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跟着儿子去旅行(外一题)

2014-10-29

剑南文学 2014年9期
关键词:杯子旅行儿子

只是单纯为了逃离高考那令人窒息的氛围,只是简单为了兑现自己曾经许下的诺言,于是有了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没有长久的预谋,亦没有精心的设计。在高考硝烟渐起的前夕,背上小小的背包,带着欣喜的心情,忘却杞人的烦忧。从那个我一直以为只是一个地名而实际确实有一个湖泊存在的南湖边出发,去往那个只闻其名未曾谋面的历史悠长的闻名遐迩的西湖以及那文风郁郁的江南。

旅行于此开端,带着期盼的愉快和对未知旅途的紧张。虽然飞机又一次晚点,心情还能淡然,既然是渡假,便做心情的主人,带着快乐去旅行。旅行不同于旅游那种到此一游的满足,是经历的体验,是心灵的感悟。调整心态,细细品味和观察,以获得新知。享受飞翔,即使只能偶尔见到地面点点灯火,以及有些亮光的飞机翅膀,余下的便是茫茫黑夜,心里依然踏实坦然。

愧疚的是让儿子苦等、接站、安顿,直到凌晨三点,他第二天还有会议,还有发言。随着孩子的成长,我们会悲哀地发现,以前那个令我们牵肠挂肚的,那个对我们言听计从的可爱孩子,已经不知到哪里去了。他们长大了,会对我们的关心嗤之以鼻,会对我们的唠叨不屑一顾。他们更愿意和朋友交流,他们有了属于他们的世界,两代人的代沟也在所难免。父母怎样爱孩子?舍得花时间和孩子游戏、闲谈、共度欢乐时光,让孩子享受到活生生的亲情。多和成长的孩子相处,去更好地了解他们,才会有走进他们世界的机会。譬如龙应台和儿子安德烈用邮件的方式共写专栏,和儿子一起成长。爱的最高境界是尊重,尊重与沟通,也是一个母亲最重要的工作。

这次与儿子结伴的旅行,既可以彼此分享交流,更是增进母子感情的机会,是一段温馨的幸福的时光。而且儿子主动提出让我参加他的活动,去听他的大会发言,我的惊喜无与伦比。那是感受他的生活,体味他的欣喜的好机会。可是因为飞机晚点等原因,我一觉便睡到中午一点,我竟然违约,错过约定。我的遗憾是一定的。

文人骚客的无数诗词发酵着“上有天堂,下有苏杭”那份渴慕,多年来对于杭州的向往终于成为现实。那个午后,没有烈日,有些许微风。独自穿行在杭州的街道,却没有去细细体会那人间天堂的美丽。脚步无意识地朝着儿子就读学校的方向行走。一块文化石上耀眼的文字告诉我,儿子生活学习的地方真实地呈现在眼前,亲切无比。没有森严的门卫,人们可以自由进出,一所开放的学校,被称为杭州的人民公园。

儿子会议结束后,没来得及换衣服,穿着那身正装与我相聚在他们的校园。帅气阳光,成熟宁静的他带着我行走在校园,每条道路,每幢建筑,一一道来,真是尽责的导游。母子漫步,满眼皆景,鲜花灿然盛开,夹竹桃斑斓成墙,桅子花开,清香满园。这是毕业的季节,校园里能见到穿着毕业服留影的孩子,偶尔还有父母陪着孩子照相的,“青春不散场”的毕业晚会海报渲染出浓郁的离别。湖水微波荡漾,湖畔边的露天剧场正排练音乐剧。运动场青春洋溢,灵动飞扬的智慧氤氲在校园里。绿草如茵,凉风习习,我们席地而坐,温馨幸福的味道拥抱着我们。

跟着儿子旅行,虽然是风尘仆仆,但是有他的精心规划,完美开心。有他的全程陪伴,温暖踏实,每一天都是那么的快乐。杭州、西塘、南京、上海,既感叹儿子安排的科学,更惊叹苏沪宁交通之便利之发达,每天来往于几个城市之间的高铁动车在二百次左右,这亦是长江中下游经济发达的要素之一。上海就是一块辐射石,带动整个周边地带的经济腾飞。不像有的地区,以牺牲周边地区为代价成就一个城市的发展,形成经济黑洞。站起一个,倒下一片,不利于地区的发展。

