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
2014-10-27桂榆栋
桂榆栋
摘 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本质属性的体现,从青年特征出发,联系青年阶段的表现,探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分析青年树立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核心价值观所面临的问题及重要性,并提出践行这一核心价值观的基础,让广大青年认识到圆中国梦需从个人出发,自觉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关键词:中国梦 青年 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观
一、青年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国家层面,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从社会层面,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从公民个人层面,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青年,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不同阶段得青年有不同的特征:自我意识有新发展,能发现自我,但易出现自恋、以自我为中心等问题;智能发展达到高峰,迫切希望有所发明创造和成就,但易急于求成,误入歧途;情感情绪日益丰富,但意志薄弱、依赖性强,情感交织复杂;抽象逻辑思维高度发展,占据主导地位。批判性思维、自我适应性增强,但过分凭借想象和间接思维,易脱离实际;善于交际,能开放自由的交往,但易出现自卑、对他人认知障碍等问题。
当代青年,承担的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名族的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树立核心价值观:有利于增强青年的爱国情操;有利于提高青年爱岗敬业的精神;有利于传承诚实守信的美德;有利于青年继承中华民族和睦友善的传统。
二、青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障碍
马克思曾指出:人们的观念、观点和概念,一句话,人们的意识,随着人们的生活条件、人们的社会关系、人们的社会存在的改变而改变。当下,青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主要存在以下三种障碍:
1.理论障碍。思想不成熟,理论素养不高。青年时期,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关键期,虽有客观看待、明确表现、敏感防卫自我的能力,但总体上思想不够成熟,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不高,容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
2.自我障碍。自我为中心,趋向现实性。在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里,青年的价值观,越来越趋向于现实化,他们趋向于以自我为中心,以自身利益为首,向往功利性、世俗化。他们发扬的不是重义轻利、高尚无私,而是急功近利、重在索取,把个人价值个人化、孤立化,缺乏远大理想。
3.实践障碍。知行分离、观念淡薄。“为人民服务、贡献社会、回报祖国……”口號喊得响亮,却未能落到实处。他们总是赞赏助人为乐的精神,总是高呼学习雷锋好榜样,总是应和要发扬传统美德,每一位青年学生理论学得很扎实,可身处现实中又怎样呢?
三、青年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核心,是衡量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公民素质高低的坐标和尺度。青年如何从个人层面做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生活,这需要做到以下三方面的认同:
1.理论须认同。理论上的认同,首先得承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证实这一价值观的存在和正确性。在各界的共同努力下,在党的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中首次明确提出三个层面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指出要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人们思想观念发生巨大变化的今天,青年要做的就是认同这一核心价值观,承认其存在,打稳、打扎实这一理论,让理论深入骨髓。
2.态度须认同。“态度的本质是一种有组织的、持久的信念和情感,并使个体以某种特定的方式发生行为的倾向”。
首先,认知因素。要求青年对自己所树立的价值观有正确的认识,即认识到“八字核心价值观”才是青年应该树立的核心价值观。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爱自己的骨肉同胞、爱祖国的灿烂文化、爱自己的国家;爱岗敬业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最基本要求;“民无信不立”,要倡导言行一致,恪守诚信;“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从古至今,中国人始终重视“与人为善”建立和谐友爱的人际关系。八字核心价值观,不但是传统美德,且是人生标准。
其次,情感因素。本文从青年的责任感认同、归属感认同、自豪感认同三方面来分析。热爱祖国是每一个中国人都应履行的政治责任和法律义务; 归属感的产生是由于人的本性需要所致,一个归属感缺乏的青年,其责任感就不强;青年要以身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而自豪,以处于中华民族青年时代而自豪。
再者,行为因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青年,要有社会主义的信念,要艰苦奋斗的精神,要坚定不移的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
三、实践须认同
只有在实践中形成的观点才具有正确性、科学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经过实践检验正确的、科学的价值观,其一系列丛书的出版,就是证明,其指引社会发展取得的成果就是证明。将核心价值观付诸于实践,应做到:从实际出发,终于祖国终于人民;勇于到艰苦的地方工作,到基层接受锻炼,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诚恳待人,诚实做事,以信用为伴,带头倡导良好社会风气。
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是国家的、民族的,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是我们的,更是青年一代的。学习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提高青年理论素养、思想道德素质的根本要求,是一个完善自我的过程。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Z].第六部分--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2012.
[3]新华网.《习近平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http://gb.cri.cn/42071/2013/05/04/2225s4104626.htm.2013.
[4]周晓虹.《现代社会心理学—多维视野中的社会行为研究》[D].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