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地番茄灰霉病防治新法
2014-10-27周莹
周莹
灰霉病是番茄栽培中的一种易发、常见病害。近年来,随着高产、高效农业的发展,番茄的种植面积不断扩大,由于病原菌的逐年积累,危害程度呈上升和加重趋势。采取通风、变温管理等生态防治法,适时抓住关键期用药,可收到较好的防治效果。
一、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番茄灰霉病是由灰葡萄孢真菌侵染所致,病菌在20~30℃,相对湿度持续90%以上的多湿状态易发病。因此生产中可以采取通风、变温管理等措施,创造一个有利于番茄生长和发育,而不利于病菌繁殖的生态环境,达到预防和减轻病害的目的。
1.变温管理 晴天上午晚放风,使棚温迅速升高,当棚温升至33℃,再开始放顶风。使棚温保持26以上,下午棚温保持在20~25℃,棚温降至20℃关闭风口以减缓夜间棚温下降,夜间棚温保持在17~25℃,阴天打开通风换气。
2.科学管水 发病初期适当节制浇水,严防浇水过量,正常灌溉宜在上午进行,以减夜间棚内湿度和结露。
二、及时清除病残体
发病后及时摘除病果、病叶和侧枝,集中烧毁或深埋。严防病果乱扔,造成人为传播。
三、科学用药
由于保护地内易造成高湿的生态环境,如遇到连续阴雨的天气,极易引发病害的发生,因此药物防治也是不容忽视的一关,但应根据番茄的长势,结合气象,进行关键期用药。
1.定植前用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淋番茄苗,要求无病苗进棚。
2.番茄灰霉病的病菌主要从寄主的伤口或衰老的器官及枯死的组织中侵入,花期是侵染高峰期,蘸花是主要的人为传播途径,所以蘸花时带药可起到预防病害的作用。做法是在第一穗果开花时,在配好的2,4-D或防落素中加入0.1%速克灵可湿性粉剂,进行蘸花或涂抹,使花器着药。
3.在浇催果前一天用药,可明显降低穗果膨大期的烂果率,以后视天气情况而定,晴天可停药,如遇连续阴雨,可连续预防1~2次,间隔7天。
4.发病初期可用10%速克灵烟剂或45%百菌清剂进行熏蒸防治,以后可喷一些保护性杀菌剂可有效控制病害的蔓延,如可杀得。
5.由于灰霉病菌易产生抗药性,生产中应尽量减少用药量和施用次数,必须用药时,要采取轮换或交替及混合施用。如喷洒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加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有利于提高防效,降低成本,延缓抗药性。