和谐号奔驰在长江中下游平原,放眼望去,一望无际,千里平畴,“苏杭熟、天下足”,这就是传说中的鱼米之乡。河道交错,偶有船舶驶过,驶进我多年的江南水乡的印象里。悠然淡雅的风景,烟雨朦胧的意境,富庶物阜的江南,走近诗意江南曾是纠缠我多年的梦。水田里秧苗还未遍绿,稀稀疏疏。倒是那荷叶弥漫成一片碧绿,让人畅想着“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荷花盛开时的繁盛璀璨。

田地里有小麦收割后留下的迹象,还有绿色的玉米、蔬菜,有不知名的豆类,我一直好奇那是不是鲁迅笔下的茴香豆。似乎找不到合适的人来问询,环顾周围,听歌的,上网的,人人都沉浸在自己的世界或在网络的世界畅游而无暇他顾。有儿子相陪的旅程,我也屏蔽了与他人的交往。象征性地向儿子求证,其实只是问问,我知道他应该不会有答案。他断然是不知晓的,他已经远离了那些农事。他能肯定的是茴香豆只是制作工艺不同而已。后来我们在南京夫子庙的一个茴香豆店里买了五香茴香豆,原来是由胡豆作原料的。

当然,儿子所了解的是我以及我的父辈们所不了解的。当我跟随他在机场,在地铁,在高铁,在公交,在出租车之间穿行,看他熟练地用手机查找讯息,安排旅途行程,预订酒店车票,既感觉到被照顾着的幸福,亦觉得自己的OUT,自己正被科技边缘化,成了现代世界的多余人。如果没有他,我会多么地惶惑。就像在南京地铁看到的那位老人,低声下气地求年轻人帮他在自动购票机买票,出了站茫然四顾的眼神那样空洞无助。

记得十年前的暑假,我和小学毕业的儿子亦有过一段旅程,那次是去首都北京游玩。我带着儿子,在故宫、在长城、在北戴河留下了我们的足迹。旅途中更多的是我对他的牵挂,只要他不在我目光所及之处,我便开始东张西望焦虑地搜寻,直到他出现在我的视野方可安心。他总是跑在团队的最前面,活蹦乱跳地成为孩子头;他总是跟在导游身后,津津有味地听导游解说并偶尔转述于我。那些情景恍如昨日,当时身高不及我肩膀的他,如今已成高出我一头的帅小伙。十年的光阴,竟是如此匆匆。人生的岁月,亦是如此神奇。曾经依赖于我的儿子,一转眼却成为我心灵的依靠,这次,我更习惯于向他征询,听取他的意见。

在熙来攘往的人群中,看着行色匆匆的人,看着来往奔波的儿子。有一种心疼暗然而生,对于他,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提供了供他施展才华的舞台。是否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他需要承载更大的压力?需要怎样的努力才能给自己一份无悔?这次旅行虽然选择在他无课的时间,但是他每晚都完成作业至深夜。当我回到那个宁静的小县城,过着悠闲的慢节奏的日子,回到规律的平静的生活,他还得凭借自己的力量去辛苦打拼,去经历成长的迷茫困惑。他也曾说自己是否可以不用如此拼,是不是也可以颓废?但是他是乐观而自信的,勤奋向上的,他在努力找寻自己人生的方向和意义。人生的意义在于经历,在于感受。

游览西湖,儿子坚决反对我坐游船及坐观光车,他说只有用脚步丈量,那样观赏才有味。幸好我的锻炼有了效果,不至于半途而废,亦没有成为他的手下败将。我们沿着西湖行走,观赏着西湖的风景,聊着西湖的历史、诗文。从那一块块真实的青石板及栩栩如生的虫鱼鸟兽画像石上走过,历史的厚重油然而生,那些石板或许来自唐朝,或许来自宋朝,或许来自明清。从岸边绿意葱茏的柳树、冬青树下走过,享受那绿荫下的清凉,那万条枝条仿佛从唐宋飘拂至今,历史穿越剧的现实版不过如此。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在唐代诗人杨万里游览西湖若干年后的六月,当我漫步渴慕向往已久的十里苏堤,那满堤苍翠,那浩渺湖面,无不让我神清气爽,心旷神怡,引发无限遐思。那位我无比崇拜的诗词书画皆精的蜀中奇才——苏东坡,那位穷而后工的为民谋福利的父母官——苏轼,虽然一生颠沛流离,但是每到一处都会为后人留下熠熠生辉的财富。据说十里苏堤,四季花事不断,春桃夏荷秋桂冬梅,一场场盛大的花事席卷而过,灿烂着每个季节,成就惊心动魄的美景。一步十景,半日凝神,杭州人民因此而有福,观赏到苏堤美景的亦是有福之人。

