使纪录片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手段。与单纯供专业学者进行学术研究的影像留存不同,非遗纪录片通过媒体传播给大众,因此,非遗纪录片融合了科学和艺术两大因素,既具有科学研究价值,同时还具有艺术审美价值。《非遗盘锦》历经半年的精心打造和制作,摄制组深入盘锦22个乡镇,付出了许多艰辛和努力,挖掘、拍摄、制作和整理了非常珍贵的影像资料和文字资料,圆满完成了盘锦“非遗”22集系列纪录片的录制。该系列片是盘锦广播电视台第一次用电视纪录片的形式比较全面系统地将22个“非遗”地方文化项目搬上荧屏,该系列片还将经过整理加工,制作成对外宣传、对外交流的短系列片,成为盘锦历史文化的一张名片。

如果恪守科学性原则进行界定的话,非遗纪录片属于人类学纪录片的一种,所以在拍摄制作规范上,应该遵循人类学纪录片拍摄的原则。中国人民大学人类学研究所原所长庄孔韶教授认为,人类学纪录片拍摄应该具有如下一些重要因素:1.人类学纪录片用于学术研究的目的是首要的;2.人类学纪录片由人类学者拍摄或由人类学者主持的摄制组拍摄,其摄制思想不受制片人的非学术的要求、条件(如商业的或娱乐的等)所限;3.遵循人类学的原则;4.在参与观察与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再拍摄。《非遗盘锦》的制作促使人们去认真审视、解析,盘锦地域文化的个性、特点和它的丰富性,以及深刻的文化思想内涵,使人们真正感受到今天盘锦历史文化的厚重和它的繁荣与灿烂。

以“非遗”作为拍摄题材,通过纪录片的形式,把盘锦民间技艺的影像资料完整地保存下来,这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利用影像也开辟了新的传承思路,更好地发扬和传承地方优秀文化,很多传统的民间技艺艺术都是老一辈艺人在支撑着,缺少年轻的力量,那么,也希望通过这样的片子能让更多的年轻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多一些了解,然后传播给更多的人。《非遗盘锦》讲述的都是传承人的故事,纪录片的生命是真实,纪录片的魅力也是真实。在前期拍摄和后期制作时,我们更注重展现民间艺人的真实存在方式,揭示艺术与自然的朴素关系,通过老一辈艺人对艺术的执着追求以及传承人的努力开拓来讲述一段故事,通过这些真实的故事也唤醒民众保护“非遗”意识,对于盘锦这些民间技术、艺术品的保护和宣传,都有着积极的意义。

传统是一条流淌着的大河,积累成为经典,供一代代人学习借鉴。在传统的大河中,非物质文化遗产无疑是珍贵而美丽的鹅卵石。通过总结梳理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类型、特点、状貌,探究其产生、流变的根源,揭示蕴藏其中的文化内涵和生成规律,可以为民族的文化传承提供重要指导。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成果,可以转化为民族的、世界的、人类的共同的文化宝藏,这种转换,也改变了原先民间文化艺术研究的局限,纪录片《非遗盘锦》正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保护的一次有效探索。

(作者单位:盘锦广播电视台)

猜你喜欢

盘锦人类学纪录片
《审美人类学》评介
VR人类学影像:“在场”的实现与叙事的新变
纪录片之页
纪录片拍一部火一部,也就他了!
纪录片之页
盘锦人工岛建设条件分析
盘锦地下流体观测在地震预报中的作用
辽宁盘锦大米升级推出“玉粳香”生态大米
体质人类学是什么?
论纪录片中的“真实再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