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新写作在阅读教学中的渗透

2014-10-27夏春江

小作家选刊·教学交流(下旬) 2014年7期
关键词:渗透阅读教学

夏春江

摘 要:在阅读中进行写作训练来激起学生写作兴趣和创作欲望,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描写、想象等多方面的能力。让学生学会:构思立意、谋篇布局、开头结尾、谴词造句等写作技巧。

关键词:创新写作 阅读教学 渗透

《中学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那么如何去引导?让学生立足课内。就是有效地利用现有教材,让学生在对文本的精读细品中学习写作技巧。叶圣陶老先生说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写作的熟练技巧”。教师要在对这个例子的深入剖析中渗透写法,让学生学会:构思立意、谋篇布局、开头结尾、谴词造句等写作技巧。

冰心先生也曾说过:“读别人的文章,写自己的文章”这句话很好的阐释了阅读和写作的关系。阅读和写作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是密不可分的。阅读是基础,没有大量阅读的写作就是无水之源,无木之本。所以我们说:阅读和写作是一个互动式的过程,它们互相依赖又相互促进,谁缺了谁,都是断翅的鳥儿,永远飞不起来。要使作文教学走出困境,作为一线的语文教师,就应该在教学中将阅读和写作有机地结合起来,积极创造条件,为学生架起阅读和写作的桥梁,激发学生写作热情,充实学生语言库存。

那么如何让学生读起来,并把阅读的收获融入到写作当中去。在创新写作教学实践中我采取了“以创新为宗旨,以随笔为手段,以课文为蓝本,深挖写作素材,培养写作思维能力”的措施,向阅读教学合理渗透。

一、分析技巧、模仿写法

读而不思永远是别人思想的跟随者,培养不出对文字的感悟能力:思而不写则无法检验语言的运用能力。“写”是语文学习的高级能力。而我们的文本都经过筛选的经典,是我们学习写作的典范文章。模仿就是练习写作一条很重要的途径。钱梦龙老师曾说:“创造往往以模仿为先行,而模仿又必须以创造为目标。”没有模仿,就没有创造。作文作为富有创造力的活动,当然也离不开模仿。我在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学以致用,将模仿当作专题训练的一种尝试。每当学完一篇很有写作特色的文章,就让学生运用这一写作特色仿写一篇文章。例如:学习了《福楼拜家的星期天》,引导学生思考莫泊桑是如何把众多人物栩栩如生的给我们展现出来的,那就是要想把一个人物写“活”,需要长时间的观察,运用多种描写手法,抓住人物的典型特点展现出人物的性格特点,练习写一篇《我家的星期天》。当然不仅仅可以模仿,还可以让学生补写、续写,扩写等等让学生发挥想象填补文章空白。这样,通过联想、想象启迪了学生的创作思维,激发了学生的创作欲望,拓宽了写作立意和写作素材,使写作更富于创新。例如:学习《皇帝的新装》时,引导学生想象并续写《游行大典之后》。学习《木兰诗》时,引导学生想象木兰在战场上英勇作战的情景,让学生扩写简略的十年征战场面。学生描绘了一幅幅壮阔的战争场面。

二、树立批判性阅读理念,注重学生多向性思维的培养

“学贵知疑”,当代著名历史学家顾颉刚先生对此推崇备至,在他看来:“只有常常怀疑、常常发问的脑筋才有问题,有问题才想求解答,在不断的发问求解中,一切学问才会进步,才会发展。”语文教师在读写的互动教学中,要积极引导学生不要“迷信”权威,不要迷信课本,鼓励学生在阅读和写作中敢于质疑,敢于评判前人和权威的得失,使学生将自己的亲身经历和他人的感受作对比,让它们在学生的头脑里激烈碰撞,然后把它“外化”,如此作文自然就有了新意,有了创造性,从而达到思维的多向性、广阔性,使学生从中得到多角度、多向性的写作材料的积累。

树立批判性阅读理念,教师要引导学生会提出批判性问题。如:读《愚公移山》这个寓言故事。有人反问,愚公真是太“愚”了,移山既劳动繁重,又破坏生态环境,不如开挖隧道或移民搬家。读《范进中举》,有人就把科举制度与现代考试制度进行比较,感知新旧社会的本质区别。结合文中的这些新的观点,鼓励学生有意识进行逆向思维的写作训练。如:《愚公移山》——《移山不如搬家》;《班门弄斧》——《弄斧必到班门》(挑战权威);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暗地里接受污泥的贿赂,阳光下炫耀自己的清白。这就是所谓“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只有这样,才会赋予作品新的意义,新的生命。又如:学习《杨修之死》,让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独到见解,从个体的角度阐释小说文本,从小说的故事情节,人物性格及所体现的意义等方面来阐释,给学生适当的创造性思维的发展空间。让学生结合历史与现实社会思考:如果你是曹操,你将怎样使用人才;如果你是杨修,怎样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事实证明,从批判性阅读到大量思维转换的写作练习,刺激了学生多向性思维,激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创造了良好的作文环境。

我们都在倡导整体阅读教学,我也在这方面作了许多有益的尝试。但我始终觉得,若将整体阅读教学囿于阅读本身将难有突破。我们始终应该意识到阅读和写作是密不可分的。阅读有利于写作水平的提高,同样,写作对阅读难道就没有帮助吗?最能够体现整体语文能力的恰恰就是作文。一篇完整的学生作文,必然包含我们阅读教学中需要解决的许多问题——怎样拟题?怎样理解题意的?如何布局谋篇?为什么要用这种表达方式、表现手法?哪些地方该详哪些地方该略?又为什么要详为什么要略?所有这一切不正是我们在阅读教学中经常遇到而又需要解决的问题吗?也许我们训练了许多阅读文章没有解决的问题,学生的一篇习作就这么轻松自如地解决了。因为学生作文,他更熟悉,更了解,当然也更容易理解,若我们的阅读教学能结合学生习作来进行,我相信,很多问题容易解决。学生对自己的习作熟悉,能比较容易地接受来自老师和同学的评价,对评价中有不同看法的地方还可以相互探讨,这样长期积累,对各种习作文本的分析评价将极有利地推动学生去理解更高层次的阅读文本,而通过对高级文本的阅读又反过来让学生深思反省,阅读和写作的这种双方交流将使学生整体语文能力得到飞跃。因此,我认为,我们完全可以大胆地拿学生的习作来做我们的阅读教学文本,循序渐进,同时促进阅读和写作能力的提高。

猜你喜欢

渗透阅读教学
图式理论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初中英语评判性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
习作单元中的阅读教学
多元读写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高阶思维介入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职高体育教学中的“教学做合一”研究
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渗透研究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在印度佛教大会感受日本“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