同样是造福人民的白堤,以及那诉说千年传说的雷峰塔及断桥,当我放慢脚步,与它们亲密接触,它们于我都不再是传说,真实地成为了记忆的一部分。

无数的诗文词赋传说赋予浙江那片土地以神奇,丰盈着我的期待。浙江海宁,那是浪漫诗人徐志摩的故乡,即使现在是著名的皮革城,我的渴望里依然流淌着诗人的浪漫,充满诗意的江南。浙江绍兴,那是文学家鲁迅的故乡,那是巾帼英雄秋瑾的故乡。还有水墨江南,停泊着乌篷船的乌镇,没有来得及去光顾,只好在下一次相遇的遐想里期盼。

西塘成为我寻访江南水乡的选择。到达西塘已是夜晚,摇曳的灯光与暗淡的水光晕出朦胧的烟霭,夏夜的微风吹漾袅娜的树枝,牵惹出暧昧的蜜语。点缀于河道上的石拱桥渲染出江南水乡的意味,商铺里特有的荷花灯,徽派建筑的风雨墙让我浮沉于江南特有的风景。与儿子在小吃街饱饱口福,在酒吧街饱饱耳福,我们在江南的意境里沉醉。那酒吧里闪烁的霓虹,震耳的歌声,那商铺里千篇一律的商品却又让人生出不知身在何处的感叹及遗憾。

南京亦曾是一个梦,那个六朝古都、十代都会,见证了历史的变迁、时代的兴衰。行走在南京,历史无处不在,南京博物馆的展品丰富多样。那些精美的器物,让我震惊于古人的文化和细腻。那些价值不菲的珍品,展示帝都的厚重博大以及深厚的文化内涵。南京博物馆免费对外开放,足见一个城市的品味及决策者的远见。我们见多了那些为了所谓的经济价值而没有后顾之忧的景区,那些急功近利的行着破坏之道的城市,那些日日攀升的门票阻挡了多少文化的传承。南京博物馆的做法在所谓市场经济的大潮里显得弥足珍贵。

古城墙的墙砖深深留在我的心底,那深褐色的墙砖不仅没有遮没城市往昔的繁华,还折射出城市过往的沧桑。上世纪三十年代,中华门那段城墙抵挡了日军的炮火轰炸,至今依然巍然屹立,站立出一个民族的尊严。每一块墙砖上刻印着它的出处,多么有力的追责制度。如果现在的我们有些借鉴,豆腐渣工程肯定会锐减。

紫云萦绕的紫金山,雄伟庄严的中山陵,气势恢宏的明孝陵,行走在植物繁茂的山林,体味自然天成的古朴幽静。行走在人工匠心杰作的中山陵,让人生出高山仰止的敬仰。和孩子谈论着孙中山先生的生平及与他有关的那些历史,拾级而上,我们一起接受一场虔诚洗礼。明孝陵松柏森森,肃穆威严,有人说南京阴气太重,是有些悲剧的色彩,我也有些认同。譬如南京大屠杀遗址,就被我故意忽略,我无法承受那令人窒息的悲伤。即使我心里怀着深深的悲悯,也无力走进它,去表达我无尽的哀思。

走过秦淮河,看到两岸那激越灿烂的金色,那纸醉金迷,六朝金粉,想象里金陵的余味扑面而来。可是却不是朱自清笔下“晃荡着蔷薇色的历史的秦淮河”,静静地泊着的大船小船亦没有荡漾出桨声。夜晚,灯月辉映,波光粼粼,亦才能想象出秦淮河当年笙歌彻夜的些许美丽。乌衣巷的传说夫子庙的文化亦在诉说金陵的历史。还有那遮天蔽曰的梧桐,还有即将召开的世界青奥会,都是南京留在记忆里的。

当我坐在窗前沉思,整理自己的思绪,有一份宁静而透彻的观照。窗外的梧桐隐约可见,高楼霓虹闪烁。儿子说他喜欢南京的古朴和梧桐,我说我喜欢南京的古典,那些没来得及拜访的雨花台,台城柳,生出些许错觉,仿佛从味觉、触觉、嗅觉、视觉、听觉渗透与我,恍若神游,“我已经去过了吗?”

