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地理专业英语教学模式改革探讨

2014-10-27孙艳丽牛尧帮

地理教育 2014年10期
关键词:专业英语专业教学模式

孙艳丽+牛尧帮

20世纪80年代以后,国际高等教育界开始普遍重视实践教学、强化应用型人才培养。国内高校近年来也开始在教育教学改革探索中注重实践环境的强化,将培养目标定位为“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根本”。为迎合大学英语教学大纲及课程专业深化发展的需要,2003年国家教育部提出在各高校开设5%~10%的双语课程,其基本目标是强化学生专业知识的英文表达,提升阅读与写作能力,能够熟练阅读国外相关专业文献,为后期学术论文阅读、写作和交流打下坚实的基础。但在实际课程实施中呈现出一些问题,双语教学在学生专业能力提升和英语综合能力培养方面并未显现出明显效果。本文从当前高校地理专业英语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教学模式探讨两个方面尝试对课程进行教学方式改革,以更好实现课程对学生应用能力培养的目标。

一、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课时少,学生重视不足

地理专业英语教学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培养方案中课程设置的影响。该课程类型一般设定为专业选修课,周课时数为2节。这样的课程类型导致学生对本课程学习重视程度不够,普遍将其作为完成学分任务的一个途径,学生学习积极性较低。较少的周课时数使学生接触专业英语环境的机率小,也影响教学效果。

2.学生综合英语能力较弱

学生在专业英语学习之前虽然已经接受了2年的大学英语学习,但表现出明显的“中式英语能力”特点,即读、写能力较强,而听、说能力相对较弱。许多单词发音不规范,段落朗读不能正确断句,流利性差。不能正确把握单词使用的语义环境。虽然同时具备对地理学科的汉语思维能力和英语思维能力,但在特定语言情境下,两种思维难以灵活转换,影响了译文质量。

3.课堂互动难,教学方法单一

课堂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的选择需以学生的学情特点为依据,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直接影响着教学方法的选择与实施。纯英语课堂教学虽然可以营造充分的课堂环境,但学生大多难以准确领会教师语义,存在着接受上的困难;若进行中英双解课堂教学,又会受到中文语境的束缚,脱离了专业英语本身的教学方向。故而,在这样的两难境况中,为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多采用传统的讲授法,以中英双解的方式进行教学。课堂内容主要包括:词汇讲解、课文翻译、课堂练习等。这样的课堂教学模式完全由教师掌控,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地位,缺乏学习主动性。

综上所述,地理专业英语在教学中存在课时数少,学生基础较差,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中心等问题,阻碍了课程教学目标的达成。而据以往的教学效果显示,经过一学期的学习后,学生的专业英语能力与学习之前并未有明显的提高。这突出表现在毕业论文英文摘要撰写时仍会出现大量问题。因而,如何走出当前高校地理专业英语的教学困境,有效提高教学效果,使学生真正提升英语能力,进而促进专业知识的深化,成为了地理专业英语教学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地理专业英语教学模式设计

针对当前高校地理专业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达成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要求,提出“四个+”的教学模式,即课上+课下、教材+资料、基础+实践、个人+小组。

1.课上+课下

教师要充分利用有限的课堂时间,形成较高的教学效率。在课堂上要注重专业术语的讲解,强调同一个词汇在专业英语和普通英语两种语境之间的关联与不同;并最大程度地营造英文教学环境,以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习惯,如采用简练的英语语言表达课堂指令,循序渐进。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将学生充分吸纳到课堂中,成为学习的主体。通过课程作业或任务的形式,使学生利用课下时间完成对课堂学习的延伸,弥补课程学习中课时数少的不足。例如,可布置一些与地理学有关的热门议题做为任务,如What are the influence of human on water resource?/What are the reasons of haze and how to solve it?/What is the spatial structure in your city and how did it form?/What are the positive and negative effects of tourism to your hometown…让学生课下进行资料搜集,准备发言稿,下次上课时利用5~8min 左右时间以英文演讲的形式呈现,师生共同点评。

2.教材+资料

积极拓展课程资源,实行教材、文本资料与音视频资料三位一体的有机结合。如以教材的内容逻辑为中心,在教材学习的同时给学生呈现相关主题的地理纪录片视频,增强课堂趣味性。向学生介绍一些英文的地理网站,如http://www.physicalgeography.net;http://geography.about.com;http://www.geography.com等,作为学生阅读的素材,让学生结合课程任务来进行。此外,为应对大四学年毕业论文英文摘要撰写的需求,可增加专题讲授,从方法上指导学生如何运用英语科技语体进行英文摘要的撰写,如长句、被动句的翻译,语态、人称的规范使用等。同时,给学生提供中文论文的摘要及其英文摘要,让学生研读并总结地理专业英语的表达及用法。

3.基础+实践

学习的目的是应用,基础知识需要通过实践将其迁移和发展,才能真正内化为学生所有,获得能力的提高。因而,实践教学是提高学生社会职业素养和就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基础+实践”模式强调在基础知识学习的同时有针对性地进行实践练习,完成语言知识与技能在地理专业活动中的运用。如可将课堂划分为基础学习与实践提高两个环节,在课堂前面部分进行专业词汇、语法表达的学习;课末预留10~15min的时间作为实践环节,给学生播放时长在5~8min左右的中英对照视频,让他们认真观看后,对其中专业词汇或特定的语法表达进行总结。或者,播放时长在5min左右的纯英语视频资料,让学生观看后进行内容总结。此外,还可给学生布置中文论文摘要的汉译英练习,或全英语论文的英译汉。这样既有助于学生综合英语能力的提升,也有助于学生对本专业动态的及时把握,从而促进课程培养目标的实现。

4.个人+小组

现代教学思想倡导改变传统教学中师讲生听的被动学习方式,提倡合作学习。当选课人数较多时可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开展主题课堂,给学生提供一些辩题,如Is human being the main reason on global warming?/ Do the advantages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on the alleviation of resource crisis far outweigh the disadvantages…教师引导学生以小组辩论的形式展开学习。或设置一些开放性课题,如What are the effects of human activities on climate change?/ What is your opinion about the population policy in China…让学生以小组形式展开讨论。这样既有助于最大程度调动学生的个体学习主动性,也有助于学生之间思想的交流与碰撞,优势互补,促进知识的建构和英语思维能力与表达能力的提高。

三、结语

作为高等院校地理本科专业的一门重要选修课程,地理专业英语的教学必须以学生能力培养为导向,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切实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新型师生关系下倡导师导生主的教学,多方面开拓课程资源,创设学习环境,倡导实践参与,使学生真正获得能力的提升,成为社会所需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endprint

猜你喜欢

专业英语专业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机电专业英语“课程思政”融入教学示例研究
植保专业英语的特点、翻译及思维教育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部分专业介绍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专业修脚店
浅析电子商务专业英语快速掌握方式
探秘那些不冷不热的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