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校的新型教研模式
2014-10-27杨春山李晓峰
杨春山 李晓峰
摘要:教学与科研已经成为大学的两项基本职能。正确处理教学与科研的关系,在民办高校中尤为重要。针对民办高校的特殊性,以东北农业大学成栋学院为例,从教学与科研相互矛盾和相互促进两个方面探讨民办高校如何协调二者之间的关系,阐述教学与科研的正确定位,提出一种教学与科研相互协调的新型教学模式。
关键词:民办高校;教学;科研;协调
1、背景
1978年恢复高考后,由于教育资源短缺,招生名额很少,社会上各种以“高考补习”“自学考试辅导”“职业培训”为主要途径的民办大学应运而生。经过30多年的自力更生,以及近年来国家政策的支持,民办高校已成为我国教育事业重要的组成部分。截止到2011年,我国民办高校有698所(含独立学院309所),在校生505.07万人,占全国普通本专科在校生总数的21.87%。
民办高校规模的快速扩张,严重影响了民办高校内涵的可持续发展。2006年11月教育部下发《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2007年2月颁布《民办高等学校办学管理若干规定》,引导民办高校转变发展模式,加强内涵建设。
2、民办高校科研工作面临的困境
科研工作的开展,不仅能够促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而且能够提升教师的学术水平,实现内涵式发展。和公办高校相比,民办高校教学质量相对较低,科研水平相对落后,社会认知度也有待提高,所以,民办高校在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准时,会受到各种各样不利条件的制约。
2.1 民办高校师资结构不合理,教师对科研热情不高
民办高校的专任教师以年轻教师居多,缺乏学科带头人,难以形成学术梯队;青年教师缺乏科研经验,缺少学术积累。由于归属感不高,师资流动性较大,这就使得民办高校自身很难拥有一批相对稳定的、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这不仅会影响到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强势学科的培育,而且很难建设自己的科研创新队伍。与此同时民办高校教师在课题申请、成果评定方面存在着诸多障碍,这也会淡化教师的科研热情。
2.2 科研经费严重不足
科研经费投入严重不足是目前民办高校在科研方面普遍面临的严重问题。科研经费投入不足使科研奖励太少甚至没有,极大影响了青年教师进行科研创新的积极性,限制了民办高校专职教师的对外学术交流。
2.3 忽视学生的科研创新
民办高校生源基础较差,教师主要精力放在教学上,忽视了对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教育和引导;而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的教育和指导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对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本身也是学校科研创新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
3、教研融合,探索民办院校的新型教研模式
东北农业大学成栋学院是2002年5月经黑龙江省政府批准成立,2004年2月在教育部正式备案的民办独立学院。2011年原黑龙江科技学院利民校区全部教育教学资源整体并人成栋学院。学院重新审视和确立新的发展目标和发展定位,调整学院工作思路,理清主要工作任务,为成为普通民办本科高校扎实地推进各项工作。
3.1 正确定位教学与科研的关系
成栋学院在建立和完善教学质量保障机制和监督机制基础上,逐步开展人才培养模式综合改革、师资队伍建设、高层次人才建设、质量工程建设、课程体系建设,现已取得了较为可观的阶段性成果。在教育教学改革上,要转变课堂教学质量观,推进教学内容改革,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学院开展教师技能竞赛、师德师风建设等活动,力促一线教师练好内功。2012年,成栋学院邵雪航等5名教师喜获黑龙江省高校师德先进个人称号;艺术与传媒系获得省教学管理质量奖;在第五届黑龙江省高校“多媒体教学软件”“现代教育技术论文”评比活动中,成栋学院荣获一等奖1项、三等奖7项、优秀奖2项。
在科研建设上,启动校内科研、教改、精品课等质量工程建设,以此来激励教师教学、科研成果产出,为进一步申报省级科研立项奠定基础;学校对优秀科研成果予以表彰奖励,极大地调动了教师的科研积极性。2012年编写教材13部,获省教育厅批准教改项目16项,获中国教师基金项目2项,发表科研论文85篇;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5项。
3.2 培育科研团队。提升师资水平
由于民办高校师资队伍薄弱,如何培养和提升青年教师科研能力,培育科研团队,对于民办高校的科研发展尤为重要。成栋学院在培育科研团队提升师资水平方面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措施。
1)以灵活的思路建设教师队伍。
成栋学院从名校聘请老教授,充分发挥老教授科研作用,聘请哈尔滨理工大学的周洪玉教授到计算机系,组织编写教材,指导申请课题,极大地提高了教师的科研热情。北京理工大学博士李晓峰副教授到学院以来,作为青年教学科研领军人才,带领学院教师发表EI检索论文20篇,核心期刊论文5篇。这种聘请老教授与青年高层次人才结合的方式,极大地提高了学院的科研工作整体水平。