我去过的还有上海,印象里的十里洋场,文明与现代的方向标。儿时对于家乡小河归属的追问,就已经让上海的名字留在了我的想象里。我的家乡位于长江上游,家乡的小河属于长江,它一路前行,生生不息,浩浩荡荡,汇入涪江、嘉陵江、长江,在上海汇入浩瀚无边、博大深邃的东海。君住长江头,我住长江尾,夜夜思君不见君的那份思念,终于在那阵阵海风里了却。

站在外滩的观景台上,从容欣赏外滩的繁华与美丽。那清风明月、细浪拍岸的江南的夜。如今灯红酒绿,霓虹闪烁,汽笛声声,黄浦江的夜晚被点缀得惊艳万分。黄浦江两岸的发展印证着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的变迁,当然,黄浦江两岸都在发展的轨道上前行,让上海成为经济桥头堡。儿子说他曾经在黄金周到过外滩,那时人山人海,摩肩接踵,人流堵塞得水泄不通,无法移步,更不可能挤上那观景台,只能在远远的街道对外滩遥望几眼,便带着失落悻悻离开。事实告诉我们:旅行的时间选择多么重要,如果赶上高峰期,景区人满为患,拥挤不堪,内心不免添堵,哪还有心情去欣赏感受景物。所以,选择错峰出行是多么的明智。

虽然大家都在传说着上海人的排外意识,但是我们能够感受到的是上海的包容。它把传统和现代完美融合,相得益彰,光芒四射,传承着城市的精神。造型古朴典雅的万国银行,现代建筑的东方明珠塔;南京路上家喻户晓的好八连的故事,繁华熙攘人流如织的商业气息;老字号的招牌和现代化企业广告牌一同招展,局促的弄堂与林立高楼相互对望,老上海的城隍庙与世界的世博园并存,林林总总诠释上海的昨日今生。来来往往的各种肤色的人群,发达的交通网络,上海不愧为中国最大的城市、国际化大都市。

也许有人会认为此旅程为蜻蜓点水式、走马观花型。我以为,既然没有时间深度游,那就需要画龙点睛般的领悟。只要抓住城市及景点的精髓,由此触摸城市的灵魂,那就不枉此行。没有眼花缭乱的迷离,没有强买强卖的窝心。足以淡定从容地观景赏景,况且每处都有贴心的导游(儿子的同学或朋友)专业的解说。注定这是一次美丽的旅行。

想象与渴慕的作美,让每一景点都更有滋味。人与景的融合,让这段旅程更有魅力。这段旅程最美的部分在于:当我回到故乡,继续我的日子,也许我会滔滔不绝地向朋友诉说旅行的见闻,也许我会无比自恋地展示那些旅途中拍下的照片。更动心的是在某个不经意的瞬间想起旅行中的种种,那些名胜景点,那些闲适自在,那些无所用心。因为是跟着儿子去旅行,于是这些美会无限延长。

旅行没有终点,行者永远在路上。

告别那杯子

同那杯子的告别,选择在那所城市,是一场精心的预谋。因为与那杯子的相遇,也在那所城市。许是冥冥中的轮回,许是一段缠绵的缘分。

时光是耐心的工匠,他能将平淡无奇的物品打磨成珍品,存放在心灵和记忆中。何况那杯子是我在最艰苦岁月里得到的物品,它虽不是多么贵重,却与我淡然相随,成为我生活的必需品。

当我从满目疮痍的地震灾区出逃,带着的只有惶恐惊惧的悲伤,还有近乎一无所有的绝望。随行带出的物品只有从家里拿出的几件换洗衣服,和从教室找出的几本教学书籍。在灾后的第九天,我和我的同事及我们的学生辗转一天,去到那个城市,那里有西南财经大学为我们奉献的爱心学校,西财人用他们无微不至的关怀让惶恐的我们安定了下来。生活用品,学习用品,一一备齐。衣服、鞋子都按尺码给我们分发。每一个西财人都在为我们奉献着他们的爱心,吃穿住行,照顾周全。正餐的营养,夜宵的丰富,用心至极,让我们有了家的温暖。他们的深情厚谊,那些无以言表的感激,不是拙笨的我所能表述的。但他们的无疆大爱已经铭刻于我们的心里,永不磨灭。

