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艺术的心灵状态

2014-10-29汪凌曦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14年9期
关键词:回忆乡愁爱情

汪凌曦

摘要:

20世纪西方现代艺术大师马克·夏加尔的艺术深深地扎根于其自身独特的本源文化之中,这种独特的名族身份使他的艺术有别于西方现代艺术,带有浓厚的名族特点和神秘色彩。

关键词:回忆;乡愁;爱情

1887年7月7日,马克·夏加尔白俄罗斯的维捷布斯克,维捷布斯克是俄国的主要犹太社区之一。夏加尔也是在犹太传统中成长的,因此,犹太人的生活以及维捷布斯克始终是他童年生活的回忆也是他绘画题材的来源之一。

1906年,夏加尔进入耶乌达·本的画室学画。在这时候,他就已经开始使用狂放不羁的色彩,并且基本上扬弃了写实主义手法,画面已经变的离奇怪诞了。1914年,夏加尔终于来到了巴黎,正式接受了西方艺术的熏陶和滋养,艺术风格才开始真正的形成。

一、乡愁:夏加尔艺术中的流浪性

在巴黎,比起在画室画画,夏加尔更愿意去卢浮宫研究大师的作品。在巴黎他不仅学会了印象派画家对光的探索,还学会了立体派对空间的探索。“马克·夏加尔的作品受立体主义的影响,呈现破碎分割的平面,还受到阿波里奈尔称之为奥费主义的影响,体现为透明般的色彩,但夏加尔将这种色彩与他那明显而独特的叙事性线条相结合。”[1]之所以说,夏加尔受立体主义的影响是因为在他的作品中经常会出现动物(母牛、公牛、山羊……)和头倒置的或身首分离的人物,这也是他的作品充满梦幻和神秘的根源。但是他与立体主义还是有很大区别的,立体主义主要是采用重组的方式来构图,而夏加尔则是将真实的事物并置和交叠。他不仅将空间分成若干同时并存的体积而且还在同一平面上安排异质的形式要素,其中每一个层面都是他对生活对宇宙关照的回忆,表现出的是隐喻中的世俗真实。对于背井离乡的夏加尔来说,在巴黎的这段时间是寂寞的,所以这段时期他的作品几乎都是以乡愁为主题,表达他对维捷布斯克浓浓的思念。

《我与村庄》是夏加尔的经典之作,是最具有象征意义的作品之一。在画中夏加尔运用一头牲口来表达对维捷布斯克乡村的回忆,画面上方的村庄也许就是他记忆中的故乡。夏加尔在斜贯画面的对角线上,安排了不成比例、面对面的换喻式构图来增强他对故乡的思念之情。人和牲畜颈部都挂有一串十字架,形成一种同谋关系,并且用红绿对色来支撑,母牛是犹太名族对母性的象征,人就代表着画家本人,母牛充满慈爱的目光深情的凝视着画家。这一内容蕴含着非理性的因素;下部分的生命之树和日食景象同样也具有不和谐和“超自然”的因素。整幅作品巧妙的将炫丽的色彩、立体派的构图与对故乡的回忆与思念融为一体。

在《七根手指的画家》中,夏加尔把乡愁表现的更为直接。画中他坐在窗前,窗外是以埃菲尔铁塔象征的巴黎,他把自己想象成事一位功成名就的大画家,坐在画架前用七根手指(意味着“快速的”)创作他的《献给俄罗斯、驴子和其他人》。画家背对着窗户,回忆起浮现在右上角的维捷布斯克了,虽然他置身于巴黎,但是他的灵魂早已回到了故乡维捷布斯克了。在他的头上曙光般的希伯来文字写着“巴黎”和“俄罗斯”,用来表示他属于两种文化。他受到立体派的影响,把脸画成棱角分明的方形。

二、爱情:夏加尔绘画中的永恒题材

爱情是夏加尔绘画中的另一个重要的主题。自1909年夏加尔与贝拉第一次相遇时,夏加尔就深深地爱上了贝拉。在1915年7月夏加尔终于和他深爱的贝拉结婚了,甜蜜的爱情、幸福的婚姻生活使夏加尔的艺术更加的充满了浪漫和抒情的诗韵。在与贝拉相伴的这些日子里,夏加尔创作出了一系列柔情和欢乐的作品:除了四张小幅的《恋人》系列画之外还有大尺寸的油画《生日》、《飞翔在城市上空》等。

《生日》形象的描绘了夏加尔和贝拉幸福的婚后生活。画家在妻子生日的当天送了一束鲜花给她,当贝拉走过来的时候,他已经等不及的要亲吻妻子,竟不等妻子转头就飞身而上。这种顽皮的动态形象,充分的表现了夏加尔天真的幽默感,正是这种幽默感使他善于去发现生活中存在的或者可能存在的景象。在这样愉快的时刻,他不愿一人漂浮在空中,这样会显得孤单寂寞,所以贝拉也陪他一起漂浮在空中。画中,夏加尔并没有采用形体的分解,而是运用相配的颜色,贝拉黑色的裙子和他黑色的裤子以及红色的地毯和浅红色的桌布来营造温馨的气氛。贝拉黑色裙子的褶皱类同未来派表现运动的手法来凸显贝拉在空中飘动的效果。这一时刻象征着神圣时间中爱的体验。夏加尔始终扎根于浓郁的犹太文化中,而犹太文化认为上帝以各种方式与人相遇,灵魂与灵魂相撞击的爱情最能体现上帝与人相遇的情境。

犹太名族文化始终贯穿于夏加尔的艺术生涯之中,因此,他的作品中会带有东方特色。很多人都认为夏加尔的绘画是虚幻的,其实不然,夏加尔的艺术并不是虚幻而是生活,他追求的是能反映生活意义的作品。他的艺术是心理的写实,是他内心世界的铺成,他所描绘的不是物体的外观,而是内心的感受。在夏加尔的一生中,他没有加入任何艺术派别,始终独立不羁、不合群的忠实于自己的记忆和名族文化。

【注释】

[1]《艺术通史》 史蒂芬·法辛 第5章 第4节 第375页 中央编译出版社

【参考文献】

[1]夏加尔.我的生活[M],余中先,北京: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6

[2]Daniel Marchesseau,夏加尔·醉心梦幻意象的画家[M],上海: 上海译文出版社,2003

[3]史蒂芬·法辛,艺术通史[M],北京: 中央编译出版社,2012

[4]何政广,世界名画家全集·夏加尔[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

【作者单位:南京艺术学院2012级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回忆乡愁爱情
《甜蜜蜜》:触碰爱情的生存之歌
不谈爱情很幸福
永远的乡愁
乡愁
九月的乡愁
地方文献专题资料搜集的实践片段
解读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