2)大力提倡、鼓励对外学术交流。
学院定期组织学术活动,邀请专家学者与教师交流探讨学术研究。在项目申报过程中,学院组织专家对申报书进行评审,提出修改意见,提高课题立项率,使青年教师的科研能力得到快速提升。
学院支持鼓励教师对外学术交流。2012年先后有4人次,参加在太原和北京举行的国际学术会议,并进行了专题演讲。计算机系协办2013年计算机科学、电子技术和智能系统(CSETIS)国际会议,李晓峰副教授被邀请为会议论文审稿人。学院承办了2013年系统控制、仿真与建模国际会议(ICSCSM),李晓峰副教授担任程序委员会主席。通过这样的技术交流平台,加强了学院教师与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学术交流,提高了在计算机、数据建模、信息与控制领域的学术影响力。
3)提高教师实践能力。
学院从2009年初,在民办高校中率先开展“3+1”校企合作模式,派所有专职教师到合作企业学习,如北大青鸟、大连华信、东软等合作企业,通过学习提高了教师的实践能力。同时鼓励专业教师参加专业技能培训,如CIW培训与取证、华为认证讲师培训、网络工程监理师、Oracle认证讲师培训等,促进师资队伍实践水平的提高。endprint
4)为青年教师打造学术研究的平台。
随着学院教育事业发展,为起到“搭建交流平台,当好学校科研助手,建好学校学术窗口”作用,同时展示学院科研和教学最新成果的平台,我们创办了《教育教学期刊》。期刊立足于民办高校教育教学特色,结合学院“3+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紧紧围绕学院教学管理、学生管理改革最新成果,在服务师生、服务民办教育教学科研上办出自己的特色。
5)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的教育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学院非常注重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各系成立专门的小组,督导学生工作,并为学生提供良好的硬件环境设施。
计算机系仲丛旭、陶树强同学在“第三届全国软件专业人才设计与开发大赛”全国决赛中,分获全国总决赛一等奖和三等奖。艺术与传媒系学生邢聪与俄罗斯、乌克兰等地艺术家共同编创还原了满族传统曲目《敬酒歌》。商管系“成之栋”代表队在第五届全国高校市场营销大赛黑龙江赛区中喜获一等奖;在第八届全国大学生“用友杯”沙盘模拟经营大赛黑龙江省总决赛中获本科组三等奖;在第六届“用友杯”全国大学生会计信息化技能大赛中取得了团体优胜奖。
3.3 通过校企合作,提高学生就业能力
2009年初,学院计算机系在民办高校中率先开展“3+1”校企合作模式。所谓“3+1”人才培养模式就是指学生在校内按照教学计划完成3年专业理论为主、专业实践为辅的课程学习后,第4学年在“校外教学实践基地”集中进行以专业素养与实践技能为主、专业理论为辅的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通过1年专门性、针对性的实践训练,学生将拥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为解决学生就业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3.3.1 调整课程设置
按照“3+1”校企合作模式重新修订人才培养方案,以就业为导向,突出专业特色和专业水平,按照培养高技能人才的要求创新培养模式。将所学课程划分为通识教育课程、专业课程、专业方向课程、岗位群课程,各课程分配的学时数如图1所示。
3.3.2 加强专业英语教学
学习计算机技术需要熟练掌握和应用计算机专业英语。由于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英语基础较差,而且计算机英语教材理论知识偏难,实践内容严重缺乏,不适合民办应用型高校学生的使用。为了提高学生专业外语能力,以就业为导向,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中开展“三个一”的专业英语教学活动。“三个一”即每节课一个单词、每周一个句子、每学期一篇短文。在专业课学习过程中,每堂课学习1~2个英语单词不会感到有很大的压力。使英语学习贯穿于每一堂专业课,实现英语学习长流水不断线。形成专业课堂堂学英语,时时用英语的学习氛围。
3.3.3 校企合作,提高就业率
通过校企合作促进学生就业,每年都有一批计算机系毕业生通过校企合作,到企业顶岗实习,并因此被选中,直接从实习生晋升为员工。坚持走校企合作之路,使计算机系就业率连年达到95%以上,如图2所示。
3.4 提升学院的社会服务能力
高校的任务除了培养人才、科学研究,还得服务社会。教师服务社会的能力体现于多方面。作为利民开发区大学城的成员之一,学院参加京、津、沪、粤、哈大学城法治论坛,对利民开发区大学城的建设发展、为地方经济建设建言献策。
4、结语
民办高校学科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水平的提升离不开科研,民办高校的可持续发展和办学能力的提高离不开科研管理工作者和科研骨干教师的出色工作。民办高校应该重视科研,探索有效的科研工作途径,探索通过科研体制和政策的创新,激发科研工作新的活力,提升学院师资水平,提升学院科研与社会服务能力,提升学院的整体办学水平。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