那年,五月初夏,那天,那所城市比家乡多了一份炎热。我和同事吴去到学校小卖部,在琳琅满目的商品里,我一眼就相中了那个杯子,方方正正的,淡雅的塑料色,盖子上嵌着淡绿色边子,它以它的简单打动了我。近似于一见钟情,一看就看到它,喜欢上它,也就是在那样的时刻,在那所城市,它于此与我结缘,参与我的生活。六年的时光,从那所城市到回到家乡,从那临时搭建的板房到河北援建的崭新的教学区,它都与我同在,成为我生活的一部分。我亦把它变成了自己的知己,不管是那些素淡的日子,还是那些温情的日子,亦或是那些不堪的日子,它都卑微地陪伴着我,成为我的珍爱之物。六年的相随,点点滴滴,缠绵而深情的时光,清晰而生动地活着,不曾淡忘。夏日的清凉,冬日的温暖。牛饮般豪饮,小资般浅酌。它依然成为我知冷知热的爱人,润泽的不只是干渴的喉咙,更是枯涩的心灵。最好的陪伴不在于言辞,而在于它以它的方式表明我们一直在一起,让我沉浸在爱的恬静温暖之中,那样悠深而温情,成为抹不去的记忆。

六年的光阴流逝,可是它已残破,它已老化,我应该拥有一个能接替它的杯子,继续我的生活。可是我怎能将它抛弃?无论理由如何的充足,我最是愧疚于它的,总有难以割舍的痛惜。就在某一天,我决定与它告别。不是我忘记了我们的曾经,忘记了那些美好,而是它似乎已经完成它的使命。人是需要必要的丧失,丧失是一种怀旧,是一种拾取和藕断丝连,是对逝去事物的剔除和背叛。不是怀念所有事物,而是对某种事物情有独钟。对往昔大部分生活的丧失,用阅历和理性判断出了一种值得追忆的事物,这种东西对自己而言就是永恒。那个杯子会成为永恒。

当我因为工作的原因,再次去到那所城市,它依然陪伴着我。也许是到了该说再见的时候了,在离开的时候,因为物品较多不好携带,我终于找到理由抛弃它,关键是即使我反悔也来不及去把它找回。在那所城市,我绝情地将它遗弃在那空荡荡的屋子。当我回望,它形单影只,像垂暮的英雄,落寞孤寂。瞬间击疼我佯装绝情的心,泪盈满眶,仿佛那无语凝噎的情人分离。那杯子里盛着的往昔时光怎会消失,怎会完全离开?真要与它分别,总有一种爱物如人的伤逝之情,我定会在记忆里读到曾经的那些脉动。那杯子里盛着的绿茵茵的绿茶,清幽的菊花茶,淡黄的苦荞茶,润嗓的胖大海,养生的红枣狗杞,仿佛漂浮着淡淡的香气,缠绕于我。

可我依然要与它告别,我将带走我的心。我不应该像情书里所说的那样,把我的心留给它,我将这样背离它。它或许会静静地留在原处,蒙上时间的灰尘,暗结蛛网。或许它不会有独处的机缘,会被多事之人扔进垃圾堆,成为真正的弃物。不管我们有过怎样的过往,怎样的爱恨,终成水波之痕,微微地泛起点点光阴的故事。那些往事渐渐而去,寂寞惆怅。

我定要与它绝别,明天我将有另一个杯子,续写以后的生活。原来物质的富裕变成了对物的薄情。物质匮乏的年代,一件物品可以用很多年,那从俭省而生的珍惜,最后成为了对物品的不舍之情。如今,对物品的不断厌弃、抛掷,造成了人们的薄情?永别了,我的杯子。一同告别的还有某些情愫,生活中充满那么多不值得快乐的快乐,那么多不值得悲伤的悲伤。与其在记忆里伤感唏嘘,乃至痛哭流涕,不如默默舍弃深深埋藏。

那消失的杯子是被消失的。请相信,它的主人定不是薄情寡义,亦不是喜新厌旧。伤感地想起纳兰容若那句“情到多时情转薄”,也许曾经的珍惜反成薄情。即使微不足道的物件,也足以让人眷恋珍惜,仍然有“别时容易”的痛惜。有许多的遗憾和怅惘,有许多的歉意和祝福。相信消失的只是杯子而已,与杯子有关的情愫定会在记忆里不朽。

正如林清玄所言:

那些因舍而空出的

必有更好的东西来填补

那些舍去的并未消失

是为了生发更好的而存在

猜你喜欢

杯子旅行儿子
打儿子
杯子
粘在一起的杯子
小黑的旅行
谁的儿子笨
你养的好儿子
神奇的杯子
夏日旅行
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